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雨
[摘 要]
流行唱法注重個性化的聲音表達,但個性要受到共性的制約,同時共性通常寓于個性之中,所以演唱者個性化處理音色的前提,是要進行系統(tǒng)的聲樂發(fā)聲訓練。流行唱法中的音色是否優(yōu)質實際上是具有主觀性質的,本文針對流行唱法學習過程中普遍追求的良好音色進行探究,包括頭腔和胸腔共鳴以及氣息對音色的影響,并提供一定的訓練方法。
[關鍵詞]流行唱法;音色;訓練方法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2233(2022)07-0128-03
流行音樂是在19世紀末伴隨著工業(yè)文明發(fā)展起來的音樂形式,后來在美國得到非常好的發(fā)展,具有都市性、商業(yè)性和大眾性 [1]。流行音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紀早期殖民者的黑奴貿易,黑人們?yōu)榱伺沤獗慌鄣目鄲灱磁d創(chuàng)作音樂。 [2]其演唱方式極具個性。隨著進一步發(fā)展,產生了多種風格,風靡全球,得到很多人的喜歡,流行唱法逐漸成為一門音樂學科。不同風格的流行音樂作品有不同的演唱方式,但其演唱方式的訓練都會在技術角度具有共同之處,那就是氣息的支撐肌肉機能的鍛煉、嗓音的靈活程度練習、音域的擴展訓練等,要針對人體各發(fā)聲腔體進行各類有聲和無聲訓練,從而形成一個優(yōu)質的音色,進而運用于各類流行音樂風格的演唱之中。雖然流行唱法提倡演唱者使用自己自然的音色進行歌唱,從而加強個性,但是通過聲樂技術的訓練,個人審美的提升,音色可以做出一定的微調。應該在總體屬于個人音色的前提下,加入一定的音色藝術處理從而使音色更加飽滿,達到更好的情感表達,使表演更加動人。在本文中主要通過討論流行唱法中頭腔共鳴、氣息支撐等技術,對形成優(yōu)質的音色進行探究,并結合筆者個人教與學的經驗,總結相關訓練方式。
一、頭腔共鳴對流行唱法音色的影響
在討論什么是頭腔共鳴之前,我們要先知道什么是共鳴,簡單來說共鳴就是通過聲帶震動所產生的基音,引發(fā)人體各發(fā)聲腔體的廣泛震動,從而使音量得到最大的增強。比如,聲帶產生的基音就像木吉他僅靠琴弦自身震動產生的音,音量是非常小的,但配合上木吉他的琴身(共鳴箱),音量就擴大了很多。那么人體各部位的共鳴腔就如木吉他的琴身一樣,通過聲帶的震動引發(fā)各共鳴腔廣泛共鳴從而使音量擴大,音色也更為飽滿 [3]。頭腔共鳴顧名思義,就是指聲音在頭腔產生的共鳴。如果不了解聲樂中的共鳴是什么,單純從名字上理解,就很可能理解成用頭部去發(fā)聲并產生共鳴,但實際上頭腔并不是一個可以發(fā)聲的腔體,頭腔共鳴更多所指的是聲音位置在頭腔,也就是常提到的“高位置演唱”和“頭聲唱法”。頭腔共鳴可以說是最能為音色增加表現力的共鳴腔體,其共鳴點在鼻腔上方,距離聲帶位置較遠,所以易形成音響學中的高泛音共振效果 [4],使聲音高頻突出,集中而又靈活。在演唱任一音區(qū)的音時都要帶上頭腔共鳴,以免使聲音出現暗淡、懶散、笨重的音色。我們知道對于聲音是否優(yōu)質的評判標準實際上因人而異,具有主觀性,但聲音高中低頻飽滿和均衡實際上是聲樂中可以對音色進行評價的客觀標準之一,所以一個優(yōu)質的聲音一定不可缺少由頭腔共鳴所產生的高頻。在當代流行唱法中,頭腔共鳴的技術是一種被普遍使用的演唱方式,也是眾多聲樂學習者渴望得到的技術,運用這種歌唱方式,人聲的音域會被最大化的開發(fā)出來,音色上明亮有力,吐字更為清晰,聲音充滿質感。同時,因為其共鳴點距離聲帶較遠,也可以最大程度上減少聲帶的震動,以達到保護演唱者的聲帶的作用。舉個例子,著名歌手林俊杰在《天賜的聲音》節(jié)目中演唱的歌曲《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在演唱歌曲最后一遍副歌部分時,完美地運用了頭腔的共鳴技術,使其人聲具有十足的沖擊力,與強烈的弦樂、鼓、吉他失真等音色融合得淋漓盡致,如果在此部分沒有頭腔共鳴的加持,很可能在這首歌曲最重要的部分里,聲音被配器的色彩所掩蓋,不能把情感完整地表達出來。
