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敏
摘要: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閱讀中的思維能力決定了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批注式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好方法。指導小學中年級學生進行批注式閱讀的方法如下:了解批注,激發(fā)興趣;課內(nèi)指導,學會批注;課外閱讀,運用批注。把小學中年級作為批注式閱讀指導的起步階段,讓批注為閱讀插上思維的翅膀。
關鍵詞:閱讀思維批注小學語文
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課堂大部分時間都用于閱讀教學,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也不少,但學生的閱讀能力并不樂觀。這一點從各級各類的語文測試結(jié)果中便可以看出。閱讀題總是“最難啃的骨頭”,這是什么原因呢?查閱大量的資料之后,結(jié)合自己多年來的教學實踐,我發(fā)現(xiàn)這與學生閱讀時思維的廣度與深度有關。閱讀能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而大部分學生對于閱讀是淺嘗輒止,缺乏深度思考,這導致閱讀能力無法提高。
小學中年級階段的學生處于思維、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思維方式由具體向抽象過渡,在這個時期,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尤為重要。如何讓他們在快樂的閱讀中開動腦筋、發(fā)動思維呢?經(jīng)過幾年的實踐研究,我發(fā)現(xiàn)閱讀時做批注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
一、了解批注,激發(fā)興趣
(一)初識批注,激發(fā)學生批注興趣
批注在我國古代叫“評點”,分別有詩、文、小說的評點。教師在激發(fā)學生使用批注的興趣時,可以說說名人讀書的例子,如毛澤東主席的閱讀習慣和方法——在重要之處圈圈畫畫,并且寫上批語,還會摘錄精妙語句,寫下讀書筆記和讀書心得。教師可以向?qū)W生展示毛主席做過的批注的圖片,當學生看到毛主席朱墨紛呈、圈點符號比比皆是的批注,自然會有模仿學習的念頭。
在引導學生認識批注時,要充分利用批注符號的直觀形象性,讓學生樂于接受。我在向?qū)W生介紹批注式閱讀時,利用了事先錄制的微課《五花山——圈圈畫畫做批注》,以三年級上冊教材后的選讀課文為例,用生動有趣的方法說明了什么是批注,并介紹了約定俗成的批注符號和批語方法。
學生觀看微課時興味盎然,自發(fā)地記錄下各種符號。這種新鮮有趣的方法不僅讓學生直觀了解了什么是批注,怎樣做批注,更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批注式閱讀的興趣。
(二)有效利用作文批閱,示范引領
三年級是小學作文的起步階段,教師對作文的批閱很重要。但是在批閱作文時我們往往感到困惑,怎么寫批語呢?“語句通順”“中心明確”“詳略得當”等范式基本上沒有效果,學生看不懂,久而久之便成了無效的擺設。
我在批閱學生作文時,把自己當作讀者,給學生的作文做批注。讀到優(yōu)美詞句時,會情不自禁地畫上波浪線,首尾照應、中心句等情況畫上雙橫線,生動的字詞標上著重號;“眉批”和“旁批”寫寫自己的閱讀體會;最后的批語結(jié)合該次作文訓練的重點來寫,進行總結(jié)表揚,給出指導性的建議。
這樣的批閱學生一眼就能看懂,知道自己習作的優(yōu)點與不足。教師的批符與批語暗合批注式閱讀,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示范引領作用,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做批注。
二、課內(nèi)指導,學會批注
學生初識批注以后,如果急于讓他們運用于課外閱讀,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是無從下手的。一定要經(jīng)過老師循序漸進的指導,學生才能正確地運用批注式閱讀方法。課內(nèi)閱讀教學是教師指導學生批注式閱讀的主陣地。
(一)初讀課文,簡單圈畫
在指導學生初讀課文時,我們可以出示“自學提示”,引導學生根據(jù)提示進行簡單的批注,如標出自然段序號,圈畫出生字和新詞,在不懂的詞句旁邊畫上問號,優(yōu)美句段下畫波浪線,感動之處標感嘆號。這些簡單的批注符號適用于初讀課文,學生在簡單圈畫的過程中可以集中注意力,有助于閱讀中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借助教材,精讀細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批注”的作用,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有助于學生閱讀思維的提高。
在部編版語文教材中,批注式閱讀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三年級上冊“預測”閱讀策略單元的第12課《總也倒不了的老屋》和第五單元的“習作例文”,文旁開始出現(xiàn)一些類似批語的閱讀提示,教學時引導學生進行模仿,逐步引導學生隨時寫下閱讀感悟。四年級上冊第六組課文的單元導讀中明確提出了“學習用批注的方法閱讀”這一語文要素。教學時,我們可以將本單元教學內(nèi)容重組,先指導學生學習“交流平臺”,進一步熟悉批注的方法,再學習課文,運用學到的方法精讀細批。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教師要設計一些批注提示,學生根據(jù)這些提示邊閱讀邊批注,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品味了優(yōu)美語言,閱讀中的思維發(fā)展達到了一定的深度。批注提示可以根據(jù)每一課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來設計,要與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契合,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學習,也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有的課文可以讓學生用分節(jié)號分段,有的可以讓學生標出中心句,有的可以讓學生在文后寫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有的可以讓學生在文中進行想象補白……
三、課外閱讀,運用批注
“得法課內(nèi),得益課外”。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中自覺批注,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將自己的獨特感悟及時圈畫批注,養(yǎng)成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自己感興趣的詞語、中心句、妙言妙語、能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詞句、想積累下來的句段等都可以用相應的符號進行批注。
在指導學生運用批注式方法進行課外閱讀時,我依次采用了以下辦法進行引導、督促和激勵。
(一)午間閱讀時進行指導
我把每天下午學生提前到校的時間定為“午間閱讀”,這段時間要求學生看課外書,并進行批注。我進班督促,觀察批注情況,一一指導。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督促與指導,學生都能養(yǎng)成閱讀時做批注的習慣。閱讀時學生或提筆圈畫,或?qū)W⒆x書,或做沉思狀。因此可以看出,做批注的確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讓閱讀更有深度。
(二)寫讀書筆記
學生在讀完一段、一篇或一本書后,隨時摘錄下文中的好詞好句,簡單寫下自己的閱讀收獲。這和高年級的“讀后感”不同,在形式和內(nèi)容上不做過多要求,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習慣,積累有新鮮感的語言,防止閱讀難度過大,挫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定期舉辦讀書交流會
學生的閱讀成果要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及時進行展示,讓他們品嘗到閱讀的快樂,體會到批注式閱讀帶來的好處。我每兩周舉辦一次讀書交流會,要求學生分組進行交流匯報,組內(nèi)成員要做到人人參與,匯報形式多樣。在上周舉辦的“《父與子》讀書交流會”上,有的小組演課本劇,有的小組講故事,有的小組談閱讀感受……整個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是語言運用的訓練,是思維火花的碰撞,更是閱讀能力的提升。
我們要把小學中年級作為批注式閱讀指導的起步階段,引導學生借助于“批注”進行閱讀,讓學生樂于批注,學會批注,養(yǎng)成批注習慣,讓批注為閱讀插上思維的翅膀。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趙瀟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