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粲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將敘事、描寫、抒情巧妙地結合起來,用語言文字展現(xiàn)了音樂藝術的魅力,渲染了悲傷的氛圍,使讀者由此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在執(zhí)教《琵琶行》的過程中,教師應緊扣課后的“學習提示”,著重引導學生欣賞其中描寫音樂的精妙詩句。接下來,筆者就分享一下自己的教學經驗,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布置導讀任務,直接點明閱讀的重點
白居易是官員,琵琶女是“倡女”。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兩個人的生命軌跡原本沒有重合之處,而詩中的一句“同是天涯淪落人”卻將兩個人的人生經歷聯(lián)系在了一起。由此,教師可設計以下導讀任務,并補充相應的背景資料,組織學生合作探討,帶領他們探尋白居易與琵琶女的“情感共鳴點”:
1.結合文本,簡要概括白居易與琵琶女的人生經歷。
2.詩人在詩中特意提及琵琶女演奏的曲子是《霓裳》和《六幺》,有何深意?
之后,教師展示相關資料,幫助學生了解詩人的人生經歷與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引導其在知人論世的基礎上閱讀作品。
白居易早年“位至諫官,名動京師”,后因政治思想與主政者不合而遭到排擠,以致在“偏僻”處“謫居臥病”;琵琶女早年“艷壓群芳,名動京城”,后來“年老色衰”,只能嫁給商人。身份不同的兩個人各自都經歷了由“盛”至“衰”的人生歷程。“音樂”使兩個人產生了情感共鳴,讓白居易由衷發(fā)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嘆。因此,描寫音樂的詩句中其實暗含了詩人的情感密碼。
至此,教師可以追問:琵琶女技藝高超,她拿手的曲子應該有很多。如果她彈的是有別于《霓裳》《六幺》的曲子,還會引起白居易的共鳴嗎?
教師可以出示相應的典籍資料,引導學生領會其中的深意。史料記載:《霓裳》屬宮廷音樂,為唐玄宗所作;《六幺》是當時京城中流行的民間音樂。兩首曲子均為“京都聲”,能引起白居易對京城的懷念,使他在異鄉(xiāng)的蕭瑟秋夜里能有一絲的慰藉??梢姡拙右茁牭牟粏问乔?,更是自己的“京城情結”。他身處偏僻的潯陽,只能將對京城的懷念、對再受重用的期盼等情感寄寓在描寫琵琶曲的詩句中,委婉地傳達出來。
二、開展鑒賞活動,引導學生賞“聲”品“象”
詩中有關音樂的描寫集中在第二小節(jié)。詩人綜合運用多種寫作手法,化抽象為具體,使之余音裊裊、韻味無窮。教師要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來鑒賞其中描寫音樂的詩句,并著重引導他們結合相關的意象、詞句等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1.鑒賞詩中的比喻手法。
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這樣評價“比喻”的功能:“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辈捎帽扔鞯男揶o手法,可以化無形為有形,捕捉那些難以描摹的細節(jié),再現(xiàn)琵琶女精彩的演奏場面。教師可著重引導學生分析詩歌中描摹音樂的比喻句:
詩人妙筆生花,用生活中常見的聲音和物象來喚起讀者的生活體驗,非常巧妙。琵琶曲有起有伏、節(jié)奏多變,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有急雨的嘈雜,有私語的幽密,有珠玉的清脆,有鶯語的滑膩,有徐有疾,有起有伏,使人應接不暇。根據音調、節(jié)奏的變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動手繪制曲子起伏的波形圖,在“激越——舒徐——停頓——沉咽——激昂”的曲調變換中探究白居易耳聞琵琶語時的內心感受。
以聲喻聲,聲中有形。作者精選物象、聲音來描摹琵琶樂的聲音,引起讀者的聯(lián)想與想象。據此,教師應緊扣文本中的典型物象,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如“急語”與“私語”的張力,“珠玉”與“鶯語”的唯美,“泉咽”與“水迸”的對比,“鐵騎出”與“刀槍鳴”的激越,收尾“裂帛”聲的悲凄等,都可以成為學生評點的切入點。
2.鑒賞詩中的動作描寫。
變化起伏的曲調也生動地展現(xiàn)了琵琶女情緒的變化。白居易在描寫音樂的同時也描寫了琵琶女彈奏琵琶時的動作與神態(tài),既細致地展現(xiàn)了琵琶女高超的彈奏技巧,又不著痕跡地展現(xiàn)了曲調的變化。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文本中找出相應的詞句,鑒賞其中的煉字藝術。
如“轉軸撥弦”和“沉吟放撥插弦中”分別是彈奏者試音和收尾的動作。白居易用簡潔的語言向讀者描摹出“琵琶行家”的大致輪廓;又用“攏、捻、抹、挑”這些動作,生動地展現(xiàn)了彈奏琵琶的復雜指法,照應了前面提到的“京都聲”,為其后面的精彩演繹作了鋪墊。再如“低眉”與“信手”兩處細節(jié)也值得解讀。應如何理解此處的“低眉”與“信手”?學生在討論后表示:結合文本看,琵琶女早已不是當年“一曲紅綃不知數”的演奏者。如今,她年老色衰,獨守空船,“猶抱琵琶半遮面”,在演奏時也不如當年那般意氣風發(fā)。“信手”即“隨手”,結合詩歌的內容,我們可以明白琵琶女“隨手”就能彈奏是因為她有高超的技藝,不至于過于緊張。
金人王若虛曾這樣評價:“樂天之詩,情致曲盡,入人肝脾?!卑拙右卓釔墼?、酒、琴,精通樂律,用極其簡潔的語言展現(xiàn)了琵琶女彈奏技藝的高超,為讀者打造了一個唯美傷感的藝術空間。
三、開展探究活動,帶領學生尋找詩中的暗線
白居易對音樂的描寫精準而到位。在聽曲的過程中,他能敏銳地感知曲調中的變化與起伏??梢哉f,樂曲的變化照應著白居易與琵琶女人生的起、落、悲、歡。在鑒賞詩句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立足全局,從描摹樂曲的文字中梳理出隱藏在詩中的敘事線索,從賞“聲”到悟“情”,逐步完成對詩歌的深度解讀。
結合詩歌中描寫音樂的句子,學生可合作探究白居易與琵琶女的內心情感:
樂曲的四個部分均展現(xiàn)了琵琶女情感的起伏變化。由人生的大起大落引發(fā)的喜與悲均在樂曲中得到了展現(xiàn);同時,音樂的變化也觸動了白居易的心弦,令他想起了過往的經歷。學生解讀到此處,已經基本完成了對詩中音樂描寫的初讀、精讀、深讀,找到了白居易隱藏在其中的敘事線索和情感密碼。結合文本,他們發(fā)現(xiàn)琵琶女與白居易的人生線索是明暗交替的;描寫音樂的詩句中隱藏著敘事的暗線,展現(xiàn)了兩人過往的喜與悲。白居易與琵琶女,兩位身份、地位完全不同的人在這唯美動聽的琵琶聲里成為了知己。
綜上所述,《琵琶行》融敘事、描寫、抒情于一體。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著重品讀其中描寫音樂的詩句,找到隱藏在其中的敘事線索,深入體會作品中的情感,帶領他們走進藝術的殿堂。
(作者單位:江蘇省西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