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勇 李文婧 高亞鋒
摘要: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除了注重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還應對學生汲取知識能力的提升加以思考。結合在線教學模式,針對受眾學生的狀態(tài)進行了調(diào)研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開展了教學方法的革新思考與探索。調(diào)研反映出在線模式下,學生自我思維意識對于學習效果的影響明顯,而學生自我思維意識的提升,正是在學習過程中得以逐步實現(xiàn)的。在教學方法和模式的問題分析中,結合調(diào)研反映出的各階段受眾體特性的不同,提出了應根據(jù)不同階段按階施教的在線教學改革思路。
關鍵詞:高等教育;自我思維意識提升;教學方法革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22)03-0128-06
2020年伊始,一場公共衛(wèi)生事件觸發(fā),時值寒假,全國大中小學已進入休假模式,但此次事件持續(xù)時間較長,超出了預期。2020年2月開始,全國教育系統(tǒng)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在線授課學習模式。重慶大學按照課表安排,于2020年2月17日開始正常教學活動,全員開啟在線教學模式。在這個過程中,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學校把更多的關注點聚焦在教師身上,包括線上教學的模式統(tǒng)計、教學督查、課件制作等,各種教學模式的輔導講座撲面而來,在缺乏針對學生環(huán)節(jié)的更多可行性措施的情況下,只能從教師教學環(huán)節(jié)入手,保證線上教學質量。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基于現(xiàn)實情況逐漸意識到:高等教育的受眾主體是學生,這是一個具有自我意識、自我思維的成年人群體,這也是明顯區(qū)別于中小學教育之處。為此,基于受眾對象的意識和思維模式特點,筆者開展了調(diào)查分析,結合當前高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思考高等教育教學的革新。
一、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與特點
高等教育是在中等教育基礎之上進行的專業(yè)教育和職業(yè)教育,是培養(yǎng)高級專門人才和職業(yè)人員的主要社會活動。在我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中,高等教育學歷層次包括博士、碩士、本(專)科。當前,高等教育更注重“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和“提升科學研究水平”。根據(jù)教育部2019年發(fā)布的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情況報告,到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超過50%,已建成了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1]。國際上通常認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5%~50%即表示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2]。由此可見,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普及化階段[3]。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高等教育的受眾不斷壯大。據(jù)資料[4]顯示,高校學生的專業(yè)基礎課不及格率最高達30%,專業(yè)課不及格率達10%。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影響了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學習質量?筆者認為,對成年人而言,自我思維意識是直接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謂自我意識,是意識的一種形式,指主體對自身的意識。它包括對自身機體及其狀態(tài)的意識,對自己肢體活動狀態(tài)的意識,對自己的思維、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的意識,包括提升自我觀念、自我知覺、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監(jiān)督和自我調(diào)節(jié)控制等主要內(nèi)容[5]。人的自我意識提升需要在成長過程中逐步發(fā)展和完善,包括正確的自我認知、客觀的自我評價、積極的自我提升和不斷關注自我成長等幾個方面[6]。
二、高等教育受眾主體的實際情況分析
基于上述思考,筆者結合教學實際進行了在線教學模式下的學生學習狀態(tài)調(diào)研。根據(jù)本科教學和研究生不同階段教學模式的差異和各自的需求,為了確保問卷的可比性,采用同一套問卷,分別針對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群體進行了調(diào)研。調(diào)研以學生作為第一人稱,分別對其認為影響在線授課和學習質量的因素、對在線教學的評價、在線教學中自我能力的發(fā)揮等進行了信息收集。三類被調(diào)查群體人數(shù)分別為89、39、15人,基本涵蓋了所授課程的受眾對象,因此調(diào)查結果具有代表性和準確性。
(一)教學質量的認知分析
在針對在線授課質量影響因素的調(diào)研中,三類群體調(diào)查結果如表1所示。
從由表1各項分布比例可知,在針對教學質量的評價上,學生普遍認為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授課形式、課件質量和講解內(nèi)容等。加強教師環(huán)節(jié)的質量建設,對于提升教學質量具有普遍意義。與此同時,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群體中選擇“學習自主性”選項比例較高??梢?,在這個階段的學習中,從學生內(nèi)心對于學習自主性重要性的深刻認知已經(jīng)感覺到,在類似無人監(jiān)管模式下,自主性將直接影響教學質量;而反觀博士研究生群體,其各項分布比例較為均衡,但學習自主性反而最低,這是因為進入博士階段的學習,大部分的學習均是主動學習,因此,其對學習自主性已不再敏感。
針對學習質量自我評價的調(diào)查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可知,與表1類似,本科生和碩士生對于學習質量的自我評價表現(xiàn)出了相同的趨勢,大約25%~30%的學生對目前的學習狀態(tài)
