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也許是心有靈犀,我正在苦寫《蘇東坡傳》,就收到徐可兄的大文《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太巧了!徐可兄是啟功先生高足,治學(xué)嚴(yán)謹(jǐn),閱人無數(shù),其文風(fēng)雅沖淡、林泉高致,不做繁復(fù)雕琢,一派微風(fēng)徐來,深得東坡為文之心法。
何謂東坡筆法呢?葛延之在海南島儋耳,追隨蘇東坡交游,相處很熟。東坡曾教他作文方法:“譬如市上店鋪,各種貨物無不具備,卻有一樣?xùn)|西可以將它們都弄來。這個東西就叫‘錢。不易得到的是貨物,不難得到的是錢?,F(xiàn)在文章、詞藻、事實,猶如市場上的各種貨物;而意思、意味,則好比錢。寫文章如能有好的意思,則古今所有的事物,一下子都聚攏來,為我所用。你如果懂得這些,就會做文章了?!蔽蚁?,徐可不但深得其中三味,更欲探究東坡的出世與入世之變,徐可指出了其一生的精神旨?xì)w:“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非常準(zhǔn)確,這就涉及到一個民族高潔象征的關(guān)鍵詞:竹——東坡托身于竹,竹賦予了他獨(dú)特的精氣神。
出世與入世,其實在蘇洵為兩個兒子取名軾與轍的變奏里已有所端倪??鬃邮浅伺\囄蛰Y木周游列國,不僅僅看重牛車的悠然速率,而且在我看來牛車一直具有民間性的特征;馬車多與戰(zhàn)爭、官方相關(guān),宮闕中人多采用有垂簾的馬車,一車絕塵心急如火……表面看來,牛車與馬車是兩股道上跑車——撞不上!它們歸屬不同,但大道通天,牛車與馬車并非南轅北轍,它們在歷史上留下了既分離又交錯的痕跡:由民間入仕途,或者由仕途歸隱民間。在加速與減速的人生變奏當(dāng)中,盡管這個世界通行的法則是“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但回想騎牛而行的童年,蘇軾“悔不長作多牛翁”,這體現(xiàn)出他置身仕途困厄狀態(tài)的深切民間情懷。半路進(jìn)入仕途的蘇洵,對于軾與轍的一番未來洞悉,是著眼于牛車抑或馬車呢?在我看來,毫無疑問是后者。牛車當(dāng)作馬車趕,嘚嘚嘚……“竹杖芒鞋輕勝馬”,那分明是他渴望走第三條道路。
文章里黃州一節(jié),寫得真好!徐可盡力回到了那種凄風(fēng)苦雨又不得突圍的迷宮,表述甚為熨帖:“蘇東坡人生思想的特點(diǎn)是‘雜,儒釋道思想因素同時貫穿于他的一生,而這三種思想因素又經(jīng)?;ハ喾穸?。儒家入世,佛家超世,道家避世,三者原有矛盾,但蘇軾卻以‘內(nèi)儒外道的形式將其統(tǒng)一起來……”但我以為,儒是其主心骨,其余均是階段性的避風(fēng)港。
——蔣藍(lán)(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