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說:“‘磨課千遍也不厭倦?!苯?jīng)歷過磨課的教師,對這句話都會有共鳴。因為這不僅僅是在“磨”一節(jié)課,更是在“磨”自己的教學思考。身處其中,你會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在拔節(jié)成長!
從2021年春天的校級選拔開始,到市直屬學校比賽,再到市級比賽,我幸運地成為鹽城市的唯一代表,參加省級優(yōu)質課比賽。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我確實很是興奮。隨后,我便靜下心來,認真選擇參加比賽的教學內容。經(jīng)過再三思考、取舍,我最終確定執(zhí)教五年級上冊的《父愛之舟》。
特級教師于永正曾說:“我備課沒有什么訣竅,只是翻來覆去地誦讀、默想?!卑凑沼诶蠋煹淖龇?,我開始一遍一遍地讀課文。這是一篇情感真摯的課文,作者通過一幕幕場景、一個個細節(jié),娓娓訴說他和父親相處的點點滴滴,贊美了父愛的深沉和細膩。怎樣才能把學生帶入文本,帶到那個年代的生活里,讓學生體會到這種情感呢?在一遍一遍的朗讀中,我也在一次又一次地思考這個問題。
根據(jù)單元的人文主題“舐犢情深”及語文要素“體會作者描寫的場景、細節(jié)中蘊含的感情”,再結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第三學段的閱讀目標“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jié),說出自己的喜愛、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我初步設定了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文中有年代感的詞語;嘗試簡潔概括“我”夢中出現(xiàn)的難忘場景;聚焦“小漁船”,拓展背景資料,體會家境的貧窮;品讀印象深刻的場景和細節(jié)描寫,體會父愛。有了明晰的目標,也就有了教學的方向。我的第一稿教案也就隨之出爐。
選好課題,我先開始獨立備課,這僅僅是個開始。接下來就是最刻骨銘心的打磨歷練——一次又一次試教、取舍、打磨。
1.打磨“課題導入”環(huán)節(jié)——徘徊在“愛”與“舟”之間。在課題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先后設計了三稿:第一稿,談話導入,聊聊你眼中的父愛是什么樣的,揭示課題;第二稿,由“愛”字的小篆體導入,引導學生觀察字形,讓學生體會愛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情感,鋪墊情感基礎;第三稿,欣賞吳冠中的水墨畫,關注作者的小舟情結,由此揭示課題。
試上推敲之后,我的備課團隊的老師們一致覺得還是第三稿好一些。于是,大家一起精心挑選吳冠中的畫作和合適的配樂,研討適合的呈現(xiàn)方式。那個周末,大家都沒有休息,心中只有畫作和音樂。我們互相調侃著:“為了課堂上最合適的呈現(xiàn),我們現(xiàn)在都快成藝術鑒賞家了!”
最后,我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上課伊始,伴隨著《煙雨江南》的輕音樂,欣賞著一張張畫著白墻黛瓦、小橋流水,還有一葉葉小舟的水墨畫,學生對“舟”有了一定的印象。這樣的導入也為學生深度品讀課文,體會“父愛之舟”的含義做了很好的鋪墊。
2.打磨“場景概括”環(huán)節(jié)——糾結在“說”與“寫”之間。找出作者夢中出現(xiàn)的難忘場景,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環(huán)節(jié),課后習題也有提及。怎樣充分展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我們前后打磨了三稿:一稿,學生口頭表達,教師板書場景;二稿,學生自由交流,課件隨機呈現(xiàn);三稿,小組合作,分組匯報??墒?,我總覺得有些牽引痕跡,呈現(xiàn)不出理想的效果。就在大家難以深入的時候,鹽城市教科院陳小平院長來聽試教。在評議時,陳院長提出建議:場景的概括可以讓學生到黑板上書寫,師生合作完成。這是最理想的課堂樣態(tài),可這樣做時間不足,對我的課堂駕馭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結合陳院長的提議,備課組成員再次研討,反復推敲,最后達成共識:把詞語教學和場景概括進行整合,由兩組詞語概括出兩個場景,接著由扶到放,讓學生概括其他場景。這樣的整合,讓常規(guī)的詞語教學有了設計感,與概括場景進行了有效銜接。
