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明|浙江外國語學院英文學院,浙江外國語學院外語教育研究中心
語篇是表達意義的語言單位?!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高中課標》”)指出,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滲透語篇基本知識[1]。當前的高中英語教學對語篇知識的重視不夠,學生的語篇意識普遍不足,他們在寫作中常常出現主題偏離、要點提取不準確、語篇連貫性不足等問題,因而有必要加強對語篇語言學理論知識的教學和應用。
語篇語言學以大于句子的口頭或書面語篇為對象,研究語篇各部分如何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主要包括銜接與連貫理論、主位-述位理論和信息結構理論三種理論模式,對英語閱讀與寫作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銜接與連貫理論著重探討如何運用銜接手段實現語篇的語義連貫,主位-述位理論探討語篇話題的推進與分布特征,信息結構理論聚焦語篇新舊信息的互動傳遞。這三種理論模式各有側重又相互關聯,不僅可以為語篇閱讀提供分析框架,而且也可以為語篇寫作提供參考模式。本文基于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書《英語》必修(以下簡稱“人教版教材”,后文凡引自該教材的示例,以“冊—頁碼”的形式標注),探討三種理論模式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課標》要求學生“能使用銜接手段有效提高書面語篇的連貫性”[2]。銜接與連貫理論是英語寫作教學中應用最為廣泛的語篇語言學理論模式。Halliday&Hasan 在Cohesion in English 中指出,銜接指篇章中兩個語言成分之間的語義聯系,句與句之間的語義銜接是建構連貫語篇的重要手段[3]。運用銜接可以將語篇中結構上互不相關但語義上互相依賴的各個成分聯成一體,形成一種語義關系[4]。Halliday&Hasan將銜接分為語法銜接和詞匯銜接。其中,語法銜接包括照應(reference)、省略(ellipsis)、替代(substitution)和連接(conjunction),詞匯銜接包括詞匯重復(repetition)、同義/反義(synonymy/antonymy)、上下義/局部-整體關系(hyponymy/meronymy)和詞匯搭配(collocation)[5]。
1.照應
照應指的是語篇中一個成分作為另一個成分的參照點[6],包括人稱照應、指示照應和比較照應。人稱照應采用語言中的人稱系統(tǒng)來指稱事物;指示照應采用指示代詞通過時間和空間的遠近來指稱事物;比較照應可分為一般比較和特殊比較,前者通過指稱詞和所指之間的相同性或相似性進行比較照應,后者通過形容詞或副詞的比較級進行比較照應。試看例1:
例1“Life is precious...”These words of Dr Lin Qiaozhi give us a look into the heart of this amazing woman, and what carried her through a life of hard choices.(三—16)
在例1中,指示代詞these與前一句的直接引語“Life is precious ...”形成指示照應,使句子間的聯系緊密;指示代詞this 將woman 與Dr Lin Qiaozhi連接起來,增強了小句內的聯系;人稱代詞her與相鄰小句之間實現人稱照應。
2.省略
省略指省去語篇中的某個成分,以突顯新信息,包括名詞性省略和動詞性省略。試看例例2和例3:
例2 There are so many beautiful old buildings — many sitting on top of big hills ...(三—28)
例3 Tour guide:…Did you know that it’s called Chiwen — one of the nine sons of the Chinese dragon?
Tourist B: No, I didn’t. That’s so interesting!(二—7)
例2 中的many 后面省略了名詞buildings,例3 中的I didn’t 后面省略了動詞know以及賓語從句。
3.替代
替代指用一個替代詞代替某一個成分,可分為名詞性替代、動詞性替代和小句性替代。名詞性替代常用one(s)代替名詞,動詞性替代常用do(es)代替動詞,小句性替代常用so 和not分別代替肯定性陳述小句和否定性陳述小句。試看例4:
例4 First, I had to think very carefully about which courses I wanted to take. The school adviser helped me choose the suitable ones...(一—14)
例4用ones代替courses,既加強了句子間的連貫性,又避免了詞匯的重復使用。
4.連接
連接指運用連接詞或詞組表達時間、因果、條件等邏輯聯系。試看例5:
例5 Experts investigated the issue, conducted several tests, and then made a proposal for how the buildings could be saved. Finally, a document was signed, and the work began in 1960.(二—4)
例5 運用多個連接詞來加強段落的連貫性,如并列連詞and、表示時間順序的連接詞then和finally。
詞匯銜接是指語篇運用詞匯重復、同義/反義、上下義/局部-整體關系、詞匯搭配等手段來實現語義的貫通。試看例6至例10:
例6 ... and keeping the right balance between progress and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sites can be a big challenge.
