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金虎
摘要:延安時期的陸定一參與了邊區(qū)新聞生產,這些經歷對陸定一的新聞思想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陸定一的早期新聞活動為其提供了新聞認知的雛形,延安時期的新聞實踐提供了革命語境下的新聞認知,故其“新聞的本源是事實”的思想更符合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形態(tài)。陸定一這一思想對重新理解、認識黨報理論具有重要意義。陸定一將“事實”確立為“新聞的本源”,將新聞與事實的關系進行了論證,從而為無產階級新聞學理論解決了邏輯起點的問題。新聞本源是新聞理論之根本,本文試圖從相關文獻梳理入手,進一步探析陸定一“新聞的本源是事實”思想的成因,從而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對我們當下的新聞工作提供指導。
關鍵詞:陸定一;新聞本源;事實
陸定一的新聞思想對我國的現(xiàn)代新聞思想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他是“從宣傳實踐中產生的馬克思主義新聞學家”。陸定一先生的文章甚至被譽為“中國新聞學高聳的一座燈塔”。
在當下我們面臨實踐中的媒體大變革和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侵襲,我們必須思考從中國自家土壤中汲取養(yǎng)分,搞清“來處”才能明白“去處”,應站在中國的實踐和經驗立場上去構建具有新時代特色的中國新聞學理論。所以研究陸定一新聞本源思想形成的過程,對陸定一新聞思想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對于陸定一的研究主要分為關于陸定一新聞思想的研究、新聞實踐的研究以及陸定一《我們對于新聞學的基本觀點》一文的研究。鄭保衛(wèi)教授的《論陸定一的新聞真實觀紀念陸定一同志誕辰100周年》對陸定一先生新聞論著中的有關“真實”的本質和含義進行了論證和辨析[1]。他進一步對陸定一的新聞思想在學界的價值做出肯定和贊揚。在當下我們要樹立學科自信,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新聞學理論,那么就亟須從源頭出發(fā),借以論述陸定一對我國馬克思主義新聞學所做出的杰出貢獻。王曉嵐老師的《陸定一抗戰(zhàn)時期的新聞思想研究》一文著重敘述陸定一延安時期的新聞思想中的“新聞的本源是事實”這一方面,其論述主要探討“是什么”的層面。[2]未對產生這種新聞思想的原因深入分析,這在一定程度上為筆者提供了研究空間。盛沛林先生的文章則是從五個方面分別論述陸定一對無產階級新聞學的偉大貢獻,文章不僅肯定了新聞本源論和新聞真實論,而且進一步證明了新聞本源論的研究價值,[3]有的研究者在分析比較在當時的新聞傳播學術界對于陸定一關于新聞定義中的某些問題的相關探討和議論,筆者認為陸定一關于新聞定義的看法和見解具有一定的價值和代表性,在談論關于“新聞本源”這個重要的問題上,我們還是應當回到陸定一先生的觀點上來。[4]
在我們討論建構中國特色新聞學理論時,必須思考將學術研究和話語建構融入世界大勢中,從新聞本源這一問題來看,我們的本土理論具有“世界價值”。
當下對于陸定一的相關思想和文獻研究并不多,但已有的研究都十分具有理論價值和意義,翔實的研究材料和有關陸定一本人的書籍都為我們的研究和思考提供了材料。
經過筆者查閱了解,目前書籍類有《陸定一文集》《陸定一新聞文選》《陸定一傳》。其中的《陸定一文集》是比較官方話語的圖書,《陸定一文集》包含陸定一一生中的所有重要的文獻。另一本《陸定一新聞文選》重點囊括了陸定一的新聞論述、新聞理論、新聞思想方面的作品?!蛾懚ㄒ粋鳌肥堑谝徊繉iT研究陸定一的著作。隨后陳清泉又出版了與陸定一相關的書籍,對陸定一的人生故事進行講述??傮w來看,我國學者對陸定一新聞本源思想的研究較少。
一、早期新聞實踐及其新聞思想的建立
1923年10月20日,《中國青年》雜志在上海創(chuàng)刊。陸定一參加了《中國青年》的編輯工作,他的主要工作任務和工作內容并不是一線的新聞采訪工作,而是進行文章翻譯,把別人的文章翻譯成中文在報刊上刊登出來。例如,某次陸定一在某英文報刊上讀到了一篇轉載美利堅合眾國《亞細亞》雜志的一篇討論廣州當時社會情況的文章通訊,比較客觀地反映了在廣州蓬勃開展的社會活動實踐。文章中對于廣東當時所進行的一些活動進行充分肯定和認可,充分表示了對當時弱勢群體的同情,陸定一充分認識到,當時美國人說的話可以起到特別的作用,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明了當時的真實社會情況,所以陸定一將文章進一步翻譯,并對英文文章的題目進行了更改,在完成了對文章的翻譯和改進后,他將文章在自己擔任編輯的刊物上進行連載。根據相關資料的查閱,陸定一當年的這個舉動雖然帶有一定的目的性,但確實是陸定一堅持新聞本源思想的首次體現(xiàn),陸定一沒有因為政治立場而否定美國人的觀點,而是堅持了“新聞的本源”是“事實”這一思想。
二、延安時期的新聞思想轉變
