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奕暄
朱自清先生作為散文大家為我們留下了諸多膾炙人口的散文文學作品,其散文創(chuàng)作成功之處不僅在于文學語言色彩的合理應用,而且在于其背后所蘊含的深厚而熱烈的思想情感。當我們走進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世界時,我們會身臨其境地沉浸于豐富多彩的文學語言色彩所描繪出來的美好畫面,切身地體會每一處景觀背后所包含的作者的內(nèi)心獨白,接受畫面美、意蘊美的熏陶,獲得身心多重享受。本篇文章主要從朱自清散文的文學語言色彩的描畫以及朱自清散文的文學語言在修辭及句法方面的妙用等方面對文本展開分析,同時結(jié)合作品舉例剖析,更加直觀地顯現(xiàn)朱自清散文的文學藝術(shù)特征。
一、朱自清散文的文學語言色彩
(一)文學語言色彩—奇色
朱自清的散文創(chuàng)作在文學語言應用方面獨具一格,綜合運用豐富多樣的修辭手法等,從不同角度對同一景物特征加以展現(xiàn),將色彩描繪與修辭運用有機結(jié)合,不僅可以直觀貼切地展示景物的突出特點,使抽象的景物具化在讀者腦海當中,構(gòu)建出生動、立體的畫面,以文學語言架構(gòu)起景物與讀者之間溝通的橋梁,在傳達文學作品畫面美、意蘊美的過程當中增強感染力,而且多樣而新奇的色彩描繪也可以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引導讀者帶著探究的目光深入到文學作品閱讀和感知當中,增強讀者對文學作品當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的體悟能力。例如,朱自清著名的散文作品《綠》當中對于“綠”這一色彩的描繪多達二十多處,而每一處描繪所用語言和修飾都不盡相同,每一次“綠”的出現(xiàn)都會帶給人新奇的閱讀和聯(lián)想體驗,“閃閃的綠”“冷冷的綠”“女兒綠”……讀者跟隨每一次不同關(guān)于綠色的描繪徜徉于不同的畫面,同時在變化多樣的語言氛圍當中更加深入而直觀地體會作者對“綠”的獨特感受,引發(fā)讀者自身對“綠”的不同情感。
除修飾詞的靈活應用外,朱自清還巧妙地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來展現(xiàn)景物,描繪色彩?!澳亲砣说木G呀!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敝熳郧鍖ⅰ熬G”比喻為鋪排著的荷葉,將抽象的顏色具化為可觸碰的景物,使得讀者在閱讀的過程當中,仿佛也可以看到“綠”,摸到“綠”,聞到“綠”。朱自清便是借助奇異、獨特而豐富多樣的文學語言色彩的描繪,將相同的“綠”以不同的姿態(tài)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使讀者可以在體會文字魅力的同時沉浸于優(yōu)美畫面當中,獲得身心享受?!熬G”也因為不同的文學語言色彩,在作者的筆下得以再生。
(二)文學語言色彩—冷色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當中往往彌漫著朦朧、青綠、陰沉的冷色,而在這清冷之色的背后卻往往蘊含著其濃厚的思想感情,清冷的顏色與濃厚的情感相交織,更容易使得讀者在融入清冷氛圍時被帶入作者所創(chuàng)設(shè)的情感意境當中,與讀者產(chǎn)生心靈上的共鳴和精神上的共通,從而增強文學作品的藝術(shù)感染力和情感熏陶力。常言道:文品即人品。朱自清的散文作品當中往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正直、坦蕩的個性風格,在這種個性風格的融入和影響之下,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也自然而然地凸顯出清冷而浪漫的藝術(shù)情調(diào)。文學作品產(chǎn)生于特定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是時代背景的映照,朱自清散文作品當中冷色調(diào)的形成也深受其所處時代的影響,在社會動蕩的年代里,朱自清將自身面對時代環(huán)境和社會生活時的迷茫、無奈、憂愁等情緒轉(zhuǎn)化為文字,借助冷色的文學語言色彩來描繪和宣泄壓抑的內(nèi)心情感,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語言風格和文學色彩。朱自清在創(chuàng)作散文時往往采用黑、白、灰等冷色字眼來營造語言和色彩氛圍,容易將讀者拉扯到特定的情境當中,深入體會作者以及主人公的情感和掙扎。例如,在《背影》這篇散文作品當中,朱自清對父親的服飾有如下的描寫:“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其間“黑色”“深青”等顏色的運用使人可以深切直觀地感受到父親的辛苦以及全家的遭遇,更可以將讀者拉扯到當時那個特定的黑暗年代當中,深入體會人們生活的艱辛和生存的無奈。朱自清正是通過冷色這一文學語言色彩的應用來創(chuàng)設(shè)特定的情感氛圍,傳達濃厚的思想感情。
(三)文學語言色彩—亮色
