田獻廷
2022年1月,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在一個充滿書香的大家庭里,身居象牙之塔的老師們,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沒有退縮。一聲令下,他們便走進社會最需要的地方,開始了太陽底下又一種神圣的職業(yè)。他們用勇敢和堅定感動著同事與社會,也時刻被同事與社會感動著。整個教師群體就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火,釋放出無限的熱情、溫暖與光芒,驅散寒冬、照亮生命。在那段日子里,“加油安陽”不再是一句空話,而是從每個老師心中發(fā)出的怦怦的心跳聲。
一、旦辭爺娘去,逆行赴“戎機”
(自古以來,每個人都會有一個英雄情結。這群以女性為主體的人民教師也不例外。他們在奔赴“疫線”之際,悄悄把日夜奔忙在最前線的白衣天使作為自己的偶像,正暗暗完成一次神圣的心靈塑造。)
1月12日7點38分,家住華強城的教師徐文書突然接到安陽高新區(qū)第三小學副校長蘇進海的電話通知,要求馬上到校。7點43分,她又接到校長燕飛的電話,要求立即通知三年級組全體27名教師8點到校集合。她以最快的速度發(fā)出群公告,隨即又召開視頻會議。當時兒女們還沒醒,她簡單向丈夫交代兩句,便騎車趕往1.3公里外的學校。
徐文書只是聞令而動者之一,第一個接到電話通知的是吉學彬,在7點38分左右同時接到校方通知的還有一大批老師:湯艷萌家住中所屯小區(qū),離學校10分鐘車程,她接到通知時剛在小區(qū)做完核酸,她趕緊跑上樓拿起車鑰匙就直奔學校。一路上想著快點再快點、千萬不能遲到,7點52分到達學校。王書杰家住圣龍家園,離學校5分鐘路程,接到組長視頻電話,想著終于要上“戰(zhàn)場”了,還有點小激動。只是前一天大兒子玩耍時被磕掉一塊門牙,情緒不好。她邊換衣服邊安慰兒子:“聽話啊,媽媽忙完就回家了。”然后便出了門,8點前趕到學校。
疫情就是命令!在這樣一個連空氣都要凝固的早晨,一輛輛汽車、一輛輛自行車、一雙雙奔跑的腳步,趙海娟、焦麗萍、杜鑫、劉娟英、李瑾……一批批老師像一串串流星急匆匆從四面八方向高新區(qū)第三小學集結。
“三小”是一所美麗如畫的現代化學校,坐落在七朝古都安陽的東南隅,西鄰安陽師范學院,東依中華路。學校成立于1950年,2003年9月搬至現址。200余名教師在這里播撒知識、教書育人,來自周邊22個小區(qū)和5個自然村的3700名學生在這里學習生活,聆聽瑯瑯書聲,分享四季花香。
1月7日是個周五,全校師生像往常一樣愉快地結束一周的教學生活,紛紛回家歡度周末。誰知一夜之間風云變幻。8日清晨,與校園一路之隔的和園一期報出安陽市第一例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緊接著,僅僅一墻之隔的許吳村新村又報出一例確診病例。這兩個小區(qū)不僅住有本校老師,還住有很多本校學生,特殊的位置一下把“三小”推到抗疫的風口浪尖。
1月8日3例、1月9日15例、1月10日2例、1月11日65例……“奧密克戎”病毒瘋狂地攻城略地,使安陽這座熙攘繁榮的豫北門戶立刻按下了“暫停鍵”。為迅速有效阻斷疫情的瘋狂傳播,1月8日當天文峰區(qū)便啟動全員核酸檢測。時間緊、任務重,高新區(qū)迅速動員全區(qū)干部職工組建志愿服務隊,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11日12點35分,正在籌劃“學生勞動實踐基地”方案的“三小”校長燕飛突然接到區(qū)疫情防控指揮部命令,要求學校教職工轉身志愿者投入到防疫一線。兩小時后,“三小”召開防疫動員會,全校教職工除家在全市封控區(qū)被隔離,個人在孕期、哺乳期、體弱生病外,123名教師踴躍報名。隨即學校將所有志愿者分為防疫1、2、3組,和園物資服務組、防疫物資組、學校后勤組、應急小組等七個小組,各由一名校領導帶隊,同時開始運行。而在所有教師中,10個人里9個都是柔弱女子。至此,放下粉筆的教師們箭在弦上、準備出征。
許吳村新村是最早出現疫情的小區(qū),是全市最危險的地方。1月12日早7點25分,學校接到上級通知:“8點鐘安排40人、分成2個志愿者小組,分派到許吳村新村和許吳村三期!”