二、胸腔共鳴對流行唱法音色的影響
在流行唱法中,胸腔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在練習過程中被忽視的腔體,因為不同于頭腔共鳴,胸腔共鳴受到人的生理制約,產生的音色無法進行細微調節(jié),從而直接優(yōu)化音色,在歌唱時,聲音從聲帶產生后,振動傳導至胸部進行的共鳴是整體性的、大面積的。這樣的共鳴方式使音色深沉、厚重、踏實并且音量較大。在歌唱從低音區(qū)向高音區(qū)過渡過程中,胸腔的共鳴起到連接兩音區(qū)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消除演唱換聲點,有利于歌者形成良好的音色統(tǒng)一度,使音色更加自然、流暢。整體的歌唱狀態(tài)也會更加穩(wěn)定。胸腔共鳴在筆者看來實際上是流行唱法中最重要的共鳴腔體。不僅演唱低音區(qū)需要胸腔共鳴,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演唱任何一個音區(qū)時,都要在其音色中融合胸腔產生的低頻共鳴使音色更加飽滿。足夠的低頻能夠使流行唱法的音色通透、穩(wěn)定、充滿張力,大大增強流行聲樂作品的氛圍感,反之缺乏胸腔共鳴會使音色失去立體感,單薄而缺乏表現力。舉個例子,胸腔共鳴產生的低頻就像貝斯彈奏的低音置于整個樂隊里一樣,均衡了各音區(qū),起到一種增強音樂穩(wěn)定感的作用。低、中、高三頻的均衡協(xié)調是流行唱法形成好音色的客觀標準之一,對于流行作品的演唱者來說,在演唱不同的音區(qū)時,胸腔的共鳴比重需要有一定的調整,如果從客觀的角度分析一名流行聲樂演唱者的歌唱能力,那么其胸腔共鳴產生的低頻在各音區(qū)中所占比例,是評價標準之一。也就是說,優(yōu)秀的流行聲樂演唱技術離不開充分的胸腔共鳴。筆者根據自身學習以及教學經驗,將低、中、高三種頻率在各音區(qū)的合理占比列表說明,如下:
三、氣息對流行唱法音色的影響
人體發(fā)聲離不開氣息的帶動,氣息是流行演唱的基礎和動力源泉,優(yōu)秀的流行演唱技術在實踐中離不開氣息的支撐。在流行唱法中,氣息對演唱者的音色是否優(yōu)質能夠產生決定性的作用?首先,充足的氣息可以使聲音扎實有力、平穩(wěn)而具有流暢的旋律線條感。若氣息不足,會導致音色缺乏統(tǒng)一度,或導致聲帶和相關肌肉的緊張,從而使流行作品演唱者聲音出現顫抖、嘶啞、無力的狀態(tài),甚至會出現一句沒有唱完氣息卻已經用盡了的情況,優(yōu)秀的流行演唱音色需要使聽眾產生輕松和舒適的感覺,在此基礎上演唱者再進行豐富的情感表達。其次,流行演唱與其他唱法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其格外注重情感的表達,合理地運用氣息可以更好地抒發(fā)作品中的情感。有時句與句之間是否換氣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換氣可能會使歌曲情感表達的連續(xù)性被破壞。最后,一個優(yōu)質的音色更應與實際作品相聯系,不同的作品要有不同的情感表達和音色處理。流行演唱中優(yōu)秀的氣息支撐會使演唱者更加自由地調整音色的明與暗,更好地調動各個發(fā)聲腔體,從而調整高中低頻的比例,形成適合作品情感的音色。