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主題意義下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概念、特征與策略

2022-06-30 05:25:08魏惠
教學月刊·中學版(外語教學) 2022年6期
關鍵詞:主題意義單元整體教學初中英語

摘? ? 要: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必須改變零散知識傳授的現狀,嘗試實施以主題意義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以活動為路徑的單元整體教學。單元整體教學具有體現教學目標整體性、建構課程內容系統(tǒng)性、彰顯英語學習活動觀、促進核心素養(yǎng)融合進階發(fā)展四個顯著特征,其設計可采用整合與重組單元教學內容以建構內容的關聯性、制訂合理的單元教學目標以體現單元學習的整體性、設計與單元教學目標相匹配的評價任務以走向“教—學—評”一致性和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以在主題意義探究中促進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等四個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主題意義;單元整體教學;核心素養(yǎng)

一、引言

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需要更具整合性的教學形態(tài)?!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新課標》”)指出,英語課程內容包含主題、語篇、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六個要素,這六個要素共同構成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內容基礎。其中,主題具有聯結和統(tǒng)領其他內容要素的作用[1]。以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三大范疇為引領,以單元為載體,依托語境開展教學,有利于引導學生在真實、有意義的語言運用中學習語言知識。教師在課程實施中,要強化素養(yǎng)立意,推動實施單元整體教學,即圍繞單元主題,充分挖掘育人價值,確立單元育人目標和教學主線,引導學生在主題意義探究過程中逐步建構和生成圍繞單元主題的深層認知、態(tài)度和價值判斷,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綜合表現的達成。筆者開展主題意義下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相關研究,旨在幫助教師通過深化對單元各語篇主題意義的理解,將孤立零散的課時碎片聯結成系統(tǒng)組織的課程單元,進而在教書育人上作出合理的“戰(zhàn)略安排”,解決教學設計隨從化、教學內容碎片化、教學過程淺顯化和教學評價形式化等問題,為核心素養(yǎng)培育提供時間保障,為課程改革持續(xù)推向深入注入新的活力。

二、“主題意義”和“單元整體教學”概念的界定

科學領域的日新月異促使知識的保質期不斷縮短,以往教材里的一些結論已經過時。如何在這樣一個知識更新時代,保證學生學的東西在幾年后,甚至幾十年后依然是“有用”的,是亟需解決的問題。單元主題意義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一個很好的抓手,它是兼具認識論、方法論和和價值論三重意義的高度概括性知識,是打通學科教育與有效教學的主動脈。

對“主題意義”的探討可以追溯到教育領域關于概念的說法與描述,如奧蘇泊爾的“要領概念”、布魯納的“一般概念”、布盧姆的“基本概念”、懷特海的“惰性觀念”和菲尼克斯的“特色概念”等。這些概念都具有大概念的內涵和意義[2],但大概念最早出現在威金斯和麥克泰格的《重理解的課程設計》中。他們認為,大概念就是一個概念、主題或問題,能夠使離散的事實和技能相互聯系并有一定意義。該定義解釋比較寬泛,既包括概念,也包括主題和問題。后來,埃里克森在“概念”的基礎上提出了“概念性理解”,認為“基本理解”“概念性理解”和“核心學科觀念”都指向同一件事情,其表現形式是表達跨越時間、地點和情境的概念性關系。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雖然從不同視角和側重點,賦予了大概念不同的內涵,但他們初步達成共識,即大概念不僅是抽象概括與聯系整合的概念,還是廣泛遷移的概念。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大概念是基于人們對于自我、自然和社會的價值概念,學習大概念有助于學生理解該學科的重要內容和關鍵思維[3]?;谝陨蠈Υ蟾拍畹恼J識與理解,筆者認為,對于指向特定語境范疇的英語單元而言,大概念即主題意義,教師可以通過對某一單元內各語篇所內含的主題元素進行提煉并建立關聯,從而生成單元主題意義。單元主題意義為單元語言學習提供主題范圍和意義語境?!读x教新課標》將主題列為課程內容六個要素之首,涵蓋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范疇。特定主題所傳遞的思想和文化內涵、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就是該語境蘊含的主題意義[4]。因此,主題意義往往處于更高站位、居于中心地位并藏于更深層次,有助于解決知識建構散、認知層次低以及由此導致的缺乏廣泛遷移力等問題,避免學生學到太多無意義的惰性知識而無法在更多真實情境中運用自己所獲得的知識。

