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月 王譽霏 王可羽 陳玥 謝良夢
宋遼金元時期,由于民族碰撞與文化融合,各種親屬稱謂詞在這個時期匯聚?,F(xiàn)今,學(xué)界在親屬稱謂詞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經(jīng)較為豐碩。本文按照長幼次序的排列方式,將這一時期的親屬稱謂大致劃分為祖系、父母、兄弟姊妹、姻親、子女、孫系六類,對該時期親屬稱謂發(fā)展進行較為系統(tǒng)的總結(jié),理順其發(fā)展脈絡(luò),豐富學(xué)界已有的理論研究成果,為現(xiàn)代親屬關(guān)系及演變提供新的思考角度。
關(guān)于祖系的稱謂
祖,指父親的上一輩,祖父,即父親的父親,祖母指父親的母親。在宋代,筆記中常見關(guān)于祖父稱謂的記載大致有“大父”“祖父”“祖”等,如:
我輩當念祖父淪亡之痛,協(xié)心戮力,仰扣廟堂,體念同姓,舉行舊典[1]。
布衣時,在京師,以祖未葬,就一道人課之[2]。
此外,“先大父”“先祖”“曾祖”等以“祖”字為核心的稱謂也有其指定含義,而關(guān)于祖母稱謂的記載則較為統(tǒng)一,通常只有“祖母”一種稱呼方式。如:
祖母楚國鄭夫人,撫視庶子,與己子等[3]。
在遼代關(guān)于親屬稱謂的文獻較少,多見于遼代碑文?!度|文》卷九《鄭□造 陁羅尼幢記》:“(上缺)妻董母。奉為先祖耶耶娘娘。獨辦雜寶藏榮孝經(jīng)一藏言□又特建佛頂心尊勝陁羅尼□幢(缺)”其中的“耶耶”稱謂無疑均為祖稱,關(guān)于其起始時間,學(xué)界的一種觀點是始于北宋中期[ 4 ],但由于記載文獻甚少,其起始可能更早。
宋遼金元之前,耶耶并不用來指代祖系。唐朝用耶耶、阿耶來稱呼父親,在唐詩里出現(xiàn)較為普遍,如《兵車行》“耶娘妻子走相送”。宋代以后,耶耶含義擴大化,遼代耶耶指祖稱,明代以后,耶耶指祖父的情況更加普遍,直至今日,由于漢字的分化,“耶”字演變?yōu)椤盃敗保唇袢盏摹盃敗弊?,爺爺與耶耶同義,指祖系。
與之相對,“娘娘”也為祖稱。
清錢大昕《十駕齋養(yǎng)新錄·永清縣宋石幢》中記載了在永清縣發(fā)現(xiàn)的一口宋代石幢,石幢結(jié)尾寫著:“大宋燕山府永清縣景隆鄉(xiāng)新留里王士宗奉,為亡考特建頂幢一口,亡耶耶王安,娘娘劉氏,亡父清,母梁氏……”這口石幢是宋代宣和七年(1125)所立,此前,永清縣一帶曾隸屬于遼代統(tǒng)轄區(qū),而遼代幽州方言稱祖母為“娘娘”,在遼代碑文《北寨溝般舟山院邑人碑》中,就有關(guān)于娘娘的記載。
在宋代,以“娘娘”稱祖母的用法也相應(yīng)存在,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一:“一日,(上)被金甲詣慈壽宮,見太皇太后曰:‘娘娘,臣著此好否?”宋神宗稱呼祖母太皇太后曹氏為娘娘,可見皇室內(nèi)部便有此種稱謂方式,后北宋滅亡,至南宋以臨安為都城,偏安一隅,臨安即今日浙江杭州。今天浙江一帶,仍稱呼祖母為“娘娘”,可見宋代的祖系稱謂對今天地方的親屬稱謂仍有一定影響。
金代關(guān)于祖系稱謂,大致延續(xù)自宋,“祖父”“外祖”“曾祖”等稱謂較為普遍,也有“先世”這種稱呼先祖的稱謂,如:“李獻能欽叔,河中人。先世以武功顯,仕至金吾衛(wèi)上將軍,時號李金吾家?!盵 5 ]
元朝作為龐大的多民族帝國,構(gòu)建了以蒙古族為核心的多民族共存體系,元代的親屬稱謂也可謂紛繁復(fù)雜。在此以蒙古族為主要研究對象,元代蒙古族稱祖父為“阿不干”,這一稱呼方式極具民族特色,對于其他親屬,也分別有不同的稱謂對應(yīng)。
