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騰飛,張 偉
(華中科技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2016 年 9 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大力發(fā)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國發(fā)辦〔2016〕71 號)[1],我國裝配式建筑發(fā)展出現新的機遇,裝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所占比例不斷攀升,顯著提高了建筑行業(yè)的建造水平。2020 年 12 月全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工作會議提出,2021 年加快發(fā)展“中國建造”,推動建筑產業(yè)轉型升級,完善裝配式建筑標準體系,推動裝配式建筑全產業(yè)鏈協(xié)同發(fā)展,進一步提高裝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
裝配式建筑相較于傳統(tǒng)現澆施工具有節(jié)能、環(huán)保、施工效率高等優(yōu)勢,在國家及各省市地區(qū)政策的指引下,裝配式建筑必然成為當今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但在裝配式建筑蓬勃發(fā)展的同時,也產生了較多問題,如建筑整體性、構件節(jié)點的穩(wěn)定性、安裝精確度、防水性等質量問題以及施工組織管理體系不健全、預制構件造價成本高等限制其進一步發(fā)展的問題。本文就裝配式預制陽臺安裝精確性及其穩(wěn)定性進行探討,分析其安裝施工過程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并總結。
裝配式預制陽臺是裝配式預制構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由預制陽臺底板、陽臺底梁與側梁、陽臺前欄板和兩個側欄板及欄桿等部分構成。
預制陽臺按構件型式分類包括全預制梁式陽臺、全預制板式陽臺和半預制(疊合板)式陽臺。全預制陽臺按照承重方式可分為全預制梁式陽臺和全預制板式陽臺。
全預制梁式陽臺是指將陽臺板及其上的荷載通過挑梁傳遞到主體結構的預制梁、預制墻體、預制柱等結構上,一般將底梁與側梁同主體結構的圈梁等綁扎并焊接后進行現澆處理。全預制板式陽臺在其根部與主體結構的預制梁、疊合板等現澆在一起,預制陽臺板及其上的荷載通過懸挑板傳遞到主體結構的梁板上。半預制陽臺也稱疊合板式預制陽臺,該類型陽臺板,底板厚度設計較小,底梁布置僅做連接功能,預制底板僅做支撐作用,生產時按設計要求設計一定數量的外露分布鋼筋,在預制陽臺吊裝完成后,在陽臺底板上按設計要求布置受力筋,而后進行現澆。
本文主要對目前裝配式建筑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懸挑全預制梁式陽臺板進行分析。
預制陽臺板不同于預制樓板、預制梁、預制柱等標準構件,作為大中型異型 PC(Precast Concrete,混凝土預制件)構件,預制陽臺吊裝時容易因吊點設置不合理造成偏心起吊,嚴重時可致使預制陽臺板損壞,因此其起吊應當提前進行力學分析設置合理的起吊點,并且設計專用吊具,如平衡架、吊梁等以此保持起吊的平衡,防止傾覆[2]。
進行吊裝前技術準備,對陽臺安裝所需設備、材料進行檢查,保證設備穩(wěn)定運行、安裝所需材料符合設計標準。在此基礎上,進行安裝前準備,施工人員在預制陽臺板及外墻板頂面或疊合樓板上彈出陽臺板外挑尺寸控制線及兩側邊線,校核標高;鑿出并調直陽臺邊梁內及走道板內的預埋環(huán)筋;測出預制陽臺內邊控制線,根據設計布置支撐體系。
在前序工作完畢后,開始進行預制陽臺板的安裝。安裝過程主要分為坐漿、吊裝、焊接、現澆混凝土、構件安裝質量驗收等步驟。安裝流程如圖 1 所示。
圖1 預制陽臺安裝流程
1)在預制陽臺吊裝前對陽臺板與墻體及疊合板接觸部分按設計要求澆筑素水泥漿,保證陽臺板與墻體及疊合板緊密貼合,嚴絲合縫。