這便有了開頭晨風中的緊急集結。
二、寒冬里,那一群躍動的身影
(螢火雖小,匯聚成河便是光。點點火光,讓希望不再渺茫。像走在人群里的一個普通身影,“三小”不是什么省市名校,可建校70多年來,幾代教師一直在默默書寫著他們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心中理想。然而,就是這所平淡無奇的學校、這些平淡無奇的人,在這次全民抗疫戰(zhàn)斗中,卻散發(fā)出了耀眼的光芒……)
1月12日8點前,先到的老師湊夠10人,便在校長燕飛的帶領下,從學校南門直抵許吳村新村小區(qū)。到小區(qū)要干什么?老師們緊張大于激動,誰也不知道即將面臨的是什么局面。這時一位男子大聲問道:“你們怎么沒任何防護就進來了?”“趕緊穿防護服!”老師們一聽心里“咯噔”一聲,立即緊張起來,意識到這次任務的危險性。有的手在發(fā)抖,但大家很快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相互幫助穿上了防護服,戴好了N95口罩和醫(yī)用手套,轉眼變成了一群以前只在電視上看到的“大白”,一股神圣感油然而生。接著,醫(yī)護人員緊急培訓,然后便開始了工作:現場維持核酸采集秩序、指導社區(qū)居民掃碼、錄入核酸采集信息、接聽電話、站崗執(zhí)勤、當好醫(yī)護人員的助手。
不過是些簡單的重復。然而簡單的工作要做精談何容易?何況這里還潛伏著看不見的危險?大家都在緊張地忙碌。一些老師為了不浪費防護服、減少被感染機會,半天不喝水、不上廁所;遇到老人要登記信息,她們不得不一遍一遍地喊著和老人家對話;遇到租房人員登記,她們要反復與戶主聯系、核對信息。
徐文書第一次穿上防護服,跟著醫(yī)生拿試管、裝試管,面罩上的水霧起了一層又一層,只能用手套一遍又一遍地擦。醫(yī)生告訴她手一旦接觸到棉棒和試管,就不能觸碰任何地方了。她聽后馬上執(zhí)行,盡管眼前霧蒙蒙一片,但絲毫沒影響工作進度。第一天全小區(qū)做完核酸采樣已是下午兩點多,這時她才想起早上出門時還在睡夢中的兩個孩子,拿出手機發(fā)過去幾張“大白”老師的合影,女兒一眼就認出了“大白”媽媽,連忙在手機上把圖片放大。小兒子也跟著姐姐歡呼,驕傲地說:“姐姐,咱媽是不是變成醫(yī)生啦?你快讓爸爸看看……”眼神中現出了光芒,他馬上拿起畫筆,看著“大白”媽媽的樣子畫了起來,一邊畫還一邊說:“媽媽是老師也是英雄!她手里有魔法寶劍,可以把病毒打敗……”
在許吳村新村核酸采集點有一個最瘦弱的“小白”,她叫杜鑫,因為抗疫事情重大,上個月剛剛小產的她第一時間就報名走進志愿者行列,這幾天又逢生理期,但她依然堅守崗位。旁邊的趙海娟老師正埋頭錄入信息,可班上兩個學生透過嚴嚴實實的防護服一眼就認出了她,親切地喊了一聲“趙老師”。孩子們眼里亮晶晶的,一時間一種成就感在趙老師心底油然生起。從12號投身疫情防控以來,趙海娟連續(xù)多天沒有休息,她怕父母擔心干脆瞞著父母,始終堅守在許吳村新村。每當完成一天的采集任務摘下手套,雙手都被泡成了白蘿卜,渾身早已失去了知覺。孫雨從1月12日起,每天爬30層高樓協助醫(yī)生入戶為居民采樣。有一天系統(tǒng)發(fā)生故障,她和另外兩位老師王書杰、李芳芳在樓道間靜等,兩個多小時過去了,系統(tǒng)還沒有恢復,為節(jié)約時間、早點完成取樣,三人一致決定手抄取樣管碼和居民身份證號。由于長時間的站立和爬樓梯,每個人的腿都變得僵直、手腳冰涼。正當精疲力盡時,六樓一扇房門打開,住戶將自家的小板凳搬出讓她們坐下休息。
