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眾所周知,計算能力對數(shù)學的學習至關重要,可以說是整個數(shù)學知識大廈的基礎,大廈要想蓋得牢,基礎必須夯得實?;A夯實的過程,在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階段尤為重要。那么,如何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能力及計算習慣,為將來的數(shù)學學習打好基礎呢?結合多年的數(shù)學教學經(jīng)驗,筆者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理解算理是基礎,掌握算法是重點
計算的學習并非一味的強化練習,追求量的累加,單純讓學生通過多做多練實現(xiàn)技能的掌握。在此之前,還應以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算法才更有利于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即不但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例如,一年級學生學習20以內加減法時,需要一定的抽象計算能力,但這并不意味著不再需要數(shù)學模具的幫助。教學時,教師應讓學生準備小棒、皮筋等學具,先利用學具讓學生理解算理。在學習“8+6”時,通過操作小棒,讓學生明白:8根再添上2根就是10根,為了方便計數(shù),滿10根就要扎成一捆,這樣就從6里面分出2給8,湊成10,10根再加上剩下的4根就是14根。學生通過學具反復操作,口述過程,從而理解數(shù)學上滿十進一的計算規(guī)則,然后再輔以多種形式的練習,強化記憶。
二、知識建模期扎實掌握,不做“夾生飯”
一、二年級是學生接觸大量知識點的初始階段,這一時期內要讓學生通過反復強化,把計算的基礎知識掌握牢固,避免錯過“黃金期”,成為“夾生飯”。
例如,有的學生在二年級開始學習乘法口訣時記憶不熟練,結果到五年級甚至更高年級仍然對該知識點不熟練或有所混淆。再如,20以內加減法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shù)加減乘除的基礎,如果一開始記憶不熟練,后面的計算便會遇到困難。所以,在知識建模之初,要采取多種形式,讓學生加強記憶,牢固掌握。
三、追根溯源找問題,留意細節(jié)強練習
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精細的、深入的、漫長的過程,因此,當學生的計算出現(xiàn)問題時,不能只看表面現(xiàn)象,應從根上抓起,先找到學生出錯的根本原因,挖掘其薄弱項,即所謂的“病根”,然后采取措施,有針對性地“除病根”。
例如,一名學生在遇到“28÷4”“32÷4”“36÷4”等相關題目時總是出錯,究其原因是乘法口決記憶不清,發(fā)生混淆。但讓其單純記憶“四七二十八”“四八三十二”“四九三十六”后仍然會混淆。因此,筆者從乘法的意義講起,讓他通過數(shù)、算,從“7+7+7+7”“8+8+8+8”“9+9+9+9”再到“7×4”“8×4”“9×4”經(jīng)過這樣一個追根溯源的過程,意義弄清了,口決記牢了,也就不會再混淆了。
另外,教師還應注意從細微處入手,不放過學生的任何一個疏忽。如有學生在做計算題時經(jīng)常忘記在橫式上寫結果,幾次提醒后還是記不住,于是筆者便在教學筆記上寫下:“忘寫得數(shù):×××”,以便隨時提醒,結果一段時間下來,這名學生沒再出現(xiàn)這種情況,其他同學也引以為戒,杜絕了此類錯誤的再次發(fā)生。通過這樣一個反復強化的過程,學生養(yǎng)成了習慣,這種習慣便能指導以后的計算行為。
提高計算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的練習。為此,筆者設計了形式多樣的課前一練,有每日小紙條、限時口算、自編計算題等,并把課前一練積累起來,定時總結,以鼓勵和督促學生計算習慣的養(yǎng)成。
四、計算能力與專注力、意志力的同步培養(yǎng)
計算能力不是單獨存在的,學生計算出錯的原因除了內部知識因素,還存在一些外部因素,如未能正確地觀察、規(guī)范地書寫、專注地計算,缺乏克服困難的意志,做事浮躁,懼怕困難,面對稍復雜的計算題就逃避,潦草應付等。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能力,除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計算時的意志力和專注力。
首先,規(guī)范學生的書寫格式,甚至每個數(shù)字的寫法,豎式中橫線的畫法等都要嚴格要求。其次,讓學生在做題前,先用眼看,看清每個數(shù)字再落筆計算。讓每名學生設立一個專門的計算本,所有的豎式都在計算本上認認真真書寫,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覺檢查、驗算和有錯必改的習慣。時刻鼓勵學生專注、用心深入做題,不輕易詢問別人或急于求證得數(shù),并經(jīng)常通過定量定時的練習鍛煉學生的意志力。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教學過程,要進一步的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除了抓好低年級習慣養(yǎng)成的黃金期,還需要長期的不懈努力。
(作者單位:泰安市岱岳區(qū)新城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