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玲 林偉青 蔣玲霞 樊院院 魏偉榮 鄔甦 王曉磊
(江西省人民醫(yī)院 1二部心血管內科,江西 南昌 330006;2中醫(yī)科;3二部神經內科)
隨著我國人口逐漸進入老齡化,高血壓患病率持續(xù)上升,腦血管病也呈上升趨勢〔1〕。H型高血壓患病率非常高,占我國成年人高血壓患者的75%〔2〕。血管性癡呆(VD)是由腦血管疾病引發(fā)的〔3〕,迄今為止唯一可以防治的癡呆〔4〕。高血壓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HHcy)均與癡呆的發(fā)生密切相關〔5,6〕。
目前西醫(yī)治療雖然在一定程度可改善H型高血壓合并VD患者臨床癥狀,但綜合療效仍不甚理想,我國中醫(yī)可辨證論治,中醫(yī)學認為H型高血壓屬“眩暈”“頭痛”范疇,VD屬“中風癡呆病”范疇,并可進一步辨證分型,針對不同的癥狀特點給予不同的方藥治療,在對該病改善癥狀和延緩病情發(fā)展方面具有一定優(yōu)勢。本研究擬對H型高血壓合并VD的患者,通過中醫(yī)辨證理論,給予中醫(yī)湯藥治療的方法,觀察在降壓、降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同時,是否提高VD治療的總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臨床療效。
1.1一般資料 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江西省人民醫(yī)院門診和住院接診的H型高血壓合并輕中度VD患者360例,男231例,女119例,平均年齡(60.96±5.81)歲。納入標準:①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②血漿Hcy水平>10 μmol/L;③均符合美國國立神經病與腦卒中研究所-瑞士神經科學國際協會(NINDS-AIREN)VD診斷標準、臨床癡呆評定量表及中醫(yī)VD輕中度診斷標準;④入院前2 w未接受同類藥物治療。排除標準①非腦血管病 (如阿爾茨海默病、額顳葉癡呆、帕金森病、腦外傷及甲狀腺功能減低等) 導致的認知損害;②合并抑郁癥、老年精神病、精神分裂癥、癲癇、帕金森病等患者及有明顯神經系統局灶癥狀與體征,或其他軀體疾病,不能完成神經心理學檢測;③合并心、肺、肝、腎、血液等系統嚴重原發(fā)性疾病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婦女。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180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均知情同意,自愿參加。
1.2辨證分型方法 根據2002年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中《中藥新藥治療癡呆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VD的診斷、辨證及療效判定標準〔7〕,對治療組進行VD中醫(yī)辨證,分為腎精虧虛證、痰濁阻竅證、瘀血阻絡證、肝陽上亢證、火熱內盛證、腑滯濁留證、氣血虧虛證7個類型。
表1 兩組基本資料比較
1.3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224)口服,5 mg/次,1次/d;葉酸片(常州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3302)口服每次0.8 mg,1次/d;鹽酸多奈哌齊片(衛(wèi)材(中國)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0181)每晚睡前口服5 mg。治療組則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根據辨證施治理論加用中醫(yī)藥治療,腎精虧虛證腎陽虛者,方用右歸飲加減;腎陰虛者,方用左歸飲加減。痰濁阻竅證方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瘀血阻絡證方用通竅活血湯加減。肝陽上亢證方用天麻鉤藤飲加減。火熱內盛證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腑滯濁留證方用大柴胡湯加減。氣血虧虛證方用歸脾湯加減。上藥以水浸泡后武火煮沸,改文火慢煎20 min,1劑/d,分兩次溫服。兩組均治療6個月。
1.4觀察指標 ①血壓、血Hcy水平②中醫(yī)證候積分:包括智能減退、表情呆滯、眩暈耳鳴、疲倦乏力、舌紅苔黃膩及脈滑數證候,按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記為0,2,4,6分;③簡易智力狀態(tài)量表(MMSE)評分:滿分30 分,27~30分者為正常;21~26分者為輕度障礙;11~20分者為中度障礙;10分及以下為重度障礙(受教育、讀寫能力等方面的影響);④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評分:滿分為 100 分,60 分以上者為生活基本自理;60~40 分者為生活需要幫助;39~20分者為生活需要很大幫助;<20分者為生活完全需要幫助;⑤蒙特利爾認知量表(MoCA)評分:滿分30 分,如果受教育年限≤12年則加1分,最高30分,≥26分屬于正常。