第一組10名教師志愿者走出校園5分鐘后,第二組10人在副校長晉戰(zhàn)英帶領下走進許吳村三期,她們和社區(qū)人員對接后,馬上全副武裝進入了工作狀態(tài)。王燕燕已懷孕三個月,為了在關鍵時候不掉隊,她硬是瞞著學校沒說。杜慧慧負責給居民測體溫,天冷怕額溫槍測得不準,她就用手一直捂著,手凍僵了,額溫槍卻一直是溫的。張莉家住寶蓮寺鎮(zhèn)黎元村,距支援點15公里。她在家一看到學校通知,一邊拿背包口罩手機充電器,一邊跟家人道別直奔許吳村三期。走到半路卻發(fā)現路被堵死了,她調轉方向繞道中華路,一邊走一邊給自己打氣,心里告訴小電驢“加油兄弟”。趕到支援點后,她提前去廁所穿了個成人尿不濕,決心不給工作找麻煩。
天寒地凍,手腳冰涼的“大白”們心里卻熱乎乎的,在他們身后,有一位貼心“小姐姐”徐文書。上崗初期,她穿上防護服,與醫(yī)護人員一起上門采集信息、分裝試管;陣地轉換后,她成了“大白”們的勤務員,幫大家穿脫“戰(zhàn)袍”,蹲下身子穿鞋套、擦面罩,接待從“戰(zhàn)場”下來的志愿者。連續(xù)工作了8天仍不肯休息。
陶丹丹老師協助醫(yī)護人員負責小區(qū)7號樓8號樓四個單元居民的核酸采集工作。沒有電梯,她每天從一樓到六樓、從六樓到一樓,上上下下,從不懈怠。由于家離學校較遠,愛人也在參加抗疫戰(zhàn)斗,便每天開車送她到工作崗位、再每天把她從工作崗位接走,家里的兩個孩子連續(xù)五天都沒跟父母見上一面。同樣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的李小云和喬紅英,她們的愛人也都是志愿者,家里只剩下兩個孩子時,只能讓老大照顧老二,餓了吃泡面,渴了喝點水。剛拔下輸液針頭的李靖老師,家沒回就踏上了志愿者崗位。把鞋走破的郭旗老師,拖著低燒與腰間盤突出的病體,從倉巷街出發(fā)繞道抵達許吳村新村。在那些特殊的日夜里,一句句“沒問題,我們隨時待命,保證按時到崗”就是所有老師志愿者最美的語言。
奧密克戎仍在發(fā)飆。從最初的每天早8點集合,到7點30分,再到6點50分,“三小”的“大白”們精神狀態(tài)越來越高漲。1月16日全市防控升級,要求所有工作人員必須在7點前出門,早7點到晚7點所有小區(qū)和村全部閉門不準進出。早上6點18分群里一通知,杜慧慧、魏彩霞、王蕾、張莉、陳甜甜、許振等人紛紛趕在落鎖前走出小區(qū)大門,提前趕到了工作地點。學校本來安排劉艷飛休息,她看到消息后怕有人出不去,直接開車趕到許吳村三期。路艷玲看微信群里一位老師說可能出不去小區(qū)門了,沒給領導打招呼就騎車趕到學校。她們的不請自來,解決了當天因為政策突然收緊造成人手不夠的燃眉之急。
三、唯有奉獻血肉之軀,
方能怒放鏗鏘玫瑰
(不接近事件的中心,你永遠不會知道事情的復雜和艱難;只有接近事件的中心,你才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感動。連日來,她們每個人都在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從恐懼、擔心、無所適從的臺階上踩過去,最后收獲的是一份份勇敢、一份份成長和從容。)
——“此時已是凌晨零點,方艙志愿服務隊的姑娘們還在實驗室里埋頭工作。一箱接著一箱,一個接著一個,分揀試管、錄入數據、核對信息……動作越來越熟練,速度越來越快。凍僵的手連著熾熱的心,沒有交談聲,只有掃描儀的‘叮叮’聲,與急促的心跳和呼吸相呼應……”
出高新區(qū)第三小學大門向東1000米,穿過車水馬龍的中華路,就是剛剛落成的安陽地標性建筑——安陽市文體中心。不成想,容納5000人的現代化體育館還沒承辦一場賽事,卻首先被征來建設日檢測能力10萬份的五艙連體方艙實驗室,以迎接全市全員核酸采集如山的化驗工作。