不滿意,其中本科生的比例稍高;而博士生則反映出高度的一致性,不存在不滿意的情況,有超過25%的博士生認為效果完美。這一結果也與線下學習質量是否提升的調(diào)查結果(表3)相一致。
綜合表1—表3的結果可知,對于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在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培養(yǎng)模式下,以授課為主的學習模式使得學生養(yǎng)成了“聽”的習慣,因此,在缺乏監(jiān)督、基本自主的學習狀態(tài)下,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意識到學習效果不佳,這其中,自主性是主要影響因素之一。65%~75%的學生認為,強迫式的課堂教學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學習質量,本科生更為明顯,而已經(jīng)處于自主學習階段的博士生反而覺得在線形式會更好,這一比例超過25%。
(二)對在線教學的主觀評判
在針對當前在線教學習質量影響因素的分析中,調(diào)查結果(如表4所示)與前面的分析有一致性,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反映出的影響因素基本一致,超過或接近70%的學生缺乏自主性不能全身心投入學習;而博士生則認為無法面對面溝通是影響學習質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有20%~30%的學生表示不適應在線教學,這主要是因為這種模式前所未有,在中國傳統(tǒng)的體制內(nèi)教學均沒有采用這種模式,造成了包括環(huán)境、生活、習慣等各方面的改變。
在對在線學習的好處的評價上,每個選項都呈現(xiàn)出遞減或遞增趨勢,如表5所示。這反映出處于不同階段學習的學生,其自身的思維和意識在不斷提升,認識問題和對待問題的態(tài)度也在發(fā)生轉變。例如:對于“互動”和“資料查閱”問題,反映出在學習過程中,研究生與本科生的自主思考能力的根本區(qū)別;而對于“回放”問題,則反映出不同階段由于自主性原因,其對既有資源的依賴逐步減少,更多地愿意探索未知資源。在“促進查閱資料”的調(diào)查中,本科生的選擇比例接近50%,并且排在第二位,由此可見,受條件的限制,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無形中得以提升。
在對于學習方式的調(diào)查中,同樣的遞進趨勢被反映出來,如表6所示。在針對專業(yè)課程的受眾調(diào)查中,當前不分階段、普遍采用的授課方式是否真正適用?當學生認為講課沒有“意義”時,所謂的學習會是一個什么狀態(tài)?表6反映出對于在線教學,隨著學習階段的不同,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關注對象、期盼模式是有所區(qū)別的,各自需求確定了教學的關注點,而教學也應該更加關注不同階段、不同受眾對象的自我需求。
(三)在線教學中自我能力的發(fā)揮
在對是否查閱除老師指定的課件、課本、資料之外的資料進行進一步學習的調(diào)查中,本科生和碩士生再一次反映出同樣的規(guī)律,而博士生的情況也與前面類似,反映出明顯的不同,如表7所示。仍然有超過50%的碩士
生不習慣查閱資料,學習中沒有充分發(fā)揮自主思維,缺乏自主學習;超過70%的博士生已經(jīng)養(yǎng)成查閱資料的習慣,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明顯,因此,更適宜開展深層次的研究和探索。
就學習方法的調(diào)查如表8所示,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對比很明顯,在明顯具有引導性的“理解記憶”一項中,大家都達到了80%以上的選擇比例,但是在后續(xù)學習方法的選擇中,本科生和碩士生的選擇明顯偏少,由此可見,何為“理解”,如何在“理解”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博士生表現(xiàn)明顯,但對于高等教育的大部分受眾主體而言,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養(yǎng)成實際上就是自我意識、自我思維的提升過程。在學習過程中,知識的攝入源于能力的提升,而能力的提升則基于自我思維意識的更新與提升。
上述調(diào)查分析反映出,在學習過程中自我思維意識對問題認知、效果判斷、自我評價方面作用明顯,由于處于特殊時期,在必須采用這種模式的情況下,學生一方面反映出自我思維意識對學習主動性的影響,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作為成年人理性思維的一面,也就是自我思維意識不強導致學習效果較差的問題。由此可見,在高等教育中提升學生的自我思維意識,促進學生的自我修行,對于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有著顯著的作用。
三、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按照國務院發(fā)布的《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高等教育在未來的發(fā)展將以推進“雙一流”建設為目標,推動一批高水平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加快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提高高等學校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水平,使之成為知識發(fā)現(xiàn)和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要力量、先進思想和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源泉、培養(yǎng)各類高素質優(yōu)秀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支撐國家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服務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高等教育內(nèi)涵式發(fā)展等方面發(fā)揮重大作用[7]。而這期間,要真正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能力突出、高素質優(yōu)秀人才,面對目前的高等教育教學模式,以及上述教育中的實際問題,作為高等教育從業(yè)者,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尚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教育觀念與方法革新不徹底
以當前各個高校都在進行的課程體系改革為例,其目的是更新教學體系,滿足新時期的發(fā)展需求,但是大多數(shù)專業(yè)課程體系的更新存在“換湯不換藥”的現(xiàn)象,導致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脫節(jié),學生不能在第一時間了解科技發(fā)展新動向,導致學習興趣淡薄,從而失去學習的主動性。
