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張家港市南豐小學(215600) 張美紅
中國山水畫簡稱山水畫,指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山水畫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藝術之一,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講究“畫中有詩,詩中有畫”,詩與畫相輔相成,組成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瑰寶。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素質教育”成為教育界的熱詞,作為素質教育組成部分之一的美術教學也逐漸受到大家的重視。但是,在傳統(tǒng)的小學美術山水畫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對學生基本繪畫技能的傳授,而不重視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更別提引導學生感受隱藏在山水畫中的詩情畫意了。這樣容易導致學生對山水畫失去學習的興趣,無法實現(xiàn)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標。因此,教師不僅要及時更新、轉變山水畫教學的理念,還要探索山水畫教學的有效策略,尤其要注重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山水畫的詩情畫意中感悟作畫者的情感,深入地理解山水畫的內涵。這樣教學,能使學生逐漸愛上山水畫,傳承和弘揚山水畫,真正實現(xiàn)繪畫技能和審美能力的提升。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小,對事物的認知程度較低,很難真正理解課堂上的山水畫知識,更不用說體會山水畫中表達的情感了。而且,在進行山水畫教學時,很多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會加快教學進度,導致學生跟不上教學節(jié)奏,無法真正習得新知。同時,這樣教學也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初衷。因此,教師不妨在教學前給學生布置一些預習作業(yè),讓學生課前搜集一些與山水畫有關的素材資料,初步了解一些經(jīng)典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者、筆法、意義以及創(chuàng)作的背景、蘊含的情感等。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高效地掌握新知,還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意識與能力,促進學生繪畫技能的提升。
例如,教學《富春山居圖》這幅山水畫時,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一項預習作業(yè),即搜集一些與這幅作品有關的信息,如畫家的簡介、創(chuàng)作的背景及作品中包含了哪些內容、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等。學生可以利用網(wǎng)絡工具查詢,也可以去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籍,或者詢問父母獲取信息。通過預習,學生對《富春山居圖》這幅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也感受到了作品中蘊含的美好意蘊:“《富春山居圖》是元朝‘元四家’之首的黃公望所繪,他是中國山水畫的一代宗師,他的畫作‘山川渾厚,草木華滋’,堪稱山水畫的最高境界。《富春山居圖》的原型是浙江的富春江,整個畫面用墨淺淡雅致,將山與水描畫得疏密有致,極富于變化,故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痹陬A習過程中,學生會在自己不懂、有疑惑的地方進行標注,在正式上課時向教師提問或與同學交流討論,以解惑釋疑,進一步加深對《富春山居圖》這幅作品的認識和理解。課前預習為學生課堂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fā)了學生獨立思考與探究的意識。這比起單純的課堂講解,更能提高學生繪畫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對山水畫繪畫技能的掌握,有效提升山水畫教學的效率。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信息技術的普及,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教學中被廣泛應用,美術課程的教學也同樣如此。傳統(tǒng)的小學美術教學模式比較單一,無論是繪畫技巧還是作品賞析,教師大多通過語言描述來傳遞給學生信息,再加上學生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很難在課堂上保持長久的專注度,導致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鑒于此,為了更好地優(yōu)化山水畫教學,教師可以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將山水畫中的情景用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出來。這樣不僅能給予學生直觀的感受,讓山水畫動起來,增強學生的視覺體驗,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深化學生對山水畫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美術繪畫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山水畫的魅力。
例如,教學《鳥語花香》一課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鳥語花香的視頻,引導學生觀察視頻中可愛的鳥兒、五彩繽紛的花朵、美麗的蝴蝶以及生機勃勃的樹木等,讓學生從視頻中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與盎然生機。然后,向學生展現(xiàn)一些與之有關的經(jīng)典的山水畫作品,并配以悠揚的音樂,給予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使學生對鳥語花香的場景有一個大致的印象和了解。接著,通過播放課件導入教學內容,向學生講述畫作背后的故事、山水畫大師的事跡、畫作中蘊含的詩情畫意和真情實感。最后,教授山水畫中蘊含的繪畫技巧,讓學生在視覺與聽覺的雙重享受中理解山水畫的知識與內涵,激發(fā)學生學習山水畫的興趣。
每個人都有各自獨特的認知和修養(yǎng),不同的人對山水畫和詩詞的理解與感受不盡相同。因此,在教學山水畫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引導學生在理解詩詞大意的基礎上展開想象,將詩詞中的美好意境呈現(xiàn)在山水畫中。課堂上,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繪畫時自由發(fā)揮,依據(jù)自己的理解來構思畫中的景物及其所處的位置,從而創(chuàng)作出別具匠心的作品,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審美情趣。
