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這也算披荊斬棘了吧!”
周日,鬧鬧、小胖和謝義豪去爬野山,這一片山林沒有人工小徑,三個人得奮力在叢林中分出一條路來,不一會兒,身上都掛了彩——不是被植物枝條劃傷了,就是被小刺刺破了。
小胖拔出胳膊上的一根小刺,瞬間覺得自己成了英雄。
“披荊斬棘的趙思然,身負重傷!”
鬧鬧鄙視地說:“這算是荊棘嗎?雜草、灌木而已!”
謝義豪也說:“荊棘可是很粗有很大的刺,能當武器用。《水滸傳》里祝家莊的陷阱,就安了荊棘毒刺來對付敵人呢?!?/p>
小胖只好自嘲:“嗯,就算是‘披樹斬草也挺不容易??!”
又“斬”了一片草,他們終于走出叢林,來到正路上。路邊有個小亭子,滿頭大汗的三個人坐下來喝水。
小胖覺得不能白白“斬”草,更不能浪費那根小指甲長的刺,便說:“這次漢字社活動我們來找找‘荊棘怎么樣?多大的刺才算荊棘?”
鬧鬧和謝義豪同意,“好,現(xiàn)在就開始準備?!?/p>
謝義豪用手機上網(wǎng)查資料,把“荊”“棘”二字的起源找了出來?!吧窳?,小胖,古人連你剛才的樣子都畫出來了!”
還真是啊:
荊,簡體金文=(人,山中行路者)+(扎在人手上、腳上交錯的棘刺),表示穿行山中時扎在人手上、腳上的棘刺。
鬧鬧說:“這畫得太形象了,看來古人被荊棘扎了手腳是家常便飯!”
小胖大笑,忙著把這幅“畫像”發(fā)了個朋友圈,配上自己胳膊上扎了小刺的照片。
鬧鬧再看“荊”字的引申:繁體金文=(井,即“阱”)+(扎在人手上、腳上的棘刺),表示獵人或部隊設(shè)置在陷阱里的竹槍棘刺。“嘿,還真是祝家莊的陷坑武器啊!掉進陷坑的人真慘?!?/p>
謝義豪找到了大刺:
棘,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棵樹上長滿尖刺。
小胖驚嘆:“幸好今天我們不是真的披荊斬棘?!?/p>
謝義豪說:“看,漢字‘刺字也是從這個象形文字里分化出來的,怪不得?!?/p>
鬧鬧想起來,“咱們上次不是研究了與兵器有關(guān)的漢字嗎,棍棒算是來自植物的兵器里厲害的,現(xiàn)在看來啊,荊棘更厲害呢!”
“荊棘不可能做兵器吧,”謝義豪斷然說,“如果有這樣的兵器,歷史上怎么沒有記載?難道舞著一把大掃帚殺敵,掃帚頂上是尖刺?”
小胖撓頭,“大掃帚?我見過這兵器!在哪里呢?大掃帚,好像是和倭寇有關(guān)……”
鬧鬧大喊一聲:“有了!戚繼光的軍隊用過這種武器!好像叫狼什么?!?/p>
有了關(guān)鍵詞,果然找到了這種奇特的兵器:戚繼光創(chuàng)建的戚家軍中,有一種特殊兵器,名叫“狼筅(xiǎn)”,由柔韌的毛竹制成,用蠻力劈砍很難砍斷,再裝上矛頭和鐵鉤,就能對敵人造成阻礙甚至殺傷。
謝義豪承認錯誤:“我的思維有局限,荊棘也能做武器啊!”
鬧鬧說:“對了,狼牙棒是鐵做的荊棘兵器!”
“披荊斬棘,長知識!”小胖說,“今天這根刺扎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