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醫(yī)學統(tǒng)計學系(510080) 賴穎斯 杜志成 陳 雯 張晉昕 郝元濤 顧 菁
【提 要】 目的 新冠疫情背景下,探討醫(yī)學統(tǒng)計學“網絡自學+直播”教學方式的應用。方法 對中山大學2020年參加醫(yī)學統(tǒng)計學課程的臨床醫(yī)學八年制學生進行“網絡自學+直播”為主的教學,在課程不同階段開展問卷調查,了解學習效果。結果 課程前期單純的網絡自學效果不理想,后期加入線上直播后,學習效果得到顯著提高。從知識掌握、滿意度、上課形式的接受度等方面看,課程的總體效果良好。結論 該教學方式是特殊時期學生無法返校上課情況下可行性高的教學方式。
醫(yī)學統(tǒng)計學是醫(yī)學院校學生的必選課,對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思維和順利開展科研工作至關重要[1]。近年來,除傳統(tǒng)面對面授課,更多新的教學方式出現(xiàn),如慕課[2]、翻轉課堂[3]、線上線下混合教學[4]等。2020年初,由于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需要,各地高校延遲學生返校。為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倡議,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和線上直播平臺,開展多形式結合的網絡教學十分必要。此期間,中山大學醫(yī)學統(tǒng)計學系采用網絡自學結合線上直播為主的教學方式,開展了臨床醫(yī)學八年制學生醫(yī)學統(tǒng)計學課程教學。為探討該教學方式的應用價值,我們在課程的不同階段開展調查,旨在為特殊時期的教學形式提供參考,為日常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1.教學對象
中山大學2020年春季學期參加醫(yī)學統(tǒng)計學課程的2017級臨床醫(yī)學八年制全部在讀學生,共104人。
2.教學方式
共進行13周的教學(圖1),其中1~9周為網絡自學:學生基于推薦的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推薦資源包括:(1)“愛課程”平臺中山大學醫(yī)學統(tǒng)計學資源共享課;(2)中山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醫(yī)學統(tǒng)計學微信公眾號SPSS操作課。10~13周為線上直播課:通過釘釘進行每周2個小時的直播教學,主要內容是知識梳理、重難點講解和SPSS重要操作演示。通過課外建立師生學習微信群,加強師生互動和交流。
圖1 教學內容、方式及問卷調查時間點
3.評價方法
通過自編問卷,在課程不同階段收集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等信息。通過問卷星,在開課前(基線)、開課第2周末、第6周末、第9周末和課程結束時進行共計5次問卷調查,回收問卷數(shù)(應答率)分別為97份(93.3%)、97份(93.3%)、104份(100%)、97份(93.3%)和104份(100%)。采用excel 2016和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基線
開課前,90.7%的學生愿意接受網絡自學。硬件(計算機、網絡等)方面,15.5%的學生認為目前沒有足夠的條件進行網絡自學。
2.網絡自學
網絡自學不同調查時點的結果見表1。參加率在自學前期較高,但隨著課程進展逐漸降低。不參加網絡自學的主要原因包括:不喜歡網絡自學、自學環(huán)境差、其他課程負擔過重、硬件不支持等。期間,硬件不支持的情況得到改善,而因其他課程感到負擔過重的學生比例升高。隨著課程進展,每周平均自學時間有所下降,認為網絡自學壓力大的學生比例上升。學生完成課程進度的比例較低,網絡自學結束時,僅約四分之一的學生完成了課程進度;未完成的原因包括:時間安排不夠、自學效果差、認為課程難度大等;其中認為課程難度大的學生比例隨課程進展增加。