關(guān)于父母的稱謂
在高度重視綱常倫理的封建社會,對于父母親的稱呼是一個人確定自己家庭地位的依據(jù)。在宋遼金元時期,關(guān)于父親、母親的稱謂在文獻中根據(jù)使用場合、使用群體的不同而改變。
1.父親
關(guān)于父親的稱謂,在宋代文獻中多見為“父”“爹/爹爹”等。
(1)“父”之一字,在宋元時期會產(chǎn)生不同的稱呼,來稱呼不同的人,如:“容小官殺羊造酒,做個慶賀的筵席,與岳父大人把一杯者?!盵 6 ]這里的“岳父”便是男子對其妻子父親的稱呼。
(2)《能改齋漫錄》中記載:“荊土方言謂父為爹,故云。”可見宋朝時將父親稱呼為“爹”的情況便已出現(xiàn)。同時,宋朝也出現(xiàn)了“爹爹”的重疊形式的稱呼,如《四朝聞見錄·宣政宮燭》:“上因太后起更衣,微謂憲圣曰:‘如何比得爹爹富貴?!?/p>
到了元代,除“爹爹”外,仍有人承襲唐朝習(xí)慣,稱呼父親為“哥哥”。如元曲《墻頭馬上》:“……我接爹爹去來……你哥哥,這其間,未是他來時節(jié),怎抵死的要去接?”此外,女真人對父親的口語稱呼中出現(xiàn)了“阿媽”的例子,在文獻中有所體現(xiàn)。如《元曲選·缺名·貨郎旦·三》:“阿媽有甚話,對你孩兒說呵,怕做甚么!”
2.母親
宋元時期的母親稱謂,主要有“母”“娘/娘娘”“媽”等。
(1)“母”一字在宋元時期較為穩(wěn)定地表示為母親的含義。在不同情況下,“母”字前被稱呼人加上形容詞,來描述母親的狀態(tài)。如《齊東野語》中“我有老母,貧不能自活”?!赌芨凝S漫錄》中“獨護慈母喪,淚與河水流”。
(2)在宋元話本中,可見到以“娘”“娘娘”稱呼母親的例子。如:
娘,母稱曰娘[7]。
行經(jīng)月余,已到潞州常武安家,見了舅舅,問著娘娘信息,且知母氏已自喪亡[8]。
(3)“媽”用以稱呼母親,學(xué)界一般認為來源于《夷堅志》:“見去歲亡過所生媽媽指我泣曰:‘此是陰府,汝何為亦來?!薄峨u肋編》中也可見這樣的稱呼:“今人呼父為爹,母為媽,兄為哥。舉世皆然。問其義則無說。”
除此之外,在金朝文獻中,可見到金朝皇帝稱呼其母親的特殊例子。如金哀宗稱其母為“阿婆”:
上曰:“阿婆有此意,臣亦何嘗忘?!贝仁ヌ笠嘣唬骸昂阌写诵模瑒t見此當有期矣。”[9]
在所見史料中,對于父親、母親的稱謂多為尊稱,沒有輕慢之意,體現(xiàn)出以“親親”之情為重要體現(xiàn)的儒家倫理思想。
關(guān)于兄弟姊妹的稱謂
在血親稱謂中,對于同輩親屬,有兄、弟、姊、妹用來加以區(qū)分血緣關(guān)系的親近和順序的長幼。這些稱謂有助于加強親屬成員聯(lián)系,亦有助于在家庭組織中構(gòu)建長幼有序的行為準則。A3C31AD3-7F7E-4240-A732-401121FE6945
1.兄弟
在宋元文獻中兄弟間一般以“兄”“弟”稱呼,有時根據(jù)長幼、嫡庶等不同情況加以區(qū)分。同時,在部分文獻中也可見以“哥”稱呼兄長。如:
蔡寶者,以嫡子能讓其官與庶兄而不出,用其學(xué)行修飭召。
曹王甚賢,神廟之季弟也[10]。
宋朝同輩男性之間以“兄”“弟”稱呼的現(xiàn)象,是宋朝蒙養(yǎng)之學(xué)中重視倫理道德教育的重要體現(xiàn),暗藏中國古人對于構(gòu)建和睦的同輩關(guān)系之間的需求,有助于維護以“三綱五常”為代表的傳統(tǒng)儒家倫理思想體系。
2.姊妹
(1)有關(guān)同輩間姊妹的稱呼,稱呼年長者一般以“姊”“姐/姐姐”“女兄”等。如:
姨卒,泰娶其姊。
近世多以女兄為姐,蓋尊之也。(《能改齋漫錄》)
