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冠綸,周 明,王文琪,吳 斌,鄧 偉*
(1. 哈爾濱理工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2. 蘇州太湖電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蘇 蘇州 215214)
聚酰亞胺(PI)具有優(yōu)異的力學性能、絕緣性能和耐熱性能,但PI的介電常數較低(通常小于4.00),限制了其在介電儲能領域的應用。高介電常數是獲得高儲能密度的前提,引入陶瓷填料[如鈦酸鋇(BT)[1-3]、鈦酸銅鈣[4]、鈦酸鍶鋇[5]、二氧化鈦[6]等]和導電填料(如石墨烯[7]、碳納米管[8]、金屬納米粒子[9]等)是提高聚合物基復合材料介電常數的有效手段。BT是一種具有典型鈣鈦礦晶體結構的陶瓷材料,以其優(yōu)良的鐵電性、高介電常數、耐高壓性能及低的介電損耗,被譽為在能源、家用電器、汽車等方面電子陶瓷界的行業(yè)支柱,但納米BT比表面積大,易團聚,且與聚合物相容性較差,故對BT填充聚合物復合電介質材料的研究,主要以改善BT在聚合物基體中的分散性為主。通過對BT表面進行功能化改性(如偶聯劑改性[10]、酸化[11]、胺化[12])或者構筑核殼結構(如包覆聚合物殼層[13]、無機殼層[14]),能夠有效降低粒子表面能,增強BT粒子與聚合物基體的相互作用,提高填料在聚合物基體中的分散性,從而獲得性能優(yōu)異的復合電介質材料。本工作首先將BT粒子與聚酰胺酸(PAA)溶液共混,亞胺化后得到PI包覆的BT(PI@BT)粒子,然后分別以BT和PI@BT為改性填料,通過原位聚合法制備了PI/BT和PI/PI@BT復合薄膜,并對比了兩種復合薄膜的結構與性能,目的是制備具有良好耐熱性能與介電性能的PI基復合材料。
納米BT,純度99.9%;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分析純;4,4二氨基二苯醚(ODA),分析純;均苯四甲酸酐(PMDA),分析純:均購自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JSM-7401F型掃描電子顯微鏡,JEM-2100F型透射電子顯微鏡:日本JEOL公司;IFS 66V/S型紅外光譜儀,德國Bruker公司;TG 209 F3 Tarsus型熱失重分析儀,德國Netzsch公司;HIOKI 3532-50 LCR型寬頻介電譜儀,日本HIOKI公司。
稱取20.00 g BT粒子置于三口瓶中,再加入100 mL DMAc溶劑,邊攪拌邊超聲分散2.0 h,然后,稱取6.36 g ODA加入到三口瓶中,在氮氣保護下充分攪拌0.5 h,待完全溶解后,稱取6.93 g PMDA于稱量瓶中,按4∶2∶2∶1的比例,每隔0.5 h分四次加入到三口瓶中。反應4.0 h后,取出膠液均勻倒入離心管中,在8 500 r/min的轉速下離心分離5次,并使用DMAc溶劑洗滌,得到PAA包覆的BT核殼粒子,將其放入烘箱中,采用梯度升溫的方法熱亞胺化制備PI@BT粒子。溫度梯度為:80 ℃/1.0 h,120 ℃/1.0 h,160 ℃/1.5 h,200 ℃/1.0 h,250 ℃/1.0 h,300 ℃/1.0 h。
分別稱取8.12 g BT粒子和PI@BT粒子置于三口瓶中,再加入50 mL DMAc溶劑,邊攪拌邊超聲分散2.0 h,然后,稱取3.18 g ODA加入到三口瓶中,在氮氣保護條件下攪拌0.5 h,待完全溶解后,稱取6.93 g PMDA于稱量瓶中,按4∶2∶2∶1的比例,每隔0.5 h分四次加入到三口瓶中。反應4.0 h后,將膠液均勻傾倒在玻璃板上,放置在鋪膜機上成膜,然后放入烘箱中,采用與1.3中相同梯度升溫的方法進行熱亞胺化,得到PI/BT和PI/PI@BT復合薄膜。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測試:粉末類試樣采用溴化鉀壓片,薄膜類試樣直接測試,波數500~4 000 cm-1。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試樣噴金處理,加速電壓20 kV。
透射電子顯微鏡(TEM)觀察:試樣稀釋至0.5%(w)后滴在鍍有碳膜的銅網上,干燥后觀察,加速電壓200 kV。
介電性能測試:室溫,頻率1~1×106Hz。
耐熱性能測試:氮氣氣氛,升溫速率10 ℃/min,溫度50~800 ℃。