1月12日11點半,學校接到安陽高新區(qū)指揮部通知,要求提前篩選一批精干老師,準備隨時到方艙實驗室做志愿者。學校馬上與方艙實驗室負責人聯系,負責人介紹,所選志愿者直接進入方艙工作,每班要連續(xù)工作12小時,下班住賓館閉環(huán)管理,到疫情結束才可以回家。一提起方艙實驗室,人們馬上想到之前的北京小湯山、武漢火神山雷神山,知道這里離病毒最近??紤]到工作的特殊性和一定的危險性,學校迅速商定選人標準。當天下午針對教師報名情況,先后進行了三輪選拔:第一輪,選拔沒有結婚的年輕老師14名;第二輪,選拔結了婚但沒有孩子且沒有懷孕的老師4名;第三輪,選拔家中孩子已經長大且沒有和老人一塊居住的老師4名。隨后提醒老師征求家庭意見,最后敲定張寧、艾佳麗、周冰冰、馬杰、湯艷萌、浩黎明、高香環(huán)、陳清云、賈慶敏、楊夢戈等10名年輕的“花木蘭”,組建方艙志愿者小組。這10名志愿者里有3名黨員,平均年齡25歲,最小的剛滿21歲,在父母眼中一個個稚氣未脫,但在他們的臉上,卻寫滿了堅定。
14日下午6點,夜幕降臨,寒風刺骨。接到通知后,10名“鏗鏘玫瑰”義無反顧地走向燈火通明的文體中心方艙實驗室。一進方艙,姑娘們一下子震住了:平生第一次看見那么多的試管標本,全城的標本都送到了這里。她們頗感震撼,瞬間感受到了當前疫情的嚴峻,也更加確定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而在方艙實驗室里,有那么多的志愿者,大家都很熱情,好像一穿上這身防護服就有了同一個目標、同一個信仰——那就是戰(zhàn)勝病毒,還家鄉(xiāng)一片安寧。
很快,10名志愿者被分為兩組,輪班上崗。當晚8時,經過專業(yè)老師指導培訓后,第一組5人開始消毒,戴上雙層手套與防護鏡,穿上厚重的防護服,便投入緊張的核酸檢測輔助工作:搬運采集標本、掃碼錄入數據、核對錄入情況……誰知第一個班就來了個下馬威。由于白天核酸采集系統(tǒng)出現崩潰,延誤了采集時間,很多標本連夜送來,堆積如山,導致晚上工作量幾乎翻倍。五個姑娘坐在電腦前,開始生疏地操作,第一次拿到試管,大家都有些害怕,小心翼翼的,覺得離病毒太近了,它可能就在自己手中。熟練之后,發(fā)現錄入信息不難,但是太熬人,一連12個小時一直要重復同一個動作——左手從筐中拿標本,右手接過掃紅外線,然后放入標本架中。一架100孔要放92孔,一晚上要錄入五六十架標本……姑娘們把自己變成了機器人。
由于做分揀時緊鄰大門口,到了后半夜,安陽的氣溫非常低,盡管穿著防護服,戴著膠皮手套,但依然寒氣逼人,寒困交迫。加上白天一直沒顧上休息,一個個的眼睛酸澀、肩頸疼痛難忍、手指僵硬發(fā)麻,這一切對她們的體力與耐力形成巨大考驗。為不辱使命,姑娘們互相加油、謹防犯困。遇到工間休息,五個人連忙互相給對方揉肩開背、助威鼓勁,拿起筆在防護服上畫只小動物,自娛自樂。簡簡單單幾幅簡筆畫,登時讓方艙溫馨起來,身心俱疲的姐妹們瞬間充滿了力量。
當天工作結束已是第二天早上8點半了,大家累得一動也不想動,但看著一夜的戰(zhàn)果,忽然感覺很自豪、很光榮。
24歲的陳清云家住殷都區(qū)曲溝鎮(zhèn)洪巖村,父母都是殘疾人。父親曾患小兒麻痹癥,在她高考那年因寰樞椎半脫位壓迫神經做了手術,術后恢復不佳,走路經常摔倒,屬二級殘疾。為就近照顧父親,她放棄上鄭州大學而選擇了安陽師院。母親腿腳也不方便,屬四級殘疾,被政府安排做了環(huán)衛(wèi)工。這次支援方艙,她最牽掛的就是父親。報名后第一時間就給父親視頻通話,抱歉說自己要去方艙做志愿者,可能很長時間回不了家。淳厚的父親說:“沒事兒,既然領導派你去那就去唄,家里不用操心。”她看見父親臉上貼著膠布,知道父親又摔傷了。此刻,她多想跑回家去照顧父親,但安陽疫情形勢這么嚴峻,怎能放棄國家去顧小家?她擦了一把淚:我不能回去!從小家里條件不好,一直都在接受政府幫助,現在政府有難了,我怎么能臨陣脫逃?青年人就該有青年人的擔當。愿吾輩之青春,守護盛世之中華。
