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富軍,王麗,余義火,劉建梅
1.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qū)第九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四川成都 610091;2.四川省宜賓市珙縣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四川宜賓644500;3.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第二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四川成都 610400
慢性腎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且近年來發(fā)病率逐年上升, 嚴重威脅到了人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已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視[1]。 慢性腎病發(fā)病時具有隱匿性的特點,患者多數(shù)難以察覺,隨著病情的不斷進展, 會表現(xiàn)出惡心嘔吐、 輕度貧血、下肢腫脹等癥狀,極大地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降低生存質(zhì)量[2]。 因此,采取有效的檢測方法及時發(fā)現(xiàn)初期病變,從而通過相應措施加以應對,對抑制和延緩病情的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血肌酐(SCr)是反映腎臟功能重要指標之一, 通過檢測該指標可了解患者的腎功能狀況,但是也存在不及時、不準確等不足[3]。 尿蛋白(UP)的異常增多是反映腎功能損傷的重要標志,其中24 hUP 被認為是診斷病理性蛋白尿的“金標準”,但是也會受到膀胱不完全排空等不利因素的干擾[4]。 有研究指出,將尿蛋白/肌酐(UP/SCr)、24 hUP 及腎功能聯(lián)合應用在腎臟疾病的檢測中,能夠避免各指標單獨評估的局限,但該方面的報道從國內(nèi)來看仍舊少見[5]。為此,該研究選取該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100 例慢性腎病患者,就UP/SCr、24 hUP 及腎功能診斷的價值展開分析,旨在為臨床提供理論參考。 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100 例慢性腎病患者為觀察組, 其中1 期30 例,2 期25 例,3 期20 例,4 期18例,5 期7 例。 男65 例,女35 例;年齡34~78 歲,平均(58.94±2.03)歲;病程0.5~4年,平均(2.12±0.35)年。 另納入同期25 名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 男15名,女10 名;年齡32~76 歲,平均(57.91±2.01)歲。兩組性別、年齡等同類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該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觀察組患者符合慢性腎病的臨床診斷標準[6];②對照組通過體檢無器質(zhì)性疾病發(fā)生;③精神和認知正常,意識清晰;④年齡≥18 周歲,自愿參與,簽署知情同意書;⑤臨床資料完整、齊全。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肝肺等器質(zhì)性病變;②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③存在精神疾病,認知障礙,意識模糊等;④既往腎臟手術史;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
收集第1 天清晨(6:00)至第2 天清晨(6:00)之間,所有受試者的尿液,將其存入含有防腐劑的容器中,計算出總尿量,并將其混勻,選取其中的3 mL 用于檢測24 h UP。 將第2 天的尿液標本任意中斷3 mL左右,3 000 r/min 離心處理10 min, 靜置15 min 后分離上層血清待檢。腎功能異常者,于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確保前1 d 晚上未飲酒,且24 h 內(nèi)未進行劇烈活動,采集靜脈血3 mL,室溫下進行檢測。 常規(guī)收集新鮮尿液,留取24 h 尿液后,使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UP 及24 hUP, 使用酶法對血樣本及尿樣本中的相關指標予以檢測。檢測時使用到的儀器設備:檢測使用試劑盒購自深圳邁瑞生物有限公司, 使用儀器為邁瑞B(yǎng)S-6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觀察組分組標準[7]:根據(jù)腎小球濾過率(GFR),GFR≥90 mL/min 為1 期,30 例;60≤GFR<90 mL/min為2 期,25 例;30≤GFR<60 mL/min 為3 期,20 例;15≤GFR<30 mL/min 為4 期,18 例;<15 mL/min 為5 期,7 例。 比 較 各 組24 hUP、SCr、UP/SCr 比 值 和BUN、Ccr 水平,分析觀察組各期患者24 hUP 與UP/SCr 比值的相關性。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 計量資料經(jīng)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t 檢驗, 相關性分析行Pearson 法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除1 期外, 其余各期患者24 hUP、SCr、UP/SCr 比值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1 期、2 期、3 期、4 期、5 期患者,24 h UP、SCr、UP/SCr 比值呈逐漸上升趨勢,各組之間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24 hUP、UP/SCr 比值的比較(±s)
表1 各組24 hUP、UP/SCr 比值的比較(±s)
注:同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24 hUP(g/24 h)SCr(μmol/L) UP/SCr對照組(n=25)觀察組1 期(n=30)觀察組2 期(n=25)觀察組3 期(n=20)觀察組4 期(n=18)觀察組5 期(n=7)1.70±0.25 1.74±0.26(2.03±0.30)*(2.31±0.39)*(2.64±0.45)*(2.98±0.54)*75.49±6.58 74.12±6.57(82.06±7.14)*(125.69±9.67)*(321.45±15.51)*(897.60±45.23)*1.42±0.31 1.47±0.32(2.71±0.46)*(3.15±0.54)*(3.49±0.60)*(3.81±0.67)*