(二)教學方法固守陳規(guī),保守冒進并存
一方面,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對創(chuàng)新方法的實踐力度不夠,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停留在教案階段,不敢實踐、不善實踐,導致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浮于表面,未能與國家的要求實現(xiàn)真正的并軌發(fā)展;另一方面,不乏“拔苗助長”的現(xiàn)象,不考慮學生的實際狀況,單方面采用“高階”人才培養(yǎng)方式,注重形式創(chuàng)新,而忽略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三)教學管理方式以行政考核為目標
當前,高校教學管理中仍然存在一線教學經(jīng)驗不足或長時間不從事一線教學的管理者
,對教學質量的把握單純停留在指標上,忽略教育以人為本的根本需求和目標,忽視了對于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
四、結語
基于上述分析,一方面可以透過當前特殊時期、在特殊的實際環(huán)境中所反映出的實際情況,為我們提供更多的教育思考。何為教育?筆者認為教育就是培養(yǎng)人、提升人,尤其是高等教育,應該充分重視和有意識地挖掘、提升學生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高等教育面對的受眾主體,既有同質性也有差異性,所謂因材施教,這里更多的是體現(xiàn)在根據(jù)不同的階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模式“按階施教”,一味地和拔高的,都是負面的和不可取的。
在高等教育的實踐中,教師、學生除了授與學的關系,更應該建立真正的教學互助模式,這是一個需要經(jīng)歷根本改革與革新的過程,這一次公共事件迫使大家必須面對新的教學模式,或許是一個真正思考改革需求與效果的機會。這種模式的建立與革新,絕不是文件和指標能夠解決的,教育的根本是人,高等教育應該可以理解為把人培養(yǎng)成具有高級思維能力的過程,那么,對于人的自我思維意識的提升應該是重點。促進受眾體——學生不斷完善自我,應該是教學模式革新的出發(fā)點。那么,針對高等教育的實施主體的責任和義務,也應該進行具有革新意義的重新定義!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我國即將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EB/OL]http://www.moe.gov.cn/fbh/live/2019/50340/mtbd/201902/t20190227_371425.html.2019-02-26.
[2]李松濤.高等教育大眾化瓦解精英化就業(yè)[EB/OL]http://zqb.cyol.com/html/2014-04/28/nw.D110000zgqnb_20140428_4-T02.htm.2014-04-28.
[3]青魯班.高職擴招100萬,看院校領導怎么表態(tài)?[EB/OL]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9-03/05/content_17938626.htm.2019-03-05.
[4]廖慧萍,王艷瓊.高校學生考試不及格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探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1(1):63-64.
[5]車文博.心理咨詢大百科全書[M].浙江: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6]熊淑萍.讓幸福來敲門:高校心理健康輔導與矯治[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
[7]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fā)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Z].2015-10-24.
Thoughts on the improvement and reform to the quality of online teaching
DING Yong, LI Wenjing, GAO Yafe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5, P. R. China)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attention should not only be paid to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but also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ability to gain knowledge. Combined with online teaching mode, the paper conducts a survey and analyzes the state of the audience students, and on this basis, carries out thinking on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 the survey about learning state, it is reflected that under the online mode, students’ self-consciousnes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learning effec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self-consciousness is also achieved gradually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models, combined with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dience students in the survey at each stage, the idea that teaching method should be take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tages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improvement of self-consciousness;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責任編輯 梁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