27歲的艾佳麗正患感冒,平時還中度貧血,但當她看到學校通知便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她也擔心近距離接觸病毒會不會因自己免疫力低下更容易感染,但她更想去奉獻一份力量。聽了她的決定,媽媽有些心疼,爸爸卻十分支持:“去!安陽興亡,匹夫有責!現在我們安陽遭難了,正需要我們把她扶起來……”連續(xù)12小時的高強度工作,加上突然來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整個人都是蒙蒙的。接踵而來的是身體的勞累與凌晨的寒氣逼人。在強烈的自我挑戰(zhàn)中她暗下決心:之前我一直在別人呵護下享受著歲月靜好,今天我也要出一份力守護我的家鄉(xiāng),……疫情不退我不退。
在方艙的一個個日夜里,來自“三小”的這10朵鏗鏘玫瑰,每人背后都是一段傳奇:26歲的黨員馬杰為了不讓父母牽掛,干脆瞞著他們報了名。由于上夜班和高強度工作,這一次生理期三天就結束了。31歲的黨員湯艷萌果斷報名后還以為每天都能回家,為減少媽媽擔心、防止把可能的風險帶給媽媽,就商量讓媽媽去哥哥家住,媽媽卻說:“孩子,你在最危險的地方都不怕,媽媽有什么好害怕的呢?”工作時她一心想著和疫情賽跑,醫(yī)用手套磨破了也不知道。每干完一班工作,她都暗暗祝賀自己沒負韶華,選擇方艙是自己送給自己最好的新年禮物?!?0后”教師浩黎明報名后一被選中,就開心地把消息告訴家人。錄入信息時她清楚地感到自己的手冰涼得沒了知覺,甚至連筆也握不住了。由于太冷,她不由自主地向暖氣靠近,防護服被暖氣弄破了,為此她內心懊悔了很久。后半夜為保證進度,她坐得腰疼了就站起來,頭低得脖子疼了就蹲下來。她深刻體會到中國人在困難面前的團結和無畏。她告訴自己疫情當前絕不退縮,不負青春不留遺憾。24歲的賈慶敏雖然不清楚去了方艙困難有幾重、危險有幾分,但同樣毫不猶豫地報了名。第一次逆行,她內心的不安和堅定仿佛在打架一般。剛開始工作時不熟練,但她心里暗暗憋了一口氣:我一定要克服一切緊張和恐慌,讓自己變得勇敢起來,確??焖倬珳?,為戰(zhàn)勝疫情爭取時間。她蹲著拆標本時,拿在手里的那些采樣管是那么冰涼。她在想,這一只只小小的采樣管經過了多少人的努力,有人貼標簽,有人挨家挨戶去采集,有人把它們密封好,再有人運輸過來……她似乎看到在大家堅定的眼神背后,那一張張早已被口罩勒出印痕的臉。她堅信,愛可以抵御一切,嚴冬終會過去。22歲的周冰冰是一名黨員,報名后曾有一絲猶豫,但轉念之間她就否定了之前的想法。她告訴自己,作為一名黨員,遇到困難時應該第一個站出來,怎么能想著逃避?盡管第一天工作下來,她感覺像過了一個世紀一樣漫長,盡管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酒店連話都不想說,但她心里覺得是那樣的充實幸福。當她凌晨3點走在回賓館的路上,向左扭頭是漆黑一片的居民樓,向右扭頭是燈火通明的文體中心,她第一次明白“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負重前行”。24歲的張寧是家中獨女,年過古稀的爺爺奶奶覺得方艙太危險不愿讓她參加,黨員爸爸卻鼓勵她:“疫情之下不分你我,能為這個社會做一份貢獻是無尚的光榮。如果我可以我也會義無反顧。”連續(xù)五天戰(zhàn)勝高強度的工作挑戰(zhàn)后,爸爸發(fā)來微信獎勵:“女兒好樣的,我為你驕傲!”