表1 網絡自學不同調查時點結果
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上,理論優(yōu)于實習,學生能基本或完全掌握所學內容的比例隨課程進展有所下降。滿意度方面(圖2),僅有56.6%和50.7%的學生分別對理論和實習學習資源表示比較或非常滿意。學生們建議可以通過增加習題講解、允許視頻下載、提高視頻質量、縮短視頻長度、添加字幕等改進理論學習資源;通過增加練習實例、增加文本教程、更詳細進行介紹等改進實習學習資源。
3.線上直播
直播課程開始前,所有學生均解決了硬件不支持的問題,多數(shù)學生(86.6%)認為課程安排是可行的。直播課程結束,分別有55.8%、42.3%和1.9%的學生認為直播課對知識掌握非常有幫助、有一些幫助和僅有少量幫助。79.8%的學生對直播課表示比較或非常滿意,高于網絡自學(圖2)。對線上直播不滿意的原因有:上課內容太多沒辦法跟上、課程時間太長、內容安排不夠合理和實踐太少。
4.課程總體效果
全課程結束后,分別有91.9%和95.0%的學生認為能基本或完全掌握理論和實習內容(圖2),顯著高于網絡自學結束時。且前面章節(jié)(如緒論、描述性統(tǒng)計)的掌握程度略高于后面章節(jié)(如秩和檢驗、卡方檢驗、線性相關與回歸)。結合線上直播課出勤、平時作業(yè)、在線測試和小組報告,學生最終的成績?yōu)?87.7±5.5)分。上課形式的接受程度上(10分為完全接受),“完全面對面上課”、“面對面上課+網絡自學”、“完全線上直播”、“線上直播+網絡自學”和“完全網絡自學”的接受程度分別為8.7±2.1、8.4±1.8、7.3±2.1、7.4±2.1和5.1±2.7分。
圖2 課程不同階段掌握程度和滿意程度比較
利用網絡資源和線上直播平臺開展教學,打破時空限制,具有靈活性高、資源豐富、可重復等特點,是疫情期間教育部“停課不停學”倡議下最直接、便捷的教學手段[5]。然而,由于缺少集體學習氛圍,師生互動時效性弱,網絡教學對學生的自覺性要求高;此外,網絡教學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對硬件(如計算機、網絡)有一定要求[6-7]。醫(yī)學統(tǒng)計學具有理論性強、概念抽象等特點,學生易感枯燥,容易出現(xiàn)積極性和效率不高的情況;同時,作為應用型學科,在課程設置時往往需要增加案例討論、統(tǒng)計軟件為實習內容,要求師生有更強的互動[8]?;诰W絡教學的醫(yī)學統(tǒng)計學課程,對師生均有較高挑戰(zhàn),科學合理的課程布局是保障效果的關鍵。
本研究前期利用網絡自學幫助學生了解醫(yī)學統(tǒng)計學的整體知識內容,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提高線上直播效率。但單一的網絡自學效果并不理想。后期的線上直播進一步提升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兩者結合,使課程的總體效果良好。誠然,本研究的教學設置仍有較大改進空間:(1)后續(xù)課程設置可考慮網絡自學和線上直播交互進行,使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能通過線上直播得到更及時的解決;(2)時間安排上,可考慮延長較難章節(jié)的學習和教授時間、并增加相應練習和課后答疑;(3)資源上,可考慮對現(xiàn)有資源進行內容、功能上的優(yōu)化,并整合其他優(yōu)質的學習資源,使學生基于個人喜好有更多的選擇;(4)直播形式上,可考慮增加在線翻轉課堂,使師生互動性更強;(5)課程的總體安排上,還需考慮其他同時段課程的影響,將各門課程進行合理布局。硬件設施是網絡學習的基礎,在教學開展前應充分調研學生的硬件條件狀況,為有困難的學生提供更多幫助,保證網絡教學的公平性。同
時,應完善網絡教學制度和監(jiān)督機制,保障網絡教學有制可依和有序進行[5]。
總體而言,醫(yī)學統(tǒng)計學“網絡自學+直播”為主的教學方式效果良好、接受程度尚可,是特殊時期學生無法返校上課情況下可行性高的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