從圖1可以看出:兩種粒子在3 455,599 cm-1處都存在—OH和Ti—O的伸縮振動吸收峰。PI@BT譜線中,1 778,1 717,1 497,1 372,725 cm-1處為PI的特征吸收峰[15],分別對應C=O的不對稱伸縮振動峰,C=O的對稱伸縮振動峰,苯環(huán)的骨架振動峰,C—N的對稱伸縮振動峰及C=O的彎曲振動峰,表明BT的存在并未影響PAA熱亞胺化形成PI。
圖1 BT與PI@BT粒子的FTIRFig.1 FTIR spectra of BT and PI@BT particles
從圖2a可以看出:將BT與PAA溶液共混再熱亞胺化,可以在BT粒子表面形成較為均勻的PI包覆層,PI@BT粒子呈核殼結構,BT粒子平均直徑約為84 nm,PI殼層厚度約為5 nm。從圖2b與圖2c可以看出:BT粒子易團聚,而包覆PI層后,PI@BT粒子的分散狀態(tài)較好。
圖2 BT與PI@BT粒子的TEM及SEM照片Fig.2 TEM and SEM images of BT and PI@BT particles
從圖3可以看出:純PI薄膜、PI/BT以及PI/PI@BT復合薄膜在1 780,1 720,1 500,1 380,725 cm-1處為PI的特征吸收峰;PI/BT及PI/PI@BT復合薄膜在3 500,599 cm-1處的吸收峰來源于填料中的—OH和Ti—O。兩種復合薄膜特征峰位置與BT粒子(見圖1)與純PI薄膜特征峰位置幾乎相同,說明PI@BT粒子的填充并未對PI的合成產生影響。
圖3 純PI薄膜與復合薄膜的FTIRFig.3 FTIR spectra of pristine PI and PI composite films
從圖4可以看出:PI/BT復合薄膜中,BT粒子分布并不均勻且存在明顯的團聚,而PI@BT粒子表面的PI殼層與作為基體的PI具有相同化學結構,相容性較好,故PI@BT粒子在聚合物基體中分散良好,未見明顯團聚。
圖4 PI/BT和PI/PI@BT復合薄膜斷面的SEM照片Fig.4 SEM images of cross-section of PI/BT and PI/PI@BT composite films
從圖5可以看出:純PI薄膜及兩種復合薄膜對頻率的依賴性均較弱,隨著頻率的增加,3種薄膜的介電常數僅略有降低。當頻率由100 Hz增至1×106Hz,純PI薄膜的介電常數從3.23變?yōu)?.17。無論是使用BT粒子還是使用PI@BT粒子作為填料,均可明顯提升PI的介電常數。在頻率為100 Hz時,PI/BT復合薄膜的介電常數提升至11.90,較純PI薄膜提高近3倍;PI/PI@BT復合薄膜的介電常數14.98,較PI/BT復合薄膜提高26%,是純PI薄膜的近5倍。復合薄膜介電常數的提高,一方面源于BT本身的高介電常數,另一方面源于界面極化[16]。在BT粒子外包覆的PI殼層,不但改善了填料在聚合物基體中的分散性,同時核殼結構創(chuàng)建了一個附加的界面極化[17],所以PI/PI@BT復合薄膜的介電常數提升最明顯。
圖5 純PI薄膜及復合薄膜的介電常數Fig.5 Dielectric constant of pristine PI and PI composite films
從表1可以看出;BT粒子及PI@BT粒子的加入,使復合薄膜質量損失10%時的溫度(t10%)、質量損失最大時的溫度(tmax)及800 ℃殘?zhí)柯瘦^純PI薄膜均明顯提升。這是因為填料的加入能夠阻礙PI基體分子鏈段的運動,提高材料熱穩(wěn)定性[18]。與PI/BT復合薄膜相比,PI/PI@BT復合薄膜的熱穩(wěn)定性更高,t10%達到631.47 ℃,較PI/BT復合薄膜和純PI薄膜分別提高了5.91,41.18 ℃。這是由于PI@BT粒子與PI基體界面相互作用強,對聚合物分子鏈段運動的限制作用更明顯。另外,在相同填料含量下,PI@BT粒子的PI殼層在高溫條件下分解,使PI/PI@BT復合薄膜的800 ℃殘?zhí)柯瘦^PI/BT復合薄膜略低。
表1 純PI薄膜及復合薄膜熱重分析Tab.1 TG results of pristine PI and PI composite films
a)將BT粒子與PAA溶液共混再亞胺化,成功制備了具有核殼結構的PI@BT粒子,PI殼層厚度約為5 nm。
b)BT和PI@BT粒子的引入未對PI基體的合成產生影響,與BT粒子相比,PI@BT粒子在PI基體中分散更均勻。
c)與BT粒子相比,PI@BT粒子對復合薄膜的介電常數和耐熱性能的提升更為明顯。PI/PI@BT復合薄膜在100 Hz時的介電常數為14.98,較PI/BT復合薄膜提高了26%,約為純PI薄膜的5倍;PI/PI@BT復合薄膜的t10%為631.47 ℃,較PI/BT復合薄膜和純PI薄膜分別提高了5.91,4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