她也為自己第一次這么果斷地做決定、這么勇敢無畏感到自豪。26歲的楊夢戈看到學校通知時有點害怕,覺得離病毒太近了。但轉念一想,總要有人到危險的地方去,當我們的家鄉(xiāng)處在危險的時候,作為安陽人應該站出來為我們的家鄉(xiāng)做點事情。她勇敢地投入了方艙志愿者工作,每天收到媽媽的愛心提醒鼻子也是酸酸的,但更加無所畏懼。期盼安陽走出陰霾,早日重啟煙火氣息。24歲的高香環(huán)的母親需要住院第五次化療,當她把去方艙的決定告訴丈夫時,丈夫為她捏了一把汗,幾分鐘就發(fā)微信問一句情況。爸爸知情后卻堅定地鼓勵她:“現在我們家鄉(xiāng)有了困難,我們應該挺身而出,我不希望你以后有遺憾!”走進方艙實驗室摸到第一根試管時,她感覺濕漉漉的,以為是試劑外漏了,慌張得一下子放開了,后來才得知那是噴的酒精。為防止后半夜注意力不集中,她和旁邊的同事隔段時間就相互拍一拍對方。高強度的工作讓她一個班下來就身心疲憊,吃不下去飯??梢换氐骄频?,爸爸就給她打過來視頻,爸爸的第一個動作就是給她豎起了大拇指。這時,她第一次感覺自己脫下防護服后蓬頭垢面很邋遢,卻又是那么莫名的漂亮……
終究是一群年輕人,終究心里燃燒著一團火。再勞累的身體也鎖不住姑娘們熱情高漲的心??噙^了累過了,姑娘們便忙不迭地曬起了“幸福”——“今天已經進入方艙實驗室進行支援,雖然……雖然……但作為‘三小’的一員,能為自己的城市作貢獻,我很榮幸,加油!”“容顏輕許,膽識過人。拿起粉筆教書育人,身披大白肩如磐石。相信安陽終將無‘陽’!”“疫情不退我們就不退!加油,安陽!”……學校工作群里回聲一片。姑娘們濕漉漉的頭發(fā)、臉上溝壑縱橫的壓痕讓高新區(qū)第三小學的老師們感動著、心疼著,再三叮囑她們做好防護:“萬能的美女老師們,加油!一定要做好防護!”“病毒不可怕,愛和希望永遠比病毒傳播得更快!”“從來沒有從天而降的天使,只有挺身而出的英雄,為逆行出征的英雄點贊!”“上得了講臺,下得了‘疫’線!為你們驕傲,加油!等著你們凱旋歸來?!崩蠋煂O玲玲、張靜、田利軍等紛紛請戰(zhàn):“如果咱們的抗疫戰(zhàn)士累了,我們愿意替崗頂上。”
然而,畢竟是長期不下“繡樓”的水嫩“千金”,幾天高負荷工作下來,大家明爭暗賽,以及為節(jié)省時間與防護服忍住不喝水、不上廁所。沒幾天,姑娘們的身體便出現了各種反應:上火發(fā)炎,嗓子疼痛,眼睛干澀,便秘,身體極度不適。開始她們瞞著學校,后來實在忍受不了了,擔心因身體不適影響戰(zhàn)“疫”,才不好意思地告訴了副校長張新榮。張新榮得知情況后非常心疼,立刻想法給她們籌備消炎去火藥,她聯系了幾家藥店,但由于疫情管控,無法從藥店購買,隨后她決定在校工作群尋求援助。當時已是晚上10點,但消息一發(fā)出,群里瞬間就炸了鍋——“我家有,明早6點半我?guī)У綄W校?!薄拔壹矣?,可小區(qū)封控了我出不去,我現在送到北門,哪位老師有時間來拿一下,快給姑娘們送去?!薄拔铱梢匀ニ汀:蛨@北門對吧?我剛剛支援結束,現在就去拿?!薄拔壹矣蟹涿?,從老家?guī)У模セ鹦Ч貏e好,明早7點前送到學校?!薄拔壹依镉芯栈ú瑁菟热セ鹛貏e快。”“我辦公室有決明子、蒲公英,都拿走吧”……第二天一早,學校門房里便堆滿了各種藥品和食材。7點不到,張新榮就將老師們的一顆顆“愛心”送到賓館姑娘們手上。她回到學校,又跑到老師們的辦公室里收集了許多清熱去火的茶飲,又一次送到酒店。校領導班子也到老師入駐的賓館進行慰問,一碗碗暖粥,一盤盤熱菜,融化了方艙志愿者疲憊的心。姑娘們激動地說:“生活在‘三小’這個大家庭里真幸福。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整個‘三小’都在勇往直前!”