1.5療效判定標準 采用MMSE療效指數判定臨床療效。顯效:MMSE療效指數≥0%且≥20%;有效:12%≤MMSE療效指數<20%;無效:MMSE療效指數<12%;惡化:MMSE療效指數<0%。療效指數=(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1.6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兩組血壓及血漿Hcy的比較 兩組治療前平均動脈壓及血漿Hcy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平均動脈壓、血漿Hcy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3。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n=180〕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及血Hcy比較
2.3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MMSE、ADL、MoCA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中醫(yī)證候積分、MMSE、ADL及MoCA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MMSE、ADL、MoCA評分較治療前明顯升高,且治療組較對照組更顯著(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MMSE、ADL、MoCA評分比較分,n=180)
目前已知高血壓和HHcy互為促進因素,與心腦血管病關系密切〔8,9〕,并且與癡呆的發(fā)生密切相關〔10〕。西醫(yī)通過補充葉酸和B 族維生素促進蛋氨酸循環(huán)正?;?,降低血液中Hcy水平〔11,12〕,但部分H型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及血漿Hcy水平控制仍欠佳。中醫(yī)學雖無H型高血壓這一病名,但根據其臨床表現,本病當屬中醫(yī)“眩暈”“頭痛”等病證范疇。頭痛、眩暈的記述首見于《內經》,《內經》中把頭痛稱為“首風”“腦風”。其病因病機復雜,主要為虛實兩端。目前 H 型高血壓中醫(yī)辨證分型標準大多數根據 2002 年《中藥新藥臨床研指導原則》分為四型:陰虛陽亢證、痰濕壅盛證、肝火亢盛證、陰陽兩虛證〔13〕,其中痰濕壅盛證、陰陽兩虛證分布最廣。陳暉等〔14〕選擇300例患者研究發(fā)現 H 型高血壓病患者證型分布的特點為痰濕壅盛證比例最高,其次為肝火亢盛、陰虛陽亢、陰陽兩虛。中醫(yī)學者探索了眾多防治H型高血壓的有效措施。劉海燕等〔15〕將H型高血壓患者口服卡托普利片、葉酸片聯合祛濁通絡藥物及電針治療可顯著降低血壓、血Hcy 水平。倪小紅等〔16〕發(fā)現清腦湯可以提高H型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療效,降低Hcy及血脂水平。本研究結果說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在控制血壓及降低Hcy 水平有一定優(yōu)勢。VD屬中醫(yī)“中風癡呆病”范疇。中醫(yī)學認為,腦為髓之海,腎主藏精,精生髓,腎精虧耗,則腦髓空虛,氣血不足,痰濁蒙竅或心肝火旺,蒙蔽清竅,故出現健忘、反應遲鈍等主癥?!鹅`樞·經脈》中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薄薄鹅`樞·本神》中云:“腎藏精,精舍志;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說明本病基本病機為腎精虧虛、髓海不足〔17〕。本病病性為本虛標實,標實為在本虛基礎上出現的痰濁或瘀血阻塞清竅而發(fā)〔18〕。中國中醫(yī)藥學會內科分會延緩衰老委員會于2000年制定了VD的診斷、辨證及療效判定標準〔7〕,將VD的中醫(yī)辨證為腎精虧虛、痰濁阻竅、瘀血阻絡、肝陽上亢、火熱內盛、腑滯濁留、氣血虧虛7個基本類型。
目前VD西醫(yī)治療尚存在藥物作用的有效性和特異性不夠,毒副反應較多,無法阻止病情的發(fā)展。近年來中醫(yī)藥對該病的預防、改善癥狀和延緩病情發(fā)展方面的研究增多。劉玉〔19〕認為VD的病機為本虛標實、虛實相雜,腎虛為本,而瘀血、痰濁為標,治以補腎益智、醒腦開竅、祛痰化瘀,方選補腎開竅湯。苗亞南〔20〕對VD患者治以清熱化痰,醒腦開竅、活血通絡,方選化痰醒腦液,效果顯著,能夠降低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提高MMSE評分。方亮等〔21〕認為VD患者的主要病機為腎虛痰瘀,治以補腎健腦、益氣健脾、安神定志,方選補腎益智法:黃芪20 g、葛根、益智仁和枸杞各20 g,遠志、銀杏葉、石菖蒲、黃精、茯苓和赤芍各 12 g,根據中醫(yī)證候加減辨證治療,提升了患者的綜合生活質量。
本研究說明根據中醫(yī)證候辨證施治療效顯著,明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認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