以“女兄”稱呼同輩而年長于己的女性,表達了對年紀較長女性的敬重,折射出了古人對封建禮教的內(nèi)化,是等級制度外顯的體現(xiàn)。
(2)稱呼年幼者中,稱呼有“妹/妹妹”“女弟”“母弟”等。如:
張讓子婦,太后之妹也[11]。
大徐妃生王衍,而小徐妃其女弟。(《鐵圍山叢談》)
其中,“妹”的含義呈現(xiàn)較為穩(wěn)定的特征,一直沿用至今。
關(guān)于姻親的稱謂
宋代以前,有很多用于姻親之間的親屬稱謂,其中大部分稱謂沿用至宋遼金元時期。而隨著社會穩(wěn)定、政治開明,商品經(jīng)濟順勢發(fā)展,宋朝出現(xiàn)了宋明理學(xué)的思潮,男性的家庭地位較之前有所提高,新式的姻親稱謂應(yīng)運而生。
“郎君”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應(yīng)璩的文集之中,在宋遼金元時期之前多作為官職名稱和富家子弟的代稱[ 1 2 ]。由于宋代郎官多為年輕有為的男子,女子選擇婚配時多以其為夫婿,加之當時社會對于君子正派風(fēng)氣的推崇,故女子尊稱丈夫為“郎君”。宋遼金元時期對于“郎君”這一稱呼的使用十分廣泛。
與“郎君”在同一時代背景下產(chǎn)生的夫妻稱謂還有“官人”,是由對官吏的稱呼逐漸演變成親屬稱謂,多體現(xiàn)于小說、白話文之中。此外,現(xiàn)如今人們常使用的“娘子”一詞是從宋代開始逐漸轉(zhuǎn)變?yōu)橐鲇H稱謂語的。在這之前,“娘子”多用于指代尚未婚配的少女。典籍《南村輟耕錄》中關(guān)于這一稱謂語的記載如:“然都下自庶人妻以及大官之國夫人,皆曰‘娘子,未嘗有稱夫人、郡君等封贈者?!边@深刻體現(xiàn)了“娘子”在宋遼金元時期社會上的廣泛流行。
“相公”在唐宋時期多指貴族青年,或作為宰相的尊稱使用。直至元朝元曲與元雜劇的興起,民間女子才用其來稱呼丈夫。如《舉案齊眉》中:
梁鴻云:“夫人請穿上者?!闭┰疲骸跋喙?,我不敢穿?!?/p>
由于一夫一妻多妾的結(jié)構(gòu)長期存在于中國古代社會,宋遼金元時期古人對妾室的稱謂也同樣值得關(guān)注。妾室稱謂比較穩(wěn)定,“小妻”“嬬”“側(cè)室”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稱謂語,而書面語中統(tǒng)稱為“妾”,“妾”也常用作妾室對自己的謙稱,如《焚椒錄》與《大金國志校證》中:
后患之,乃上疏諫曰:“妾聞穆王遠駕……妾雖愚暗竊為社稷憂之?!?/p>
主大怒曰:“非朕母,乃梁宋國王之小妻也?!?/p>
宋遼金元時期,夫妻間的稱謂語變化經(jīng)歷了由宋朝流行的“郎君”至元朝流行的“相公”這一轉(zhuǎn)變過程,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夫妻稱謂語深受當時的社會文化思潮影響,在不同朝代具有不同特點。
關(guān)于子女的稱謂
父子關(guān)系在中國傳統(tǒng)宗法制社會中占據(jù)核心地位。在中國古代,長輩對其子女的稱呼多直呼其名或稱其排行。這在宋遼金元時期的史書和筆記小說中多有體現(xiàn),如《齊東野語》:
既而次女瘡后,余毒上攻,遂成內(nèi)障,目不辨人,極可憂。
通過史書中人物對話的記載,我們不難看出宋遼金元時期對于家中子女以排行為依據(jù)進行稱呼是很普遍的現(xiàn)象,但相比之下,更通俗化的叫法是稱呼其小名,比前兩種稱呼方式更顯親昵。
