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燁煒 鄭靈珍
在當今世界多極化,經(jīng)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時代,中西餐桌禮儀是中西交流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本文針對中西文化差異,先概述中西禮儀的不同特點,進而探究餐桌禮儀差異的具體方面如就餐用語、就餐氛圍、就餐形式、餐具使用等,總結(jié)出現(xiàn)這些差異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面對這種差異的策略。從而方便語言學習者更好地理解中西餐桌禮儀差異及其背后的原因,更好地適應跨文化,順應時代趨勢。
全球化已成為當今世界不可逆轉(zhuǎn)的趨勢,正在席卷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世界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發(fā)展。文化全球化已成為人類文化發(fā)展的新趨勢。如果沒有文化沖突和融合,就沒有文化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中西餐桌禮儀是中西文化交流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中國的餐桌禮儀在生活中是秩序維持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方的餐桌禮儀在就餐過程中更是反映了一個人的形象,只有了解中西方餐桌禮儀的特點,進而探究具體的差異及原因,才能提出面對差異的策略。通過對文化差異的對比分析,可以使外語學習者用正確、寬容、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文化差異,有利于學習者在國際交流中保持良好的形象,也有利于推動中西方的相互理解和合作,更好地促進中西文化融合,提高跨文化意識,是成為睦鄰友好的關鍵途徑[1]。
通過了解中西方國家在餐桌文化和餐桌禮儀方面的差異和原因,不僅可以提高外語學習者在學習外語時,增加對文化差異的理解,而且能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際,避免誤入歧途,避免因不適當?shù)难哉Z行為產(chǎn)生溝通障礙。
1中西禮儀特點對比
基于中西文化的差異,中西禮儀也有各自截然不同的特點。中西方國家根據(jù)自己的宗教、文化,遵循著自己所信仰的獨特的禮儀。禮儀是文化進化的產(chǎn)物,也反映著文化不斷進步的過程。認識到中西方文化、禮儀的特點,和而不同,也是面對當今文化全球化所必須擁有的。
總的來說,據(jù)《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所述,中西禮儀的不同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中國人視謙虛含蓄為傳統(tǒng)美德;而西方人則簡單直率,較少拐彎抹角;中國人注重和諧,喜歡營造和諧的氛圍;西方人則注重務實,較少有客套;中國人際關系重視親情至上,血濃于水;西方人則認為人人平等;中國人注重人情,通過表達感情,加強聯(lián)系;而西方人注重隱私,交流中不會涉及私人問題;中國人集體感強,強調(diào)個人服從集體;而西方人則崇尚個性,強調(diào)個體的獨立性[2]。
2 對應餐桌禮儀特點的具體差異對比
餐桌禮儀作為禮儀的一部分,自然也具有上述禮儀的特點。中西具體餐桌禮儀的差異也能體現(xiàn)出文化的不同。以下將通過在就餐過程中餐桌用語、就餐氛圍、就餐形式、就餐功能、餐具使用上的中西餐桌禮儀中的特點以及具體差異表現(xiàn)來對應援證上述提到的中西禮儀特點。
(1)餐桌用語方面,中國人謙虛含蓄,西方人簡單直率。蔣曉璇在《從餐桌禮儀看中西方文化差異》中寫到,在中國,即使餐桌上的菜琳瑯滿目,主人也會說“菜很少,招待不周,還請大家多擔待”,顯得非常謙虛和含蓄;而西方國家的主人則會很隨便地說“help yourselves”[3],讓賓客自便,顯得簡單直率。