四、抗疫有我,疫情不退我不退
(縱觀歷史,每一次面對大災大難、突發(fā)事件,都是一場人民的戰(zhàn)爭。特殊時期,方能彰顯集體的智慧、團結的力量。在疫情面前,高新區(qū)第三小學一群人盡管崗位不同,作用不同,但沒有一個旁觀者。每一天他們都是踏月而來,披星而歸,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賽跑。假如要問人能跑過病毒傳播的速度嗎?答案也許是不確定的,但是,如果我們以秒計算,就會比以分計算快60倍……)
師秀麗老師家住華豫錦繡園,距支援點4.5公里。從1月11日開始,從防疫物資組到許吳村三期防疫組,從穿上防護服的新奇到護目鏡下的冰碴、快被口罩勒掉的耳朵、膠皮手套里失去知覺的手,她日日堅守在看不見硝煙的戰(zhàn)場上。15日晚她終于等到校長的一個小恩惠:次日好好休息一天……可次日天不亮,手機里就出現了一條通告:全市管控升級,要求各小區(qū)早7:00后不許進出。由于通告在后半夜發(fā)布,她發(fā)現學校群里有幾個換崗的同事已錯過出小區(qū)時間?!拔胰ィ坌^(qū)管得不嚴”。她忙對愛人說。沒想到一貫支持她工作的愛人火了,“去什么去,你不要命了?你以為你還年輕?”她把愛人的埋怨撇在身后,快速來到小區(qū)門口,卻沒想到一向溫和的門衛(wèi)一臉嚴肅,她被結結實實地擋了回來。
滿以為這是輕松快樂的一天,葛優(yōu)癱的一天,可一看到群中同事們在崗位上奮戰(zhàn)的身影,她心就慌了,就有一種逃兵的感覺——她馬上給校領導發(fā)了一條短信:明天安排我去許吳村吧。晚上看到次日名單里有她,非常興奮,命令5歲孩子早點睡,調好自己的鬧鐘,又調好愛人的鬧鐘,生怕再錯過7點不能出門。晚上12點,她打開手機看是否到點,凌晨1點她看看鬧鐘是不是壞了,凌晨3點她又看看手機是不是6點了……終于等到了那一聲鈴響,她三下兩下捯飭好便跑出了小區(qū)的大門。走在路上,看著寂靜的馬路、無人的街道、依然亮著的路燈、婆娑的樹影,聽著呼呼的風聲,她突然體會到昔日的車水馬龍才是真正的國泰民安。她想起了一段歌詞:這個冬天,你是不是感覺她變了,她沒有生病,她只是輕輕地打了個噴嚏,再等幾日,她依舊春光滿面……她心里對自己說,再等等,有我們,安陽一定會安然無恙。
作為娘子軍中少有的一位男同志,每天忙完工作,許振都主動要求留在最后,讓路遠的老師早走一會兒。抗疫的日夜,他用得最多的護膚品是酒精,聽到的最貼心的三個字是“辛苦了”。和許振一樣,疫情暴發(fā)20多天來,高新區(qū)第三小學一百多位老師、幾位校領導一直都在連軸轉,許多人都是一天也沒有休息,沒日沒夜地在學校和各抗疫點奔波。
疫情爆發(fā)以來,在副校長陰娟娟的組織下,居家隔離的老師們及時成立宣傳組,用文字記錄美好,留住感動。將“三小”志愿者大愛無疆的正能量,傳遞給所有正處在疫情困境中的安陽人。20多天來發(fā)表20多篇抗疫報道,十余家新聞單位宣傳了學校的抗疫先進事跡。
從1月18日開始,學校除安排連續(xù)戰(zhàn)斗的部分老師進行休整外,仍保留督導組、方艙服務組、許吳村三期核酸檢測組、物資保障組、校后勤保障組等組70余人,繼續(xù)堅守在抗疫的方方面面,疫情不退,老師不退。從1月12日學校成為高新區(qū)抗疫物資基地以來,副校長李長青帶領校防疫物資組、后勤保障組24小時堅守陣地,當一輛輛滿載希望的大貨車駛入校園,不管早晚大家都及時卸貨、清點數量、登記入庫。數九寒天,他們脫掉了厚衣服,竟還累得滿頭大汗?;爻闪怂麄兊募遥粡埡喴状?、一箱方便面便是他們的日常。
在安陽高新區(qū)第三小學采訪,一說起老師們就滔滔不絕,如數家珍;可一問到自己,就閉口不言。文章寫到最后,依然繞不過“三小”的幾個幕后默默無聞的校領導。校長燕飛,兼“三小”黨支部書記,一個壯實的中年漢子,走在人群中穩(wěn)重得像一座山,大家看他一眼,立刻就有了信心、有了依靠。燕飛家與學校一墻之隔,可一年365天,他卻像長在學校一樣。擁有近4000名師生的一所學校,每天有不少事,他不僅要親力親為,更要運籌帷幄。