2)吊裝是預制陽臺板安裝過程中最關鍵的步驟之一。由于陽臺板形狀不規(guī)則,且懸挑結構安裝精度、防水要求高,所以安裝難度較大。吊裝過程可簡單分為安裝吊具、起吊調平、陽臺板靜停、陽臺板落位、校核、取鉤等。
3)在預制陽臺板就位后,將陽臺底梁與測量外伸筋同圈梁進行綁扎并進行焊接,待焊接及綁扎完成,將陽臺側梁伸入疊合板或預制墻內部分同圈梁進行混凝土澆筑。上述工序完成后,對安裝質量進行檢驗,檢查陽臺板安裝標高是否正確,預留洞口、預埋線盒位置是否正確,陽臺板下與外墻板頂部的拼縫寬度是否在設計范圍內,檢查陽臺板底與支撐工字木是否有縫隙。
陽臺板作為懸挑結構,外露于主體建筑,十分容易出現裂縫、漏水、保溫隔熱等質量問題。這些質量問題主要源于設計缺陷、安裝施工失誤等,主要分為以下幾種問題:吊裝操作不當導致預制陽臺破損;陽臺與主體建筑整體性差,現澆部分產生裂縫;陽臺與墻體或疊合板連接處對接不準,產生縫隙,造成漏水。
1)吊裝操作不當導致預制陽臺破損。安裝施工現場環(huán)境復雜,突發(fā)情況難以準確估計,使得構件吊裝時極易發(fā)生碰撞,導致磕碰嚴重、缺棱掉角。預制陽臺作為異型構件,吊點及數量的設置不當容易造成偏心起吊,致使陽臺板受損,這些吊裝過程的失誤,不僅影響陽臺安裝的后續(xù)工程,而且會對陽臺板安裝產生質量安全隱患,容易出現斷裂、漏水等問題,使建筑壽命降低。
2)陽臺與主體建筑整體性差。懸挑陽臺由于陽臺主體與預制墻體或疊合板連接處分離,進行后澆處理,導致整體性較差,同時懸挑結構在其尾端會產生較大傾覆力矩,如果陽臺外伸側梁及底梁布置不當,不能滿足設計要求,進而導致使用過程中后澆部分容易產生裂縫,嚴重時甚至會出現安全問題。
3)安裝精度不夠,造成安裝位置偏差。預制陽臺落位后,連接處安裝偏離設計位置,最終導致預制陽臺與墻體或疊合板之間存在縫隙,致使建筑出現防水、隔熱等質量問題。具體成因如陽臺豎向支撐標高存在誤差導致陽臺各處豎向標高不同;構件落位處位置偏離設計要求,固定時產生偏差;陽臺外伸筋與箍筋綁扎較松,現澆振搗時造成預制陽臺水平方向滑移等。
PC 構件的質量直接影響工程的質量,保證預制構件質量貫穿于整個生產安裝過程,包括構件的生產、運輸、安放、吊裝、施工等。
作為異型構件,預制陽臺設計、生產難度均高于預制墻體等標準構件,因此在預制陽臺設計、定制生產環(huán)節(jié),應充分把握材料性能與質量指標,保證構件出廠時符合質量要求。同時,預制陽臺由于結構方面的特性,在運輸、場內放置時要充分考慮放置對預制陽臺進行保護的方案,防止構件損壞或其形狀、性能發(fā)生變化。
在預制陽臺吊裝階段,應充分驗證相關工藝技術,對工程所使用的各種預制陽臺進行分類,根據施工設計要求,編制吊裝專項方案,選用適當型號的吊裝機械,布置合理位置及數量的吊點,保證預制陽臺起吊過程的平穩(wěn),防止產生吊點破損、混凝土剝落等質量問題。在吊裝操作前應檢查提升梁下預留孔洞的尺寸和位置,起吊過程中也不能和墻板之間有碰撞,以免破壞構件影響結構質量[3]。
預制陽臺通過外伸側梁及底梁與主體結構相連,形成懸臂結構,現有預制梁式陽臺普遍存在與主體結構連接時強度較低、整體性較差的問題。
由于全預制陽臺在與墻體或疊合板連接時強度較低、整體性差,為減少預制陽臺裂縫、下沉等情況產生,可將全預制陽臺改用半預制陽臺,即疊合板式陽臺。預制底板僅做支撐作用,生產時按設計要求設計一定數量的外露分布鋼筋。在吊裝就位后,在陽臺底板上按施工設計布置一定數量受力鋼筋,其遠離陽臺板一端與預制框架梁綁扎,隨后進行現澆,使預制陽臺板、預制框架梁和預應力板通過陽臺現澆疊合層澆筑成一體,如圖 2 所示。此種預制陽臺省去了底板受力筋,使生產、運輸、吊裝過程大大簡便,并且提高預制陽臺板與建筑整體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圖2 帶疊合層的預制陽臺板
在提高預制陽臺整體性及連接強度方面,也有其他改進措施,較為普遍使用的如在預制陽臺緊貼預制墻體或疊合板的端面設置剪力鍵槽。在預制陽臺就位后,對其進行現澆混凝土,隨即形成剪力鍵,一方面提高預制梁式陽臺與其他預制構件之間的連接強度,另一方面能提高陽臺梁的抗剪能力[4]。
