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旋
課堂觀察是連接課堂教學實踐和課堂教學理論知識的橋梁。良好的課堂觀察技術、多樣的課堂觀察手段和豐富的課堂觀察結果,有利于教師深入了解課堂教學現階段問題,根據觀察到的結果和學情,反思教學手段的有效性,最終將通過課堂觀察得到的數據與理論進行融合,再次作用于課堂教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初中數學教師需要認知到現階段課堂觀察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針對問題應用有效的課堂觀察方法。
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的實行,其現實數據來源和改革需求來源都是在課堂觀察中得到的一系列數據、發(fā)現的一系列問題,而幫助這些改革措施落到實處的根本性條件也是教師基于課堂觀察,整合不同改革措施相結合的特點,推進教育改革目標在實踐中達成。運用課堂觀察技術,其最根本的價值就是幫助教師,如初中數學教師,收集整理能用于分析課堂教學情況的資料,再將其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和分析,為改進實踐教學策略、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素質成長提供技術和現實依據。
一、課堂觀察
課堂觀察是教師帶著明確的目的,依靠自身感官或相關的輔助工具,直接或間接地在課堂教學中收集明確的目標性資料,并根據得到的一系列資料進行分析和整理,具有易操作性、簡便靈活性等系列特點,可以是單人行為,也可以是團隊行為。又根據觀察主體的不同,分為學生觀察自己的學習行為、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和第三方研究員觀察整個課堂教學環(huán)境。
初中數學課堂觀察技術主要指教師或研究者以初中數學課堂為研究對象,選擇適宜的觀察工具,有目的地收集一系列資料,并將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用于改善課堂教學手段,并不斷豐富課堂觀察的方法。
二、初中數學課堂觀察應用現狀
(一)對課堂觀察認識不到位
觀察是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但在現實情況中,大部分數學教師對課堂觀察技術認知不到位,簡單地將課堂觀察與課堂秩序管理混為一談,沒有真正認知到課堂觀察對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技術提高、課堂教學問題解決的主要作用。而產生這一系列問題的原因,一是由于教師秉持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不愿意嘗試新方法;二是教師的教學時間和精力有限,在完成教學任務之余沒有過多的精力實踐應用課堂觀察技術;三是學校等培訓組織方對教師課堂觀察技術的培訓指導欠缺,導致教師沒有理論性開展課堂觀察的依據。
(二)課堂觀察缺乏系統(tǒng)性
對已經實施課堂觀察的初中數學教師進行跟蹤了解可以發(fā)現,許多教師選用的課堂觀察工具較為簡單,或直接引用現有的觀察量化表,或改變他人的量化表,較少自己進行系統(tǒng)性評價工具或評價量化表的制作和創(chuàng)新,專業(yè)性和時效性缺乏。其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是系統(tǒng)的課堂觀察工具現在較為缺失,難以扭轉傳統(tǒng)的課堂觀察局面;二是課堂觀察工具的評價價值、標準并不一致,導致教師習慣于拿來主義;三是教師個人工作時間和能力受限,導致其不能支配更多時間自行編制觀察量化表。
(三)課堂觀察方法單一
現階段,教師使用的課堂觀察方法基本以觀看和聆聽兩種方式為主,缺乏對先進技術手段和多樣方法的交叉使用。究其原因,一是教師所接受的課堂觀察技術培訓中對創(chuàng)新性觀察方法的介紹較少;二是傳統(tǒng)的課堂觀察工具和方法更易操作,便捷性更強,而使用創(chuàng)新性或復雜性的課堂觀察手段則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支持。
(四)課堂觀察外部支持條件不完善
課堂觀察作為較為專業(yè)的、需要持久性開展的課堂教學研究活動,需要一定外部環(huán)境條件的支持,如同事之間的協(xié)同作用,學??梢蕴峁┑男畔⒓夹g手段和專家能夠提供的理論技術支持。但現階段個別學校所能提供的以上外部條件并不完善,究其原因,一是教師的定式思維,導致個人參與課堂觀察活動的意愿不足;二是教研組長和骨干教師的力量沒有起到專業(yè)引領作用;三是學校將管理重點放在了管理課堂教學秩序、引導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成績方面,忽視了技術層面的研究投入。
三、課堂觀察在初中數學課堂上的應用程序
(一)根據學情制定觀察量化表
在應用觀察結果之前,首先應當開展科學的課堂觀察,而課堂觀察則需要教師做好技術、人員、思想等方面的準備。其一,要明確本次要觀察的主要對象、主要內容,根據不同的對象和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如耳聽、眼看式觀察方法,輔助拍照、視頻記錄的觀察方法。在確定主題之后,還要根據不同的觀察任務制定明確的課堂觀察量化表。
