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新斌
語文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依據(jù),也是學生獲取語文知識的載體。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和減負政策雙重杠桿的調控和指導下,教師更應該重視對教材科學、合理、有效的使用,以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要深刻領會《課程標準》所指出的課程內容結構化的理念,努力追求從零散知識結構到主題統(tǒng)整的課程結構的轉化。在備課時,要樹立“大單元”備課觀,既要關注縱向和橫向的關聯(lián),又要關注學習方法的指導?,F(xiàn)以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為例,談談備課時如何做到從整體入手,統(tǒng)籌兼顧。
一、根據(jù)“單元導讀”立目標
單元導讀是每個單元的首頁,內容精要,內涵豐富,既有能彰顯本單元人文主題的“名言警句”“古詩諺語”等,也有言簡意賅的單元要素提示。備課時,首先要關注單元導讀頁,既要摸透導讀頁的精妙內涵,又要梳理單元要素在全冊教材中的延續(xù)性和關聯(lián)性。
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單元要素之一是“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認真梳理小學語文教材就會發(fā)現(xiàn),此前在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和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已分別安排過“抓住關鍵詞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以及“體會作者描寫的場景、細節(jié)中蘊含的感情”等三個單元要素,故本單元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已掌握的體會感情的方法基礎上的實踐運用。同樣是“體會思想感情”,不同年級、不同單元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從“關鍵句”到“具體事物”,從“場景”到“細節(jié)”,從“初步了解”到“體會”,從閱讀到寫作,由部分到整體,由淺入深,螺旋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教師應準確把握不同階段的學習要求,切不可盲目拔高,既要關注學生的能力生長點,又要為下一個層次的教學目標打好樁、奠好基。備課時,教師既要把這一系列的單元要素納入備課視野,又要統(tǒng)籌考慮本單元各板塊的功能互補?;诜椒ǖ倪w移,要先幫助學生回顧梳理“抓關鍵句”“借助具體事物以及場景、細節(jié)描寫”等表達感情的方法。教學前,教師可以再現(xiàn)四年級下冊《鄉(xiāng)下人家》、五年級上冊《白鷺》《慈母情深》三篇課文的部分章節(jié),通過朗讀、交流等方式,引導學生溫習已學的體會文章表達感情的方法,喚醒學生舊知。
二、依托“課后練習”定學案
課文的課后練習是語文要素的直接體現(xiàn),也是學習的重點。備課時,在厘清單元要素關聯(lián)的基礎上,要善于依托課后練習,制訂切實可行的學案,有效落實單元要素。
《祖父的園子》課后練習第一題:“默讀課文,說說祖父的園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園子里做了什么?!被仡欀笆崂淼膯卧仃P聯(lián),不難發(fā)現(xiàn):“園子里有些什么”,是借助具體的事物來體會感情的實踐運用?!啊液妥娓冈趫@子里做了什么”,是從場景、細節(jié)中體會思想感情的方法遷移?;凇按髥卧钡恼w觀,可以通過以下流程落實學習重點:梳理已學過的“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系列方法;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默讀課文,圈畫園子中的景物以及祖父和“我”在園子中的活動的段落;引導學生塊狀體會,重點引導學法遷移;再讀課文,運用梳理過的方法,分別從對昆蟲、草木等具體景物的描寫,以及對“我”和祖父在園子中的活動場景的描寫中,體會思想感情;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我”對祖父深沉的熱愛與依戀以及對童年在園子中生活的深深懷念。
三、借助“閱讀鏈接”拓體會
閱讀鏈接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備課時,教師要考慮如何充分發(fā)揮其補充、詮釋、融合的作用。
《祖父的園子》課后的閱讀鏈接是《呼蘭河傳》的結尾部分,表達了作者對祖父、對園子以及對已逝去的一切的深切懷念,其感情基調與課文有明顯的不同。備課時,應把握好閱讀鏈接的使用時機??梢栽趯W生充分體會到文中自由、快樂的情感后,再引導學生朗讀閱讀鏈接的內容,想想其蘊含的思想感情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課文滿是快樂、自由的故事,而小說的結尾卻是“并沒有什么優(yōu)美的故事”?基于學生對原著的陌生,可以對比出示原著中的部分段落,讓學生感知作者童年其實是孤寂的,只有祖父及園子才是她最快樂的安慰。然后,通過交流,引導學生體會到課文中描寫的事物,不僅僅是簡單的喜悅,也不僅僅是在表達“我”對祖父的依戀,還蘊含著“我”的傷感之情,從而有效拓深了學生對文章的情感體驗。接著,讓學生帶著新的體會再讀課文,感受作者在小說中所蘊含的美好與傷感交織的復雜情感,并以此為契機,調動學生的心理期待,順勢推介學生課外閱讀《呼蘭河傳》。最后,再組織召開讀書交流會,讓學生從整本書的視角重新審視課文,體會這部小說的悲劇意味,同時也讓“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一核心要素得以真正落實。
四、巧用“交流平臺”理方法
語文園地中的“交流平臺”重在回顧和梳理之前學過的方法,集中體現(xiàn)了學習方法的指導與運用。
本單元的“交流平臺”總結了“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閱讀經驗。備課時,要先領會“交流平臺”編排的意圖,有意識地把“交流平臺”所歸納的方法滲透到本單元的教學中,這樣在學習“交流平臺”時,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讀四句話,歸納四個不同方法;引導學生回顧已掌握的方法,梳理總結——可以從文中直接抒發(fā)感情的語句中體會思想感情,也可以從具體事物、場景及細節(jié)中體會思想感情,還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設身處地地體會思想情感;讓學生選取自己體會深刻的課文片段朗讀交流,加深體會;選取典型課外例文拓展實踐,讓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xiàn)出來。
五、運用“詞句段運用”重關聯(lián)
語文園地中的“詞句段運用”是對本單元要素的實踐運用,是語文實踐性的體現(xiàn),備課時,應考慮如何充分發(fā)揮其實踐性功能。
本單元“詞句段運用”安排了兩項內容,均指向表達,只是要求不同。第一項“照樣子說一說”,是要引導學生學習具體描述一種情景。教學時,先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其相似之處,再選擇一個詞語嘗試口語實踐表達。第二項“照樣子寫一寫”,是要引導學生學習用襯托的方式表達感情。先讓學生通過朗讀概括意思,尋找三組表達的異同點——都通過襯托表達了對事物的強烈感情,只是對比的事物多少不同。再引導學生思考:你想表達對什么事物的什么感情?如何用襯托的方式表達?最后選擇其中的一種形式仿寫。這兩項運用,還是圍繞“體會思想感情”這一單元要素,只是更注重體會與表達的相互關聯(lián),更體現(xiàn)單元要素的實踐運用,這也為六年級下冊的習作單元打下了基礎。
教材是教與學的“本”。備課時,先靜心研讀教材,立足“大單元”,厘清不同學段間、不同單元間以及單元內各部分間的層次與關聯(lián);再針對自己班級的學情,制訂具有“大單元”觀的學案。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清元洪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 ? ?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