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無形
在清宮劇中,常見君臣和命婦身著朝服、吉服,頸部戴有一長條珠串,行走間,珠子碰撞發(fā)出脆響,這便是清代頂級的佩飾“朝珠”。
朝珠由佛教念珠衍化而來。佛門的僧尼用108這個數(shù)字寓意佛的象征:他們所戴念珠由108粒珠子串成,日夜撞鐘108響,寓意著斷除眾生108種煩惱。清代皇帝先祖就篤信佛教,所以朝珠沿用了佛教的文化內(nèi)涵,108粒朝珠用絲線編織的細帶串為一串,上朝時搭配官服、朝靴,以為形制。
一串朝珠由身子、佛頭、背云、紀念等部分組成。顏色統(tǒng)一的朝珠串成一線,是為“身子”。線上每27顆朝珠中就夾雜了一顆“佛頭”,佛頭顏色鮮明,直徑比朝珠大上一倍,將整盤珠串四等分,寓意著區(qū)分四季。其中頂端的佛頭連結(jié)著一顆“佛頭塔”,佛頭塔下綴著細長的墜帶,這條墜帶上的橢圓形寶石被稱為“背云”,佩戴朝珠時,“背云”恰好處于人體背部的正中位置,與胸前朝珠達到重量平衡,可以緩解長時間胸前懸墜對頸椎造成的不適?!兑捉?jīng)》中記載背為陽、胸為陰,古人以為“背云”能夠起到“集中陽氣,削減朝珠陰氣”的作用。
“佛頭塔”的兩側(cè)垂有3條小珠串,共30粒,被稱為“紀念”,象征每月的上、中、下三旬與30天。有趣的是,世人僅憑“紀念”便能區(qū)分佩戴者的性別:兩條小珠串在左,一串在右為男性,反之則為女性,體現(xiàn)了男左女右的思想。
在封建禮教下,男女佩戴朝珠的規(guī)定也有差異。在任何重大場合中,男性都只需佩戴一盤朝珠。而女性(命婦)在參與祈雨、祈谷等古禮時,佩戴一盤;在冊封、祭祀先帝等重大典禮與朝會中,須佩戴三盤,一盤懸于頸部,另兩盤從肩墜下交叉佩戴在胸前。
同時,朝珠也是等級制度、身份貴賤的象征。清代《大清會典》中限定了朝珠佩戴者的范圍:皇帝、太后、后宮妃子至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可佩戴朝珠,其余一般官員和百姓禁止隨意佩戴?;实叟宕鞯某橘|(zhì)地隨場合而變,《周禮》中記載“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皇帝祭天時,用青金石朝珠;祭地壇時,用蜜蠟朝珠。最為名貴的東珠朝珠,唯有皇帝、太后、皇后能夠佩戴。
而皇帝之下,從皇子到官員,所處階級不同,佩戴的朝珠絲線也不同:皇子不用東珠但絲線用明黃色;文五品、武四品、奉恩將軍以及縣、郡中佩戴朝珠者,絲線皆用青色。官員跪拜皇帝時,有著珠子觸地等同于額頭碰地的禮儀,因此朝珠直徑越大、珠串越長,佩戴者俯首叩拜的幅度就越小,表示官位也越高。
古時精致的飾品背后,往往暗含著嚴格的等級劃分。今人也很難想象,一粒小小的朝珠,代表著無數(shù)個官宦家族的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