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菊
孩子該不該做家務,對我們這一代父母來說,已不再有異議,當然應該。所以盡管要上學,盡管有老人寵愛,我還是要求7歲的兒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他做得還不錯,穿衣服、系鞋帶都自己來。
可最近有件小事刺痛了我。
那天要開飯了,奶奶對他說:“你幫忙去廚房拿一下妹妹的碗筷吧?!彼裾裼性~:“自己的事自己做,這不是我的事,我不做。”
我沒想到兒子會這樣。
周五晚上,我召開了家庭會議。
我讓兒子當主持人。我提的議題是,請主持人說出家里每個人幫助他的三件事。
兒子略為思考,說:“爺爺幫我一起做了手工作業(yè),買了我愛吃的零食,還陪我玩游戲;奶奶幫我洗衣服、洗頭發(fā)、收拾玩具,夜晚還幫我蓋被子……”
關于奶奶,他一口氣說了很多,結果自己也意識到奶奶是家里幫他最多的人。然后,他說起爸爸媽媽:“爸爸帶我買玩具,幫我做實驗,還幫我拼積木;媽媽幫我檢查作業(yè),幫我下載游戲,給我講故事?!?/p>
我問:“那妹妹呢?妹妹幫你做了什么?”
“妹妹——”他想了想,“妹妹給我吃東西。她吃任何好吃的都會分給我,餅干、酸奶、水果……”
兒子說得很興奮,家里其他人也都很高興。
緊接著,我問:“那,請說說你幫家人都做了什么?”
“我?guī)兔妹媚昧思埬蜓潱∥規(guī)蛬寢尩沽怂?!我?guī)湍棠獭?,幫爺爺……呃——”兒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會議進行到這里,不需要我說教,兒子已經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當然,這和我之前一直引導他“家人之間要互相關心”是分不開的。我常告訴兒子,在家里可以發(fā)脾氣,但一定要原諒對方;如果很生氣,也可以不理對方,但在對方需要幫助時一定要給予幫助。
看到兒子低頭為難的樣子,我建議,如果想不出幫爺爺奶奶做過什么事,以后可以主動詢問他們:“爺爺,我可以幫您做什么?”“奶奶,您需要我?guī)兔幔俊?/p>
兒子點點頭。
第二天,他果然詢問奶奶是否需要幫忙。奶奶沒有客氣,給他戴上橡膠手套,讓他幫忙洗碗。雖然笨手笨腳,花費了比奶奶洗碗更長的時間,但他很高興。因為他又學會了一項技能,而且得到了奶奶的表揚和感謝。
孩子還小,在成長過程中一定會有這樣那樣的錯誤。如果他一犯錯,家長就批評、指責,肯定會打擊孩子做事的積極性;如果不批評,而是引導孩子自我批評,不僅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還會讓孩子學會反省,加速成長。
【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