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來
從食為天到食為尚:江華瑤族粑粑的民俗文化特征考察
周生來
(中共永州市委辦公室,湖南 永州 425100)
粑粑是江華瑤族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主食,也是節(jié)慶,社交,祭祀,婚姻,娛樂的重要物品。江華瑤族粑粑種類繁多,制作工藝多樣,有著濃郁的民俗文化特征。
江華瑤族;粑粑;民俗特征
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是目前全國瑤族人口最多的縣,這里的瑤族自古以來就有吃粑粑的習慣。逢年過節(jié),婚喪嫁娶,瑤族人民都要做出各種粑粑招待客人,或者送給客人帶走,特別是在平地瑤地區(qū),各式各樣的粑粑不僅是瑤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主食,而且也成為瑤族與人交往、聯(lián)絡感情的一種禮品,具有濃厚的民俗文化特征。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江華瑤族的粑粑種類繁多,大概有20余種。這些粑粑不僅原料不同,形狀各異,口味多樣,而且制作工具、工藝、流程、方法各有不同,是瑤族人民長期的生產生活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江華瑤族粑粑種類繁多,名稱各異,按不同的方法,可以把他們分為以下幾類:
1.按原料分類。在江華瑤族地區(qū),凡是可以用來吃的植物,不管是地里種的還是山里長的,如糯米、秈米、紅薯、小麥、?(稷)子、苞谷、蕎麥、花生、黃豆、艾葉、南瓜、芋頭、茄子、蘿卜、豆角、魚、豬肉、豆腐、紅糖、黃糖、鹽等等,都可以作為做粑粑的原料。一是以(糯米)為主,摻少量秈米為原料。糯米為藥食兩用之物。孫思邈在《千金方》說:“糯米,脾之谷也,脾病宜食之”?!侗静菥V目》記載糯米能治二十一種病癥。瑤族人民用糯米做成月亮粑粑、麻拐(青蛙)下塘粑粑、煮湯粑粑、吊漿粑粑、五孔粑粑、打粑粑、開口笑粑粑、桐子葉粑粑、紫葉粑粑、角梳粑粑、鴨蛋粑粑、雞油粑粑、油賴皮粑粑等,這些粑粑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并佐以糖或者鹽、菜、蔥或油炸,或水煮或蒸煎。二是以各種雜糧為主要原料,適當?shù)丶尤肷倭颗疵祝苑勒扯炔粔?,做成紅薯粑粑、蕎麥粑粑、?子粑粑、南瓜粑粑、蕨根粑粑、芋頭粑粑、木薯粑粑、高粱粑粑等,制作時大多必須放糖或者鹽、菜,這類粑粑可以端上餐桌作為菜肴食用,而且深受食用者喜愛。三是以各種野菜為主要原料,摻以糯米或秈米、糖、鹽制作而成,如使君子粑粑、艾葉粑粑、蒿子粑粑等。這些粑粑不僅風味獨特,還有一定的保健功能,也是贈送客人的珍貴禮物。
2.按形狀分。江華瑤族粑粑形狀各異,有大有小,有圓有方。瑤族人民根據(jù)粑粑的形狀取名,非常地貼切。一是純外形直觀取名。如枕頭粑粑的形狀像睡覺時的枕頭,桐子葉粑粑是把做好的粑粑放在桐子葉上,方便取食。而五孔粑粑是在做好扁圓形的粑粑油炸之前,在內圈用筷子插出五個小洞,不僅美觀,也容易炸熟。二是取某種植物或者動物的某個形狀,如月亮粑粑、牛角粑粑、鴨蛋粑粑、??迹ㄑ┳郁昔巍⒀蚪囚?、燈盞粑粑、生魚片粑粑等。三是在制作過程中,瑤族人民根據(jù)當時的情景,展開想象的翅膀,按照某種動物的形態(tài)、神采賦予粑粑的名稱。如麻拐下塘粑粑是根據(jù)粑粑下鍋時像麻拐跳進池塘,不時泛起漣漪而取名。開口笑粑粑,則是粑粑經過油炸后,像熟透的紅棗咧開嘴笑的形狀而起名。油賴皮粑粑則是粑粑經過油炸后,表面像賴皮麻拐的皮膚一樣不光滑取的名。
1.制作工具。江華瑤族制作粑粑,下面幾件工具是必備的。一是石碓和石磨。做粑粑的大米經過一夜浸泡瀝干水后用石碓舂成粉,雜糧一般用石磨磨成干粉,所以古代這兩件工具是瑤民做粑粑必不可少的工具?,F(xiàn)代則用機器打粑粑粉了。二是篩子。一般用紗布或細銅絲做成,瑤民叫粑粑篩,主要是過去用于過濾舂好或者磨好的粑粑粉,現(xiàn)在用機器打粉,一般不需要再用篩子過濾。三是簸箕和木盆。簸箕功用很多,既可以用來盛裝粑粑粉,也可用來揉粑粑,即直接將水倒入簸箕里,將粑粑粉揉成團,再做成不同的形狀放入鍋中蒸煮或油炸。但當粑粑粉量很多時,為避免弄出去,則改用木盆揉粑粑粉。四是灶和甑子。平常日子,瑤族喜歡用鍋油炸或水煮粑粑,逢年過節(jié)或者辦喜事時,粑粑量大,就用甑子蒸熟。這樣不僅方便,而且蒸出來的粑粑味道更有利于保留糯米和植物的清香原味,比現(xiàn)代人們?yōu)榱藞D省事,喜歡用電飯煲蒸煮,更地道地保留了原汁原味。
