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玲
前不久,我在查閱文獻資料時發(fā)現(xiàn):著名學者周海中教授在1985年發(fā)表的《談談一句英語諺語的漢譯》一文中,將英語諺語“It is an ill wind that blows nobody (any) good.”漢譯為“無論怎樣壞的風也會對某些人有利?!被颉皩τ谀承┤擞泻Φ氖?,也許會對另一些人有利?!庇纱耍蚁肫鹆嗽鯓佑脻h語翻譯英語結(jié)構(gòu)“It is a +形容詞+名詞+ that從句”的問題。
眾所周知,英語“It is a +形容詞+名詞+ that從句”結(jié)構(gòu)是由關系代詞that引導定語從句,修飾前面的名詞。這一結(jié)構(gòu)是表示含蓄否定的一種特殊句式,常見于習語,尤其是諺語。它主要表示“無論怎樣……也不見得(會)……”“無論怎么……也不會不(沒有)……”等,因此通常用反譯法來漢譯;所謂反譯法就是指原文從正面表達的,譯文可以從反面著筆翻譯。
這類結(jié)構(gòu)與英語強調(diào)句“It + be +名詞+ that (who/which)從句”不同,它有幾個特點。一是中心詞不是特指的某人/某物,而是一般的泛指,因此前面常有不定冠詞,而不能有表示特指的定冠詞。二是中心詞至少有一個形容詞作修飾語。三是中心詞不管是表示人還是物,關系代詞that都不能換成who或which。四是從結(jié)構(gòu)上看,主句部分“It is a +形容詞+名詞”不同于強調(diào)句的主句部分,它只有動詞時態(tài)is而沒有其他動詞時態(tài),也沒有否定形式;道理很簡單,因為這類諺語表達的是人生哲理。
周海中教授曾經(jīng)指出,在古體英語中,強調(diào)句“It + be +名詞+ that (who/which)從句”可作修辭反語用,由此發(fā)展而來的諺語結(jié)構(gòu)“It is a +形容詞+名詞+ that從句”,其肯定形式可表示否定意義,并在邏輯上隱含讓步意味。因此在翻譯時,要用反譯法來處理,而不能用譯強調(diào)句的方法來處理。根據(jù)這類諺語具有讓步的語意,可譯為漢語表示讓步的句型。
翻譯時要特別注意把諺語結(jié)構(gòu)“It is a +形容詞+名詞+ that從句”與強調(diào)句“It + be +名詞+ that (who/which)從句”區(qū)別開來。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管結(jié)構(gòu)中的that從句的形式為否定形式(無論否定體現(xiàn)在謂語動詞上,還是賓語上)還是肯定形式,翻譯的時候,一般要將否定放到從句,即從句原來是否定形式就譯為肯定,肯定形式就譯為否定(有時可將這個否定轉(zhuǎn)移到主句上來翻譯)。
下面就是一些英語“It is a +形容詞+名詞+ that從句”結(jié)構(gòu)及其漢譯的例子(供參考):
It is a bold mouse that nestles in the cat’s ear. 再勇敢的老鼠也不會在貓耳朵里安家。(也可譯為“做不必要的冒險,算不得真勇敢。”)
It is a foolish sheep that makes the wolf his confessor. 去向狼懺悔就是一頭蠢羊。(也可譯為“笨蛋才向惡人懺悔?!保?/p>
It is a good workman that never blunders. 再好的工匠也有出錯的時候。(也可譯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保?/p>
It is an ill bird that fouls its own nest. 無論怎樣壞的鳥也不會弄臟自己的窩。(也可譯為“家丑不可外揚。”)
It is a long lane/road that has no turning. 無論怎樣長的路也有轉(zhuǎn)彎。(也可譯為“凡事必有變化?!保?/p>
It is a poor heart that never rejoices. 永遠不快樂的心是可悲的。(也可譯為“即使可憐的人也有快樂的時候?!保?/p>
It is a silly fish that is caught twice with the same bait. 再傻的魚,也不會為同一釣餌上鉤兩次。(也可譯為“智者不上兩回當。”)
It is a small flock that has not a black sheep. 沒有害群之馬的是一小群人。(也可譯為“家家難免有敗類?!保?/p>
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wn child/son. 無論怎樣聰明的父親也不見得了解他自己的兒子。(也可譯為“聰明的父親也未必了解自己的兒子?!保?/p>
(作者單位:新加坡國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