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娥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越來越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暢通無阻,教師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在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強度較大,并且長期處于心理緊張的狀態(tài)。如果教師能引導學生在這段時期適當地學習,就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相關能力和素養(yǎng),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研究發(fā)現,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掌握對學生有很大的幫助。高中階段,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重視人文主義教學,并做出相應的調整,使學生學好語文。
一、人文性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現狀
(一)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學缺乏趣味性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知識性,缺乏人文性,致使語文學科未能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人文教育,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1]。雖然我國倡導進行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但是一些學校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在學習中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承受著較大的學習壓力。同時,教學形式較為單調,難以激發(fā)學習興趣。高中語文教學應注重挖掘和關注語文的人文屬性,并關注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二)人文性教學方式有待提高
傳統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強調機械記憶,對課文內容進行權威解讀,這樣會限制學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不利于思維開拓。語文課本中的很多文章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可以拓寬視野,還能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如果教師只是單純應用機械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提高能力。目前很多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認為語文學習難度較小,往往不認真對待。在人文教育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應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如發(fā)現法、探究法、情感陶冶法、參觀法等[2]。高中語文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不斷提高自身教學素養(yǎng),對語文課文有獨到的見解,促進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
(三)缺乏知識訓練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會向學生講解文章中字詞及文章的含義,讓學生了解文章結構和重點語句的含義,總結文章中心思想。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具有人文精神,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沒有滲透人文精神,也沒有和教學內容進行銜接,導致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教育效果不佳。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的不斷進步,加大了對人才的渴望,要求新時期人才不僅要具有專業(yè)能力,還要有一定的人文素養(yǎng)。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與時俱進,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能力,提高學生學科素養(yǎng)[3]。人文素養(yǎng)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道德水準。社會的激烈競爭,不再單純需要專業(yè)技術強的人才,人文素養(yǎng)也是重要的考查指標。
高中語文教學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場所,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適合進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能夠滿足社會對人才提出的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將人文教育與教學內容融合,可以通過介紹名著和歷史事件滲透人文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培養(yǎng)愛國情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除此之外,人文素養(yǎng)還會影響一個人的發(fā)展,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若缺乏人文素養(yǎng),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人文素養(yǎng)和文化底蘊是相輔相成的,可以互相影響,而文化底蘊來源于博大精深的文化,通過高中語文的學習,學生能夠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探索知識的奧秘。
三、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人文教育的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注重人文培養(yǎng)
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越來越重視人文培養(yǎng)。高中語文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在講解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滲透人文精神,將人文教育融入教學過程中[4]。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觀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將語文課時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教師進行講解知識,起到引導作用;另一部分讓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自學講解,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理解,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達的情感思想。這樣學生通過自學,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激發(fā)學習興趣,盡情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與此同時,教師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做學生的榜樣,給學生指明方向,引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老師是學生在學校接觸最多的人,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在學生眼中,老師要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5]。例如,教師在講解人教版高二《論語》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介紹寫作背景,不僅進行字、詞、句子和文章整體內容的翻譯,而且要對名句想要傳達的精神進行講解和弘揚,使學生感受到人文精神。為了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學習文章,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設定符合的人文精神話題,引導學生對話題進行思考,展開頭腦風暴,利用競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對話題進行探討,提高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也能夠讓學生在競爭中成長,互相交流經驗,表達對話題的看法。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人文教育,是為了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培養(yǎng),這也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語文教師要對人文教育引起高度重視,根據學生學習特點和需求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例如,在人教版高一《竇娥冤》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感同身受,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竇娥冤的情境,讓學生講解竇娥冤的故事背景,將自己想象的內容與故事背景結合起來,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可以深刻體會到封建社會的黑暗,體會到人民的冤屈。在語文教學內容中滲透人文教育,能夠讓學生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6]。
語文知識來源于博大精深的漢語文化,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就要讓學生了解語文知識中所蘊含的內涵,感受文化的奧秘。漢語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語文是在漢語基礎上延伸的一門學科,學好語文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資源,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知識對于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很有幫助。學生的學習意識得到提高,學習主動性也會得到提升,可以讓學生增加語文知識儲備,培養(yǎng)終身學習意識。
(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加強人文培養(yǎng)
語文教學的內容與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密切相關,教學內容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的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人文性與人文精神的有機結合,促進人文精神的傳播。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教材內容與人文精神緊密結合,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深刻感受人文精神,學會主動將語文學科與人文精神聯系起來,促進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充分挖掘語文教材內容中與人文精神密切相關的知識點,包括詩歌和古詩詞[7]。教師通過發(fā)現其內在聯系,在備課中將其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如辯論、演講等新穎的形式,巧妙地將人文精神融入主題,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人文精神的強大魅力,這樣有利于提升語文教學效果,使學生對人文精神有深刻的理解,使學生學會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例如,在講解人教版高三《蜀道難》的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閱讀音頻讓學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通過抑揚頓挫的語調來表達李白的心情。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進行閱讀和演講,并展示自己的感受,讓學生充分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
綜上所述,對高中生進行人文教學,是高中語文的教學要求,是社會發(fā)展的需求,更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必須接受的教育。高中語文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最好的場所,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人文精神,可以拓展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眼界,豐富學生情感,升華教學內容。高中語文教師要重視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從學生實際需求出發(fā),突出人文教學的重要性,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增強教學內容的時代性,讓學生學習到與時俱進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知識體系。教師自身也要不斷發(fā)展,以身作則,用自身影響學生成長,將學生培養(yǎng)成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倩玉.高中語文人文性教育的實施路徑[J].文學教育(下),2021(8):64-65.
[2]鄧郁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教學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48):33-34.
[3]景宏智.淺論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J].高考,2021(10):149-150.
[4]龔莉.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回歸“人文教育”[J].文理導航(上旬),2021(3):2-3.
[5]劉元桂.抓住語文教學的根 搭建人文性教學平臺[J].求知導刊,2020(48):56-57.
[6]葉鋒.論人文精神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中學語文,2020(33):86-87.
[7]龔淑霞.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J].作文成功之路,2020(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