Big challenges, however, can sometimes lead to great solutions.(二—4)
例7 They have already helped to find homes for nearly 200 animals. It is hard work,but the young people working at the shelter think it is worth it.(二—23)
例8 They use the same flag, known as the Union Jack, as well as share the same currency and military defence. However, they also have some differences.(二—40)
例9 Its beautiful countryside excites and inspires all, offering something for each of the senses. The peaceful landscape of the“Emerald Isle”and its many green counties is a true feast for the eyes,with...(二—44)
例10 I always wanted to look like the slim girls on TV even though I knew that it was impossible.I worried about my weight and tried every new diet I read about online. I tried nofat,low-fat,5:2,only bananas,no bananas—I almost went bananas,too.(一—42)
例6 至例10 為詞匯銜接的典型示例。例6為詞匯重復銜接手段的示例,上一段段尾句中的a big challenge 在下一段段首句中以big challenges 的形式出現,增強了段落間的銜接性。例7 為同義銜接手段的示例,find homes與working at the shelter 是近義詞組,都表示“為動物尋找庇護處”。例8 為反義銜接手段的示例,share the same currency 和have some differences為反義詞組。例9為上下義銜接手段的示例,the senses和the eyes互為上下義詞組。例10為詞匯搭配銜接手段的示例,即通過詞或詞之間的搭配語義關聯實現銜接,如slim與weight、diet與no-fat、low-fat、bananas。
學生的應用文寫作和概要寫作常常存在要點提取不準確、主題不清晰或是跑題、偏題等現象。如果學生能夠掌握有關語篇主題確立和推進過程的相關語篇知識,上述情況就能得到改善。主位-述位理論正是功能語言學從句子結構入手探討語篇話題發(fā)展的理論。該理論起源于功能語言學家馬泰休斯的功能句法觀(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其主要觀點是一個句子由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構成。主位是話語的出發(fā)點,通常表達已知信息;述位則是關于主位的闡釋,是話語的核心內容,通常表達新信息。試看例11:
例11 Economic development (T) | is necessary if we want to improve society (R) .(二—4)
在例11 中,“T”表示主位,“R”表示述位,豎線“|”表示切分(全文同)。主位引出話題,是話語的出發(fā)點,為語篇主題服務;述位則對話題的內容進行闡述。主位選擇及相鄰主位之間的語義關聯決定著語篇主題的發(fā)展走向。例如,人教版教材一第二單元Reading for writing 板塊“Terracotta Army”一文的主題是介紹世界文化遺產——秦始皇兵馬俑,語篇連續(xù)以more than 8,000 statues、each statue、the statues 為句子的主位,來突顯語篇主題。又如,人教版教材二第一單元Reading and thinking 板塊“From Problems to Solutions”一文,主體部分多以the government、a committee、the group、experts等行為主體為主位,來突顯語篇主題——政府和專家協力保護文化遺產。
語篇主題的發(fā)展可以通過上下文中的主位與主位、主位與述位、述位與述位之間的語義銜接模式來推進,即主位推進理論[7]。Danes 提出三種主位推進模式:一是平行型(也稱主位同一型),即相鄰語句的主位相同;二是階梯型(也稱線性主位推進型),即前一個語句的述位成為下一個語句的主位;三是派生型,即一個段落或其他篇章部分的“超主位”派生出多個主位[8]。此后,也有語言學家提出第四種主位推進模式——聚合型,即連續(xù)若干語句的主位不同,但述位相同。雖然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觀點,但學界普遍認為前三種推進模式最為常見。這三種推進模式對于高中英語寫作的話題組織和推進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其一,平行型,即語篇中的語句連續(xù)以同一個主位展開(如圖1所示)。
圖1 平行型主位推進模式
例12 I (T1) | always wanted to look like the slim girls on TV even though I knew it was impossible (R1). I (T1) | worried about my weight and tried every new diet I read about online(R2).I(T1)|tried no-fat, low-fat, 5 : 2, only bananas, no bananas (R3) — I (T1) | almost went bananas,too(R4).(一—42)
例12 是人教版教材一第三單元Reading for writing 板塊“Going Positive”的第一段,語篇主題是“I”對健康的認識。例12 句子的主位都是“I”,即以第一人稱講述自己的經歷,不僅符合語篇的主題定位,而且也使得語篇話題具有連貫性。
其二,階梯型,即語篇中上一句的述位成為下一句的主位,語篇主題隨之不斷推進(如圖2所示)。
圖2 階梯型主位推進模式
