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格格
機緣巧合和很多人討論起自我反思這件事。
最近的一次是一門課學得很差,作業(yè)和考試分數都很低。我和我室友說這門課帶給我太多痛苦了,我每天晚上躲在被窩兒里哭,深深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和無力。
講這件事不是說我每晚都在進行自我反思,而是說,我發(fā)現雖然這門課帶給我很多痛苦,但我好像并沒有在反思。除了感慨我好笨我不行,沒有再做任何事。
給我媽打電話,她說你要拿出高中那種勁頭來,不要放棄,哪里有不足哪里就改進。我想了想,好像我高中也沒有過這種“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來”的勁頭。
高中時的我有一個毛病,就是不太喜歡回顧自己做錯的題目——雖然我知道錯題本很重要,并且也開始做了,但還是盡量能少翻就少翻,尤其是各種模擬考試的卷子,恨不得考完就扔。考得好了,心里有些小驕傲,什么不會做的題僥幸蒙對的題或是錯題都置之腦后,覺得無傷大雅??嫉煤懿畹臅r候,更是連看都不愿意多看一眼,希望這一頁趕緊翻篇。
結果當然就是,不會的地方下次遇到了照樣沒轍,只記得自己曾經不會做,而蒙對的題第二次可能也蒙不對了,真正成了“反復去世”。
我不愿直面自己的錯題,但又不想承受滾雪球式的代價,一番斗爭之后找了個折中的辦法。我不看自己的試卷或答題卡,只看參考答案,答案里出現的新東西就是我之前沒有想到過的,因此就專注于看答案的正確思路,而選擇性忘記自己的錯誤——阿Q精神勝利法的奇妙之處就在于,只要你不想到自己錯了,就永遠可以把它當作新知識吸納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并因此覺得自己有所進步。
這樣的“自我欺騙”有一個弱點,就是它的根基是建立在自己愿意接收新知的理想狀態(tài)下的,然而我不相信有人能夠永遠像海綿一樣不停吸收知識,如果就是覺得累了,不愿意調動心情去學習的時候怎么辦呢?
那就把自己的難題拋給別人!聽起來怪怪的,其實就是尋求外在的幫助,無論是找老師還是找同學,讓他們給自己講明白問題。
在這兩種策略的內外呼應下,我像是貼了止痛藥,硬著頭皮去看自己傷口一樣的錯誤之處(為了緩解自己的心情,偶爾也復盤一下自己做對的地方)。
如今我站在大學的節(jié)點重新回顧那時的心情,覺得歸根結底總還是逼了自己一把。
雖然比起那些一個地方學不會、有不足就廢寢忘食死磕到底的人少了一些堅韌,但還是一邊騙自己“就當是學新東西”,一邊慢慢地進步著。
我想,沒有人一開始就愿意面對那些刺眼的紅色錯號和并不美麗的扣分,但是視而不見并不能就此把它們抹除。之后的生活里也還會有很多很多的錯號,路過它們并不是結束,擦掉它們才是。
編輯/王語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