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違反法律要受到懲罰,為何有些人依然會選擇犯罪?從理論上推理,相比那些處在類似情境中的人,實施犯罪的人作出這樣的選擇,很可能反映了他們內(nèi)在的一些獨特的行為偏好。比如,他們可能覺得犯罪行為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很多。
最近,丹麥的研究人員通過實證研究嘗試驗證了什么樣的人更容易犯罪。他們發(fā)現(xiàn),一些個人內(nèi)在偏好對實際犯罪行為的預測能力非常強,特別是風險容忍程度、缺乏耐心等特點。
愛冒險是把雙刃劍
風險容忍程度更高的人意味著他們喜歡冒險。研究發(fā)現(xiàn),對風險容忍程度最高的人,相比那些對風險最厭惡的人,犯罪傾向高出近10個百分點。除了風險容忍程度外,缺乏耐心對犯罪傾向的預測力也很高。
這些發(fā)現(xiàn)是結合了行為實驗和犯罪記錄得出的。其中,行為實驗模擬了投資和收益中如何應對風險和等待時間等問題。
參與者面臨兩種選擇,一個是在8周內(nèi)直接得到250丹麥克朗(約40美元),或者選擇把全部或部分錢先存起來,然后在16周后以2.4%的利率連本帶息一并拿到手。這種實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一個人對冒風險的容忍程度和耐心等待收益的情況。
分析結果顯示,風險容忍程度和犯罪傾向之間的關系很顯著,幾乎是線性的關聯(lián),風險容忍度每提升10個百分位,犯罪的傾向就會提高1個百分點。
其實,愛冒險本身不一定是負面的。哈佛商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風險容忍度高是企業(yè)家的一個很突出的特點。企業(yè)家作為開拓者和奠基人,面臨著更系統(tǒng)的創(chuàng)新任務和全新挑戰(zhàn),不確定的風險因素更多,需要有一定的冒險精神和較高的風險容忍能力。然而,一旦選擇了錯誤的道路,逾越了法律的界限,更高的風險容忍程度也會成為把人推往犯罪的動力。
時間折扣的誘惑
哈佛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企業(yè)家有更強的自我效能和對成就的渴望,對最終實現(xiàn)目標的信心更足。而最新研究中,缺乏耐心是預測犯罪的另一個因素。對于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得到的東西,一些人選擇通過冒險的方式更快得到,從而走上犯罪道路。
這里面存在一個時間折扣的現(xiàn)象,它指的是人們對一個客體的價值感知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出現(xiàn)折扣,同樣的東西,現(xiàn)在就得到跟未來得到,對人內(nèi)心的沖擊存在差別。一個迫切想得到的好東西,比如物質(zhì)獎勵,如果過一段時間才能得到,其對人的吸引力很可能會不同程度地衰減。同樣,一個懲罰,如果過一段時間才會實施,那這種未來預期的不好遭遇對人當下的影響就會變小。對于犯罪來說,眼前的利益總是比懲罰來得早一些。而有證據(jù)顯示,更高的時間折扣對犯罪的預測力更強。特別是在經(jīng)濟犯罪中,早點把利益握在自己手上,避免價值隨后打折,對一些人而言很重要。
在冒險和缺乏耐心之外,最新研究通過對參與者成績的分析,還驗證了認知能力對犯罪的預測力。
2015年,芬蘭的研究人員對當?shù)?0后男性的一項研究就表明,智力和犯罪之間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線性的,低智商水平對應著更高可能的犯罪。最新研究中對丹麥青年的調(diào)查也有類似的發(fā)現(xiàn),成績的分布每上升10個百分位,犯罪傾向就會下降1.7個百分點。作為最強的預測因子,最新研究特別關注的風險容忍度、缺乏耐心,預測力雖然也很高,但也只達到成績或智力預測效果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這些預測效果是在盡可能控制了變量的基礎上得出的,反映出相關因素在預測犯罪上所具有的獨特作用。
犯罪的代際傳遞
畢竟,個體的差異是很大的,遭遇也有所不同,一個人在選擇犯罪的過程中,相關的促發(fā)因素還有很多,可能會影響相關內(nèi)在偏向等因素。從既往對犯罪行為的認識來看,早在上個世紀初,已經(jīng)有研究人員通過同卵異卵雙胞胎和收養(yǎng)關系將視角放入家庭這個場域。此后對犯罪者家庭關系的調(diào)查也發(fā)現(xiàn)很明顯的犯罪代際傳遞的現(xiàn)象,即上一代犯罪對下一代犯罪具有一定預測效果。
美國在上世紀50年代的對比研究中就發(fā)現(xiàn),調(diào)查500個少年犯的家庭后,66%的人都有一個犯罪的父親,而作為對比,調(diào)查500個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家庭,父親犯罪率只有32%。從家庭關系出發(fā),學者們很早就呼吁關注親子關系,以及虐待、忽視兒童的社會影響。
當然,就個人特點而言,風險容忍度和缺乏耐心仍然是兩個已知的較為顯著的預測因素,對犯罪行為再進行細分的話,這些內(nèi)在行為偏好,對財產(chǎn)、經(jīng)濟類犯罪的預測力更顯著,對暴力、性侵、吸毒等犯罪的預測力不那么顯著。相反,自控能力對暴力、性侵這些激情犯罪的預測力更顯著,對財產(chǎn)類犯罪預測力更弱。這也意味著,對理解和預防財產(chǎn)犯罪而言,風險容忍程度、缺乏耐心等涉及個人內(nèi)在選擇的行為傾向值得特別關注。至于暴力、性侵等激情犯罪的預防,提高人們的自控能力,避免走極端,或許更重要。
(《南方周末》 王江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