“單元整體教學”以大主題或大任務為中心,對學習內容進行分析、整合、重組和開發(fā),是涵蓋明確主題、目標、任務、情境、活動、評價等要素的一個結構化整體,統(tǒng)籌規(guī)劃與實施多種課型。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要求教師建立起核心素養(yǎng)與單元課程核心內容之間的關系,即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選擇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情境素材,制訂學習目標、確定評價任務、設計學習活動、實施課堂教學、開展教學反思。實施單元整體教學是對國家課程的二度開發(fā),旨在建立課程意識,打破教材編排順序,以學科價值統(tǒng)領教學,從課程角度實施教學,使教學的針對性、時效性更強,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品質,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升教學整體效益,在更大程度上實現學科育人。

綜上所述,主題意義下的單元整體教學是指教師基于課程標準,圍繞特定主題,在深入解讀、分析、整合和重組教材等教學資源后,結合學習主體需求,搭建的一個由單元主題統(tǒng)領、各語篇子主題相互關聯、邏輯清晰的完整教學單元,并使教學能夠圍繞一個明確的主題意義設定單元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在單元學習過程中探究主題意義,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達成單元教學目標。因此,主題意義與單元整體教學二者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一方面,對主題意義的把握必然依靠某個特定教學內容。教師應以主題意義統(tǒng)領知識體系,并通過不同文本從不同角度系統(tǒng)安排單元學習任務,引發(fā)學生深度思考,感悟主題意義。英語語言知識存在于基于情境設置的活動中,情境不僅充當知識的載體,而且還原知識與技能,還彰顯英語學習與生活情境、生活實踐一體理念。為此,單元整體教學必須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才能實現主題意義的建構。另一方面,主題意義統(tǒng)領單元教學目標,同時對主題意義的探究又要通過單元教學來實現。單元教學目標不僅要指向英語學科的思想方法,更要基于主題意義來加強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引領,促進學生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和自主遷移,這也是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之一。338A71BC-963B-46A5-A153-CFA0E59529F0

三、主題意義下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特征

單元整體教學不僅僅是同類知識與內容的簡單組合,還應該是語境、內容、目標、評價、活動、資源等多種要素的系統(tǒng)整合。它不是一個知識內容單位,而是一個指向素養(yǎng)的課程細胞。因此,主題意義下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具有以下四個顯著特征:

(一)體現教學目標整體性

單元整體教學應該有明確的單元教學目標,即從學生角度出發(fā),明確本單元要解決什么問題,期望學生學會什么、收獲什么等,并根據學生實際語言水平和教學進度對單元教學目標進行細化,分解到各個課時教學目標中。需要注意的是,單元內所有課時教學目標都應指向主題意義探究,引導學生從“知道知識和方法是什么”逐漸向“如何運用知識和方法做事”過渡,努力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5]。

(二)建構課程內容系統(tǒng)性

英語課程內容的六個要素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教師要圍繞六個要素,通過循序漸進的學習活動,推動學生核心素養(yǎng)在義務教育全程中持續(xù)發(fā)展[6]。學生在主題意義引領下,通過對單元內不同類型語篇所承載的表達主題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學習探究,促進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fā)展、文化內涵理解、多元思維發(fā)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教師在教學之前,要系統(tǒng)分析單元教學內容并重組單元知識結構,做好單元整體教學規(guī)劃及整體規(guī)劃下的課時計劃。因此,課程內容系統(tǒng)性不僅體現在課程目標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多重教育價值的有機統(tǒng)一上,還體現在運用多種學習方式并將其有機融合在一個整體設計中,集中表現為內容重組和流程再造,進而形成新的單元教學結構。

(三)彰顯英語學習活動觀

《義教新課標》提出的英語學習活動觀不僅為整合課程內容、實施深度教學、落實課程總目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為變革學生學習方式、提升英語教與學的效果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徑?;诖?,主題意義下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不僅擁有聯結教學內容的概念架構,還統(tǒng)攝教與學過程的原則和方法[7],更有利于指導教師整合課程內容、整體規(guī)劃教學與評價活動。教師在單元教學目標統(tǒng)領下,合理設計各課時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三類活動的遞進,從不同角度和層面深入探究主題意義,體現學生在一個單元學習后的收獲和變化。