此外,宋遼金元時期,古人常常通過在“子”“女”二字之前加一些用來指特定范圍對象的修飾成分作為子女的稱謂語。如“息女”指自己的親生女兒,加“嫡”“庶”“嗣”以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嫡庶尊卑,如《墨莊漫錄》:
熙寧五年,杭州民裴氏妾夏沉香瀚衣井旁,裴之嫡子戲,誤墮井而死。
“犬子”一詞最早用于形容幼犬,至宋遼金元時期,“犬子”多用于謙稱自己的兒子,而對于女兒的稱謂除了“犬女”“小女”之外,“令愛”和“令媛”在宋代以后也尤為流行。“令”作為敬辭,具有美好的含義,在前文其他類別的稱謂語中也有所體現(xiàn)。
除以上幾種關(guān)于子女的稱謂語之外,一些現(xiàn)如今用于稱呼其他親屬的稱謂語在宋遼金元時期也用于稱呼子女,如《四朝聞見錄》中記載宋高宗與妻子吳氏曾稱呼養(yǎng)子孝宗為“大哥”:
上每侍光堯,必力陳恢復(fù)大計以取旨。光堯至曰:“大哥,俟老者百歲后,爾卻議之?!?/p>
關(guān)于孫系的稱謂
在孫系上,親屬稱謂所指的對象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基本與現(xiàn)代社會意義相似。如《雞肋編》與《鶴林玉露》記載:
其室王氏,亦睢陽人,景融之女,同老之孫也。
其孫女方七歲,答曰:“恐妨同坐者?!?/p>
而在不同親屬關(guān)系上,稱呼略有不同,從中也可體會到親屬遠近、長幼有序的特點。如“孤孫”“侄孫”等。
然其孤孫囚系于郡邸,獨不能釋之,至于掖庭令養(yǎng)視而不問也,豈非漢法至嚴,既坐太子以反逆之罪,雖心知其冤,而有所不赦者乎?(《容齋隨筆》)
其后東坡在儋耳,侄孫蘇元老,因趙秀才還自京師,以少游、毅甫所贈酬者寄之。(《能改齋漫錄》)
宋遼金元時期的親屬稱謂所指對象具有穩(wěn)定性,各朝代之間不同稱謂既有相同的因循襲承,也有不同的獨特創(chuàng)造。宋遼金元時期的親屬稱謂與今日的親屬稱謂有許多相似甚至相同之處,可見今日廣泛使用的親屬稱謂是民族融合的結(jié)果。
參考文獻
[1]周密.齊東野語:卷1[M].北京:中華書局,1983.
[2]吳曾.能改齋漫錄:卷18[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3]陸游.家世舊聞:卷上[M].北京:中華書局,1993.
[4]陳順成.親屬稱謂詞“耶”、“爺”的歷時考察——附論“孃”、“娘”[J].古漢語研究,2013(01):33-38+95.
[5]劉祁.歸潛志:卷2[M].北京:中華書局,2007.
[6]臧晉叔.元曲選:第1冊[M].北京:中華書局,1958.
[7]黃公紹,熊忠.古今韻會舉要[M].北京:中華書局,2000.
[8]佚名.新編五代史平話[M].上海:中國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1954.
[9]脫脫.金史:卷64[M].北京:中華書局,1975.
[10]蔡絛.鐵圍山叢談:卷4[M].北京:中華書局,1983.
[11]洪邁.容齋隨筆:卷11[M].北京:中華書局,2007.
[12]嚴可均.全三國文:卷30[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9.
【課題項目】遼寧師范大學(xué)校級大學(xué)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xùn)練計劃項目“宋遼金元時期的親屬稱謂研究”(2021101650188)。A3C31AD3-7F7E-4240-A732-401121FE6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