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翔翔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廣東廣州 510665)
民俗活動與民間信仰密不可分。儀式是民間信仰的可視化表達,是民間信仰的實踐行為。儀式作為人類學研究中的重要領域,對于儀式的研究古今中外多不勝數(shù),其中涂爾干和馬林諾夫斯基對儀式研究的關注點在于儀式與社會關系上,他們都認為研究儀式的本質都應回歸社會結構?!白鰬颉边@一民俗活動是指當?shù)卮迩f會在每年的特定時間請戲班到村中的文化樓(也稱戲樓)唱雷劇,以此酬謝祖先神的活動。從“做戲”民俗活動中的儀式可以進一步探索粵西地區(qū)的祖先崇拜,對于研究當?shù)氐娜松耜P系、社會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雷州半島地處祖國大陸的最南端,是中國第三大半島。雷州半島是古代“南蠻之地”的一部分,屬熱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的過渡區(qū),自然環(huán)境惡劣,毒瘴遍野,常有猛獸出沒,臺風、雷震、旱澇災害不斷。面對不可知的自然,當?shù)厝饲笾诿耖g信仰,甚至出現(xiàn)亦神亦祖的祭祀現(xiàn)象。至今為止,雷州半島依舊保留著較為原始的民間信仰、風俗習慣、文化遺產等。
祖先崇拜是對于祖先亡靈的崇拜,屬鬼魂崇拜的一種,祭祖儀式保留超自然信仰的觀念。祖先崇拜作為一種生存策略,強化血緣關系。我國南方民族相信祖先的神靈不滅,化為“祖靈”的祖先神具有強大的超自然能力且肩負著保佑子孫后代的職責。在雷州半島地區(qū),崇拜的神靈不僅有自然神靈亦包含了曾活于世或傳說中的祖先,祖先崇拜十分盛行。在所調查的粵西XX村中一年供奉祖先神的節(jié)日多不勝數(shù),最為常見的祭祀祖先活動是每個月的初一、十五當?shù)厝艘届籼煤妥嫦葟R上香,初二、十六帶祭品到祖先廟進行祭拜。
在中國,傳統(tǒng)戲劇的起源與民間信仰密切相關,宗教文化是戲劇起源的動源,郭英德在《世俗的祭禮——中國戲曲的宗教精神》中稱原始歌舞是原始信仰中的祈禱儀式或祈禱儀式。王逸指出,“民間祭祀‘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傳統(tǒng)戲劇的重要社會功能之一就是酬神,民眾希望這一藝術表演能夠給神靈帶來愉悅,以這一藝術表演形式祈求安居樂業(yè)、國泰民安。雷州半島祖先崇拜興盛,“做戲”民俗活動起初是因為娛神、酬神而產生,因此雷劇也被當?shù)厝朔Q為“酬神戲”。
“祖靈”永遠存活,酬神戲依舊在民間社會發(fā)揮不可估量的作用。屈大均曾在《廣東新語》中寫道:“粵俗好歌,凡有節(jié)慶,必唱歌以為歡樂?!崩字莅雿u的絕大部分自然村落都搭有文化樓(戲樓),一般而言文化樓的正對面或者斜對面就是當?shù)氐淖嫦葟R。如果文化樓與祖先廟相隔較遠,村民會在演戲的前幾天于戲樓對面或斜對面搭建臨時神棚。在開演前,村民會通過一定的儀式請祖先神及其他陪祀神到神棚中“看戲”。雷州半島地區(qū)的“做戲”的主要功能包括酬神償愿、祈福消災、驅鬼逐疫,以期盼得到進一步社會整合功能、村落穩(wěn)定與延續(xù)的目的等。大家共同祭拜同一遠古祖先,共享慶典中的歡喜,特殊時節(jié)的聚集成為一年中的重要期待。親屬關系的和諧均衡與超時限社會秩序的和諧在“做戲”民俗之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祖先崇拜是中國古代宗教的核心之一,而祭祖是與祖先神交流最有效的捷徑。