(四)促進核心素養(yǎng)融合進階發(fā)展

踐行主題意義下的單元整體教學是教學專業(yè)性的重要體現,是基于學生立場對其圍繞某一單元開展完整學習所作的專業(yè)設計。教師依據學生學習需求,站在學生學的角度,從期望學生“學會什么”出發(fā),逆向設計“學生何以學會”的過程,可以為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指明清晰路徑[8]。因此,單元整體教學不僅助力學生核心素養(yǎng)四個方面螺旋遞進式發(fā)展,而且以整合性輸出任務實現學生核心素養(yǎng)四個方面的融合進階。

四、主題意義下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策略

單元主題意義的概括與提煉是開展單元整體教學的第一步,它有助于教師把握單元學習核心任務,建構單元學習的邏輯結構。

(一)單元主題意義提煉策略

提煉主題意義需要整合單元語言素材以及相關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間的縱橫聯系,建構系統(tǒng)的認知結構,形成縝密的學科思維,體現學生對具體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遷移運用,培養(yǎng)學生在新的語境中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準確提煉單元主題意義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學科重要內容和關鍵思維,還可以幫助學生鏈接其他相關概念,并將多個概念整合為概念體系[9],引導學生建立完整的單元知識結構。

1.研讀教材,深度理解教材內容,把握單元核心要義

英語教學的基本任務不僅是要讓學生學習和掌握教材中的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教師在認真研讀教材的基礎上,要做到深度理解教材內容,挖掘各個語篇的知識內容和文化內涵,把促進學習真實發(fā)生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并依據學生的不同學習風格、生活經歷、能力層次和語言水平,不斷聚合、提煉下一級概念與上一級概念之間的同一本質,形成具有較高抽象和概括程度的新認知、行為和情感態(tài)度的關鍵意義,為實施單元整體教學做好充分準備。

2.借助課程標準中的高頻詞句,捕捉主題意義蹤影

《義教新課標》中有諸多高頻詞句。這些詞句的高頻出現,表明它們具有重要的引領與統(tǒng)攝作用。教材是依據課程標準編寫的教學用書,是課程實施的重要載體。要想準確提煉教材的主題意義,教師可以借助課程標準中的高頻詞句,如“育人價值”“單元目標”“語篇主題意義”以及“審美旨趣”“國際視野”“家國情懷”等。這些高頻詞句必然會在課程內容選擇與安排上予以體現、落實。因此,關注這些高頻詞句并深刻領悟其價值導向,進而聚焦單元主題進一步延伸聯想,分析事物(信息)之間的邏輯關聯并作出價值判斷,對于提煉出完整的主題意義具有重要的意義。

3.勇于突破常規(guī),通過抽象概括提煉價值本質

在提煉主題意義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突破慣性思維束縛,努力挖掘教學內容的價值本質。下面以譯林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以下簡稱“譯林版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Great people”為例進行闡述。部分教師會從“努力造就偉人”的角度提煉第二單元的主題意義。但通過比較譯林版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筆者發(fā)現第一單元著重從“物”的角度介紹亞洲國家的風土人情,而第二單元著重從“人”的角度介紹世界上的歷史名人。因此,筆者在足夠寬泛的內容范疇內、在看似沒有聯系的內容之間,勇于突破常規(guī)來探尋本質聯系,最終提煉出第二單元的主題意義,即“加深對偉大人物創(chuàng)造燦爛文化、推動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的認知,激發(fā)崇尚科學、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熱情和行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主題意義下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策略338A71BC-963B-46A5-A153-CFA0E59529F0