3.打磨“場景體會”環(huán)節(jié)——矛盾在“取”與“舍”之間。聯(lián)系單元語文要素進行教學,教師應當讓學生在字里行間走一個來回,體會場景和細節(jié)中流露出的父子溫情??墒俏闹杏?個場景,精講哪一個場景呢?一稿,我選擇的是學生最感興趣的“逛廟會”,試上之后,覺得容量少,推翻。二稿,我加入“住客?!保萘刻?,繼續(xù)推翻。三稿,我轉換思路,重點打磨“住客棧”,主要抓住“心疼”和“動心”這兩個詞語,讓學生品讀父親內心的兩次變化,體會父愛的含蓄細膩??稍嚿隙啻?,課堂上無波無瀾,師生對話乏善可陳,學生仍然徘徊在文本之外。
這個時候離比賽只有一周的時間,我心急如焚,把文本又讀了幾遍,再聯(lián)系學情,毅然決定回到第一稿——“逛廟會”。可如何再出發(fā)?我想起了陳院長在研討中特別提到的在“雙減”背景下,語文課堂上如何高效落實語文要素的方法,再結合李浩校長聽課之后反復強調的“課堂要從兒童的視角設計自主學習、自主感悟的環(huán)節(jié),少一些牽引,多一些等待,進一步探尋高效課堂的優(yōu)化路徑”的原則。備課組在丁慶軍副校長的帶領下,基于學生深度學習的視角,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我們設計了“課堂隨練單”,串聯(lián)起這一板塊的教學。
“課堂隨練單1”:默讀“逛廟會”這一場景,找一找哪些細節(jié)讓你體會到父愛,圈畫出關鍵詞句。學生默讀2分鐘之后,進行交流。
“課堂隨練單2”:選擇“逛廟會”中的一處細節(jié),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學生閱讀、批注5分鐘之后,進行交流。
生1:我關注的是“父親找個偏僻的地方吃涼粽子”,他們家很貧窮,所以只能吃涼粽子,可父親又怕我被嘲笑,特地找個“偏僻的地方”,可見父親對兒子濃濃的愛。
師:他的感受不僅聯(lián)系了家庭情況,還走進了人物的內心,所以這樣的感受真的很能感染人。還有誰也關注到這個“偏僻的地方”?
生2:廟會上人山人海,父子倆只能在偏僻的地方吃涼粽子,兒子又不說什么,說明兒子非常體諒父親。
師:愛就是相互體諒,父親體諒“我”,呵護“我”的自尊,“我”體諒父親掙錢的艱難,就默默地跟著父親吃起了涼粽子。
那一刻,學生在字里行間走了一個來回,眉眼之間藏著一抹溫情,在閱讀交流中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越來越近,體會也越來越深刻。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在現(xiàn)場點評時指出:“項老師的課,板塊設計獨具匠心,以‘小舟為線,貫串整節(jié)課。舉一反三,抓住‘逛廟會這一處場景,不在講得多,而在講得精,讓學生一課一得,潛移默化中有效落實語文要素?!?h3>三、共研共進,助力中進取
打磨一節(jié)課,見證的是我個人的成長,更是團隊的智慧!與團隊在一起,難忘的一幕幕有太多太多。
鏡頭一:夜深燈明,羅海云老師陪我在辦公室磨課,和我打磨每一句過渡語,那詩意的語言,至今讓我難以忘懷。
鏡頭二:同辦公室的徐連梅老師,一句一句和我過教案,細致入微地指導我在講課的不同板塊該使用不同的語氣。
鏡頭三:周末,陳曉祥主任特地來學校加班,不厭其煩地幫我修改背景資料的呈現(xiàn)方式,特地制作了五稿,只為讓大家選出最合適的一稿。
鏡頭四:在我試教進入瓶頸期時,丁慶軍副校長親自示范如何引導學生發(fā)言,如何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熱情,如何評價激勵學生。
鏡頭五:比賽的前一晚,劉園園主任和廉萌老師一次又一次完善課件,顧赟主任在一旁一支一支磨粉筆,只為了學生能在板貼上流暢地書寫。
這一幕幕給了我前行的力量,能遇上這樣的團隊,我是幸運的,更是幸福的!我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
在一次比一次更加精進的打磨中,不僅僅是這節(jié)課本身在完善,我個人的教學能力也在不斷提升。于我而言,磨課,就是最美麗的“遇見”;賽課,就是最絢麗的“綻放”。因為,在磨課中,我的教研腳步更加堅實,我的教學思想更加深刻?!?/p>
項玲,江蘇省第22屆青年教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優(yōu)課評選特等獎獲得者,鹽城市鹽瀆實驗學校語文教師,先后獲得江蘇省中小學教師中華經(jīng)典“誦讀寫”一等獎、江蘇省小學綜合實踐優(yōu)質課比賽二等獎、江蘇省青年教師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基本功比賽二等獎、鹽城市小學語文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一等獎、鹽城市小學語文優(yōu)質課競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