通過儀式,人與祖先神進行最直接的交流互動。“做戲”民俗活動期間伴隨著當?shù)卮迕窈蛻騽∪藛T的祭祀儀式,在此主要討論各家各戶的祭祖儀式。在“做戲”民俗活動舉行期間,村民會準備祭品去祭拜祖先神,以此表達對祖先神的敬重。各家會根據(jù)自家的情況挑選活動期間的某一日去祭拜,一般而言是等家中外出的年輕男子回來之后才去祭祖。準備的祭品有兩只公雞、十根香、兩袋黃錢紙、十個小酒杯、兩個裝滿酒的酒壺、兩掛鞭炮、十雙筷子、十個完整的“蓋飯”(“蓋飯”的做法是先分別盛滿兩碗米飯,然后兩個碗口合在一起,最后將兩個碗都拿出。)因為有兩個祖先廟,一個祖先廟供奉的是主神,另一個祖先廟供奉的是陪祀神,所以準備的所有祭品都一分為二,分別供奉。
家中的男性在出發(fā)之前都必須洗手洗臉,以潔凈的狀態(tài)去祭祖表示對祖先的尊敬。家戶中的女主人將煮好的公雞(連同所有的內臟和少許鹽)、“蓋飯”、筷子、酒杯等分別裝在兩個塑料籃子中。家中男性拿著酒壺、籃子、香、炮、黃錢紙等到祖先廟處。他們首先到主神所在的廟宇中擺放祭品,再到陪祀神所在的廟宇中放置祭品。五個空酒杯放置在祭臺的最前邊,隨后往酒杯中倒?jié)M酒,一般而言是要三巡倒?jié)M酒杯的。五個“蓋飯”對應著五個酒杯擺放在第二排,每個“蓋飯”后都擺放筷子,最后擺放的是一整只雞。家中的男性將所有祭品都拿到祖先廟擺放好后要做的是上香,他們站在祭祀臺旁邊點燃香,隨后站在香爐前,橫向拿著五支香放于拇指與手掌之間,虔誠地朝著放置在祭臺正中央高處的香爐(因該村莊神廟內未有具體的神像,所以香爐代指祖先神)拜三拜,將其中的三支香插于香爐中,剩下的兩支分別插在門口的小香爐中。插好香后村民便到祖先廟前的“燒寶亭”中燒黃錢紙,將黃錢紙放到“燒寶亭”中時須注意黃錢紙的正面(光滑面)朝上。黃錢紙燒完后,村民便到祖先廟內拿起剛剛擺放好酒杯和酒壺,最為尊重的做法是一次拿一個酒杯,雙手托著酒杯到“燒寶亭”前,將酒杯中的酒澆到慢慢成灰的黃錢紙上,一般而言澆完五小杯酒還有剩在酒壺里的所有酒也要澆在黃錢紙上。
在年初,村內會舉行“拾眾號”活動。眾號是指寫著村內一年之中的民俗小紙張,由族長和村主任共同撰寫、安排抽簽活動?!笆氨娞枴钡囊馑际谴鍍人屑覒舫楹灥男袨椤3榈健皯颉泵袼椎募覒舯环Q為戲頭。族長和村主任按照村內所有家戶的數(shù)量和各民俗工作量、重要性的原則安排每個民俗需要的家戶數(shù)?!皯蝾^”負責“做戲”期間所有的活。戲頭主要的工作是在戲班開演的第一天清理祖先廟宇周圍及戲樓周圍的環(huán)境、擺放看雷劇時需要的椅子、準備和放置祭品、放鞭炮、按照房支的關系收取自家房支的戲錢、最后一晚幫忙買戲班祭祀時需要的祭品與最后一日將錢交予戲班和祭祀、分祭品等一系列工作。
戲班演出完最后一場戲的第二天是戲頭代表村莊祭祀、分祭品的日子。宗族聯(lián)合祭祖時的供品的分配是極度被重視的,亦如陸游在《入蜀記》卷五中所描述的那般,“招頭蓋三之長,顧直差厚,每祭神,得胙肉倍眾人”。這一日的祭祀儀式涉及的相關事務是所有的戲頭一起負責的,一般而言干活的有16人以上,因為每戶人家至少有一人參與工作,如果戲頭家中有多的人參與其中的話,自然也是歡迎的。供品主要是飯和胙肉。按照交納戲錢的數(shù)量,戲頭這些年一般買100斤大米。祭祀用的胙肉是很講究的。胙肉是按刀算的,每一刀都是“完整的”,連骨帶肉,一刀豬肉大概兩斤重。胙肉的多少是按照交戲錢的人頭數(shù)計算的,所以大概是買了九十刀左右,又因為豬肉比較多,當天才買的話是買不到那么多“完整的”,所以會安排專門負責這一項工作的戲頭,該戲頭在戲班演戲的最后一天就已經(jīng)找隔壁村相熟的賣豬肉的人訂好。大概五點多賣豬肉的人就送來了豬肉。這日早上五六點就有戲頭到祠堂開始煮飯和煮胙肉。米與胙肉同時放在祠堂院子里的大鍋灶上煮,因為胙肉比較多,一般要分兩大鍋煮完。煮好飯和胙肉后,戲頭便開始準備“蓋飯”。100斤大米煮飯,一共煮了五大鍋。每一粒大米最終都在戲頭的手中變成了“蓋飯”中的一員。
