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耀,王紅衛(wèi),熊 威,楊晨曦
(華南理工大學 建筑學院,廣東 廣州 510641)
關鍵字:超大型體育館;建筑聲學設計;混響時間
對于超大型體育建筑,由于室內(nèi)容積巨大,且室內(nèi)可用于布置吸聲材料的位置非常有限,導致混響時間較難控制,容易產(chǎn)生回聲等聲學缺陷。因此針對體育館的使用需求進行聲學設計非常重要[1]。
根據(jù)《體育建筑設計規(guī)范》JGJ 31—2003 標準可知,觀眾席容量(座)在10 000 座以上的體育館定義為特大型體育館[2]。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此類特大型體育館不僅僅用于舉行競技比賽,還兼顧文藝演出,不同的使用模式對應的聲學指標各不相 同[3,6]。本文以廣東省深圳市深圳體育中心特大型綜合體育館與體育場為例,通過聲學設計手法實現(xiàn)特大型體育場館良好的室內(nèi)聲環(huán)境。
深圳市體育中心位于深圳市福田區(qū),占地面積0.28 km2,建筑包括改建建筑與新建建筑,主要功能包括體育設施、文化設施及配套辦公。其中,綜合體育館按特大型場館規(guī)模進行聲學設計,功能布局除滿足競技比賽使用要求外,同時兼顧文化、娛樂等多種業(yè)態(tài),滿足賽后利用的經(jīng)濟性與便利性。綜合體育館長132.8 m,寬132.8 m,平面為正方形,最高處高度45 m,空間體積約40.7 萬 m3,共設 15 000 個坐席。根據(jù)不同規(guī)模的活動提供可伸縮和移動的座椅。下層看臺坐席數(shù)目約為9 000 個,其中可伸縮坐席數(shù)目占下層看臺總坐席數(shù)比例約30%。體育館屋面為網(wǎng)架結構,且設置可開合屋面,體育館平面如圖1 所示,剖面如圖2、圖3 所示。
圖1 綜合體育館平面圖
圖2 綜合體育館橫剖面圖
圖3 綜合體育館縱剖面圖
1.2.1 音質控制難點
根據(jù)現(xiàn)場環(huán)境及使用需求進行評估,該體育館聲學設計方面音質控制主要面臨以下難點:
(1)比賽大廳容積超大,是規(guī)范中對應最大容積(16 萬 m3)的2.54 倍,超大的室內(nèi)空間造成混響時間過長;
(2)特大型空間降低混響難度大;
(3)體育館除最高層觀眾廳后墻可布置吸聲材料,其他墻面均難以實現(xiàn),且三層與四層大面積的玻璃墻面存在強反射;
(4)屋面網(wǎng)架結構對吊掛荷載的限制,使大面積鋪設空間吸聲體的措施難以實現(xiàn)。
1.2.2 音質控制措施
針對以上難點,根據(jù)現(xiàn)場可利用的環(huán)境,制定如下音質控制措施:
(1)充分利用金屬屋面,結合屋面構造做吸聲面;
(2)在屋面下的網(wǎng)架吊掛一定數(shù)量的空間吸聲體,墻面設置全頻吸聲材料構造;
(3)利用大面積的觀眾坐席,補充低頻吸聲量。
體育館比賽大廳應控制背景噪聲的干擾,應具有良好的混響時間與語言清晰度,聲場分布均勻,不產(chǎn)生回聲、聲聚焦等聲學缺陷[3]。
為使聽音不受噪聲干擾,應控制設備間的振動與噪聲、空調系統(tǒng)噪聲輻射,防止外部噪聲傳入室內(nèi),保證比賽大廳的背景噪聲值≤NR40。
本設計中,設備機房與噪聲敏感房間之間隔墻的計權隔聲量≥50 dB,直接面向噪聲敏感空間隔聲門計權隔聲量≥35 dB;同聲傳譯室、評論員室/評述間、播音室、采訪室窗專業(yè)隔聲窗的計權隔聲量≥40 dB。馬道上方機房的金屬隔板計權隔聲量≥50 dB。
根據(jù)現(xiàn)行標準《體育場館聲學設計及測量規(guī)程》JGJ/T 131—2012 的要求,比賽大廳內(nèi)滿場(80%觀眾量)混響時間的選擇宜符合表1 的規(guī)定。
表1 不同容積比賽大廳500~1 000 Hz 滿場混響時間
