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是一種至美的境界。
……
西方的油畫多濃重,每一種色彩,都唯恐不突出地表現(xiàn)自己,而中國的水墨畫,則以淡見長,能省一筆,絕不贅語,所謂“惜墨如金”者也。
一般說,濃到好處,不易;不過,淡而韻味猶存,似乎更難。
咖啡是濃的,從色澤到給中樞神經(jīng)的興奮作用,以強烈為主調(diào)。有一種土耳其式的咖啡,煮在杯里,釅黑如漆,飲在口中,苦香無比,杯小如豆,只一口,能使飲者徹夜不眠,不覺東方既白。茶則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龍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種感官的怡悅,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風生的愜意,也非筆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無法加以比較的。
但是,若我而言,寧可傾向于淡。強勁持久的興奮,總會產(chǎn)生負面效應(yīng)。
人生,其實也是這個道理。濃是一種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種生存方式。兩者,因人而異,是不能簡單地以是或非來判斷的。我呢,覺得淡一點,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因此,持濃烈人生哲學(xué)者,自然是積極主義了;但執(zhí)恬淡生活觀者,也不能說是消極主義。奮斗者可敬,進取者可欽,所向披靡者可佩,熱烈擁抱生活者可親;但是,從容而不急趨,自如而不窘迫,審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又一種的積極。
……
譬如交朋友,好得像穿一條褲子,自然是夠濃的了?!熬又坏缢保隙ㄊ前俜种俚牡?。不過,密如膠漆的朋友,反目成仇,又何其多呢?倒不如像水一樣地淡然相處,無昵無隙,彼此更怡洽些。
近莫乎夫婦,親莫乎子女,其道理,也應(yīng)該這樣。太濃烈了,便有求會之毀、不虞之隙。
尤其落到個人頭上,一旦要給自己畫一張什么圖畫時,倒是寧可淡一點的好。
物質(zhì)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謀取、追求和獲得,大概是與生俱來的。但欲望膨脹到無限大,或爭名于朝,爭利于市;或欲壑難填,無有窮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盜名,招搖過市。得則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則大懊喪、大失落。神經(jīng)像淬火一般經(jīng)受極熱與極冷的考驗,難免會瀕臨崩潰邊緣,疲于奔命的勞累爭頭,保不準最后落一個身心俱弛的結(jié)果,活得也實在是不輕松??!其實,看得淡一點,可為而為之,不可為而不強為之的話,那么,得和失、成和敗,就能夠淡然處之,而免掉許多不必要的煩惱。
淡之美,某種程度近乎古人所說的禪,而那些禪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實際上是在追求這種淡之美的境界。
禪,說到底,其實,就是一個“淡”字。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禪之趣,不亦樂乎?
(摘自《李國文文集》)
技法鑒賞
一、有思想態(tài)度
文章強調(diào)以“淡”為美,通過西方的油畫與中國的水墨畫,通過咖啡與茶,得出追尋淡泊的結(jié)論,這個點抓得很準。議論性散文,語言風格上可以沒有散文的特質(zhì),但必須有觀點的提煉。文章中有觀點很容易,但有思想個性并且有深度的觀點就顯得難能可貴。有見地的思想態(tài)度展示了作者的智慧和內(nèi)涵,也能體現(xiàn)語文的綜合素養(yǎng)?!叭松谑?,求淡之美,得禪之趣,不亦樂乎?”最后一段語句精練,點明題旨,收束有力,同時又讓人有無窮的回味余地,話語中體現(xiàn)了思想的魅力。
二、有情懷溫度
議論性散文要有散文的特點,我們從中可以讀到閱歷、人文、情感等一類有溫度的內(nèi)容,或者表達對精神的堅守,或者闡釋對傳統(tǒng)的敬畏,或者有思辨色彩的哲理頓悟,或者有對生活不同角度的解讀。這些內(nèi)容本身就是具有情懷的,在議論中有格調(diào)的張揚,有情懷的表達,這也是語文的學(xué)科特點。如文中的這句話,“神經(jīng)像淬火一般經(jīng)受極熱與極冷的考驗,難免會瀕臨崩潰邊緣,疲于奔命的勞累爭頭,保不準最后落一個身心俱弛的結(jié)果,活得也實在是不輕松??!其實,看得淡一點,可為而為之,不可為而不強為之的話,那么,得和失、成和敗,就能夠淡然處之,而免掉許多不必要的煩惱?!?/p>
三、有審美高度
議論性散文的特點是既要表達觀點,同時還要給人以美的享受。議論文大多會追求演講詞一般的說理,或者辯駁一類的邏輯嚴密。但議論性散文不追求這種“暴風驟雨”般的豪放,恰巧是“和風細雨”般的說理、慈母般的“溝通”,“潤物細無聲”。所以我們看到“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種感官的怡悅,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風生的愜意,也非筆墨所能形容?!边@樣的句子時,覺得有醇厚的詩意。這樣的句子是潤澤的,是可感的,是更具說服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