例如,教學《山水畫的自我創(chuàng)作》一課時,教師讓學生根據(jù)“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這一句詩來想象并繪畫一幅山水畫。學生接到任務后展開想象,有的用青草和花朵的微顫來表現(xiàn)春風,創(chuàng)作出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有的用隨風擺動的柳枝來表現(xiàn)春風,創(chuàng)作出柳樹在河岸邊起舞的美好場景;有的用燕子歸來表現(xiàn)春風,創(chuàng)作出群燕紛飛并在樹上筑巢的生動畫面;還有的將春風擬人化,讓春風化身成美麗的姑娘,所到之處皆是花香。學生的畫作充滿了想象力和詩情畫意,這就是以詩入畫的魅力。學生繪畫山水畫的過程,其實就是融入自身體驗并進行加工的過程。教師通過詩詞引畫的方式,讓學生在體會詩詞意境的同時,根據(jù)詩中的場景和情感進行創(chuàng)作。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繪畫熱情,而且能釋放學生的天性,讓學生更加自由地表達,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繪畫水平和美術綜合素養(yǎng)。
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不僅能啟迪學生的智慧,還能深化學生的審美體驗。但是,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大多以學生模仿教師畫作的方式來進行,這樣的教學缺乏趣味性,也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嚴重脫節(jié),導致學生的美術作品缺乏生動性、真實性和創(chuàng)新性。山水畫教學亦如是。因此,要想豐富山水畫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創(chuàng)作出生動的山水畫作品,教師就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各類景物的特征,激發(fā)他們的繪畫興趣。這樣,既能活躍美術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審美情趣。
例如,教學《學畫山水畫》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中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素材,如家鄉(xiāng)的自然景物等。有的學生說:“我的家鄉(xiāng)有很多高山?!庇械膶W生說:“我的家鄉(xiāng)有美麗的瀑布?!庇械膶W生說:“我的家鄉(xiāng)有一大片金燦燦的油菜花田。”教師通過問題,繼續(xù)引導學生:“這些景物帶給你什么感受?”有的學生說:“連綿起伏的山巒給人一種氣勢磅礴的感覺?!庇械膶W生說:“瀑布傾瀉而下,就像姑娘散下來的一頭秀發(fā),又長又直?!庇械膶W生說:“油菜花田給人的感覺很溫暖,生機勃勃的?!痹诮處煹囊龑?,學生在腦海中逐漸勾勒出家鄉(xiāng)景物的畫面,但僅靠想象,學生還是難以繪畫出完整的畫面。于是,教師給學生布置了一項課外作業(yè):“請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先觀察一下這些景物。如高山的結構應該如何勾勒、有哪些特征,瀑布應該如何進行配色,油菜花的花瓣是什么形狀的、枝葉是怎樣生長的等。然后,將自己觀察到的與想象中的畫面結合起來進行創(chuàng)作?!痹诮處煹囊龑拢瑢W生創(chuàng)作出了豐富多彩的山水畫作品,加深了對山水畫的認知。通過生活化教學,教師引導學生先從自己熟悉的景物出發(fā)聯(lián)想和想象,再走進生活中進行實地觀察和繪畫。這樣不僅有效降低了繪畫的難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而且使學生掌握了山水畫的相關繪畫知識與技巧,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與美術素養(yǎng)。
合理且多元化的評價,對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激勵作用。但是,目前的課堂評價環(huán)節(jié)存在著評價標準單一、評價內容枯燥等問題,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而且,大多數(shù)美術教師對學生繪畫作品的評價仍停留在畫中人物以及景色是否逼真的層面上,不注重情感表達方面的評價。山水畫具有情景相融的特點,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評價,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學生在自信心的驅動下不斷提升繪畫能力。
例如,教學《學畫山水畫》一課后,教師對每一個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有的學生展示的是一幅關于高山的山水畫,可是作品的完成度并不高。教師先對學生能完成繪畫任務的行為表示贊賞,再提出問題:“真正的山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學生答:“山應該是高高的、連綿不絕的?!苯處熇^續(xù)予以引導:“非常正確。那么,你覺得自己畫的高山和你所理解的高山一樣嗎?”觀察對比后,學生瞬間明白了自己并沒有把心中所想的高山通過畫筆表現(xiàn)出來。教師進一步提問:“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需要什么?”學生回憶教師課上所講,明白只有用心體會,才能更好地進行創(chuàng)作。教師給予鼓勵式評價,鼓勵學生在原作的基礎上進行潤色和加工。不難發(fā)現(xiàn),通過教師合理的評價,學生能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從而不斷對畫作進行改正與完善。有的學生畫的是關于河流的山水畫,并且所畫的場景非常逼真。教師在給予肯定性評價的同時提出問題:“創(chuàng)作山水畫,除了要逼真,還要做到什么?”學生答:“可以適當進行創(chuàng)意表達?!苯處熇^續(xù)引導:“創(chuàng)意表達需要融入我們自身的情感來體現(xiàn)?!睂W生受到指導,在原畫的河流中增加了一群跳動的魚,借助歡快的魚來表達自己愉悅的心情,成功地將情感融入畫中。教師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畫作情況給予多元化、合理的評價,使不同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學生在多元化評價中不斷提升自信心,使自身的繪畫技巧和審美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總之,熟練掌握繪畫技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藝術細胞是山水畫教學的目標。因此,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對山水畫的學習興趣,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美術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創(chuàng)作出自己心中的詩情畫意,感悟到傳統(tǒng)藝術的魅力與價值,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獲得全面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