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原原 楊童舒
摘 要:本文基于對中學英語口語教學現(xiàn)狀積極探究,旨在于尋求方法對策提高中學生英語口語。其中對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進行了現(xiàn)狀分析,提出了提倡鼓勵式教學,發(fā)揮教師引導作用,開展視聽說并舉的教學模式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中學生英語口語;現(xiàn)狀;對策
一、引言
2022年《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提出學習英語的目要基于核心素養(yǎng),其中對初中生口語的目標為圍繞相關主題,運用所學語言,與他人進行日常交流語音、語調(diào)、用詞基本正確,表達比較連貫。然而,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應試傾向”現(xiàn)象明顯,對口語忽視,口語仍是許多初中生的短板,“高分低能”“啞巴英語”現(xiàn)象仍普遍存在。在全球化的時代,英語交流能力不斷凸顯,不僅要追求高分,也要重視高能力,英語口語是體現(xiàn)能力的一個重要部分。
二、中學生英語口語教學現(xiàn)狀
(一)學生
性格原因。Reid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中國學生上課沉默主要是受傳統(tǒng)文化儒家思想的影響,低調(diào),才不外露,不喜歡突顯自己,怕丟面子。大多數(shù)學生由于中國文化的影響,大多靦腆內(nèi)斂,倡導“笑不露齒”。中國學生的印象大多都是隱忍,努力,在課堂上不夠活躍,對課堂對老師依賴性都很強,可理解性輸入不夠。孫艷與王大偉依據(jù)二語習得理論,認為學生上課不發(fā)言“冷場”的原因是學生缺乏語言可理解性輸入。
心理原因。焦慮分為積極焦慮和消極焦慮,但有些學生“消極焦慮”產(chǎn)生過高,導致自信心不夠。表現(xiàn)為當和外國人進行簡單交流時,產(chǎn)生焦慮,積極焦慮會促進口語的表達,但由于平時練得少,消極焦慮過高,即使簡單交流也會說話吞吞吐吐。
動機原因??谡Z在中學中做出的要求較少,對相關考試考級等不做要求,學生對口語缺乏目標,缺乏動機。
(二)教師
教學理念偏差。許多考試,如中考等并不看重口語考試,并未把它作為升入高中的重要條件,教師的教學重心也就不在口語,而許多任課教師執(zhí)著于追求高分。
教師重教而非善導。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許多地區(qū)并非全英文授課,且口語課堂上教師話語權(quán)占主導,多為教師拋出展示性問題,多以老師問學生不答或老師自問自答的形式。課內(nèi)教室開展的口語活動少訓練不足。教師說的多,學生擁有練習的口語機會很少,口語在課堂上發(fā)揮空間小。
教師反饋匱乏??谡Z課堂上,學生表達自己觀點后教師的反饋多為簡單的評價性短語,直接糾錯過多,如“good”“you should say......”,教師反饋未具有激勵性,啟發(fā)性沒有體現(xiàn)參與度,教學技巧不夠。
三、對口語教學的解決策略
(一)提倡鼓勵式教學
相對嚴格的教學模式增加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讓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更加內(nèi)向,焦慮的學生愈加焦慮,動機也會嚴重不足。但是當老師提倡鼓勵式教學,與學生距離拉近,可以緩解學生焦慮情緒,學生對老師的期望,對老師的話語也可以變成一種學習動機,鼓勵學生學習,教師在口語教學中也可以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把課堂的話語權(quán)拋給學生,讓學生多參與,使外語交流最大化,學生經(jīng)過反復的訓練操練強化可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敢于發(fā)聲,增強自信。
(二)發(fā)揮教師引導性作用
教師要善導而非重教。教師在教學中并非要“填鴨式”灌輸,學生是帶著知識進入教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fā)”,是教學的引導者。當學生對自己產(chǎn)出的產(chǎn)出話語持懷疑態(tài)度時,教師可以給予學生引導性的反饋語幫助學生對自己的假設進行驗證,如通過重新闡述,間接糾錯,請求澄清等反饋方式對學生錯誤的內(nèi)容呈現(xiàn)突出,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錯誤進行更改。只有當學習者受到推動時,語言輸出即口語才有助于語言習得。教師就可以根據(jù)通過給予學生反饋的形式充當推動者。給學生適當?shù)囊蟠龠M學生目標語輸出的流利度與準確度,如對時間長短,句子準確度流利度的評估做出要求等。精心安排教學設計給學生及時的反饋,給學生有意義的交際任務,通過同伴互助,小組合作學習,教師直接間接糾錯等的方式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問題與不足進行驗證,進行反思。
(三)開展視聽說并舉的教學模式
斯溫納和克拉申均可理解性的輸出的觀點,視聽說教學模式正是可理解性輸入和可理解性輸出的很好體現(xiàn)?!耙暋薄奥牎笔切畔⑤斎耄罢f”是信息輸出,在視聽中接觸到的材料可以通過參與課堂討論、小組合作、以及角色扮演等演練的方式大量輸出,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與傳統(tǒng)口語課堂相比,這種教學體系更加完整,師生互動變多,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多方面感知能力,便于知識的內(nèi)化,輸入信息生動、豐富,增強了輸出的“可理解性”,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在多媒體逐漸發(fā)達的今天,這種方式更加受到老師同學們的追捧,順應了時代潮流,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多媒體時,教師需要認清自己的地位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而不是多媒體的播放員,對設備產(chǎn)生過度依賴。
四、結(jié)語
時代更迭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輔助者”的教學理念不能改變,教師要摒棄陳舊觀念,推陳出新,在追求大量輸入的同時更要追求可理解性輸出,對學生提倡鼓勵式教學,有意識地運用各種教學方式方法對學生的學習做出引導反饋,善用交際教學法,開展視聽說教學模式使交流最大化,幫助學生提高口語能力,使學生可以自信地學習提升學習效率,從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2]Reid,Joy M.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3]李萍.語言輸出假設研究二十年:回顧與思考[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07):60-64.
[4]葛續(xù)華.教師“主導作用”豈容質(zhì)疑?——與張熊飛先生商榷[J].中國教育學刊,2016(05):19-22.
[5]陳玲琳.多媒體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探究[J].海外英語,2021(1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