1月8日,與學校僅一路之隔的和園一期出現安陽市首例確診病例,他敏感地意識到這次疫情可能會產生連鎖反應。立即打電話讓工作人員統(tǒng)計家住和園一期的學生。主任李宜剛打開學籍系統(tǒng),從3700多名學生信息里大海撈針,副校長蘇進海也安排各班主任進行統(tǒng)計。3小時后,各年級組長把在和園一期居住的學生詳細信息匯聚到蘇進海手機上,蘇進海和晉戰(zhàn)英連忙分工匯總,再和李宜剛查出的名單一一對照,最終統(tǒng)計出和園學生202人,其中在出現疫情的4號樓上有學生52人。燕飛的前瞻之舉很快派上了用場。10日,高新區(qū)根據國家防控專家指示,要對和園一期4號樓10-12層進行集中隔離,讓學校協助做思想工作。區(qū)管委會領導問:學校有和園一期學生的名單嗎?燕飛立即回答:“有,統(tǒng)計好了?!薄榜R上查一下xxx,xxx,給家長打電話,請他們配合政府的安排?!睅孜桓毙iL立即一人一戶,打起了電話。
1月15日下午,燕飛接到通知,高新區(qū)防疫指揮部要在“三小”設立,他馬上組織教師為指揮部騰好辦公區(qū)、安排休息區(qū)、籌劃就餐事宜。17日下午6點,他又接到通知,要迅速成立高新區(qū)疫情防控“六必做”小組。他馬上進行人員組建、培訓啟動。晚上8點30分開始,小組連夜作戰(zhàn),趕出由十余份文件和表格組成的高新區(qū)疫情防控“六必做”資料匯編。燕飛身體不太好,每天要吃降壓藥和降尿酸的藥。由于事務繁忙,他時常把藥帶在身上,用手機訂好提醒吃藥的鈴聲,可許多時候鈴聲響了也顧不上吃。
在二十多天緊張而又驚心動魄的抗疫日子里,整體協調、人員調度、查漏補缺、場地安排、裝卸物資、配合區(qū)指揮部工作,燕飛和副校長蘇進海、晉戰(zhàn)英、張新榮、李長青等作為全校神經中樞與工作骨干,幾乎是天天24小時在校值守忙碌。不管困難再大,不論時間再緊,他們都是一句話:“領導放心!馬上安排!”每次下發(fā)通知也都是嚴格要求:10分鐘到崗!20分鐘到位!“三小”的領導們就是這樣,大事小事謀在前、做在前。他們清楚:現在安陽在迎接一場大考,我們學校在打一場硬仗。疫情緊張,情況瞬息萬變,抗疫是頭等大事。心勁兒必須提上來,節(jié)奏必須跟得上。
經過20多天的鏖戰(zhàn)搏擊,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中,奧密克戎終于繳械投降。2月3日,安陽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宣布,包括湯陰縣、文峰區(qū)(高新區(qū))在內的安陽市封控區(qū)、管控區(qū)、防范區(qū)全部解除,全市全域降為低風險地區(qū)。安陽人民用眾志成城迎來抗疫的全面勝利。
談起這次終身難忘的特殊經歷,高新區(qū)第三小學的老師們收獲了太多的人生第一次:第一次放下書本,第一次穿上防護服,第一次不是面對學生而是面對看不見卻張牙舞爪的病毒,第一次感悟生命的重要,第一次深深感到病毒離我們很近、英雄離我們也很近,第一次一遍遍為自己加油,第一次為自己的勇敢無畏叫好,第一次知道“終末消毒”的定義,第一次學會分辨醫(yī)療用品種類及知識,第一次搬運那么多的抗疫物資,第一次連續(xù)上班半個月,第一次每天工作超過16小時,第一次后半夜走夜路回家、心里不是害怕而是完成使命后的興奮,第一次深刻體會到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第一次撇下襁褓中的孩子義無反顧,第一次把同事們的拼搏精神告訴肚里的寶寶、希望他以后也做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第一次穿這么輕的防護服卻感到肩上責任無比的沉重,第一次和自己的同事出生入死、建立深厚的革命友誼,第一次感受到“三小”這個團隊的凝聚力、組織力和應變能力令人驚嘆,第一次真切體會到安陽人民面對困難時的萬眾一心,第一次看到全國人民在疫情面前對安陽的無私援助和大愛,第一次看到那么多陌生又熟悉的身影不顧個人安危負重前行,第一次感到此生不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
2022年的春天來了,萬物復蘇,古都安陽又恢復了車水馬龍的往日繁華。新學期就要開始了,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老師們又開始備課,又在渴望與可愛的孩子們早日見面。他們知道,他們不想放下書本,三尺講臺才是他們永遠的戰(zhàn)場。他們更清楚,寧靜的校園是多么的美麗,瑯瑯的讀書聲是多么的動聽,平平安安的日子是多么的美好。他們不想放下粉筆,離開講臺;他們愿意一輩子心無旁騖,教書育人。
責任編輯/董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