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化梅?高行亮
【摘 要】教師社會地位的高低是由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及文化地位共同決定的,但在現實情境中,教師的文化地位往往會被忽視。當忽視教師的文化地位時,教師的社會地位會被拉低。當教師的社會地位被拉低時,不僅影響教師職業(yè)的吸引力,也影響教師的育人質量,影響社會的文化建設。所以,提高教師的文化地位是尊師重教的需要,也是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抓手。要從尊師視角出發(fā)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文化地位。
【關鍵詞】教師文化地位 尊師重教 文化建設
教師①的社會地位是由其政治地位、經濟地位、文化地位等多因素構成的總體性范疇。教師的政治地位是教師在政治上享有的各種待遇及社會對教師的評價;教師的經濟地位即教師所享受的薪酬與社會福利待遇;文化是人類創(chuàng)造出的全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教師的文化地位是教師在由文化、觀念、道德等方面構成的社會綜合形態(tài)中的地位[1]。
一、教師的文化地位落后于其經濟及政治地位
在尊師重教的理念越來越受到社會高度重視的當下,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在不斷得到提高,但教師文化地位的提高卻相對滯后。教師文化地位的落后主要表現為以下三方面。
1. 教師的文化地位未與經濟及政治地位同步提升
近年來,教師的工資基本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穩(wěn)定,有著較好的經濟地位。在事業(yè)發(fā)展上,除了職稱晉升的上升通道之外,各種人才項目申報和各種表彰獎勵等也都對教師敞開懷抱。相較于過去,新時代的教師享受著更加多元化的發(fā)展空間,政治待遇與政治地位越來越高。但與之形成較強反差的是,大多數教師的才華與能力都被拘泥在有限的校園與課堂中,對于更廣闊的社會文化的建設,其參與度很低,顯示不出來學?!拔幕叩亍钡膶傩?。而教師的價值更多體現在“教書匠”的工具性價值方面,其作為知識分子與文化人的價值并未得到廣泛的認同,造成教師在社會形象方面的明顯缺位,失去了在大眾面前展示教師作為知識分子的文化身份的機會。
2. 教師對社會文化建設的參與度很低
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文化建設被高度重視,但很多建設項目都是由相關的文化職能部門及社會組織承擔,幾乎看不到教師的身影。在社會大眾面前,教師本應承擔起文化使者的使命,但是,無論教師自身還是學校及社會,都缺少通過教師自身文化素養(yǎng)提升和文化主張傳播來提高社會文化建設質量的意愿。當教師在社會文化的傳播與創(chuàng)造中作為不足時,就談不上對健康社會文化的引領。社會“看不到”教師,自然難以對教師的文化地位產生認同,教師對自身的“文化”屬性也難以產生深度的理解。
3. 教師缺少自己的文化主張
教師不僅在社會上不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在校內也是小心翼翼,因此很難聽到教師的發(fā)聲。能夠“著書立說”的教師鳳毛麟角,而教師出版的著作多局限在“應用”或“工具”層面,人云亦云的跟風現象嚴重,很少有“原理”或“思想”層面的貢獻,文化的產出質量不高。有些教師不僅不討論文化問題,連教學中的問題都懶得討論,甚至在教研活動中都很少表達自己的觀點,“懂裝不懂”的現象不是少數。還有一部分教師的認知水平比較低,認知視角比較狹窄,難以產出有價值的文化認識與文化產品。
二、教師文化地位提升被忽視的原因
1. 膚淺的教育期待導致教師忽視文化傳承的使命
學校是傳承與創(chuàng)造文化的場域,是社會文明的高地。但是,社會對學校的要求卻較為功利,大多聚焦在“升學率”這一膚淺的層面。在這樣的社會導向下,學校對教師的要求大多聚焦在“分數”上。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教師將教育的著力點放在知識的傳授上。為了能考出高分,死記硬背外加一遍遍刷題成為主流的學習方式,至于知識背后的文化卻很難顧及。膚淺的教育期待導致教師應該具有的文化地位難以得到凸顯。
2. 功利的評價導致教師忽視對自我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
對教師的評價有兩種,一種是教育系統內部對教師進行的工作績效考核,一種是社會(主要是學生家長)對教師的輿論評價。無論哪一種評價,大多以學生的考試成績?yōu)橹饕罁?。當某教師任教班級考出較高分數時,這位教師就是一名“好老師”;當某教師任教班級考試分數不理想時,其他方面做得再好都沒有用。功利的教育評價,導致教師將專業(yè)發(fā)展的側重點放在研究考綱和考點上,頭腦里想的大多是如何讓學生多得分、少丟分,很少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及文化傳承能力。教師由于自身修養(yǎng)不足,造成視野狹窄,難以對社會文化貢獻多元、豐富的認知視角和有價值的文化觀點。