觀察組除1 期外,其余各期患者BUN 高于對照組,Ccr 水平低于對照組, 觀察組1 期、2 期、3 期、4期、5 期患者,BUN 和Ccr 水平各組之間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各組BUN、Ccr 水平比較(±s)
表2 各組BUN、Ccr 水平比較(±s)
注:同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BUN(mmol/L) Ccr(mL/min)對照組(n=25)觀察組1 期(n=30)觀察組2 期(n=25)觀察組3 期(n=20)觀察組4 期(n=18)觀察組5 期(n=7)5.68±1.36 6.45±1.87(8.91±2.10)*(11.04±2.65)*(21.42±5.48)*(36.96±7.20)*108.32±16.53 105.29±15.78(80.16±12.41)*(68.45±10.05)*(32.25±7.42)*(25.06±6.58)*
Pearson 相關性分析顯示, 觀察組1 期、2 期、3期、4 期患者24 hUP 與UP/SCr 比值呈正相關 (P<0.05),但5 期患者24 hUP 與UP/SCr 比值無明顯相關性(P>0.05)。 見表3。
表3 觀察組各期患者24 h UP 與UP/SCr 比值相關性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以及人們生活、 工作等方式的變化, 慢性腎病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已經(jīng)嚴重威脅到人類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影響到了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8]。 慢性腎病發(fā)病后,多數(shù)患者無特異性表現(xiàn),因此極難被發(fā)現(xiàn),導致多數(shù)患者就醫(yī)時, 病情已經(jīng)發(fā)展到中晚期, 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機,預后隨之受到影響[9]。因此,對慢性腎病及時采取干預措施, 預防病變傳播, 緩解病情等顯得至關重要,而這需要建立在科學、可靠的診斷基礎上。
SCr 是人體肌肉代謝的產(chǎn)物, 其濃度的變化與肌肉量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隨著尿液一并排泄[10]。 作為臨床腎功能診斷及評估的重要指標,SCr 的出現(xiàn)率較高,有著良好的效果,但是該指標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別是反映腎功能狀況的及時性、準確性缺乏,嚴重影響了其在早起診斷慢性腎病中的進一步推廣[11]。研究指出,SCr 在診斷慢性腎病時,通常只有當機體腎臟遭到嚴重損傷,GFR>50%時才能夠有較高的檢出率[12]。 由此可以看出,單獨SCr 檢測作為慢性腎病的診斷指標存在局限[13-14]。 UP 是慢性腎病診斷時最為常見的實驗室指標之一,其中又以24 hUP 檢測為主,在臨床上已被廣泛應用[15-16]。 需要注意的是,24 hUP 尿樣本的留取過程比較復雜, 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對患者的依從性要求較高,對于慢性腎病患者而言不適合作為常規(guī)篩檢[17]。 隨著臨床對慢性腎病早期診斷研究的不斷深入,有報道指出UP/SCr 比值可以作為慢性腎病早期診斷的理想指標, 并且也有一定的研究指出UP/SCr 比值與24 hUP 之間存在相關性。
該研究結(jié)果顯示,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2~5 期的24 hUP (2.03±0.30)、(2.31±0.39)、(2.64±0.45)、(2.98±0.54)g/24 h,SCr(82.06±7.14)、(125.69±9.67)、(321.45±15.51)、(897.60±45.23)μmol/L、UP/SCr(2.71±0.46)、(3.15±0.54)、(3.49±0.60)、(3.81±0.67)比值均明顯更高(P<0.05),表明了慢性腎病患者和健康體檢者之間,上述指標存在差異,而隨著分期的不斷增加,24 h UP、SCr、UP/SCr 比值也呈現(xiàn)出逐漸增加的趨勢(P<0.05),提示上述指標可以作為反映慢性腎病病情嚴重程度的指標,這與臨床相關報道類似。在陳吉虎[18]研究中,針對慢性腎病患者的早期檢測和病情評估,通過分析526 例不同病情的患者,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隨著病情嚴重程度的不斷增加,24 h UP (1.51±1.35)、(2.81±2.01)、(3.21±1.79)、(3.51±2.34)g/24 h,SCr (78.61±6.92)、(134.15±13.21)、(350.48±18.21)、(798.53±37.39)μmol/L 均不斷上升, 提示上述指標可能作為病情評估的指標。 觀察組各組(1 期除外)與對照組的BUN、Ccr 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了不同病情患者之間,BUN、Ccr 等主要腎功能水平也存在較大的區(qū)別。 進一步對24 h UP 與UP/SCr 比值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1 期、2期、3 期、4 期患者24 hUP 與UP/SCr 比值呈正相關(P<0.05),提示可作為24 h UP 檢測的替代指標。 這與上述陳吉虎報道相一致, 其分析UP/SCr 和24 h Up 的相關性,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腎功能正常組、輕度損害組、中度損害組和重度損害組UP/SCr 和24 h Up 呈正相關,而腎功能正常組、輕度損害組、中度損害組和重度損害組分別對應1 期、2 期、3 期、4 期, 因此表明Ccr 值高于10 mL/min 時,UP/SCr 比值可以代替和24 hUP 定量用于臨床慢性腎病的檢驗。 當然,該研究納入的樣本量偏少, 可能會對研究的結(jié)果產(chǎn)生影響,因此在日后的研究中,可適當增加樣本數(shù)量深入探究。
綜上所述,UP/SCr 比值、24 hUP 及腎功能指標在診斷慢性腎病中有重要的指導價值, 具有較高的應用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