(2)就就餐氛圍而言,中國人喜歡營造熱鬧的氛圍而西方人則較少有客套。正如林偉杰寫的,中國人特別喜愛聚在一起用餐,經(jīng)常在餐桌上寒暄、相互勸酒。古代酒席上還流行行酒令,是主人熱情真誠的體現(xiàn),反映了中國注重的家庭和睦、鄰里團結(jié)的文化氛圍。而西方人則靜靜地用自己的餐,儀態(tài)端正,較為安靜,較少客套[4]。
(3)就餐形式上,中國禮儀中強調(diào)親情至上,西方人則正如《美國獨立宣言》所提出的“人人生而平等”,在就餐上也反映出人人平等。中國人采用合餐制,一家人坐在一起共同享用事先準備好的食物,感受家庭氛圍感受親情。而西方人采用分餐制,各取所需,每個人都可以平等地選取自己的食物,選擇合適自己的飯量,避免浪費。
(4)對于就餐功能,《中西餐桌禮儀文化比較研究》中提到,中國人常用請人吃飯來聯(lián)絡感情、請人幫忙、商談事宜等等,將其作為一種人情往來的方式,用以提升人與人之間的親密度,帶有較強的目的性。而西方人則較注重隱私,往往傾向于自己解決問題,所以他們就餐的功能很多時候僅僅是為了享受美食。
(5)從餐具使用上,可以看出中國人的集體意識和西方人對個性的崇尚。劉穎也曾指出,中國人與西方人對餐具的選擇偏好不同,中國人更多使用筷子而西方人更多使用刀叉。中國人使用筷子,需要一雙筷子的相互合作,從中可以反映中國人崇尚集體主義,更崇尚團結(jié)和氣、互助安定的生活方式。西方人使用刀叉,刀叉給人一種單打獨斗之感,叉子四個豎直的齒使人聯(lián)想到西方崇尚個人主義,每個齒都與其他分離,并且獨立作用[5]。
3 餐桌禮儀差異的原因探析
餐桌禮儀的不同根據(jù)《中西方餐桌禮儀的跨文化研究》,是由多方面的不同所造成的,如思維方式、生活方式、民族性格、價值觀念等,究其深層原因,本質(zhì)上是由于中西文化不同所引起的。
中西方思維方式的不同造成中國人謙遜而西方人直率的不同性格,進而導致中西餐桌禮儀的差異。中國人自古尊崇中庸之道,為人說話溫和婉轉(zhuǎn),避免直接沖突,一般不會主動打破和諧的氛圍。而西方人則是直線思維,喜歡直接表達自己的意見,憑自己的自由意志行事[6]。
中西方生活方式的不同可引起中西方就餐氛圍的不同。西方人更注重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將吃飯看作是每日計劃安排中的一個事項,在快生活的情況下更喜歡自己安靜地用餐,而較少寒暄,不愿意被別人打擾。而中國人在一個講究細嚼慢咽的生活方式下,更注重吃飯時的氛圍,喜歡其樂融融地和家人朋友一起用餐,傾向于將吃飯看作一個社交活動。
中西方民族性格不同可以反應在就餐形式和就餐功能上。漢族文化認同群體觀念,而西方則認同個性本位。中國人強調(diào)國與家,推崇“和”文化,尊老愛幼,互相幫助。不同目的的宴會都會采取一種統(tǒng)一的形式,大家圍坐在一起,齊聚一堂,營造出一種團結(jié)、其樂融融的氛圍。美食菜肴不僅是大家填飽肚子的對象,更是大家在飯桌上進行感情交流的媒介。而西方人則強調(diào)個人積極努力,獨立思考,有強烈的個體意識。西方所用的餐則是分餐制,每個人自主選擇自己盤子里想吃的菜與湯,包括飲酒方面也是全憑個人意志與喜好,完全尊重每個人的飲食喜好與習慣。
價值觀念的不同可造就餐具使用的不同。餐具使用反映出的中國人的集體意識和西方人對個性的崇尚。這是由于中國人強調(diào)集體主義,注重團結(jié)協(xié)作,人多力量大,正如兩支筷子互相幫助。而西方人則更強調(diào)個人主義,崇尚自由獨立,正如叉子的四個齒自己分離,各具功能。
4 應對策略
面對中西餐桌禮儀的不同,自然不能認為中西哪一種禮儀方式絕對是好的,或哪一種是絕對不可取的,而是應當正視差異,在跨文化交流中以平等友好的方式進行良好地交往。我們更應該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從精神、行為上都采取正確的措施來避免文化誤解。
獲得特定的文化知識:中西餐桌禮儀的不同是由于文化差異所引起的。為了使我們在中西交流中能夠用正確的交往方式,以及能夠理解這些差異出現(xiàn)的原因,就需要我們了解中西餐桌禮儀差異背后的中西文化知識。我們可以通過各個途徑,包括接受教育、上網(wǎng)搜尋、以及和外國友人探討等方式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從而更好地應對就餐時的中西禮儀差異,獲得一些應對的技巧。