朱自清在散文作品創(chuàng)作當中主要借助冷色調(diào)的應用來從整體上渲染低沉壓抑的氛圍,卻通過少部分暖色調(diào)的融入,形成強烈的冷暖對比,制造出亮色,不僅可以給讀者眼前一亮的感受,而且也可以使得讀者在低沉壓抑的氛圍當中得以喘息,在黑暗動蕩的年代看到人間的一絲溫情。例如,《背影》當中主要以黑、白、灰等冷色為主,而“朱紅”的橘子就是出現(xiàn)在大段冷色調(diào)中的暖色,也是文章中的亮色,一個小小的橘子成了文章當中顯眼的存在,也使讀者深深地體會到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這個家庭溫馨的氛圍,使讀者壓抑的心情可以稍微得以緩解。而兒子的紫色大衣與父親的深青布棉袍則形成了極為強烈的色彩反差,十分鮮明地凸顯了父愛的偉大,也于細微之處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朱自清對亮色的應用不僅停留在表面的色彩層面,而且將其直接深入于情感表達當中。散文的抒情言志性能將內(nèi)心情感和志向寄托盡數(shù)抒發(fā),尤其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大多以家庭題材為主,在描寫父子親情、夫妻感情的過程當中,通過溫暖的細節(jié)描繪渲染了極為溫馨和諧的親情氛圍,使人在這真實而溫馨的情感氛圍當中可以更加深入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感知人世間的真、善、美的存在。朱自清正是通過暖色及亮色的文學語言色彩的應用為我們創(chuàng)設(shè)出帶有濃厚的善意的閱讀空間,使讀者在參與閱讀的過程當中容易產(chǎn)生對善和美好的向往。
(四)文學語言色彩—色調(diào)
朱自清散文作品當中所蘊含的色彩美往往因主觀心理色彩的不同而顯現(xiàn)出不同的主色調(diào),從而創(chuàng)設(shè)出不同的情感意境,流露出不同的情感意蘊。大致可以將其分為兩類:一類以《春》《綠》為代表,顯得明快簡潔,富于亮色,恰似一幅幅賞心悅目的青山綠水畫;一類以《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為代表,顯得朦朧飄忽,呈現(xiàn)灰色,恰似一幅幅縹緲虛無的南朝樓閣圖。正如清朝學者沈德潛所評價的那樣:“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樸字見色?!彼究找姂T的事物,朱自清先生信手拈來,寫到文章里,用活了,見新了。朱自清先生散文創(chuàng)作中文學語言色彩的應用既豐富多彩,各具特色,又獨具一格,風格鮮明。徜徉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作品,讀者不僅可以獲得色彩觀賞方面的享受,而且可以透過不同的色彩描繪生動形象地感知作者的情緒態(tài)度和思想情感的轉(zhuǎn)變,獲得感官和情感方面的多重享受。
二、朱自清散文的文學語言在修辭及句法方面的妙用
(一)多種修辭手法的合理運用
前文中我們提到朱自清先生擅于綜合運用修辭手法與色彩描繪有機結(jié)合來展現(xiàn)景物特征,實則脫離色彩描繪的修辭運用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作品當中也比比皆是。例如,在《威尼斯》當中,第一自然段就連用了四個比喻:“大運河穿過這個城市像反寫的S,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條,這些就是小胡同。輪船像公共汽車,在大街上走?!逼渖鷦有蜗蟮卣宫F(xiàn)了威尼斯城市當中河網(wǎng)密布的景象,極為鮮明地突出了威尼斯這一城市的特征,讀者仿佛可以跟隨朱自清先生的文字在河網(wǎng)密布、水域曲折的景觀當中深入地體會威尼斯的城市魅力。
又如《荷塘月色》中對荷花的香氣以及月光的色澤進行如下描寫:“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薄疤林械脑律⒉痪鶆?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逼浣柚ǜ械男揶o手法,巧妙地將嗅覺、視覺轉(zhuǎn)化為聽覺,十分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了清香怡人的荷花以及晶瑩剔透的月色,使讀者在想象荷塘月色畫面的同時似乎可以對眼前的美景伸手即觸,增強了散文作品當中的畫面感和體驗感?!皩訉拥娜~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其借用博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立體而生動地展現(xiàn)了池塘中荷花的姿態(tài),通過賦予荷花以人的姿態(tài)和情感,不僅彰顯了月光輝映下的荷花靜謐、清透之美,而且也使人感受到荷花那“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志氣,令人不由得同作者一起對荷花產(chǎn)生由衷的敬佩和贊美之情。
