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實生活中,不少人把佛、菩薩、羅漢混為一談。其實在佛教中,三者是有區(qū)別的。
佛是佛陀的簡稱,梵文的意譯。佛教中常說的“覺”,有三重境界: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覺行圓滿。佛的意思為覺行圓滿,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他不僅自己覺悟,而且還能幫助他人覺悟,并能夠使他人覺悟覺行,以達(dá)到共同圓滿。寺廟中常見的有釋迦牟尼佛、大肚彌勒佛、阿彌陀佛等。
菩薩,是梵文菩提薩埵(duo)的簡譯音。菩提意思為覺悟,薩埵意譯為有情意的生物或眾生。菩薩僅次于佛,他的修為能夠達(dá)到“覺”境界的第二重,也就是“覺他”。菩薩雖能自覺,并發(fā)大心愿為眾生求最高的覺悟方法與覺悟的道理,但卻不能將自己與眾生的覺悟、行為一起圓滿。佛教中有四大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和地藏王菩薩,其中以觀音菩薩最為有名。大乘佛教認(rèn)為,菩薩是成佛前必經(jīng)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羅漢是佛教名詞“阿羅漢”的簡稱,次于菩薩。他們比較注重自我覺悟,自我解脫,而較少把佛教的教義擴(kuò)大化,通常人們稱其為“自了漢”。他們所能到達(dá)的境界是小乘佛教中的最高境界。
(摘自《文史博覽》 楊立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