預制陽臺在吊裝落位后由于操作員不可避免的誤差以及工作失誤時常導致預制陽臺最終位置與設計產生誤差,或水平偏移,或豎向偏移,造成漏水、開裂等質量問題。在豎向定位中,傳統(tǒng)預制陽臺安裝會在吊裝前預先布置豎向支撐體系,該豎向支撐坐落于下一層(已安裝)陽臺上,該支撐既能起到陽臺支撐作用,也能保證上下安裝位置一致,減小豎向誤差,如圖 3 所示。該支撐體系存在的問題是,由于裝配式建筑施工速度較快,且預制陽臺結構的特殊性使得該構件安裝后需要較長時間進行養(yǎng)護,如果支撐體系坐落于下層陽臺,使下層陽臺承受一定重量,可能會導致下層陽臺結構發(fā)生形變、現澆時產生裂縫等質量問題。
圖3 傳統(tǒng)支撐體系
基于此種情況,可將豎向支撐改為斜支撐,即在預制墻體上預先安裝斜向支撐,同時為了保證陽臺安裝位置與設計相符及下層陽臺位置一致,可以預先安裝定位板及定位片,將其限制在同一位置,保證兩相鄰兩層陽臺位置一致,如圖 4 所示。
圖4 改進后支撐及定位裝置
在水平方向,由于在預制陽臺就位后,現澆部分需要對混凝土進行振搗,導致水平方向發(fā)生位移,造成上下層預制陽臺板錯位。就此問題,可以在構件生產時,在預制陽臺與疊合板相接側預先安裝對稱的加固用暗螺母,在吊裝就位后,將其通過剛性連接件和限位螺栓連接,起到水平方向約束[5],如圖 5 所示。
圖5 水平向約束
4.4.1 創(chuàng)新設計
在提高預制陽臺與預制墻體或疊合板整體連接強度上,可以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如裝配式混凝土嵌入式預制陽臺[6],通過設計將預制陽臺板的部分彎矩分給預制墻體和預制柱,在陽臺靠近墻體端面設置相鄰高度不同的兩個豎向混凝土結構,在柱或墻體上預留相應的豎向條形槽,安裝時將其嵌套進去,并采用水泥砂漿密封,如圖 6 所示。該結構的好處是通過陽臺板及其一體的豎向混凝土結構與預制墻體上的條形槽嵌套在一起,大大提升了結構整體性及陽臺承載力。
圖6 裝配式混凝土嵌入式預制陽臺
4.4.2 結合信息管理系統(tǒng)與智能終端相結合
近年來,BIM(建筑信息模型)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建筑設計中,BIM 技術憑借其可視化、數字化等優(yōu)勢在工程設計、施工和運維管理中被廣泛運用[7]。將 BIM 技術應用于裝配式建筑也得到了充分的研究與發(fā)展。一方面,通過 BIM 結合物聯網,搭建智能建造管理系統(tǒng)成為可能;另一方面,隨著人工成本、質量要求、施工效率等要求的逐步提升,通過智能建造終端設備結合智能建造管理系統(tǒng)打造無人化智能施工平臺已成為建筑行業(yè)未來發(fā)展的趨勢。目前已經初步得到應用的有 Hadrian109 砌筑機器人,某公司研制的室內噴涂機器人、地磚鋪貼機器人、墻磚鋪貼機器人等,如圖 7、圖 8 所示。
圖7 砌筑機器人
圖8 建筑機器人
目前建筑機器人在裝配式建筑領域主要應用于預制構件、構件模板的生產環(huán)節(jié),而現場裝配環(huán)節(jié)智能化水平較低,當前針對預制構件安裝定位的智能化設備也較少。筆者認為,利用機器視覺、WSN、RFID 標簽等技術實現預制構件的輔助定位,結合 BIM+ 物聯網智能建造系統(tǒng)打造智能操作終端——裝配式建筑預制構件精確定位機器人,該機器人可以應用于預制剪力墻、預制柱等構件的安裝定位工作中。
由于預制陽臺安裝工作面的限制,可在預制陽臺底板上安裝兩只構件定位機械臂,其上均安裝工業(yè)攝像頭,利用兩個視覺調整機械臂前段的工業(yè)攝像頭組成雙目系統(tǒng),通過獲取的位置圖像將信息反饋到數據處理平臺,平臺對構件位置進行檢驗將數據處理信息反饋到構件吊裝設備,進而對預制陽臺的位置進行調整,實現精確安裝,提高預制陽臺安裝的自動化程度和精度。
預制陽臺板是裝配式預制構件中少有的異型構件。由于其外形、結構及安裝位置的特殊性,如何確保其安裝質量顯得格外重要。本文重點分析了目前裝配式建筑領域應用較為廣泛的全預制梁式陽臺板,從整個安裝流程出發(fā),通過構件質量、結構設計、精確吊裝與施工三個角度指出目前預制陽臺較為常見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的改進措施,以提高預制裝配式建筑安裝質量。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