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神木市的南部,一眼望不到頭的石山,像大海的波濤起伏延綿,滔滔黃河隔開了秦晉高原。每當紅日初升,最先照亮的就是陜北名勝——天臺山。
天臺山地處黃河與窟野河的交匯處,雄踞晉陜峽谷的奇山秀石之巔。山的東面是浩浩蕩蕩的黃河,山的西面是奔流不息的窟野河。天臺山距神木縣城60公里,距山西興縣縣城30公里。登山眺望,既可一覽“山隨平野盡”的秦晉風光,又可領略“黃河入海流”的磅礴氣勢。
天臺山廟群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間,“文革”期間被毀,后經(jīng)民間籌資維修,漸成現(xiàn)在規(guī)模。據(jù)道光二十一年(1841)編《神木縣志》記載,山上建梵宇九層,由南向北排列,第一層為靈官殿,第二層為鼓樂樓,第三層為諸神寢宮,第四層為北岳廟文星閣,第五層為倒坐觀音閣,第六層為眼光閣,第七層為真武祖師,第八層為無量殿,第九層為圣母廟玉皇閣?!渡衲究h志》記載,天臺山“前有天生獅子石、甘霖池,復有仙橋,絕似天臺,故名”。又載,天臺山八景為樓攀香桂、池蓄甘霖、崇峰南秀、窟野西清、黃河點石、紫嶺堆云、石獅近臥、金鐘遠聞。
登天臺山,看得最多的是石頭,最有韻味的也是石頭。
在天臺山大小兩山之間的平臺,有一對石獅,體量不大,年份也不夠久遠,卻在符號式造型中延續(xù)著來自古埃及和兩河流域的荒原氣息。
當你踏著石級,由南向北步步登升,抬頭仰望,有如凌云入仙成佛之感。登頂天臺,磐石開闊,渾然天成。走在上面,仿佛平步青云,雄奇壯美。
在倒坐觀音閣洞口,一對石獅古樸威武,把守山門。誰說石頭冷硬無情?天臺山上的每一塊石頭都是有溫度、有情感的活物。你看,這兩只獅子鼻眼外凸,頭上卷毛披拂,呲開的大嘴里露出兩顆獠牙,似在對著遠山狂嘯。
石獅身形龐大,造型威猛,周身面目凸起,雕刻語言雄闊大氣。石獅由整塊巨石雕刻,身體與頭部渾然一體,力氣貫通,天性十足。這對石獅承接道家玄妙,與廟宇同修,自明成化至今歷經(jīng)滄桑并無損傷,反倒是修得周身青綠紋身猶如倒卷毛發(fā),似有活靈活現(xiàn)之表情與靈性,最能體現(xiàn)北方地區(qū)人性的力量和地域的滄桑與荒涼。
穿過倒坐觀音閣,又見兩只石獅雙唇緊閉,表情漠然。是胸中有不平之氣?還是看淡紅塵,寵辱不驚?
天臺山的石獅,鼻子是鼻子,眼是眼,一副王者之相,居于高山極巔,大河西畔。明朝的風隨時月一路而來,吹落了山上的殘磚斷瓦,吹狂了大片亂枝荒草。當歲月滄桑成無言,笨拙的石頭便開出了花。
古往今來,天臺山引發(fā)了不少美妙動人的傳說,它的奇峰勝景更吸引著四方游客。你看這翹首獨立、躍躍欲飛的“飛來石”,足以讓游人思緒萬千、浮想聯(lián)翩。其上“天生天臺天姿秀麗,飛來飛石飛勢猶存”的陰刻聯(lián)句,是民間工藝大師李在溪先生留給山神的絕響。凡來天臺山旅游觀光的人,必經(jīng)其旁,觀賞此景,無不驚嘆!
天臺山的石頭最善解人意,它們會在擠擠擦擦的群落中恰到好處地給游客讓出一條狹縫,露出翹角飛檐,形成通幽曲徑,吸引著你的腳步一直向前。
我相信,任是多么的冷硬心腸,來到“情侶石”前,也一定會被暖化的。那兩塊大石頭簡直就是復制而成,像一對相親相愛的戀人,經(jīng)年廝守,凝眸相望。換個角度,又像一方微微抬起下巴,要給對方一個甜蜜的吻。
相傳,天臺山下有一員外之女琴娥,與她家的仆人相愛,二人發(fā)誓永結同心,不離不棄。誰知員外已將女兒許配給鄰村一富家公子。琴娥寧死不嫁,其父每日脅迫,兩位男女別無他計,遂趁玄月之夜,私奔天臺山。二人抱頭痛哭,決心以死殉情。巧遇天神云游于此,感其真愛,隨即點化,一對情侶石便出現(xiàn)在天臺山崇峰寺。
民間神話無從稽考,但人間真愛倒是不絕于耳!
飽覽了滿山的石頭,下山的時候,沿著山間小路一邊走,一邊瀏覽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曠世杰作。億萬年的風雕雨刻,在崇峰寺的石壁上形成了百孔千回的自然奇觀,有的像氣勢恢宏的宮殿,有的似難以破譯的天書。文人墨客自是雅興大發(fā),在石壁上揮毫潑墨,摩崖題書,其中“一臺覽秦晉,二水鎖煙霞”的詩句最為人們稱道。
天臺山的石頭,矩陣排列,漫山遍野,經(jīng)自然雕琢,有一種特別的焦黃色,更顯其濃濃的年代感。
在天臺山東側,靜坐一觀景的涼亭,凝望壯麗的母親河,你會發(fā)現(xiàn),整個山巒如蟠龍雄姿,獨峙中流砥二水,目窮千里,綠水白云連天際?;仡^眺望,只見山對紫嶺,北延長城,天臺山以凌云秀色攜領群山,真乃物華天寶,人杰地靈!
溫亞洲,陜西神木人。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出版文集《記錄這片熱土》《古今文人詠神木詩詞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