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天嬌,屈清榮,高婭鑫,王碧軒,焦春輝
(1.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結直腸肛門外科,河南 鄭州450052;2.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外科醫(yī)學部)
結直腸癌患者50%~60%需保留腸造口挽救生命[1],僅2/3患者重返工作崗位[2]。重返工作指個體因某種原因離開工作崗位后,重新返回原有或類似工作[3]。研究[4]表明,個體因素、工作相關因素及社會支持是癌癥幸存者重返工作崗位的影響因素,來自家庭內(nèi)部、朋友、工作同事及醫(yī)護人員的支持能使幸存者獲得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有助于增強其重返工作崗位的信心。癌癥治療后,患者自我效能降低,積極重建效能是適應重返工作的關鍵[5]。目前對腸造口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水平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關注較少。為此,本研究對腸造口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現(xiàn)狀進行調(diào)查,并分析其影響因素,以期為制訂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提供參考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2021年9-10月,便利抽樣法選取鄭州市某三級甲等醫(y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胃腸外科、門診復診的300例腸造口患者為調(diào)查對象。納入標準:(1)結直腸癌造口術后患者;(2)確診前有工作;(3)已重返原工作或找到新工作(全職、兼職或彈性);(4)無精神疾患或認知障礙;(5)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1)癌癥復發(fā)或轉移者;(2)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嚴重基礎疾病者。以量表條目數(shù)的5~10倍估算樣本量[6],本研究量表條目最多為28個,考慮20%的不合格率,本研究樣本量為175~350例之間,最終確定樣本量為300例。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 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根據(jù)研究目的自行設計,內(nèi)容包括一般人口學資料、疾病相關資料(TNM分期、術后時長、是否合并造口并發(fā)癥、造口類型、有無輔助治療等),職業(yè)相關資料 (職業(yè)類別、工作性質(zhì)、工作模式等)。(2)癌癥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量表:采用李佳鎂等[7]編制的癌癥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量表,包括3個維度共24個條目,即調(diào)整規(guī)劃、重建效能、專注康復。各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從“不同意”計為1分到“非常同意”計為5分,總分24~120分,得分越高,表明重返工作適應性越高??偭勘淼腃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37。(3)社會支持評定量表:選擇肖水源[8]設計的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包括3個維度共10個條目,即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條目1~4、8~10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總分12~66分,得分越高,表明社會支持程度越高,其中<33分為社會支持度低,33~45分為社會支持度一般,>45分為社會支持度高。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93~0.941。(4)中文版癌癥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由Lev等[9]研制,錢會娟等[10]將其漢化為中文版,包括3個維度共28個條目,即自我減壓、自我決策和正性態(tài)度。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沒有信心”計為1分到“非常有信心”計為5分,總分28~200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管理效能感越強??偭勘淼腃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30。
1.2.2 資料收集方法 問卷調(diào)查采用面對面形式,調(diào)查前由經(jīng)專業(yè)培訓的研究人員現(xiàn)場向患者講解研究目的和問卷填寫方法,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由患者自行填寫調(diào)查問卷,核對無誤后當場收回問卷。共發(fā)放問卷310份,回收有效問卷300份,有效回收率為96.8%。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倫理審批號:2022-KY-0141-002)
2.1 不同特征腸造口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得分的比較 不同文化程度、工作性質(zhì)、工作模式、醫(yī)保類型、造口類型和是否合并造口并發(fā)癥腸造口患者的重返工作適應性得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腸造口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單因素分析(N=300)
續(xù)表1
2.2 腸造口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社會支持和自我管理效能感相關性分析 腸造口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總分為(57.86±9.81)分、社會支持總分為(34.17±4.82)分、自我管理效能感總分為(71.29±12.41)分。Person相關分析顯示,腸造口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總分與社會支持總分及各維度呈正相關,與自我管理效能感中的正性態(tài)度、自我減壓、自我決策呈正相關(均P<0.05),見表2。
