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 / 程曉磊? ?責任編輯 / 張家瑜
本期閱讀者
吳劍華
云南石林人,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山市作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出版詩集《旅途》、長篇小說《西風吹過長河雪》、短篇小說集《到老撾去》等,作品曾獲首屆"崖口文學獎·小說新銳獎",第五屆"香山文學獎"小說獎。
作為一名喜歡寫作的人,讀書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我開始閱讀的時間較早,大約是從小學時開始,那時并沒有明確的閱讀目標,完全憑興趣,出于性格的原因,我并不喜歡當時男孩子們都愛不釋手的武俠小說,而是癡迷于閱讀相對傳統(tǒng)的純文學。這誤打誤撞地為我今天的小說寫作打下了基礎(chǔ)。
上了初中后,由于喜歡上寫作,閱讀開始有了側(cè)重點,我比較喜歡孫犁的“白洋淀派”和趙樹理的“山藥蛋派”的作品,這或許是由于出身農(nóng)村,我對描寫農(nóng)村生活的作品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尤其是“白洋淀派”的作品,此后長期影響著我,我喜歡孫犁樸素、清新、干凈的語言,也喜歡他描繪的那些充滿詩情畫意的場面。我當時覺得,原來小說的語言也可以這樣美,這對青春時期的我,產(chǎn)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
初中時代,我還閱讀了周立波、柳青、劉少棠等作家的作品,但由于知識面有限,對作品的時代背景、創(chuàng)作想法等的理解都較為膚淺,故讀過之后,并無太深的印象,只能算是淺嘗輒止。
到高中后,隨著知識量的增加,閱讀面也隨著拓寬,我喜歡上了魯迅等大家。我們從小學開始學習魯迅先生的作品,初中也學過不少,可那時我沒法深入理解。到了高中,盡管對魯迅先生的作品理解仍然非常膚淺,但我無來由地感到他的作品無論在用詞、用句,還是對人物的塑造方面,都非常鮮活,顯示出一個文學大家的風范,他對人性的理解非常深刻,對時代的把握異常精準,展現(xiàn)了世界一流作家的敏感。
這一時期,我讀了魯迅先生的很多作品,對他的小說集《吶喊》進行了精讀,越讀越覺得好。近百年過去了,魯迅先生的語言仍然如此精準和犀利,文學的光芒躍然紙上,每一個標點符號都流淌著才華。時至今日,我依然在讀魯迅先生,我覺得這是一輩子都讀不完的作家。
除開魯迅,高中時,我開始涉獵外國文學,那時,開始了解詹姆斯·喬伊斯、伍爾夫、貝克特、卡夫卡、海明威、列夫·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一些作家,重點讀的是外國的短篇小說,譬如契訶夫、莫泊桑、歐亨利等世界知名短篇小說大師的作品。從他們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與我們生活的世界不太一樣的世界,了解了更多人的生活,也逐漸知曉了西方許多的文學流派,對我今后的寫作產(chǎn)生了不小的影響。
大學階段,由于專業(yè)的需要,我在閱讀方面,除開文學作品外,還閱讀了大量的歷史書籍。在閱讀歷史書籍的過程中,我有一個強烈的感受,文史是相通的。有的史學著作,不僅文采飛揚,而且故事性極強,達到了文史交融的完美境界。譬如大名鼎鼎的《史記》,二十四史中類似的著作也不少,充分體現(xiàn)了古人的智慧。大學時代,我也讀了不少文學類和哲學類的著作,文學類讀詩歌多一些,主要是因為我在大學時開始創(chuàng)作詩歌,后來在大三時還出版了一本詩集,叫作《旅途》。小說方面,西北地區(qū)作家的作品讀得多一些,或許是由于母校地處西北,那時,讀陜西作家路遙、陳忠實、賈平凹、陳彥等,甘肅作家中,讀雪漠、馬步升、葉舟、徐兆壽、王新軍多一些。他們的作品,在中國的文學版圖中獨樹一幟,馬步升老師后來還成為我的朋友,在寫作中,他經(jīng)常指導我,讓我收獲頗豐。
參加工作后,盡管工作很忙,但讀書已然成為一種習慣,每天堅持讀書,那是一種享受。我從別人的生活中感受酸甜苦辣,從別人的作品中學習寫作技巧。近年來,讀得最多的中國作家是莫言和劉震云,尤其是劉震云,他的不少作品我都進行了精讀。我一直覺得,劉震云在中國當代作家中辨識度非常高,這得益于他接受的系統(tǒng)的訓練。
通過閱讀,我不僅充實了生活,也讓自己在創(chuàng)作中得到了提升。參加工作后,我發(fā)表了一些作品,出版了幾部小說,算是對自己這么多年來的閱讀有了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