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榮
·臨床研究·
血清NF-κB、BNP水平與室性心律失?;颊吣孜鬣褐委熜Ч年P系
張愛榮*
(睢縣人民醫(yī)院內科 河南睢縣 476900)
觀察血清核轉錄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B型鈉尿肽(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在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患者中的表達,并分析二者與莫雷西嗪治療效果的關系。選取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睢縣人民醫(yī)院內科就診的106例VA患者為研究對象,均接受常規(guī)治療聯合莫雷西嗪治療,連續(xù)治療2周后,評估莫雷西嗪治療效果;于臨床治療前檢測患者血清NF-κB、BNP水平,詢問并記錄患者基線資料;分析血清NF-κB、BNP水平與VA患者莫雷西嗪治療效果的關系。經評估,106例VA患者中治療無效28例(26.42%);無效組治療前血清NF-κB、BNP水平均高于有效組(P<0.05);經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治療前血清NF-κB、BNP高表達與VA的莫雷西嗪治療效果有關(>1,P<0.05)。血清NF-κB、BNP高表達與VA患者莫雷西嗪治療無效存在一定聯系。
室性心律失常;莫雷西嗪;血清核轉錄因子κB;B型鈉尿肽
莫雷西嗪可通過抑制鈉離子內流,加速復極的第2、3相,縮短動作電位時間、延長有效不應期,調節(jié)心肌細胞膜電位異常,從而緩解VA患者臨床癥狀,是目前治療VA的常用藥物[1]。但《2015年ESC室性心律失常處理和心臟性猝死預防指南》指出,抗心律失常藥物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時會產生或加重心律失常的不良反應[2]。因而,尋求可預測VA患者莫雷西嗪治療效果的指標具有必要性。核轉錄因子κB(NF-κB)存在于心臟系統的心肌細胞、內皮細胞、血管平滑肌細胞中。當心肌細胞電位動作異常時,NF-κB可被激活,參與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3]。B型鈉尿肽(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主要是由心室肌細胞合成,當心肌細胞損傷時,心室負荷增加,可加速BNP的分泌與合成[4]。由此,本研究重點分析血清NF-κB、BNP水平與VA患者莫雷西嗪治療效果的關系。
本研究經睢縣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選取2018 年8 月至2021 年8 月醫(yī)院內科就診的106 例VA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符合《室性心律失常中國專家共識》中相關標準[5],且經24 h動態(tài)心電圖、心臟MRI等檢查確診;入院后參照上述共識進行常規(guī)治療聯合莫雷西嗪治療;入院治療前停用各種抗心律失常西藥的時間≥1周;患者依從性良好,可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標準:惡性心律失常(如持續(xù)性室速、室撲、室顫);近期具有重大損傷或手術史;合并血液疾病及急慢性感染性疾??;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
106例VA患者中男58 例,女48 例;年齡41~68 歲,平均55.49±2.28歲;疾病類型: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71 例,陣發(fā)性室性心動過速(Paroxysm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PVT)22 例,PVC合并PVT 13 例。
1.2.1 VA患者莫雷西嗪治療效果評估及分組方法
所有患者參照《室性心律失常中國專家共識》于醫(yī)院接受常規(guī)治療,包括維持酸堿平衡、糾正水電解質紊亂;遵循醫(yī)囑用藥,包括洋地黃、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等;同時口服莫雷西嗪(遼寧億帆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627,規(guī)格:50 mg)治療,每次150 mg,每日3次。治療2 周時,臨床醫(yī)師參照《快速型心律失常病因、嚴重程度及療效參考標準》評估患者臨床治療效果[6]:顯效:24 h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提示心室早搏消失或癥狀表現較治療前改善>90%,陣發(fā)性室速基本控制;有效:心電圖心室早搏癥狀表現較治療前改善在50%~90%,陣發(fā)性室速的發(fā)作次數較前減少≥50%;無效:均未滿足以上兩項標準。其中顯效+有效表示臨床治療有效,納入有效組;治療無效,納入無效組。
1.2.2 血清NF-κB、BNP水平檢測方法
于治療前,取患者空腹>8 h外周肘靜脈血3 mL,以3500 rpm速率離心15 min,取血清,采用上海品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的試劑盒檢測血清NF-κB水平,方法為酶聯兔疫吸附測定法;采用石家莊洹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試劑盒檢測血清BNP水平,方法為熒光免疫法。
1.2.3 臨床資料調查方法
設計基線資料調查表,詢問并填寫患者基線資料,包括性別(男、女)、年齡、疾病類型(PVC、PVT、PVC合并PVT)、既往史(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癥)、心功能[Ⅱ級、Ⅲ級,入院時進行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評估[9]]。
106例VA患者中治療無效28例,占26.42%(28/106);臨床治療有效78例,占73.58%(78/106),其中顯效41例,有效37例。
無效組治療前血清NF-κB、BNP水平均高于有效組(P<0.05);組間其他基線資料比較無差異。見表1。
以VA患者莫雷西嗪治療效果作為因變量(1=無效,0=有效),將治療前血清NF-κB、BNP水平作為自變量(均為連續(xù)變量),經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治療前血清NF-κB、BNP過表達與VA患者莫雷西嗪治療效果相關(OR>1,P<0.05)。見表2。