朱自清在散文創(chuàng)作中對修辭手法的運用并不生搬硬套,也非矯揉造作,而是緊密貼合自然景物特點以及自身的思想情感,取法自然,水到渠成。朱自清先生的修辭手法從自然景物當中滋養(yǎng)出來,從內(nèi)心深處流露出來,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欣賞朱自清散文作品當中的修辭語句便如沐春風般舒適自然,每個人都可以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收獲新奇的感受,獲得美的滋養(yǎng)。
(二)字詞的考究和錘煉
劉勰極力提倡使用疊音字,他說“‘爍爍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杲杲為日出之容,‘漉漉擬雨雪之狀,以少總多,情貌無遺矣”(《文心雕龍·物色》)。疊音字在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更加貼切地傳情達意,同時也可以增強韻律美和畫面美,增強文章整體感染力。朱自清先生在散文作品創(chuàng)作當中,大量使用疊音詞,極大地豐富了文章語言的表現(xiàn)力。例如,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寫道:“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薄巴低怠边@一疊音詞就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了小草生長狀態(tài)的不知不覺,凸顯了小草的形象特征,而“嫩嫩的”“綠綠的”兩個疊音詞則分別從形態(tài)和色彩方面展現(xiàn)了小草的特點,同時也彰顯了春天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景象,使得這段文字語言描繪營造出活潑積極的意蘊氛圍。
除疊音字的使用以外,朱自清先生在散文作品創(chuàng)作方面對動詞等的選取和使用也予以了充分的考究和錘煉,每一個動詞的應用都恰到好處。上述對小草的描寫當中運用到了“鉆”這個動詞,不僅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出了小草生長的狀態(tài),而且也借助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了小草人的情感和姿態(tài),更加凸顯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沖勁和昂揚向上的生命。
《背影》當中描寫父親爬月臺買橘子的情景在字詞應用方面同樣十分巧妙:“我看見他……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边@是一段連續(xù)性的動作描寫,具體到每一個細節(jié)之處,充分彰顯了父親爬月臺的艱難不易,更突出了父愛的偉大無私?!佰橎恰睂懗隽烁赣H腿腳并不靈便,讓人不禁想起父親已不再年輕,韶華易逝,而父親依舊承擔著家庭的重擔,以無私的愛撫育著我們。“攀”在表現(xiàn)父親動作吃力的同時也凸顯了月臺的高度,兩相對比之下更顯父親的偉大。父親爬月臺的整個動作行為都顯得極為艱難,可父親卻如此費勁堅持為我買來橘子,正因愛子心切,而父親的愛正如那朱紅色的橘子一樣是我黑暗生活里的亮光,為我?guī)頊嘏拖M?/p>
(三)口語化風格
托爾斯泰有言“文學的語言是一種話”,這在朱自清散文語言的運用當中尤為突出,不僅以親切自然的談話拉近了與讀者之間的距離,而且其所創(chuàng)設(shè)出來的雅俗共賞的語言境界,更是十足地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
朱自清在《內(nèi)地描寫》中有這樣一句話:“這種談話風的文章,正是我們所需要的。追求這種作風,作品才能像‘尋常談話一般,讀了親切有味?!敝熳郧宓纳⑽耐脴O為平淡的語氣敘述故事,傳達情感,讀者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往往會產(chǎn)生一種與朱自清或是故事的主人公面對面交流的感覺,帶有濃厚生活韻味的語氣以書面語的形式傳達出來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綠》當中有這樣一段話:“可愛的,我將什么來比擬你呢?我怎么比擬得出呢?”“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送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嗎?”幾個問句帶有濃厚的口語化韻味,也使得作者的情感表達更加鮮明而強烈,我們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毫不掩飾地對綠的喜愛與贊賞之情。
朱自清先生在文學創(chuàng)作之初以新詩為主,然而其散文成就卻遠遠高于詩歌,尤其在語言運用方面更是達到了極為高深的境界。包括《荷塘月色》《背影》等在內(nèi)的諸多散文作品被納入新課標語文教材當中,啟示我們應當在學習和分析的基礎(chǔ)之上繼承和發(fā)揚朱自清散文的語言藝術(shù)風格。朱自清的散文清新典雅,是現(xiàn)代散文創(chuàng)作史當中不可多得的佳作,我們應當學會欣賞,在融入朱自清先生所創(chuàng)設(shè)出來的自然平淡卻又意味深長的語言情境的過程當中獲得身心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