張碧晨在綜藝節(jié)目《我是歌手》上所翻唱的歌曲《你給我聽好》,在這首作品中,她對于氣息的運用十分到位,在歌曲主歌部分,依靠氣息和胸腔共鳴的運用使她的音色相對低沉和穩(wěn)定,使聽眾立刻能夠進入到作品想要表現的悲傷環(huán)境中。同時,張碧晨還運用長氣息帶動演唱,把聲帶的振動范圍縮小,音色集中的同時始終有平穩(wěn)的氣息拖著人聲發(fā)出,充足且平穩(wěn)的氣息使她能夠根據歌曲的發(fā)展靈活地調整聲音的色彩來配合情感更好的抒發(fā)。這樣的演唱方式對于歌者的技術要求很高,充足的氣息儲備是必不可少的。她依靠強有力的氣息支撐使其演唱的音色扎實且自然。值得一提的是在歌曲一、二句之間沒有進行換氣,這樣的處理使她的音色持續(xù)且極致統(tǒng)一地保持在較高共鳴位置上,音色通透并且提高了主歌的連貫性,增強了演唱的訴說感。此外,在每一句中都可以明顯聽到張碧晨的氣息是先于演唱發(fā)出的,這樣的氣息運用方式使她的情感表達十分細膩,把這首作品在主歌部分想要鋪墊的人們在愛情中的彷徨、猶豫和敏感情緒表達得恰到好處。張碧晨演唱的《你給我聽好》是流行唱法中氣息對于優(yōu)秀音色形成的優(yōu)秀范例。
四、流行演唱音色練習具體訓練方法
(一)頭腔共鳴的訓練方法
在談到訓練方式之前,首先要說明頭腔共鳴的理論,以便在練習過程中避免出現偏差。前文提到共鳴是通過聲帶發(fā)出的“基音”進行共鳴,那么聲帶距離頭腔之間還有另外一個共鳴腔——鼻腔。聲音在頭腔共鳴的同時,鼻腔也一定會協(xié)同共鳴,換句話說,鼻腔共鳴是頭腔共鳴的基礎,并且找到鼻腔共鳴的感覺較為容易,所以訓練頭聲的開始階段,可以使聲音盡可能的集中在鼻腔,通過鼻腔共鳴發(fā)出的音同樣明亮而有一定穿透力,具有和頭腔共鳴類似的特點,共鳴的位置距離眉心也十分近,所以以鼻腔的震動為基點,通過練習逐漸去感受并尋找,將共鳴位置由鼻腔至頭腔上移的歌唱狀態(tài),這是一種尋找頭腔共鳴很好的方式。同時需要說明,如果聲音只集中在鼻腔,會導致聲音不自然,并且缺少流動性。在聽覺上易讓聽眾產生演唱者鼻子“堵塞”的感覺。所以還是要盡可能地找到高位置,形成一個優(yōu)質的歌唱音色。與美聲唱法不同的是,流行唱法共鳴最重要的目的是使聲音充滿質感和磁性,而美聲需要強烈的共鳴使音量最大化 [5],所以在練習流行唱法時要以個性化的音色為基礎,通過共鳴練習找到適合自己的音色。
在實踐練習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哼鳴來不斷將聲音位置提高并最終找到頭腔共鳴。哼鳴分為開口哼鳴和閉口哼鳴,一般在聲樂練習中多選擇閉口哼鳴,原因是可以更直接地感受到共鳴點的位置以及氣息的流動,同時有利于更穩(wěn)定地控制喉位。在流行唱法的閉口哼鳴練習中,練習者應自然閉合嘴唇,將舌頭輕抵下牙,舌面輕微下凹,舌根放松同時提高軟腭。發(fā)“eng”音,要注意氣息的流動,不可閉氣哼鳴,喉位要壓低,哼鳴要避免跨度大的音程,發(fā)大二度即可,在哼唱音階時注意保持喉土始終穩(wěn)定、根據音高的不同找到舒適的聲帶閉合著力點 [6]。哼鳴的音量要保持總體統(tǒng)一,不可以突出某一個音,要哼唱出旋律連貫的線條感。哼鳴的練習重點在于尋找聲音位置以及形成身體和意識雙層的積極歌唱狀態(tài),所以不必要唱出很大的音量,也不必要去通過練習哼鳴鍛煉聲帶以及各發(fā)聲腔體的肌肉機能,只是在哼唱的過程中去感受聲音位置是否處于高位,感受鼻腔的震動,最終去達到眉心的輕微震動,這也就說明找到了一定程度的頭腔共鳴感覺,也驗證了練習者哼鳴的練習方法是正確的。哼鳴的練習是找到頭腔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同時哼鳴對提高聲音和氣息的穩(wěn)定性、加強各發(fā)聲腔體的協(xié)調能力等都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胸腔共鳴的訓練方法