戲頭裝兩個竹筐去祖先廟祭祀,一個框內裝的是五個“蓋飯”和一半數(shù)量刀數(shù)的胙肉。祖先廟內已放置的祭品是戲頭在戲班演戲的第一天就擺放好的五個蘋果,五杯茶。除卻胙肉和“蓋飯”外,戲頭還帶著和家戶祭祀時一樣的祭品,儀式過程也和家戶祭祀時一樣,唯一不一樣的是家戶祭祀時帶的是公雞,戲頭帶過去祭祀的是豬肉。祭祖完畢后戲頭就可以去收拾剛剛擺好的“蓋飯”和胙肉了。戲頭擔著“蓋飯”和胙肉從祖先廟回到祠堂院子中,準備分配祭品工作。戲頭將每個“盒飯”和每刀胙肉都切成小塊,先是按照交納戲錢的人口數(shù)的數(shù)量分好份數(shù),其中胙肉中的每一小塊都是對應著的都是精細到一個人口數(shù)而不是一戶人家的,據(jù)當?shù)氐牧晳T,這時的胙肉被稱為“丁肉”,分胙肉的行為則被稱為“分丁肉”。平均分好祭品后戲頭按照宗族內宗親關系(多少房)分別通知自己的親人。被通知的村人將拿一個洗菜的籃子(一般為紅色的籃子,為防止祭品掉落會在籃子底下墊紅色的塑料袋),或直接拿紅色袋子到祠堂的院子中裝祭品。
分完祭品,戲頭則進行最后的收尾工作,主要是收拾“公佬屋”中還剩下的作為祭品的蘋果和特意給戲頭留下的專屬“蓋飯”。祠堂院子中用以煮祭品時使用的鍋碗瓢盆、分祭品的桌子等洗干凈、歸置。整理好后,戲頭便可以將蘋果和“蓋飯”大致分了。作為祭品的蘋果是演戲的頭一天就擺放在公佬屋的,因為數(shù)量較少、做戲期間的工作都是戲頭無償干了的,所以作為祭品的蘋果是被默認為歸屬于戲頭的,但是實際情況是并非每戶戲頭都有份,而是收拾最后的幾戶戲頭人家分了的。待所有的東西都按規(guī)矩收拾、安置好之后,戲班也差不多已經(jīng)收拾好所有的東西準備趕往下一個演戲的地方了。一般而言是班主會提前訂好大巴和貨車,待到最后離開那一日便來裝道具箱和載人。這時,戲頭會在“公佬屋”前目送戲班離開,戲班中的演員和戲頭、頭人互相道別后,戲頭便開始放鞭炮。放鞭炮意蘊著這一民俗活動的結束,放鞭炮即為“告知祖先”。
“做戲”民俗活動是涂爾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提到的“集體歡騰”。在歡騰的環(huán)境之中,關于信仰的觀念誕生,個體在無意識之中沉浸于喜悅與莊嚴。在與日常生活迥然不同的信仰生活中,特殊世界中的狂歡充滿了神圣感?!凹w歡騰”具有的強烈興奮特性使在神圣場域中的每個個體都深切感受到了自我生命的內在化轉變,感受到了與集體、祖先神的神奇結合。個體與集體之間所產生的情感在特定的時間、神圣空間中得以確認、傳遞與加深?!白鰬颉泵袼谆顒悠陂g,人們處于一種愉悅的狀態(tài)之中,他們內心的情感既存在于祭祀時的個人與祖先神的交流與互動之中,也存在于與集體的密切聯(lián)結之中。
祭神如神在,當?shù)厝嗽诩漓雰x式過程中將祖先神視為可對話的對象,同時又因為禁忌、規(guī)定好的一系列流程形成的莊嚴感、神圣感的存在,個體與祖先神的對話某種程度而言是存在一定的階序的,階序依靠著某種秩序而存在。與此同時,在神圣空間下的祭祀人群因為共享祖上流傳下來的儀式、記憶、行為規(guī)則、道德觀念等而更為密切。個體的情感與集體的情感在祭祀場域之中得以釋放、相互表達。又因為個體的情感需要依靠集體的力量而更加長久,當每個個體都有情感表達與交流的需要時,集體中便會產生可供個體遵循的秩序。當具有相同集體記憶的人們聚集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集體時,每個個體的身份都一致,每個個體都被集體所“主宰”,這時的集體既存在于每個個體,同時集體又不僅僅是個體的簡單組合。集體作為一個聚集所有共性于一體的整體,代表著地方社會的特性。集體對于祖先神的崇拜在神圣時空之中通過儀式得以展現(xiàn)。在看似狂歡之中的民俗活動存在著人與祖先神、人與集體之間所依靠的規(guī)范。