三、從尊師視角出發(fā)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文化地位”
教師作為知識人、文化人,作為傳承及創(chuàng)造文化的使者,其文化地位不僅影響教師在社會中的形象,也影響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所以,如何從尊師重教的角度提高教師的文化地位,是全社會必須面對的課題。
1. 明確教師的文化地位與社會地位的關系
教師的文化地位是指教師在社會文化建設、制度管理、精神傳遞中所享有的建言獻策和代言媒介的作用,是教師地位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教師的文化地位不高時,抑或是教師文化地位邊緣化時,不僅影響教師的政治地位,也影響教師的經濟地位;不僅影響教師職業(yè)的吸引力,也影響教師的育人質量,影響社會的文化建設。所以,高度重視教師的文化地位,以文化地位的提升促進教師政治地位及經濟地位的同步提高,促進教師個體及全社會文化及文明的進步,是尊師重教及教育發(fā)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文化自信的有效抓手。
2. 以學校的文化建設促進教師文化地位的提升
教師文化地位的提升不僅需要教師自己的努力,也需要有提升文化地位的空間與載體。其中,學校的文化建設是提升教師文化地位的重要載體。學校的文化建設涉及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任何一項教育活動及環(huán)境建設都與文化相關。從促進教師文化地位提升的角度出發(fā),學校的文化建設須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①提高教師在學校建設中的歸屬感和成就感。學校文化建設不是校長一個人的事,而是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學校要形成有利的文化氛圍,讓教師樂于、敢于提出自己的文化主張,成為自覺的學校文化建設者,成為校園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歷史文化等多種文化的共同參與者和執(zhí)行者。②學校行政人員要成為教師文化建設的領航者、傳遞者和協調者,讓學校整體的文化地位與每一位教師的個體文化地位融為一體,樹立教師“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榮辱觀,提高學校對教師文化地位的感知度、吸引度和融合度。③學校應帶動教師盤活社會資源、積極參與社會文化活動,提高學校和教師的社會文化影響力。④落實立德樹人的偉大任務,培養(yǎng)有文化格局的學生,通過向高一級學校及社會輸送有文化格局的學生,提高社會對教師文化地位的認同。
3. 為教師減負,讓教師有時間思考文化問題
從總體而言,教師群體的素質是過硬的,他們有著成為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知識分子的遠大理想。但是,由于非教育教學事務對教師的干擾太多,社會對分數和升學率的要求太高,致使很多教師拿不出精力來思考如何為社會文化建設提供服務。教師作為知識分子,是寶貴的人才資源,必須讓他們從填表格、做材料、打卡、拍照、關注各種APP、參與各種形式化的“掌上學習”、處理各種與教育教學無關的事務中走出來,讓他們將寶貴的精力投入教書育人及為社會創(chuàng)造知識與文化財富的努力中,這不僅是對人才的尊重,也是文化建設的需要。
4. 從文化視角賦予教師教學自主權
提高教師的文化地位,需要社會從文化角度理性解讀教育及理解教師。為何部分教師只將教育的著力點放在單一的知識傳授上?并非教師不具備文化育人的能力,而是社會對教育及教師的期待較為單一,導致他們無法大膽進行文化育人的實踐與探索。以語文教學為例,如果某位語文教師不圍繞考綱實施教學,而是另辟蹊徑圍繞閱讀名著開展教學,雖然大家都知道后者對學生文化底蘊的涵養(yǎng)要大于前者,但卻較少有家長能夠允許教師這么做。社會對教育及教師單一的期待,讓很多文化底蘊豐厚的教師不得不為了“考點”放棄文化傳承。提高教師的文化地位,需要社會從文化的視角出發(fā)理解教師、理解教育,讓教師在教書育人中最大化地實現對學生文化上的引領,廣大學生從教師身上得到更多文化的滋養(yǎng),教師的文化地位就會得以凸顯。
5. 教師要有向社會進行文化輻射的責任感
教師文化地位不高與部分教師對自己要求不高有一定關系。部分教師由于受功利思想的影響,只將自己定位在如何向學生傳授知識、如何讓學生考出高分這一膚淺層面,與學生的互動大多局限在知識的傳授上,與家長的互動大多局限在學生的成績上。當教師只是以知識的搬運工和成績的評判者身份出現在學生和家長面前時,就會出現學生和家長佩服教師的學識卻不一定能感受到教師的文化魅力的情況,其文化地位自然處于較低層次。教師是知識分子,其職責不僅是教書育人,還有承擔思考社會問題、為社會文化建設做貢獻的重要職責。教師應為自己樹立較高的職業(yè)目標,在教好書的同時,給予學生更多的文化養(yǎng)分。在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社會成員互動時,應加強文化上的輻射,切實履行好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