表2 腸造口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與社會支持、自我管理效能感的相關性分析(r)
2.3 腸造口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的多重線性回歸分析 以重返工作適應性為因變量,單因素分析中有意義的單獨變量及相關分析結果中的主觀支持、客觀支持、支持利用度、正性態(tài)度、自我減壓、自我決策為自變量進行多重線性回歸分析,賦值見表3。結果表明:支持利用度、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工作性質(zhì)、造口類型、是否合并造口并發(fā)癥、文化程度是重返工作適應性的影響因素,共解釋腸造口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總變異度的78.2%,支持利用度、主觀支持、客觀支持、是否合并造口并發(fā)癥、文化程度為正相關因素,工作性質(zhì)和造口類型為負相關因素(F=541.52,P<0.05),腸造口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影響因素最大的為主觀支持(b=0.60),見表4。
表3 多重線性回歸分析各變量賦值說明表
表4 腸造口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的多重線性回歸分析
3.1 腸造口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現(xiàn)狀不容樂觀 腸造口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得分為(57.86±9.81)分,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分析原因:(1)腸癌患者重返工作崗位后,癌因性疲乏、認知功能障礙以及癌癥復發(fā)恐懼等,導致患者心理負擔加重[11];(2)造口護理和造口并發(fā)癥使患者體力活動受限,工作效率降低,病恥感降低患者維持工作的信心[12]。
3.2 腸造口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影響因素分析
3.2.1 不可改變的因素
3.2.1.1 文化程度 本研究顯示,文化程度高的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高。Heinesen等[13]研究表明,低教育水平對癌癥患者重返工作有顯著負面影響。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更集中于個人職業(yè)專業(yè)領域,傾向于通過工作來實現(xiàn)自我價值,擁有更多渠道了解醫(yī)療保險計劃和保健康復技術。對于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醫(yī)護人員在隨訪過程中,應采用激勵的方式鼓勵患者積極參與社會活動,逐漸增強患者重返工作的信心和適應性。
3.2.1.2 造口類型 本研究表明,永久性腸造口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低于臨時性患者。原靜民等[14]研究顯示,永久性腸造口患者強烈的病恥感不僅加重疾病的危害,也造成患者心理和社會方面出現(xiàn)不健康的狀態(tài),形成惡性循環(huán)。研究[15]表明,早期心理社會適應干預方案能夠幫助患者樹立正確認知,正視自身疾病及造口帶來的不便。因此,可借鑒上述研究早期針對永久性腸造口患者開展心理疏導,幫助患者重建積極認知,促進自我調(diào)節(jié)以適應重返工作。
3.2.1.3 工作性質(zhì) 本研究結果顯示,腦力勞動的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比體力勞動患者更高。腦力勞動患者工作穩(wěn)定,享受較好的單位補貼,可以根據(jù)身體狀況與工作單位協(xié)調(diào)工作時間、工作強度等;而體力勞動患者大多數(shù)為臨時聘用的務工人員,工作未受到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保障,可獲得的醫(yī)療衛(wèi)生資源匱乏,體力勞動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造口患者的身體負擔,增加造口并發(fā)癥等不良反應[11]。Hartung等[16]對血液系統(tǒng)癌癥的患者研究表明,腦力勞動比體力勞動患者更好更快的重返工作崗位。醫(yī)護人員應動態(tài)評估患者身體、心理因素,識別工作和健康的促進和障礙因素,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指導,幫助患者制定合理的工作計劃,避免高強度的工作對患者身體康復產(chǎn)生影響。政府機構應對體力勞動患者設立健全的重返工作法律保障,提供合適的工作崗位和技能培訓,幫助弱勢群體患者更好的適應重返工作崗位。
3.2.2 可改變的因素
3.2.2.1 造口并發(fā)癥 無造口并發(fā)癥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較高。造口并發(fā)癥使原本復雜的造口護理變得更加繁瑣,增加造口護理的難度和成本,給工作帶來一定麻煩,增加患者的挫敗感。造口治療師應聯(lián)合職業(yè)康復醫(yī)師組成多學科小組,為腸造口患者提供個性化的支持性干預,通過面對面、電話會議等方式,解決與工作相關的造口護理問題,提高患者應對造口并發(fā)癥的能力。Zaman等[17]研究也表明,對腸癌幸存者進行多學科職業(yè)康復干預,有利于患者更好的適應重返工作。
3.2.2.2 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高的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高。家庭和社會的支持能促進患者繼續(xù)工作,與雇主和同事保持良好的關系和靈活的工作安排能提高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何文奇等[18]研究表明,醫(yī)護人員作為適應的領導者,應理解并支持患者在重返工作過程中面臨的適應性挑戰(zhàn),幫助患者做出行為改變,增強患者應對壓力的知識技能儲備。如邀請專家講解腸造口康復知識和方法、邀請重返工作適應性較好的病友介紹成功經(jīng)驗、設立病友同伴小組互相支持、規(guī)范隨訪管理系統(tǒng),針對患者重返工作全過程提供相應的支持等。此外,應鼓勵患者加強與家人的溝通,提高患者的家庭內(nèi)部支持。工作單位應根據(jù)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工作調(diào)整,減少工作壓力,提高患者重返工作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