此體育館比賽大廳容積約為40.7 萬m3,遠超規(guī)范所給的參考空間容積。對于特大型體育館建筑,不能硬套規(guī)范所給的混響時間指標[5,7]。通過對聲場的整體品質評估,確定體育館競技比賽與文藝演出工況下大廳滿場(80%)中頻(500~ 1 000 Hz)混響時間設計指標如表2 所示。
表2 體育館混響時間設計指標
3.1.1 不可開合屋面部分
該部分屋面可布置吸聲材料,構造大致如下(從下表面向上):0.8 mm 厚壓型鋼板(穿孔率23%)+80 mm 厚48 kg·m-3玻璃棉(不帶鋁箔,玻纖布袋裝)+100 mm 空氣層+上層保溫和飾面層。此做法目的在于提高全頻的吸聲性能,空氣層及保溫層下表面穿孔板有利于提高低頻成分的吸聲。
3.1.2 可開合屋面部分
可開合屋面部分的構造大致如下(從下表面向上):金屬穿孔板(鋁板或壓型鋼板均可),穿孔率23%+上鋪不低于80 mm 厚48 kg·m-3玻璃棉(不帶鋁箔,以玻纖布袋裝)+空氣層(利用已有的下層之間結構的大空腔)+上層保溫和飾面層。此做法目的在于提高寬頻吸聲性能,網(wǎng)架結構上下層之間的大空腔有利于提高低頻成分的吸聲。
3.1.3 屋面網(wǎng)架空間
由于可以做吸聲的墻面非常有限,吸聲量嚴重不足,需在不可開合屋面的網(wǎng)架結構內(nèi)均勻布置空間吸聲體,彌補低頻、中頻及高頻的吸聲不足??臻g吸聲體采用100 mm 厚全頻鋁制面罩空間吸聲體。
在各層觀眾席后墻非玻璃、非風口、非門窗位置,布置鋁制全頻多孔條形吸聲板,構造后置空腔100 mm,利用有限的面積進行強吸聲處理,減少反射聲能、聲聚焦,降低混響時間[4]。
因體育館內(nèi)低頻吸聲不足,在座椅平面投影最大的區(qū)域,利用觀眾席提供低頻吸聲。座椅坐墊部位采用中空構造,下表面設多孔,增加低頻吸聲。
體育館主要吸聲材料的吸聲系數(shù)如表3 所示。
表3 體育館主要吸聲材料的吸聲系數(shù)表
綜合體育館采用聲學模擬仿真軟件Odeon[8],利用聲源法與聲線追蹤法綜合計算,使模擬結果更加接近真實效果。
綜合體育館在舉行競技比賽時,采用上述聲學設計進行聲學仿真,得出室內(nèi)中頻混響時間(500~1 000 Hz)模擬數(shù)值分別為2.60 s、2.58 s,與設計值相吻合,表明使用計算機模擬仿真聲學設計參量是切實可行的辦法,混響時間分布如圖4、圖5 所示。
圖4 體育館500 Hz 混響時間分布圖
圖5 體育館1 000 Hz 混響時間分布圖
在文藝演出情況下,綜合體育館觀眾席后墻玻璃區(qū)域增設吸聲簾幕,以此增加室內(nèi)吸聲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響時間值。通過對文藝演出時的體育館模擬仿真可知,體育館中頻混響時間(500~1 000 Hz)分別為2.26 s、2.09 s,約比競技比賽模式下的混響時間值小0.3 s,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語言清晰度?;祉憰r間分布如圖6、圖7 所示。
圖6 體育館滿場混響時間T30 分布圖(T30 at 500 Hz)
圖7 體育館滿場混響時間T30 分布圖(T30 at 1 000 Hz)
對于超大型體育館、體育場建筑,由于容積超越標準規(guī)定限值,混響時間不易確定,不能硬套標準規(guī)范。本文以深圳體育中心綜合體育館、體育場為例,確定室內(nèi)混響時間指標,充分利用室內(nèi)界面布置強吸聲材料,設計一定空間吸聲體,并進行室內(nèi)聲環(huán)境模擬仿真,得到不同運營模式下與設計數(shù)據(jù)吻合較好的混響時間仿真數(shù)據(jù)。仿真結果表明,充分利用室內(nèi)界面、屋頂網(wǎng)架布置強吸聲材料,在適當位置吊掛吸聲簾幕,可以控制超大型體育建筑的混響時間,使之處于理想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