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珍
在我眼里,幼兒教師似乎永遠充滿熱情,永遠帶著青春的光環(huán),隨時隨地散發(fā)出智慧的力量。他們總能抓住幼兒的“哇”時刻,就像陽光、空氣和水,在點點滴滴的教育中悄無聲息地潤澤、滋養(yǎng)著幼兒的成長。
記得去年秋季的一天,連綿的陰雨過后,天空終于放晴。幼兒按捺不住心中的歡喜,在戶外活動時間一個個無比雀躍。活動結束,他們不舍地回到班級,并按照慣例自覺地找到自己的杯子排隊接水喝。不一會兒,大多數(shù)孩子都接好水離開了,只見李鑫和趙子銳兩個小朋友還拿著杯子對著保溫桶晃來晃去。教師剛要過去,便聽見旁邊的王躍凝小朋友說話了:“你們兩個快一點兒,還要活動呢!”可是他倆似乎沒有聽到,還哈哈大笑著。王躍凝顯得有些生氣,繼續(xù)大聲喊道:“干什么呢?”隨之,她往前走了兩步,像是看到了什么好玩的東西,也跟著樂了起來,不過她還堅持自己的原則:“再好玩也不能耽誤了活動呀!活動完了再玩嘛!”這時,李鑫反駁道:“那怎么行!活動完太陽就跑了!”原來,他們正在和太陽一起“做游戲”呢。
生活中的科學現(xiàn)象,激發(fā)了幼兒探究的興趣,他們在自主、快樂的探索中獲得學習,教師也及時捕捉到了這一教育契機,鼓勵幼兒們都參與進來,一起探索。他們有的拿杯子,有的拿勺子,有的找來鐵盒子,還有的找來了鏡子,嘗試著用不同的工具把陽光“引”到不同的地方,墻上、地板上、鋼琴上……時間過得很快,不一會兒太陽真的“跑”掉了。教師和幼兒一起分享、討論著游戲中的經(jīng)驗和困惑,并相約下次太陽回來時要再一起游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都強調,幼兒的學習應以游戲為基本形式,而游戲的開展應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fā)點?;顒又?,教師及時捕捉到了幼兒的興趣,允許了幼兒自主游戲的發(fā)生,還快樂地加入其中,與幼兒一起探索發(fā)現(xiàn),通過同伴的身份適時引導,幫助幼兒在生活中找尋科學的影子,這樣基于幼兒興趣所生成的活動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和作用。
擁有一顆慧心的幼兒教師,總能從幼兒的視角出發(fā),抓住僅有的光點及時將其放大,從一個光點到一束光線,再到萬丈光芒。教育的契機就如同這縷縷陽光,在教師的點滴捕捉中變得更加明亮,照耀著幼兒的成長。
(責任編輯:牛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