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夷有巨海,郁郁云臺山。海上蜃景,人間仙境。鏘鏘海州,扼守雙城。南城到北城,全靠水上漂。
南城北踞兩山。“漢昭帝始元三年冬十月,鳳凰集東海,遣使者祠其處,山之得名”。東鳳凰山,秀綿如屏;西鳳凰山,嶺翠如黛。兩山呈“八”字狀從云臺分出,猶如鳳凰展翅,擁城入懷,不拒不怠。
南城,起于鳳凰,興于鳳凰山。南朝劉宋青州刺史劉善明最早“累石為之八九尺”筑城。唐貞觀年間,丞相魏征書刻“寧海門”。南宋賈似道為抗金兵,聯(lián)固城墻,城長十三公里。明永樂年間,淮安指揮僉事周得辛加高城墻“二尺五寸”。清咸豐年間,再次復修。
這座距今1500多年的古城,曾建有東、南、北三門。東門書刻“拱衛(wèi)東瀛”,北門刻有“秀挹云臺”,南門至今可見海州牧黃金韻所題“古鳳凰城”四字,熠熠奪目,堅如少年。
南城古來便是海防重地、軍事重鎮(zhèn),商賈云集,經濟繁榮,歷經宋、明、清幾代重筑,規(guī)模漸盛,枕山控海,積石為墻,萬家燈火,徹夜長明。
鳳凰山下,浪卷石岸,千帆如織,東入大海,南向長江,為古代溝通河海的黃金水道。
城外,碼頭林立,漁舟、商船、運鹽船翔集,來往繁忙。
城內,長街直道,民宅連環(huán),店鋪林立,生意興隆。
城依山筑,山在城中。歷史上,南城曾涌現(xiàn)出鑿壁借光的匡衡、重振東海的劉備、復海功臣江之洰、高才廉潔的縣令武心坦等眾多名人。
這里,還是蘇北有名的佛道圣地,建有始于隋代的大小佛教、道教廟宇普照寺、觀音殿、玉皇宮、三官廟、城隍廟等27座。
南頭到北頭,三里出點頭。城內完好保留了總長1.5公里,寬4.5米的鳳脊——東大街,由1399塊青石板鋪就而成。正中有一條豎條石獨輪車道,轍印深入石內。街道兩側,可見富甲大戶遺落的上馬臺、拴馬石等舊物。長街窄巷,阡陌通達,呈“魚骨狀”布局,與南城門、普照寺、城隍廟等遙相呼應。
站在六尺寬的青石板路上,被長達兩華里又九十九步的長街吸引,望淺凸深凹的車轍印向前延伸,那是被運鹽載貨的人力獨輪車輪日久天長摩擦而成的歲月奇跡,浸透了百姓人家過日子的煙火味道。
房梁高挑,白石青瓦,斗拱出檐。所有大門一律朝向東西,穿堂弄井,庭院幽深,保留蘇北亂石砌墻的建筑風格。每家每戶半鋪半宅,保持明清“前店后坊后花園”傳統(tǒng),臨街為鋪,穿堂而入,即為內宅。多道穿堂、天井。院內備有水井。“金”字木梁,磚椽,抄手游廊,屏風隔斷,羅磚鋪地。格局大致如此。
南城的建筑多以亂石砌就,小瓦碎石一砌到頂,保留完好的百余年古民居有30余處。位于東大街106號的登州侯府,即為清代抗倭英雄武迎吉的故宅。
漫步長街,腳下輕響,思緒仿佛被歷史的手拉回南朝的市井煙火,眼前浮現(xiàn)繁華的當鋪,斜矗的酒旗,勾欄里的調笑,百姓間的戲謔……
東大街,猶如一條青色腰帶沿街伸展。晨煙裊裊,人語漸喧,有老人佝著身子生起爐火,有頑皮的孩子在奔跑追逐,還有面相憨厚的男人在整理柴火……
一串歡快的碎步飄過,一個笑聲如鈴的女孩,調皮地沖著鏡頭做起了鬼臉,喊住她,聊幾句熟絡了,大方地擺起各種姿勢,留下一組活潑俏皮的鏡頭。
剛抬步,被一旁干活的男人叫?。骸澳阋恼眨@個上馬臺要好好拍一拍,以后怕難見嘍!”放了手中的鐵叉,俯身用手扒拉幾下地面的雜草,露出一個石頭物件,前高后低,三面雕有精美紋飾,黝青厚重。
隨手搶拍了幾張照片,存下紀念。臨別了,回敬一支煙,男人回報一個淳樸的微笑,扛起鐵叉,消失在拐角處……
傳說,鳳凰是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便背負人世間所有痛苦和恩怨,投身烈火自焚,以自我犧牲換取人世間的祥和。
鳳凰山上,云舒云卷,鳳舞凰鳴。鳳凰城內,青石板上吱呀的車轱轆聲依稀可聞,將倔強的背影嵌入曲折的車轍……
山海落日,漁舟唱晚,輕嗔細語的鄉(xiāng)音和畫景,久久不會散場。
古鳳凰城,浴火涅槃,期待重生后的蛻變。
作者簡介:
金培付,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獲首屆吳伯簫散文獎,出版有《留在童年的詩集》《北京傳統(tǒng)舞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