1.整合與重組單元教學內容,建構內容的關聯性

在確定主題意義之前,教師必須深度分析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基本學情,系統(tǒng)研讀單元語篇內容,把握知識、技能與策略間的相互聯系及其產生的意義。譯林版教材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Growing up”的主題類屬“人與自我”范疇中的“生活與學習”主題群,包含六大板塊,共13個語篇。13個語篇的篇幅和文體類型雖然各不相同,但都圍繞growing up主題展開,涉及明星成長、學習途徑、二戰(zhàn)故事、向往和平以及影響成長的人物等子主題內容。Welcome to the unit板塊講述的是當今學習型社會的教育服務體系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學習形式,有助于學生全面了解世界。Reading板塊提供了題為“Never give up”的主語篇,該語篇講述了美國著名籃球運動員韋伯努力克服身高劣勢,永不放棄,刻苦訓練,最終圓夢的勵志故事。該板塊還包括一段談論韋伯的對話和一篇關于韋伯在不同時期沒有放棄夢想的非連續(xù)性文本。Grammar板塊有三個小語篇,涉及活動日記和球星姚明的成長經歷。Integrated skills板塊提供了兩個語篇,一篇是關于安妮·弗蘭克生平及日記出版情況的介紹(音頻文本),一篇是供口語訓練使用的圍繞“反對戰(zhàn)爭、向往和平”的情景對話。Study skills板塊讓學生通過進一步閱讀關于安妮·弗蘭克的介紹,熟練掌握猜詞策略。Task板塊是本單元的主任務——寫一篇對自己影響最深遠的人物的短文,該板塊提供了一篇題為“父親對我成長影響最深遠”的范文,為學生描寫人物內在優(yōu)秀品質的具體事例提供腳手架。

該單元的語言材料涉及以下具體語言知識和技能:就語言知識層面而言,第四單元涉及人物生平介紹的語篇特征,描述學習途徑、成長經歷、個人品質的詞匯、句式及以非連續(xù)性文本的方式記載信息等;就語言技能和學習技能(策略)層面而言,第四單元涉及圍繞growing up主題的聽、說、讀、寫、看(通過看來悟學習方式、悟意志磨煉、悟成長領路人)語言技能以及肢體語言等。

基于上述分析,筆者提煉出第四單元的主題意義,即“深入了解名人軼事,積極探究名人的成長經歷和成功故事,以優(yōu)秀榜樣人物引領自我成長、推動服務社會”,進而對單元內容展開重組與建構。同時,筆者還根據各語篇主題意義之間的關聯,確定以下學生需要逐層建構的三個核心學習維度:一是認識什么是成長,從而樹立健康的成長觀;二是理解健康成長的條件,從而知曉促進成長的方向與因素;三是把握成長的深層含義,從而為健康成長作準備。事實上,這些維度的達成通常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選擇、調整或補充,從而創(chuàng)造性地用好用活教材。為此,筆者嘗試將譯林版教材、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以下簡稱“人教版教材”)和外研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以下簡稱“外研版教材”)等進行融合,挖掘同一主題范疇的不同文本素材并進行關聯重組(詳見圖1),以此幫助學生拓展英語學習渠道,深刻把握主題意義內涵。

2.制訂合理的單元教學目標,體現單元學習的整體性

教學設計從知識點走向單元,其實質就是提高站位,改變格局。王薔等指出,單元整體目標的設計要把長遠的育人目標細化到具體單元的學習中,聚焦學生學完單元主題后所形成和表現出的核心素養(yǎng),同時還要使目標可操作、可檢測,突出本質化學習和遷移化應用,追求學科的育人價值[10]。筆者認為,單元教學目標設計是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對學生在完成一個單元學習后應獲得的學習結果及學科素養(yǎng)進階發(fā)展的預期,包括知識、技能、策略的掌握,解決具體情境問題能力的提升,以及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情感體驗的形成等[11]。單元教學目標的制訂應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學情,結合主題意義,把握教學基本要求,有重點并突顯整體性地分解和細化。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馬杰的行為目標三要素理論(行為動詞、行為條件和行為標準)和安德森團隊對布盧姆認知領域目標分類的六個層次內容(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chuàng)造),筆者從課程內容和學生學情出發(fā),聚焦英語課程要培養(yǎng)的學生核心素養(yǎng),緊扣單元意義,整體制訂單元教學目標(如表1所示)。

【學情分析】從認知-情感層面來看,九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獨立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從而導致價值取向的偏離,有待教育和引導;從語言技能層面來看,九年級學生能根據閱讀目的運用不同的閱讀策略來獲取信息,能用英語表達了解世界的方法與途徑,參與成長話題的討論;從語言知識層面來看,九年級學生在初中階段已學過關于人物介紹、閱讀伴我行、成長困惑的詞匯及相關語言表達形式。

