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懷千秋偉業(yè),恰是百年風華。站在當下,回望百年,我們把歷史的長鏡頭對準1921年。
1921年7月,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隨后轉移到嘉興南湖,在一條游船上完成了會議的最后議程。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中國革命從此煥然一新。在中共一大的會議章程里,在泛黃的檔案資料里,我們還原那些曾經(jīng)模糊的細節(jié),探尋歷經(jīng)百年愈加清晰的大義。
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會址設在李書城、李漢俊兄弟住宅,大家圍坐在客廳長餐桌四周,室內沒有特別布置,陳設簡單,氣氛莊重。出席者有來自各地共產(chǎn)小組的成員:上海發(fā)起組的李漢俊、李達,北京小組的張國燾、劉仁靜,湖南小組的毛澤東、何叔衡,湖北小組的董必武、陳潭秋,山東小組的王盡美、鄧恩銘,廣東小組的陳公博,留日學生周佛海以及陳獨秀委派的包惠僧。陳獨秀和李大釗因公務在身未出席會議,而在代表們心目中他們仍是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和領袖。當時的共產(chǎn)黨員有50余人。
會議討論通過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第一個綱領,這是一份約700字的簡短綱領,確定了黨的名稱、奮斗目標、基本政策,提出了發(fā)展黨員、建立地方和中央機構等組織制度,兼有黨綱和黨章的內容,是黨的第一個正式文獻。會議還通過了黨的任務的若干決議。最后,大會建立了三人組成的中央局,并選舉陳獨秀任書記,張國燾為組織主任,李達為宣傳主任。黨的第一個中央機關由此產(chǎn)生。
這是一次年輕人的會議,何叔衡45歲、董必武35歲、李漢俊31歲、李達31歲、毛澤東28歲……這是一群熱血青年,為著一個主義——共產(chǎn)主義,為著一個學說——馬克思主義學說,匯聚在了一起。
令人驚訝的是,除去兩位國際代表之外,在13個中國人當中,湖北籍的占5位,湖南籍的占4位,“兩湖”相加占9位。在13位中共代表中,與北大有關系的占5位,分別是陳公傅、張國燾、劉仁靜、毛澤東和包惠僧。另外,“南陳北李”這兩位都是北大教授。在13位中共代表中,曾經(jīng)留學日本的有4位:董必武、李漢俊、李達、周佛海。
正所謂“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中共一大之后,無數(shù)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甘為革命寫春秋,最終建立了新中國,泱泱大國所醞釀的巨變也是全人類史的偉績。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我們要永遠緬懷那些在沉沉黑夜中點燃火種、獻身光明的人。我們更應自信,這個走過一百年的偉大政黨之所以徹底改變了中國、深刻影響了世界,只因其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重慶 趙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