表1 莫雷西嗪治療無效、有效的VA患者血清NF-κB、BNP水平及基線資料比較
指標無效組(n=28)有效組(n=78)χ2或tP 性別[n(%)]男15(53.57)43(55.13)0.0200.887 女13(46.43)35(44.87) 年齡(±SD,歲)55.56±2.3155.47±2.260.1800.858 疾病類型[n(%)]PVC20(71.43)51(65.38)0.3460.841a PVT5(17.86)17(21.79) PVC合并PVT3(10.71)10(12.82) 冠心病[n(%)]有6(21.43)14(17.95)0.1630.686 無22(78.57)64(82.05) 高血壓[n(%)]有5(17.86)11(14.10)0.0280.866a 無23(82.14)67(85.90) 糖尿病[n(%)]有7(25.00)8(10.26)2.5730.109a 無21(75.00)70(89.74) 高血脂癥[n(%)]有4(14.29)6(7.69)0.4190.518a 無24(85.71)72(92.31) 心功能[n(%)]Ⅱ級12(42.86)33(42.31)0.0030.960 Ⅲ級16(57.14)45(57.69) 血清NF-κB(±SD,pg?mL-1)46.52±3.6744.66±3.512.3770.019 血清BNP(±SD,pg?mL-1)358.63±10.12334.08±9.7511.3160.000
注:a表示連續(xù)校正卡方檢驗
表2 血清NF-κB、BNP水平與VA患者莫雷西嗪治療效果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指標BS.E.Waldχ2POR95%置信區(qū)間 血清NF-κB0.3240.1276.5730.0101.3831.079-1.772 血清BNP0.2560.05918.8130.0001.2921.151-1.450 常量-104.42324.04318.8630.000--
NF-κB可調控多種細胞因子與炎癥介質,參與心肌細胞炎癥反應、心肌細胞凋亡及心室重構等過程,進而促進VA進展。BNP是臨床評估、預測心力衰竭的常用指標,與VA的關系臨床研究尚不足,但心室壓力負荷增加和容量擴張可刺激BNP的分泌,而心室壁張力、壓力負荷增加可引起心室肌細胞受牽拉、傳導減慢等,誘發(fā)VA[7]。由此,推測血清NF-κB、BNP水平與VA患者莫雷西嗪治療效果可能具有一定的聯系。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Logistic回歸分析證實了血清NF-κB、BNP表達水平與VA患者莫雷西嗪治療效果負相關。其原因可能是,NF-κB過表達可增加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2等細胞因子的釋放,且可使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8等炎癥因子產生、釋放增多,增加炎癥信號,導致心肌細胞炎癥反應加重,加速心肌細胞凋亡,擴大心肌壞死范圍,進而加重心室重構及VA患者病情,進而增加患者莫雷西嗪治療無效風險[8]。BNP以激素的形式循環(huán)全身并作用于身體內不同的組織,當心房肌細胞出現肥大和纖維化、心肌間質細胞浸潤,可導致BNP分泌增多,因而BNP過表達提示心肌細胞損傷及心臟負荷加重,引起心房、心室進一步擴張,加重病情惡化,進而影響臨床治療效果[9]。
綜上所述,血清NF-κB、BNP高表達與VA患者莫雷西嗪治療無效密切相關。
1 符武島. 環(huán)磷腺苷葡胺聯合莫雷西嗪治療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研究[J]. 現代藥物與臨床, 2019, 34(9): 2609-2612.
2 華偉, 牛紅霞. 《2015年ESC室性心律失常處理和心臟性猝死預防指南》解讀[J]. 中國循環(huán)雜志, 2016, 36(7): 625-627.
3 張生紅, 朱芳一, 馬穎. 胺碘酮聯合磷酸肌酸鈉治療對室性心律失?;颊咝墓δ苤笜思把錘F-κB、CD40L水平的影響[J].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21, 20(18): 1948-1951.
4 秦新峰.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BNP、PDW、RDW水平變化情況[J]. 河南醫(yī)學研究, 2019, 28(4): 733-735.
5 中華醫(y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 中國醫(yī)師協會心律學專業(yè)委員會. 室性心律失常中國專家共識[J]. 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 2016,20(4): 279-326.
6 閆希軍. 快速型心律失常病因、嚴重程度及療效參考標準[M].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1: 312.
7 D?browski M, Kuku?a K, K?opotowski M, et al. Reduc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mass, left atrial size, and 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 following alcohol septal abla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J]. Kardiol Pol, 2019, 77(2): 181-189.
8 李延輝, 陳瑤, 黃鶯, 等. 胺碘酮聯合磷酸肌酸鈉治療室性心律失常療效及對血清NF-κB、CD40 L水平的影響[J]. 疑難病雜志, 2019, 18(4): 334-338.
9 梁娟. 急性冠脈綜合征PCI術后早期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險因素分析[J]. 陜西醫(yī)學雜志, 2017, 46(10): 1415-1416.
(2021-12-30)
張愛榮,女,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西醫(yī)普通內科臨床工作,Email:23065215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