【設計說明】筆者在了解各板塊語篇類型(體裁)的基礎上,統(tǒng)籌規(guī)劃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的運用,將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學習貫穿于語篇意義獲取和語言技能運用過程中,從而達成指向英語課程核心素養(yǎng)的單元育人價值——領悟成長過程中“勤學善思、積極向上”的意義和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品行和正確人生態(tài)度?;谡Z言能力的發(fā)展,目標①從認識成長的歷程與意義入手,激發(fā)學生探究主題的興趣;目標②③④聚焦語篇,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健康成長的條件,促進學生在探究主題意義的過程中發(fā)展思維品質;目標⑤⑥不僅立足學習能力提升,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獲取知識和策略,而且滲透文化意識培養(yǎng),突出語言交際功能,讓學生學會在語境中得體使用語言,提高學習遷移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理念。

3.設計與單元教學目標相匹配的評價任務,走向“教—學—評”一致性

其一,采用逆向教學設計,實現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有機統(tǒng)一。為真正落實“教—學—評”一致性,教師可以采用“以終為始”的逆向教學設計,即從學生需要建構的單元主題意義出發(fā),思考需要激活學生哪些已知,鋪墊哪些背景知識、哪些語言知識,同時還要考慮完成這些目標需要哪些材料和資源的支持等,將教學設計的三個環(huán)節(jié)“確定學習結果、評量學習設計、制訂學習計劃”有機統(tǒng)一,實現“教—學—評”一致性。此外,為了確保課堂活動之間的關聯性和邏輯性,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重組教學內容,或調整文本教學的先后順序,或適當補充教學材料。如在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成長的途徑的活動時,筆者補充了外研版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十一模塊第三單元和人教版教材九年級全一冊第十二單元Section A等相關語篇材料,以助力學習活動的持續(xù)深入開展。338A71BC-963B-46A5-A153-CFA0E59529F0

其二,結合單元教學目標,設計遞進式評價任務。教師可以按照“知道了什么”“能做什么”和“想做什么”三個維度,并借鑒克里斯提那·查莫斯團隊的研究成果,設計涵蓋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四類評價工具[12]。第一類是收集,即收集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作品。在growing up主題學習過程中,學生可能會自主收集到與單元主題內容相關的一些文本、圖片或視頻等學習補充材料,或收集到一些名人的勵志成長故事材料,以強化對主題的理解。教師應對此及時予以鼓勵并作出積極的評價。第二類是展示,即給學生提供展現學習成果的平臺和機會。在學生展示過程中,教師(同伴)可以著重從“能否積極主動互動、展示與交流”“展示時觀點是否明確,最終能否合理解決問題”“展示時角色分配是否合理明確”和“能否用英語進行交流,語音較準確,聲音較清晰”等角度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第三類是呈現,即利用外部表征工具對主題意義的探究與理解程度進行外顯。如在進行“把握成長的深層含義”課時教學時,教師可以基于學生在組內討論、分析和總結時的語言、表情和動作,推測學生對主題意義的理解情況,并作出恰當的評價。第四類是論證,即通過訪談、觀察、測評和分析等方法來論證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學習過程的意義性和完整性。如教師可以結合單元教學目標,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等來直接觀察和評價學生的表現,以此反思和論證課堂教學效果,做到教、學、評的渾然統(tǒng)一。

4.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在主題意義探究中促進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

英語課程內容六個要素是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和載體[13]?;诹鶄€要素整合的英語學習活動觀是指學生圍繞某一個主題,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體現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基于已有的知識儲備,依托不同類型的語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語言技能獲取、梳理、整合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深化對語篇的理解,汲取文化精華,促進多元思維發(fā)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這一過程是學生語言能力發(fā)展、思維品質提升、文化意識建構和學會學習的成長的過程[14]。

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單元整體教學可以以整合性的輸出任務作為學生實現核心素養(yǎng)融合發(fā)展的落腳點。而作為單元整體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單元教學目標是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必然路徑,也是學習活動得以有效設計與實施的出發(fā)點。