如在教學“圓”一課相關內容時,教師要觀察學生對本課教師選用方法的滿意度、配合度,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情況等,所制定的觀察量化內容包含教師應試方法、創(chuàng)新方法的選用,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記錄讀書筆記的方法、頻率,學生的肢體動作、表情,學生在參與小組討論時的獨立性,學生選擇的學習技巧,和小組成員的交互關系,制定的學習計劃,聽課狀態(tài),聽課方法,教室內環(huán)境,教師設置問題是否具有梯度性、層次性,問題是否準確,學生是否配合回答,教師在講課時是否平鋪直敘講教材,教學是否有重點,教學流程是否完整,在講課時是否重視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運用時靈活性如何等多項內容。
在開展課堂觀察之前,教師還應當認知到觀察者是第三方角色,應當做到少干預和盡量不干預,讓課堂情境以最真實的狀態(tài)呈現在觀察者的眼前。
(二)正式開展課堂觀察活動
在已經做好了一系列準備之后,課堂觀察正式開始融到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觀察者如果是第三方,則應當選擇觀察位置、觀察角度,迅速進入觀察狀態(tài),利用不同的觀察方式開始觀察。如果是教師觀察,也需要準備好相應的手段,如架設攝像機,在腦海中再一次明確本次的觀察任務和觀察目標,隨時做好課堂記錄。根據觀察記錄表,隨時記錄最真實的狀態(tài),實現課時觀察的目的性、科學性和準確性。
如課堂教學已經進入到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或其他觀察者可以隨時在班級內走動,以觀察每一名學生在參與小組討論時最為真實的狀態(tài)。將觀察到的結果記下來,但不要當著學生的面隨時進行記錄,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認知到自己是被觀察的對象,從而表現得不自然,使觀察到的信息不科學、不真實。
(三)課堂觀察結果的分析
在觀察結束之后,要組織開展觀察記錄反思會或課后會議,該環(huán)節(jié)也是課堂觀察最為關鍵的階段,更是應用觀察結果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要階段。在對觀察結果的整理中,要包含教師的自我反思,對觀察結果的集中分析,教師之間的對話交流,互相提出改進意見,根據量化表進行分類探討,達成意見共識,并能夠重新進行教學設計的調整,制定后續(xù)的觀察方案,以彌補上一次教學中的不足部分。
如果在觀察中采用了量化編碼等方式,那么統(tǒng)計數據之前就應當分析好每個數據背后所代表的真正含義,能夠集中地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判斷;如果進行簡單的計算類統(tǒng)計分析,還可以借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分類整理結果的效率;如果采用的是描述性、技術性、圖式相結合的課堂即時反應手段,則應當按步驟循序漸進地開展結果收集、分類工作,如根據不同研究主題進行分類,根據資料類型進行分類等,使得分類的結果最終作用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借助課堂觀察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一)鼓勵學生利用量化表自我觀察
量化表一般是觀察者,如教師、第三方研究員,對學生學習過程、課堂教學過程的觀察與對應表,將其下發(fā)給學生,鼓勵學生利用觀察量化表實現對自我學習過程的觀察與反思,更能夠帶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并幫助學生明確本課自己的學習目標、行為目標,帶動個人學習習慣的良好養(yǎng)成和學習質量的穩(wěn)步提升。其核心含義是將觀察或評價的最終結果作用于教學目標和課堂學習目標的清晰化設定,用以規(guī)范學生的個體行為,使其形成健康的學習意識。
如教師在觀察了圖形的旋轉、中心對稱等系列相關課程之后,發(fā)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不強,對教師選用的課堂導入方式并不感興趣,課上學習目標不清晰,整體學習能動意識較差。所以在教學垂徑定理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將選用的量化分析表用多媒體呈現的方式展示出來,讓學生明確在本節(jié)課上教師會集中觀察學生哪些方面的學習行為,如對于已經學過的軸對稱圖形及其性質等相關概念,是否清楚了圓的對稱性的相關內容;在課上學習垂徑定理時,是否能夠通過觀察學會歸納的學習方法;在進行實踐操作和多媒體操作時,是否具有一定的數學想象能力;在小組合作共同探討垂徑定理等相關概念時,是否可以積極表達自己的意見,從多角度分析問題;在探索新知識時,是否具有一定的發(fā)散性思維;在回答教師的問題時,是否思路清晰等內容。通過一系列量化表的展現,學生會以量化表的標準要求自己,積極投入到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表達,并通過量化表反思個人行為,實現課堂觀察初期即對學生學習行為的促進作用,以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借用觀察結果制定教學目標
