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華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迫谓處熼_展德育工作,主要的陣地是我們的課堂教學。相對于其他科任教師而言,語文教師進行德育工作更具有優(yōu)勢,能在教學中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語文教師具體如何開展德育工作呢?筆者認為,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我們的語文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在工作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挖掘教材中的育人資源進行德育滲透
在教學中,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既要設計知識技能方面的目標,還要設計情感目標。正如特級教師于漪所說的“學語文不是只學雕蟲小技,而是學語文學做人”那樣既教書又育人。我們的教材中有很多閱讀文章,它們都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道理。我們教師要善于挖掘并利用,從而對學生進行思想感情的熏陶。如,當我們學習到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時候,除了讓學生掌握重點文言詞句之外,我們老師可以挖掘其蘊含的思想內(nèi)容。在這篇文章里,我們知道在面對極其殘酷的刑罰的時候,司馬遷做出了當時士大夫無法理解的抉擇——隱忍茍活,因為他還肩負著要完成父親的遺愿的重任,因為他想活得更有價值。這篇文章蘊含著一個重要的育人“亮點”——如何對待生與死。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抓住這個“亮點”,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沒有生命,就談不上理想追求:沒有生命,一切都是徒然:還可以對學生進行人生價值觀的教育。
二、積極開展多種語文活動進行德育滲透
在進行唐詩宋詞元曲的選修教學時,我改變了以往的常規(guī)教學模式。我讓學生自己來解讀這些經(jīng)典的詩歌。我以“唐詩宋詞我來講”為主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自行選出主講代表,自定主講篇目,自行備課、寫教案和制作課件。全部過程都由學生自己去完成,必要時,老師會給以指導。這次活動,讓學生有了很大的收獲,除了提高了唐詩宋詞鑒賞能力和表達能力之外,學生還有更大的收獲:一是增強了他們的團體意識和競爭意識,以小組為單位,小組之間相互競爭,因此每個小組都做了充分的準備;二是讓學生懂得了團結協(xié)作,在一個團隊里,不是一個人在奮斗,而是整個團隊在奮斗,每個人都是主人翁,相互之間必須團結合作;三是讓學生學會聆聽,懂得互相尊重,組員之間必須做到理解和接納別人的意見和建議。而對于上臺主講的學生,收獲則會更多。開展這個活動,主要目的并不是不是為了德育,卻能在無形中讓學生活動學科知識的同時獲得其他的能力和情懷。
三、適時聯(lián)系時事進行德育滲透
作為中學生必須要關注社會,關注生活。我經(jīng)常會在上課前幾分鐘,和學生分享熱點話題,社會新聞,并和學生一起討論分析。有些新聞事件充滿溫情的,有些是滑稽可笑,有些事件則是殘酷的……和學生分享這些時事,其實就是讓學生體驗生活百態(tài),感受人間冷暖,從而達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目的。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只要我們教師用心去關注,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也有很多德育素材,它們是可以被帶到語文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
四、借助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進行德育滲透
為了獲得更好的德育效果,在閱讀教學中,我經(jīng)常會運用多媒體手段。在學習新聞《心隨飛翔》的內(nèi)容時,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借助了多媒體手段。教材《心隨飛翔》寫的是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成功發(fā)射的新聞。神舟五號首次載人航天飛船發(fā)射是2003年,我們在學習這篇課文是十多年以后,盡管時間過去那么久,它依然具有很高的新聞價值。在教學中,我采用了聽歌曲導入課文的方式。我讓學生一邊聽歌曲聽孫楠演唱的歌曲《紅旗飄飄》,一邊看歌詞。高亢的歌聲,動徹心扉的旋律,不僅在教室里回蕩,同時也在學生心里回蕩。聽著聽著,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之后我再給學生觀看神舟五號的發(fā)射視頻,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國家的實力強大,航天事業(yè)的發(fā)達。那一節(jié)課,課堂氣氛很熱烈,學生非常激動,心情十分澎湃。后面的教學內(nèi)容開展得很順利。學生都沉浸在新聞材料中。
借助歌曲《紅旗飄飄》和神舟五號發(fā)射視頻來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從而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這樣取得的效果遠遠要比老師直接告訴學生祖國的航天事業(yè)有多么強大要有效得多。
德育不是班主任的專利,科任教師也要有意識地參與到德育工作中。在自己的學科教學中把握契機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這是課程與時代賦予每一個教師的職責。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