其一,基于單元教學目標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單元教學目標不僅要體現英語學習活動觀的三個層次以及各層次間的有機關聯,還要從“學”的立場描述學生學習和運用語言探究主題意義的預期結果,最終實現核心素養(yǎng)四個方面的協(xié)調發(fā)展。如在開展“Growing up”單元整體教學時,筆者從“認識什么是成長”“理解健康成長的條件”和“把握成長的深層含義”三個學習維度制訂具體的單元教學目標,以教學目標的遞進和關聯引領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chuàng)新三類學習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引導學生通過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整合學習和運用語言知識,建構起新的結構化知識,深化對單元主題的理解和認知,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二,學習活動貫穿單元教學的全過程。學習活動既表現為外顯的言語行為活動,也表現為內在的語言思維活動,是學生與內容的深度對話以及對內容的全面重構。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已具備較強的獨立性和深刻性。在活動前,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激活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引出有待解決的探究問題。在活動中,教師既要做到課程內容六個要素的統(tǒng)整,又要特別注意將核心素養(yǎng)四個方面內嵌于學習活動中,幫助學生形成新的語言和文化知識結構,深入理解語篇所表達的意義和承載的價值取向。在活動后,教師應依托高階思維,圍繞主題持續(xù)提供由學習理解、運用實踐到遷移創(chuàng)新拾階而上的活動路徑,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新情境中開展推理與論證、想象與創(chuàng)造、批判與評價等超越語篇的學習活動,實現從表層意義理解到主題內涵的領悟。

五、結語

主題意義下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要求教師站在知識系統(tǒng)的最高位,以俯視的姿態(tài),發(fā)揮聯系和結構的力量,將知識結構重組成一個意義整體。實踐證明,該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有效改變脫離語境教授零散知識點的英語教學現狀,實現核心素養(yǎng)真正落地課堂,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全面卻‘低效”等問題,還有助于廣大教師圍繞主題意義組織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形成對主題的持久性理解,并將所學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解決問題,促進高質量英語學習的持續(xù)性發(fā)生。當然,對于這個全新的事物,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充分體現基于本土探討研究的教學實踐嘗試的基礎上,把“理”搞明白、說清楚,這樣才能善始善行,走得長遠。[□][◢]

參考文獻:

[1][6][1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12,47-48,49.

[2]李松林.以大概念為核心的整合性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20(10):56-61.

[3]郭玉英,姚建欣,張靜.整合與發(fā)展——科學課程中概念體系的建構及其學習進階[J].課程·教材·教法,2013(2):44-49.

[4]張琳琳.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閱讀教學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9(8):37-42.

[5]張金秀.主題意義探究引領下的中學英語單元教學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9(7):1-6.

[7]李春燕.中學地理“大概念”下的單元教學設計[J].課程·教材·教法,2020(9):96-101.

[8]崔允漷.學科核心素養(yǎng)呼喚大單元教學設計[J].上海教育科研,2019(4):1.

[9]李振文.核心概念的學習進階:促進項目學習常態(tài)化的有效途徑[J].課程·教材·教法,2020(5):119-125.

[10]王薔,孫薇薇,蔡銘珂,等.指向深度學習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J].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21(1):17-25.

[11]魏惠.談談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英語單元教學目標設計的幾個問題[J].江蘇教育,2021(5):7-11.

[12]CHALMERS C, NASON R.Systems Thinking Approach to Robotics Curriculum in School[M]. Cham: Springer, 2017: 33-57.

[13]王薔,周密,蔣京麗,等.基于大觀念的英語學科教學設計探析[J].課程·教材·教法,2020(11):99-108.338A71BC-963B-46A5-A153-CFA0E59529F0

猜你喜歡
主題意義單元整體教學初中英語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甘肅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如何讓初中英語教學更有效
甘肅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38
跳出經驗看經驗,探尋小學英語教學的幾點改變(下)
跳出經驗看經驗,探尋小學英語教學的幾點改變(上)
單元整體教學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有效性的研究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范式下學與教方式初探
考試周刊(2016年50期)2016-07-12 13:33:54
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14期)2016-06-18 17:36:54
帕爾默文化語言學視角下的勞娜古迪蓀詩歌主題研究
小學品德課堂主動參與策略探析
江蘇教育(2014年19期)2014-11-13 17:03:54
通河县| 吕梁市| 淮安市| 上饶县| 卢湾区| 哈密市| 吉木乃县| 大方县| 伊宁市| 乌拉特前旗| 苏州市| 崇阳县| 碌曲县| 姜堰市| 蒲江县| 徐州市| 虞城县| 阿图什市| 碌曲县| 仁寿县| 黔西县| 普安县| 台山市| 大庆市| 昔阳县| 宜君县| 南雄市| 天台县| 元谋县| 胶南市| 宜丰县| 荃湾区| 昌邑市| 西城区| 南澳县| 西吉县| 林口县| 通州市| 鹰潭市| 吉安县| 保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