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鵬飛
金秋時節(jié),我參加了魯迅文學院保定作家班的學習,課堂設于山水之間,耳畔仿佛響起年少時山鄉(xiāng)里的瑯瑯書聲。
我的家鄉(xiāng)在大山之中,小學、初中皆在山里的學校念書。老師大多是當地人,所以回想那時所受的教育,也浸透著一種泥土的味道。
我小學時的教師,總共五六位,基本上是一人帶一班,一人教幾科。我同村的和順叔,從二年級教我到四年級,經常帶我們到田間山野讀書、寫作……他愛好文學,因而很早便點燃了我的文學夢想。后來,他老人家退休不退志,又自學林果專業(yè),如今七旬有余,依然奮斗在我們村的蘋果產業(yè)中,擔任著技術保障工作。這個時節(jié),他正忙活在累累碩果之中。從“桃李滿天下”到“蘋果盈枝頭”,寫就了一段山鄉(xiāng)傳奇。于我而言,他絕非三年為師,而是終身之師。
在我初中時,老師也不過十來位。其中,建民老師是一名退役軍人。他也是我們本村人,論親戚我稱他為表兄。他在20世紀80年代初去當兵,我仍清晰記得全村人敲鑼打鼓為他送行的場面。他父親早逝,母親撫養(yǎng)著他們5個孩子。送行時,很多人都希望他這個高中生能在部隊考上軍校,光耀門庭。但3年后,因各種原因,他考軍校落榜,連我們這些十來歲的孩子,都為他感到遺憾。好在他退役不久就到鄉(xiāng)村中學任教,從事令人尊重的職業(yè)。
我讀初一,建民老師教我們數學,此外他還教體育,每天早上帶我們出操。那時,我才知道怎么喊“一二一”,什么叫“立正”“稍息”……在“泥土味”中,我感受到一種更為新鮮的味道——“軍味”。在建民老師的引導下,不少中學校友從軍報國,我高考落榜后也參軍入伍。
當年,我們并沒意識到一位“兵教師”有什么不同,此時追憶才懂得——他時常穿在身上的舊軍裝,就是他的軍旅烙印;他帶著軍人氣質的一言一行,對我們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天地無處不課堂,人生難得遇良師。從鄉(xiāng)村走向軍營,從軍營走向都市;從學生到軍人,從軍人到媒體人……我每行一程、每進一步,都離不開諸多良師益友對我無私地傳道授業(yè)解惑。
念鄉(xiāng)土之情,懂得根深葉茂;守軍中之道,銘記令行禁止;觀山水格局,感悟為人行文。身處偉大時代,我們都是“小學生”;面對漫漫征程,我們敢做探索者。
三人行,必有我?guī)?,我們努力做到終身學習;作表率,善為人師,我們用心在點滴中分享經驗……傳承、耕耘、播撒,愿一代代人接續(xù)奮斗、步履不停,為中華崛起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編輯/彭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