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期帶來北京一個氛圍靜謐的家。
2.曾獲得AD100的建筑師劉家琨在成都結合當?shù)夭牧巷L土完成了這座酒類博物館。3.?《安邸AD》獨家走訪新晉普利茲克建筑獎得主FrancisKéré位于柏林的工作室,我們進行了一場精彩的對話。
4.曾經(jīng)與許多品牌合作的設計師夫婦Kiki & Joost位于荷蘭埃因霍溫的家。這是他們創(chuàng)作的最佳場所,其中能見到他們完成及尚在發(fā)展創(chuàng)作中的作品。
在六條河流與三座山脈的那邊就是左拉,一座你只要看上一眼就會終生難忘的城市。 這并不是因為她能像其他值得記憶的城市一樣給人留下什么不同尋常的印象,左拉的獨到之處在于她能一點一滴留在你的記憶之中……就像在讀一部樂譜,任何一個音符都不能遺漏或移動。
——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在初夏時節(jié)上架的6月刊,我們想聊聊城市、記憶和家。然而,如同卡爾維諾書中描述的那一座又一座的城市,那些停留在記憶中的畫面、氣味、溫度和故事,才讓人對一座城市記憶深刻。
每個人印象里的每一座城市都如此不同,我們思考著,在給城市帶來新面貌的建筑師眼中,看到的城市是什么樣的?他們又是站在什么樣的角度去筑造的?在設計、建造、完成的歷程中,建筑師如何看待作品、城市與人的關系?我們走訪云南彌勒、四川成都等地,采訪羅旭、劉家琨、華黎及朱小地四位建筑師,他們分別在不同的城市創(chuàng)作建筑項目,試圖為生活在其中或到訪此地的人以及故事增加更為豐滿的層次及記憶。采訪中劉家琨有段話令人印象深刻:“人們會抗拒一個華麗冷漠的建筑,卻總是愿意沉浸于一個好的故事中?!?/p>
建筑有愛,我們在柏林拜訪了獲得2022年普利茲克建筑獎的Francis Kéré。這位出身于布基納法索的建筑師,將所學及自身的文化底蘊融合,反哺家鄉(xiāng)甘多(Gando)及多個非洲國家的基礎建設。他笑稱在非洲,人們不一定記得他的名字,總以“來自甘多的男人”來稱呼他。他期望用建筑為當?shù)貛碜兓?,與他家鄉(xiāng)的土地有密切關聯(lián)。他善用當?shù)夭牧希熘數(shù)匚幕?。“得獎對我而言意義很深遠,因為這代表我所做的事情真正連接起人和土地?!?/p>
在后疫情時代,人和家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家的各個角落是不同的切面,人在其中時而觀察,時而創(chuàng)造。這仿若賈科梅蒂和雕塑之間的關系,家如同那件獨一無二的雕塑,時時都被創(chuàng)作著。在本期家的欄目中,我們走訪上海、北京、紐約、埃因霍溫及羅馬的設計師及藝術家的家。他們將家視為一幅未完成的畫,在其中你能見到一筆一畫背后的意義和情感。漸漸地,你在家的這塊畫布上一點一滴地增減,如同卡爾維諾筆下的那座城市,留在你的記憶中,就像在讀一部樂譜,任何一個音符都不能遺漏或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