當時黨內新聞學研究還未興起,三年的《解放日報》任職經歷使陸定一將一些新聞經驗逐步上升為理論高度,他在延安所提出的一些經典論述成為我國新聞學研究的開始。
陸定一在《我們對于新聞學的基本觀點》中所針對的批判對象和延安整風運動的批判對象是一致的,所使用的理論工具也是一致的,陸定一在文章的開始就開門見山確定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站位。在整個過程中他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邏輯,這和當時所批判的唯心論是不謀而合的,同時延安時期我們不斷教會群眾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事物的本質,所以說這也是一場馬克思主義教育實踐活動。可以說,在當時整風運動的背景下,陸定一的“新聞本源是事實”的結論也是他在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下所做出的理論貢獻。
陸定一在《解放日報》改版中逐漸發(fā)現(xiàn),報社不少記者、通訊員存在一些模糊的新聞實踐觀點,其中有一些問題是根本性的,比如帶根本性的:對于新聞的主觀臆造和對于新聞事實的虛構,為了增強閱讀興趣從而進行的隨意勾畫和渲染等問題。產生此類問題的原因在于一些知識分子思想中的資產階級思想,他們認為:新聞是某種“性質的本身”。后來還出現(xiàn)更多的性質說,認為脫離某種“性質”就不能為新聞,這種錯誤的新聞學理論在當時頻繁出現(xiàn)。在當時這種錯誤的觀點影響下,陸定一為了改變這種不良傾向,及時用《我們對于新聞學的基本觀點》一文向大家說明正確的新聞學思想,以保證黨的新聞事業(yè)順利發(fā)展。
在當時的延安,我黨所開展的相關實踐具有三個層次的內涵:第一,對當時一些高層次的群體進行整風學習和路線學習;第二,對當時的普通大眾群體所做的作風整頓,意在強調內部的統(tǒng)一性;第三,對知識分子進行的思想改造,強調對于知識分子的精神清潔。在當時的情況下,我們提出了要反對對于任何事物直接主觀判斷,強調我們在當下的發(fā)展狀況下應當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要懂得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在實踐中要懂得時時刻刻保持馬克思列寧主義認識問題的方法,在當時延安地區(qū)這種思想的相關實踐滲透到各個方面,與此同時,陸定一關于新聞本源的一些思想的提出也是受了當時的這種整體風氣的影響。
三、“新聞的本源是事實”理念的提出
短短幾年里,在一個物質匱乏、自然條件惡劣的山溝溝里,為什么會有不計其數(shù)的仁人志士奔赴到圣地延安來呢?團結一致反抗他國入侵是大家聚集在圣地延安的信仰所在。在當時的重大時代變局之下,如何抉擇是他們所面臨的歷史選擇和人生命運中最中心的事件。然而在國家面臨重大歷史存亡之際,反動勢力卻對外不抵抗,而是轉身將槍口對準了自己的同胞。當時,延安成為很多人心中的圣地,那里既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又有著真正的民主氛圍和領導力量,在這些奔赴延安的仁人志士心中,延安的發(fā)展情況十分吸引人。
邊區(qū)在當時了接納了大量的有志青年,從五湖四海趕來的年輕人立馬投身到邊區(qū)的發(fā)展事業(yè)中。這些外來的有志青年為邊區(qū)的科學教育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隨著這些年輕人的到來,邊區(qū)的各項事業(yè)發(fā)展得更加繁榮蓬勃。同時,這些有志青年知識分子在延安邊區(qū)興辦學校,開展一系列社會文化活動,有效提高了當?shù)厝嗣竦闹R水平,為后來黨的新聞傳播奠定了群眾基礎,為先進思想傳播提供了場域。
文化大眾化是當時延安邊區(qū)所倡導的一個方向。文化大眾化的文化根本來源于最廣大最普遍的人民群眾。這就要求我們的作家、舞蹈家、作曲家、藝術家等不同行業(yè)的工作者懂得我們的文化要和人民群眾產生聯(lián)系,同時也提出了文藝工作者所要貢獻的文化的服務對象是廣大的人民群眾,要時刻懂得文化要為群眾服務,和群眾緊密聯(lián)系,切切實實將我們的文化和尋常百姓心連心,從而產生共鳴。
當時的邊區(qū)文化氛圍濃厚,大家都在響應文化大眾化趨勢展開實踐,陸定一的新聞思想的提出和形成明顯受到了當時文化大眾化方向的熏陶。全國各地奔赴邊區(qū)的知識分子逐漸融入到洪流之中,但是過去的人生經歷以及舊社會造成的價值觀導致了后來思想上出現(xiàn)了混亂。
當時中國共產黨的新聞機構中有著從國統(tǒng)區(qū)到延安的記者,這些外來的記者腦中的新聞理論和思想還是舊社會的,從而導致了當時出現(xiàn)了一些思想上的混亂和不統(tǒng)一,這些問題使陸定一產生了深入思考,他在自己的一系列文章中對于新聞本源和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他對于具體的新聞事實要堅持真實等基本問題的統(tǒng)一上闡發(fā)了自己的見解,為后續(xù)新聞實踐以及新聞理論研究都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可以說是我國新聞事業(yè)的引路人。