例13 By the Shang Dynasty(around 1600-1046 BCE), these symbols (T1) | had become a well-developed writing system (R1). Over the years, the system (T2) | developed into different forms...(R2)(一—62)
例13第一句的述位R1成為第二句的主位T2,由此推進語篇主題的發(fā)展。
其三,派生型,即語篇中連續(xù)幾個小句的主位均從第一句的主位或述位中派生出來(如圖3所示)。
圖3 派生型主位推進模式
例14 Pisa (T1) | is a fine old city (R1).The houses (T2) | are well-built (R2); the streets(T3) | open, straight, and well-paved (R3); the shops (T4) | well-furnished (R4); and the markets(T5)|well-supplied(R5).(一—82)
例14的第二、三、四句主位the houses、the shops、the markets都是從第一句述位a fine old city派生而來,即指該城市的房屋、街道、店鋪等,突顯了介紹Pisa城市狀況的主題。
不同的主位推進模式可以在同一個語篇中混合出現。但是語篇的體裁不同,常用的主位推進模式也會有所不同。平行型常用于敘事語篇或說明文中;階梯型常用于議論文或推理性語篇中;派生型常用于說明文或政論文中,對某個問題作連續(xù)、深入的闡釋[9]。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選擇恰當的主位、述位和主位推進模式來進行寫作。
語言最本質的功能是傳遞信息[10],語篇生成的過程就是信息傳遞的過程[11]。學生在讀后續(xù)寫和概要寫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問題:一是不能準確提取信息焦點;二是不能合理組織語句中新舊信息的排列,使得語篇信息傳遞不連貫。這是由于學生缺乏英語語篇信息傳遞過程和信息結構的相關知識所導致的。信息結構理論知識能夠幫助學生解決上述問題。
根據系統(tǒng)功能語法理論,語篇的信息結構與主位-述位結構是兩個平行且相互關聯的語篇結構系統(tǒng)[12],是語篇銜接的重要機制。信息結構理論認為,一個語句中的主位承載已知信息,述位則表達新信息,信息結構則是已知信息與新信息相互作用從而構成信息單位的結構[13]。信息結構單位最常見的形式是“已知信息+ 新信息”,即句子是從已知信息出發(fā),逐漸傳遞新信息的過程。此外,根據Firbas的交際動力說,句子不同成分承載的信息量不同,其傳遞信息的交際動力也不同。位于句首的主位部分通常是已知信息,交際動力值最低;位于句尾的述位部分是新信息,是信息焦點,即最為核心的新信息[14],交際動力值最高。通常情況下,與主位-述位結構重合的信息結構稱為“無標記信息結構”,即主位呈現已知信息,述位呈現新信息,信息焦點趨于句尾。試看例15:
例15 Although some believe festivals should not be commercialized, others believe the increase in spending is good for the economy and public happiness.(三—5)
例15 是人教版教材三第一單元Reading and thinking 板塊“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第四段的最后一句。根據信息結構理論,例15 的信息焦點是“the increase in spending is good for the economy and public happiness”,與該段第一句“Festival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mercial, with businesses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celebrations.”中的新信息及其信息焦點相呼應。若將例15 改為“Some believe the increase in spending is good for the economy and public happiness, although others believe festivals should not be commercialized.”,其信息焦點則落在“festivals should not be commercialized”上,就與第一句的信息焦點失去了呼應。
在實際應用中,作者為了突顯新信息,有時會使用主位來呈現新信息,述位來呈現已知信息,稱為“標記性信息結構”。試看例16:
例 16 On Wednesday morning at a quarter past five came the earthquake.A moment later, the disaster was a fact. South of Market Street,in the working-class neighbourhoods and in the factories,fires started.(一—92)
例16 為人教版教材一第四單元Reading and writing 板 塊“The Story of an Eyewitness”第二段的前三句。為了再現1906年4月18 日美國舊金山大地震帶來的毀滅性破壞,語篇將作為新信息的災難發(fā)生時間點置于段首,以突顯災難爆發(fā)的每一個瞬間所產生的巨大破壞力。
信息結構理論關于語篇中新舊信息傳遞規(guī)律的知識,能夠幫助學生在概要寫作或讀后續(xù)寫中準確定位原文的信息焦點,有效解決學生寫作中的離題、跑題等問題。該理論可以為學生寫作信息的排列指明方向,使學生習作的信息流動更符合讀者的認知規(guī)律。
本文介紹了語篇語言學中關于語篇組織機制的三種不同理論模式,即銜接與連貫理論、主位-述位理論和信息結構理論。它們從語句間的語義銜接、語篇中的話題分布和新舊信息的傳遞等三個維度對語篇組織結構進行闡釋。任何一個連貫語篇都是這三個組織機制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應運用以上三個理論知識,指導學生抓住要點、厘清邏輯、加強銜接,以提高學生寫作的連貫性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