流行唱法中胸腔共鳴除了是低音區(qū)的主要共鳴點,能夠為音色提供穩(wěn)定的低頻以外,同時胸腔是使高中低音自然連接的重要共鳴腔體,使三個音區(qū)進行轉換時削減聲音的割裂感,也就是消除換聲點。胸腔共鳴的練習重點在于找到放松的狀態(tài),這種放松包括自然的呼吸、舒展的肌肉,胸腔共鳴需要在肌肉放松的狀態(tài)下才能更好地產生。在實際訓練中,開始時找到胸腔共鳴的感覺并不容易,演唱者首先要保持正確的身體姿勢,適度的挺胸,有利于擴大胸腔的共鳴空間。同時,將頭部輕微低下,這樣易保持較低和穩(wěn)定的喉位 [7],發(fā)聲時嘗試將聲音嘆出,在意識層面想象將聲音嘆到胸腔,引發(fā)胸腔的大范圍振動,運用意識的想象可對訓練產生一定促進作用 [8]。發(fā)聲可選擇進行哼鳴的練習,保持喉頭的低位置,因為喉嚨距離胸腔位置越近,越容易引發(fā)胸腔共鳴。可以將背部貼靠在墻上進行哼鳴,更加直觀地感受聲音在胸腔的共鳴感覺。與美聲不同的是,流行唱法的胸腔共鳴練習最重要的目的是使歌唱音色統(tǒng)一,一定程度消除不同音區(qū)的音色差別,而美聲唱法更為重視通過胸腔共鳴使音色渾厚而有力。在訓練中需要注意:演唱低音區(qū)時會非常輕易的感受到胸腔的共鳴狀態(tài),但是否掌握了胸腔共鳴,關鍵在于當歌唱進入高音區(qū)時,胸腔是否仍在充分共鳴。
(三)氣息的訓練方法
氣息是歌唱最為重要的基礎,靈活運用氣息對于演唱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在舒適自然的呼與吸帶動下的音色,會給聽者一種踏實感,更容易使聽者產生情感共鳴。流行唱法通常不需要像美聲那樣強烈的對抗氣壓,往往會以氣帶聲,所以對于流行唱法的氣息訓練首先要注重氣息的充足、平穩(wěn)以及流暢,對于演唱者自身來說如果呼吸不流暢,很容易出現聲音斷層,高中低各音區(qū)音色不統(tǒng)一的情況。流行唱法的氣息訓練,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吸入的氣要足夠多,這與肺活量分不開關系,首先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肺活量,要做到口鼻同時呼吸,胸腹聯動呼吸,發(fā)聲練習必須要重視氣息的動態(tài),常見的錯誤是吸氣時聳肩,說明氣息沒有進入腹部,氣息吸進腹部的同時要運用腰腹和膈肌的力量保持,在舒適的氣息帶動下產生各腔體共鳴。二是要學會使用氣息,在訓練時,可以放松下來將氣通過口鼻盡可能地吸進小腹,用腰腹和膈肌的力量保持住,輕聲發(fā)出“呲”的讀音將氣息平穩(wěn)、持續(xù)且緩慢地釋放出來,直到沒有氣息為止,再進行下一次重復,這是訓練氣息的平穩(wěn)的方式,同時為了適應一些情感的表達,要使氣息具有張力,所以膈肌的爆發(fā)力訓練十分必要,可以通過吸足一口氣,運用爆發(fā)力發(fā)出具有頓感的“呲”音,要注意的是與練習保持氣息不同,這種是要把“呲”這個字短暫有力地發(fā)出來,感受膈肌的膨脹與收縮。
結 語
流行唱法是一種以個性化情感表達為重點的音樂形式,對演唱者音色是否優(yōu)質的評價卻是極具主觀性的。共鳴是決定歌者演唱音色的關鍵,頭腔和胸腔的共鳴是能夠決定演唱者聲音質量的兩個重要腔體,它們分別對聲音的高中低頻有不同的影響。氣息是流行唱法最基礎同時也是極為重要的部分。本文所提到的訓練方法是站在實踐角度根據筆者自身學習和教學經驗得出的有效方法,流行聲樂的學習過程是抽象的,需要科學的方法、持之以恒的練習,也需要一些靈感的啟發(fā)。
(責任編輯:莊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