當時的延安經濟薄弱、物質條件很差,但是很多仁人志士所奔赴的目的地,延安的聲譽響徹海內外。在當時邊區(qū)的政府領導下,建立了一種“三三制”的民主政治形式,為民主合作提供了組織保證,正是有這種民主氛圍影響了當時人們的思想觀點。
從根本上講,我們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才是國家的主人,我們的政府機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是屬于人民的政府。在政府中從事公職工作的一切公職干部都是應該以人民為中心的。那么落實到新聞領域,就是陸定一提出的關于報紙要為人民服務的理論,服務人民群眾體現(xiàn)在新聞工作者身上,那就是必須切切實實踐行客觀“事實”的報道。在1942年的延安,在報紙上出現(xiàn)了對于報紙功能的討論,在理論界和新聞實踐中,大家肯定了記者作為新聞機構的工作人員,也應當是具有政府性質的人員,我們的新聞工作者要注意在傳播信息時明確自己的身份意識,要和大的方針政策路線保持一致,新聞事業(yè)不僅要向廣大人民群眾傳播新聞事實,而且要懂得傳播政策,要在工作中時刻聯(lián)系廣大人民群眾,并且把高層的方針政策在新聞工作中充分體現(xiàn),堅持做到上通下達,要在傳播新聞信息時保持原則,要時刻堅持報紙作為“喉舌論”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新聞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中要不斷增強自己的身份意識,時刻懂得宣傳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做好傳聲筒和傳播員。這一系列的新聞理論和新聞思想的觀點和基礎就是陸定一新聞思想的起源和出發(fā)點,我們立足當下回顧以往的新聞學研究歷程,需要我們回溯和反觀,對于邊區(qū)新聞事業(yè)的回顧更有利于對我們今后的發(fā)展提供借鑒。
新聞事業(yè)在我們的各項工作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我們的機構中,新聞機構其實也是具有和政府機關一樣的地位,那么在新聞機構中從事相關工作的記者和新聞工作者實際上也是和我們的政府工作人員一樣的身份。報紙實際上是新聞職能的物化的體現(xiàn),新聞工具和報紙在根本屬性上都是人民的。這就決定了報紙應當切實把人民群眾放在首位,新聞記者要在自己的文章和新聞稿件中帶給人民群眾真實可靠的信息,新聞記者要懂得聽取和采納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呼聲,報道群眾心聲。[5]從當時的社會情況以及新聞事業(yè)發(fā)展的現(xiàn)狀來說,延安地區(qū)的民主政權建設制度氛圍為提出正確的新聞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在我們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鍵歷史節(jié)點,在我們勝利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時刻,以及我們正在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重大機遇期,我們要把握時代脈搏和使命擔當?;仡櫸覀兊男侣勈聵I(yè),真實記錄了我們的偉大歷程,書寫了百年奮斗的歷史功業(yè),承擔了各個歷史時期的新聞書寫,具有重要的巨大歷史貢獻,新聞事業(yè)為我們順利地指導、推動和開展工作,為我們取得各項成績、成果和成就都提供了保證。
四、結語
“新聞的本源是事實”之一理論是產生于實踐的理論,也是充分基于中國現(xiàn)實國情提出的理論,它在當下仍然具有價值。在陸定一之前也有一些學者試圖對新聞與事實的關系進行論證,但是和陸定一相比在高度上略顯不足,陸定一的新聞思想在當時的情況下對于當時的人們腦海中的模糊意識進行了澄清,具有深刻的影響力。陸定一的相關思想和新聞理論在我國新聞學界占有很高的地位,同時也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 鄭保衛(wèi).論陸定一的新聞真實觀:紀念陸定一同志誕辰100周年[J].國際新聞界,2006(11):49-53.
[2] 王曉嵐.陸定一抗戰(zhàn)時期的新聞思想研究[J].北京黨史,2005(5):33-35.
[3] 盛沛林.論陸定一對無產階級新聞學的杰出貢獻[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1997(3):73-75.
[4] 楊立川.回到陸定一:關于新聞本源問題的再思考[J].新聞知識,2004(10):24-26.
[5] 龍偉,董佳琦.“人民報紙”的理論起點、話語衍變與歷史實踐(1942-1953)[J].國際新聞界,2019,41(8):9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