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霞
語文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它既折射東方文明古國悠久的文化底蘊,又洋溢著鮮活生動的時代氣息。怎樣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呢?
一、情境——展示語文魅力的平臺
語文課是在語言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開發(fā)運用中進行的。小學一年級的第一節(jié)語文課,老師提出一個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我們是怎樣從媽媽的肚子里生出來的呢?”圍繞這個問題,老師把事先準備好的一對老鼠請進教室。于是從這一天起,語文課就變成了老師和孩子們養(yǎng)老鼠、觀察老鼠生育過程的活動。同時在這樣一個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引出了一系列詞匯。一個月左右,小老鼠出生了,孩子們也掌握了不少詞語。
接著,魚是怎么生出來的?于是老師和孩子們又在教室里養(yǎng)了一對魚。
校園里的樹有沒有媽媽?于是,老師帶孩子走出教室,在校園里開墾一塊土地,種下樹種。
山上的石頭風吹雨打,日曬夜露,它們有沒有媽媽呢?于是,老師帶孩子們走出校園,采集各種石頭標本。
老師沒有局限于語文教材,而是用生動、真實的活動為孩子創(chuàng)設了特定的語文情境,讓孩子在具體的情境中激發(fā)動機,培養(yǎng)興趣,掌握語文知識。
二、體驗——獨特的語文學習方式
真正的學習從來就不只是純粹的智力增長,學習的主要意義取決于學生的課堂體驗。
在經(jīng)典課文《落花生》中有這樣一段話:“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痹诮虒W這段話時,教師提出了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當今社會,你想做像花生那樣的人,還是想做像蘋果、石榴那樣的人?以下是學生的回答:
生1:我想做像花生那樣的人,因為它把果實埋在地里,默默地奉獻,不像桃子、石榴那樣炫耀自己。
生2:我覺得桃子把果實高高掛在枝頭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向大家展示。這沒有什么不好,就像有特長的學生向別人展示自己的才華一樣,是自信的表現(xiàn)。
生3:我也想做像蘋果、石榴那樣的人。他們外表美,把果實掛在枝頭讓人們來欣賞,有什么不好呢?就像那些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一出場光彩照人,再加上他們又很有才華,成功的機會就更大。我的理想就是將來做個主持人,所以我要做蘋果那樣的人。
生4:我既想有花生的品質,也想有蘋果的勇氣和才華?,F(xiàn)在社會需要自我表現(xiàn)才華,花生默默無聞奉獻的精神是可貴的,但蘋果們的自我推薦也值得贊賞。
在這個案例中,學生的理解和體驗遠比老師教他們的豐富而深刻,而且他們對教材的自我解讀賦予了教材新的含義,提升了教材的人文價值,凸現(xiàn)出了教學的現(xiàn)實意義。這些都是積極的師生互動中迸發(fā)出的新的知識建構。
三、實踐——形成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
語文是與人的生命、生活接觸最為密切的學科。語文能力是人在語文生活和語文實踐中形成并逐漸發(fā)展起來的。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跳出教材、走出課堂,不斷將他們的視線引向社會,引向圖書館、展覽館、博物館,引向大型工廠、建筑工地、農(nóng)家小院……我們要帶領學生到廣闊的大自然中去,觀察日月星辰的變化,欣賞花鳥蟲魚的可愛;帶領學生主動參與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和科學研究,觸及社會焦點,追蹤時事話題,表達個人觀點,培植理性情感,讓學生盡情地享受生活、享受學習、享受生命的快樂,獲得其未來生活所必需的語文素養(yǎng)。
如,我們可以圍繞“家鄉(xiāng)水污染情況調研”這一主題,設計項目化學習活動:
看一看:看水面情況、水的顏色、水面的漂浮物、水中動植物生長的情況。
查一查:查找污染源,調查水域周圍是否有工廠、垃圾堆……
聞一聞:用小瓶取水樣,聞聞有沒有怪味、臭味。
記一記:及時記錄考察情況(充分討論后填寫調查表)。
訪一訪:水污染直接或間接給河邊居民帶來了哪些危害?
議一議:怎樣還小河原來的面貌。環(huán)境管理部門要做哪些工作?小鎮(zhèn)的居民應樹立怎樣的意識?我們小學生應當發(fā)揮怎樣的作用?
寫一寫:寫一篇關于小河水污染的“考察報告”,寫一份建議書,設計一條保護小河的公益廣告語。
這樣的項目化實踐活動實現(xiàn)了語文課程與社會課、自然課的溝通,注重學生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形成和發(fā)展。
期待著,我們的語文課會是一片生機勃勃、氣象萬千的生命活動的廣闊天地,會是一片浮想聯(lián)翩、精神煥發(fā)和創(chuàng)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期待著學生充滿活力的生命之花在語文課堂悄然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