提高餐桌文化意識,采取正確的態(tài)度:我們需要在精神思想層面上提高自己的一種文化意識。我們也需要在了解文化差異而帶來的中西就餐禮儀的差異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去尋找應對的一些策略。我們的行為是在意識的指導下而做出的。所以當我們在就餐時看到和自己差異的西方禮儀的時候,我們不需要大驚小怪,面對中西文化差異需要采取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態(tài)度,并且加強中西對話。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的特點,所有的文化都應該得到尊重。正如On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所述,我們應該秉持客觀理性的態(tài)度對待流行的西方文化,不要過分崇拜或貶低自己。立足本土,面向世界,才能更好地傳承、創(chuàng)新優(yōu)秀文化。
提高適應能力:面對中西餐桌禮儀差異我們需要提高自身的適應能力。而提高適應能力需要我們有意識地提高理解能力和執(zhí)行能力。并且積極融入和西方人就餐的社交氛圍,熟悉他們的就餐過程,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更好地接納文化差異所帶來就就餐方式的不同。
5 總結(jié)
中國作為禮儀之邦,飲食禮儀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中西餐桌禮儀的差異與當?shù)氐纳鐣幕蛩夭煌嘘P,是中西文化差異的縮影。中西方禮儀求同存異、兼容并包、相互尊重。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中西禮儀也將共同和諧發(fā)展。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中西文化沖突和融合的進程中,我們應當正確審視中西文化差異。西方一些先進的制度和思想為我們提供借鑒,西方人也逐漸接受中國的一些風俗習慣和禮儀交往方式。在民族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進行文化上友好地交流。
因此,如本文所述,在就餐時,面對中西餐桌禮儀的差異,如就餐用語、就餐氛圍、就餐形式、餐具使用,外語學習者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原因,提出策略,從思想和行為上尊重這種文化沖突,采取求同存異的態(tài)度。并積極了解他國文化,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在就餐時避免不必要的誤解,從而不僅使外語學習者,更使社會大眾在認識的基礎上接受這種差異,有利于拉近各國之間的距離,也有利于推動中西方的相互理解與合作,更促進經(jīng)濟、教育等其方面的發(fā)展。
引用
[1] 王翠,滕曉洵.淺析中西餐桌禮儀文化差異[J].現(xiàn)代營銷(經(jīng)營版),2019(2):12-13.
[2] 沈小平.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4.
[3] 蔣曉璇.從餐桌禮儀看中西方文化差異[J].魅力中國,2016 (47):230.
[4] 林偉杰.中西方國家飲食文化與餐桌禮儀對比分析[J].大眾文藝,2019(20):261-262.
[5] 劉穎.從飲食習俗看中西方語言文化差異[J].科技信息, 2012(5):279-280.
[6] 王文碩.中西方餐桌禮儀的跨文化研究[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7(3):111-113.
作者簡介:趙燁煒(1999—),女,浙江余姚人,本科,就讀浙江中醫(yī)藥大學。
通訊作者:鄭靈珍(1972—),女,浙江浦江人,研究生,講師,就職浙江中醫(y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