戲頭去各家各戶收取戲錢時會拿著紙和筆上門收,這是因為戲頭要登記各家各戶一共繳納多少口人的數(shù)額,所以胙肉被稱為“丁肉”。按照當?shù)厝说恼f法是“做戲”民俗分配的祭品不同于其他的民俗(其他的民俗活動舉辦時的祭品按照家戶為單位進行分配)。當?shù)厝苏J為“做戲”民俗非常重要,酬神戲演出時祖先神不僅在場,而且祖先神是愉悅的,所以那時祭品會更有“分量”。分“丁肉”即意味著祖先的恩澤賜予村落中每個人。再者,當?shù)厝嗽谀瓿酢笆氨娞枴睍r都希望抽到“戲”這一民俗,當有人抽到“戲”民俗時,旁人的眼神是羨慕的。當?shù)厝诵睦锖V信這樣一條不成文的信條——抽到“戲”眾號意味著這一家這一年都會行好運,會致富,會得到更多的保護。所以在分祭品時,總有那么些戲頭的心里是這樣的——“一定要拿到這個祭品,因為祭品就是福分,戲頭是福分,分到祭品越多就代表越享有福分?!蹦玫阶鳛榧榔返奶O果和“蓋飯”的戲頭會用紅袋子或紅籃子裝起來帶回家,帶回家后會特意囑咐家里人那一份是祭品,潛臺詞便是“這些祭品是來之不易的,是因為運氣好才有的,被賜福了的祭品一定要吃完,吃干凈,不可出現(xiàn)任何不敬的行為?!?/p>
村民之所以如此看重“戲頭”這個身份,如此重視祭品的分配是因為村民在供奉著祖先神的同時心里是充滿希冀的,希望祖先神能夠感受到自己的虔誠并且能夠因為自己的供奉而得到祖先神更多的庇佑。從某種程度上來而言,村民的“希冀”是一種“功利主義”,但這是不可否認的質樸的希望,在面對眾多的“未知”和“意外”,當?shù)厝耸譄o策時會祈求祖先神,希望祖先神能夠看在自己虔誠的份上“幫一幫”,希望自己得到的祭品可以發(fā)揮作用,能夠在未知中得到某些確信,能夠在化險為夷,祖先神的存在就是一種心理慰藉,就是調節(jié)心理的良藥。當?shù)厣鐣腥伺c祖先神的關系基于互惠關系,當?shù)氐拿耖g信仰文化在互惠的基礎上構建、發(fā)展“互惠”存在于村民與祖先神之間,祖先神具有地方特色,是當?shù)氐木持魃瘢玫疆數(shù)氐墓┓畈拍芨玫亍按婊睢?。也正因為當?shù)厝讼嘈抛嫦壬翊嬖?,當?shù)厝藷o論在何時都相信祖先神清楚了解自己的一言一行,故而在當?shù)厝说某匀皇澜缬^中祖先神具有自主性,與人具有一定的往來與互動。所以當?shù)厝藷o論是在平時抑或是祭祀之時都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都在努力使自身的行為符合禮的規(guī)范,這便是一種內心秩序與超自然界秩序共生乃至共同作用的結果。
儀式是秩序的體現(xiàn),儀式當中的每一個行為都不是憑空想象,而是具有一定的象征含義,這些象征意義共同構筑了一個地方社會中的信仰世界。儀式動作體現(xiàn)當?shù)厝藢τ诔匀簧鐣械南胂?,儀式結構與儀式行為是當?shù)丶w生活的邏輯與觀念的共識,是地方社會形態(tài)的縮影?;浳鞯貐^(qū)的祭祖儀式促進了當?shù)厝伺c人的交流,狂歡之中形成的集體記憶深植于每個與之有關的個體。再者,因為相信祖先神的存在,當?shù)厣鐣ㄟ^儀式與祖先神進行互動,形成互惠關系,在互惠關系的作用下當?shù)厝诉M行自我約束,社會中的秩序孕育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