6. 鼓勵教師融入社會文化建設
教師由于沒有深度融入社會文化建設,其文化地位也不太容易得到社會的關注與認同,這也制約了教師個體對提升自我文化地位的愿望。在社會文化建設中,應多聽取教師的聲音,把握教師的文化需求,鼓勵教師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深度參與社會文化建設。例如,在鄉(xiāng)村振興過程中,鼓勵鄉(xiāng)村教師以“鄉(xiāng)賢”的身份走進鄉(xiāng)村,設計鄉(xiāng)村文明建設藍圖,整合鄉(xiāng)村文化資源,挖掘本土文化的內涵,開發(fā)鄉(xiāng)土教材、鄉(xiāng)土課程,幫助村民提升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深化學校對鄉(xiāng)村發(fā)展的參與度。當教師能夠為村民提供文化上的引領時,教師在鄉(xiāng)村的文化地位就會被凸顯出來,教師才能真正成為健康鄉(xiāng)村文化的引領者,打造鄉(xiāng)村文化輸出的“高地”。
7. 教師要不斷加強對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
提高教師的文化地位,需要教師加強對自身的文化提升[2]。教師有知識,這是不能否認的事實。但是,有知識的人不一定有文化,這也是人盡皆知的道理?;诖?,教師不應滿足和局限于既有的知識儲備,還應更多思考如何讓自己更加有知識、有文化。教師不僅要學習專業(yè)知識和教學法,還要學習哲學、社會、歷史、藝術、管理、經濟等知識,廣泛了解當今世界所產生的新思想、新科技、新變化,拓展知識視野,建立多元視角,不斷深化自己的文化根基。在不斷學習的基礎上,還要加強對文化實踐的參與。例如,將知識教學與班級管理向教育文化拓展,在家長會上組織家長開展文化沙龍,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對與教育相關的社會文化問題進行調研,積極參加社會文化活動,撰寫以文化議題為核心的論文或專著……通過一系列實踐,實現對自我的文化提升,讓自己成為名副其實的“文化人”。
8. 教師要能夠提出自己的文化主張
行為的改變是文化建設的載體,讓民眾在思想和精神上強大起來,活出優(yōu)秀的自己,構建和諧的社會,是文化建設的最終目的。教師不僅要關注及融入社會文化建設,還要對社會的文化建設提出自己的文化主張,以此引領社會文化的高質量發(fā)展。例如,“雙減”政策實施后,很多學科類培訓班停辦了,面對孩子放學回家后無培訓班可上的情境,相當多的家長很不適應。他們由于缺乏家庭教育能力,不知道如何陪伴孩子,無法為孩子提供高質量的家庭教育。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他們到處打聽“一對一輔導”和藝體類培訓的行情和師資,導致部分孩子的學習負擔并未減輕。面對社會上出現的由于家長教育能力不足導致的減負效果不佳的現狀,教師提出“提升家長教育能力,‘雙減’才能長久落地”的文化主張,營造家長自覺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的社會風氣,這不僅有助于減輕孩子的負擔,也有助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有效實施。
尊師重教,必須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在提高教師社會地位的過程中,讓教師有體面的收入,即提高經濟地位,容易在較短時間看到實效;讓教師享受一定的政治待遇,即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難度也不是很大。但是,讓教師的文化地位得到逐步提升,卻需要教師個體及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如何讓教師真真切切做個有文化底蘊的“文化人”?如何讓教師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如何讓教師引領國家和社會的文化進步?如何切實提高教師的文化地位?是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及教師個體都要思考的時代命題。
參考文獻
[1] 趙衛(wèi). 教師職業(yè)威信及社會地位問題的教育學考察[J].教育研究,1994(10):9-15.
[2] 袁玉芝,白紫薇.我國中學教師主觀社會地位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21,42(2):84-91.
(作者系:1.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塘市小學高級教師;2.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塘市初級中學校長,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
責任編輯:孫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