課堂觀察的最終作用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從而幫助教師轉變自己的教學思維。通過一系列觀察方式,發(fā)現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而對一系列結果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教師教學目標不清晰、計劃不明朗等主要問題,學生學習起來較為茫然,只能跟著教師的節(jié)奏學習,教師講到哪兒自己就聽到哪兒,缺乏主動性跟進,或者提前預習總結問題的一系列生成過程。所以教師應當總結該問題,用以清晰制定自己的教學目標,不僅包括三維立體目標,還要用一系列動詞清晰引導學生的具體學習行為,不管是需要了解的相關內容,還是需要重點記憶和應用的相關知識,都要讓學生學得清楚、明白。
如在制定相似三角形性質的教學目標之前,教師要考量到自己在比例線段等相關課時中由于目標不夠清晰、學生的學習結果不好、課堂教學質量較低等一系列問題,在課堂教學伊始階段就要明確展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知道自己應當怎樣做,將重點部分用紅色筆圈出。如學生應當“理解、掌握”相似三角形對應高之比、對應中線之比、對應角平分線之比、周長比、面積比與相似比之間的關系,“掌握”定理的證明方法,要“靈活運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解決”相關問題,學生就會明白“理解、掌握和靈活運用”的重要意義。同時要讓學生知道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要“主動”探究、合作、交流,觀察問題,猜想解決問題的結果,并“主動”進行論證,實現對知識的歸納。學生要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掌握“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或將復雜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的方法。在做例題時,要學會“類比數學思想”,要大膽猜想,勤于分析。而在本課結束之后,學生要檢驗自己是否體驗到了從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規(guī)律,是否學會了實際應用數學知識,自己的學習自信心是否得到了增強。
(三)通過觀察反思選擇教學手段
長期的、有規(guī)律的課堂教學觀察可以使教師發(fā)現自己忽略的一系列問題,如在按主題分類觀察結果中,發(fā)現教學手段分析中自己較為常用的教學手段或教學方法有哪些,如多用課堂講授法,較少使用實踐探究、數學實驗、小組項目或多媒體展示等方法;相對應地,使用了不同方式、方法的課堂教學效果更為理想,學生普遍熱情較高、參與度更強。所以教師應當有意識改變自己的教學習慣,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用以開展教學,使得課堂教學反思真正作用于改變教學模式和教學結構。
同樣以“相似三角形的性質”一課為例。在教學之前,教師應當創(chuàng)設生活化問題情境,為學生展示生活中能看到的一系列包含三角形的實物,如橋梁的結構、建筑物的橫截面或建筑物的外立面等,提問學生能看到哪些三角形,這些三角形是否相似,自己又是如何判定其相似的,該種方法是否能反映相似三角形的數學本質……用生活題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用一系列循序漸進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充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順利過渡到新知識中。而在講解新知識時,只需簡要呈現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多讓學生自己親歷知識的生成,如將講解式教學轉換為討論式教學,將學生分成6人學習小組,利用幾何畫板自己畫圖形,找到相似三角形的對應高、對應中線、對應角平分線,能夠嘗試著推導周長、面積的關系,能夠對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或判定給出一系列科學的討論結果,再由學生代表發(fā)言,教師此時通過總結、點撥的方式呈現正確的學習內容,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上,教師還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流程和學生的反饋情況隨時進行調整,適度地采用分層次提問、分層次練習等方式,使課堂活躍度提升。
課堂觀察是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方式,需要初中數學教師認知到現階段開展課堂觀察的一系列問題,能夠以應用課堂觀察結果為目標制定開展課堂觀察的順序,并對課堂觀察結果進行有效分析,將分析到的結果運用在教學實踐中,以讓學生參與自我觀察,教師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為主要方式,帶動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