2.制作方法。江華瑤民粑粑制作的方法各式各樣,油炸、水煮、蒸、煎樣樣都有,有的還要經過幾道工序,使用幾種方法才能成功。一是水煮?,幟駛兿葘⑴疵谆螂s糧經水浸泡后瀝干磨成粉,再用水揉成團,做成各種形狀的粑粑,然后放水里煮熟后撈出來食用,如水煮粑粑。二是油炸?,幾暹^去常年居住在大山里,有很多油茶樹,因此油炸粑粑也是瑤民常用的方法。這種方法一般多用于秈米做的粑粑,因為糯米或雜糧油炸時消耗的油量較大,瑤民用油成本高,劃不來,如油賴皮粑粑、罐子蓋粑粑。三是煎、蒸、黃燜等。這些方法一般用于以植物或者雜糧為原料的粑粑,如艾子粑粑、蒿子粑粑、紫葉粑粑、木薯粑粑、使君子粑粑,桐子葉粑粑等等,其中有些粑粑是混合,用幾種方法制作出來才更好吃。如木薯粑粑、蕨根粑粑,水煮后再黃燜,高粱粑粑則在大火蒸熟以后再劃成小塊,入鍋用油煎香蘸糖食用,則更可口。
在江華瑤族日常生活中,粑粑作為一種重要的食品,在滿足人民生存的基本需要以后,歷經瑤族生活的特殊自然環(huán)境和歷史進程,逐步形成了江華瑤族獨特的飲食民俗事象。
民以食為天,粑粑在江華瑤族飲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糧食基本滿足了瑤民的生理需求之后,做粑粑、吃粑粑就成為了瑤民飲食文化的一種追求、喜慶娛樂的一個載體。在江華的過山瑤中,春節(jié)和農歷十月十六盤王節(jié)喜歡打糍粑?,幟駛兿葘⑴疵紫磧艚菀灰购鬄r干,用甄子蒸熟,趁熱放進石舂里,幾個男人各持一根堅硬的木頭粑槌輪流錘打。直到糯米飯被完全搗爛,揉成一坨后才取出來,姑娘們趁熱把大坨的糍粑捏成一個個圓形的小糍粑,并用棒槌把它們搟壓成薄餅,粘上白糖,吃起來糯勁十足,甜味鮮美。瑤民們做糯米糍粑時,男人喊著號子,用力搗爛石臼里的糯米飯,姑娘們用手靈巧地搟制糍粑,歡笑聲、號子聲連成一片,好一個歡樂的勞動場面。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瑤民把打糍粑當作招待客人的一種禮俗,客人們在瑤山打糍粑不僅享受了瑤山的美食、瑤民的禮遇,更是享受了打糍粑過程中的精神愉悅。而在江華梧州瑤地區(qū),逢年過節(jié),家家戶戶早上都要做煮湯粑粑。全家老少圍坐在一起,邊做邊煮,展示手藝,談笑風生,感受了家庭勞作的快樂,然后吃上幾個鮮美的煮湯粑粑,其樂融融,何等的愜意。
中華民族講求禮尚往來,瑤族也是如此。相互尊重,相互幫助,互通有無,睦鄰和諧,是瑤族的傳統(tǒng)美德和道德規(guī)范。遠古時期,瑤族生活在崇山峻嶺中,吃過一山走一山,狩獵是主要的食物來源。每當捕獲了大的獵物時,都要按照“見者有份”的約定,除有功人員可以多分一些外,凡是在場的人,不管是否參與狩獵,也不管是否族人,都要分(饋贈)一份。這不僅體現(xiàn)了瑤族樸素的均衡思想,同時也是講禮俗的表現(xiàn)。后來,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食物的增加,瑤族接觸外界的機會增多,和外界互動深入,瑤民有意識無意識地將瑤族粑粑等飲食文化呈現(xiàn)給了外界,交往交流的頻率也越來越多。逢年過節(jié),雖然家家戶戶都會做上述各式各樣的粑粑,但每戶都會盛上一碗自家剛出鍋的粑粑送給鄰居品嘗。同時,瑤民還有邀請親朋好友來家里過節(jié)的習慣,而且誰家的客人來得最多,誰就最有面子。離開時,主人會給每個客人送一些粑粑作為禮物拿回家品嘗,但粑粑的個數(shù)必須是雙數(shù),俗稱“回籃子”。每年春節(jié),瑤族親戚朋友間互相拜年,過去最常拿的禮物也是粑粑。親戚走完后,大人們會把親戚朋友互相拜年時拿來的粑粑熱了吃,大家在品嘗各家手藝的同時,也是在回味各家的情誼。
在江華嶺西的白芒營、濤圩、河路口一帶,是平地瑤和梧州瑤的主要居住區(qū)。過去,未婚青年男女通過對歌互相認識了解,培養(yǎng)感情,談婚論嫁的時候,先要征求姑娘父母的同意。這時,小伙子會挑著兩個很大的粑粑去女方家求親,這種粑粑每個五六斤左右(也有的挑一擔粑粑),糯米做成后用油炸熟,名字叫“月亮粑粑”,或者叫“爺娘粑粑”,也叫“牛角粑粑”。姑娘的家里辦一桌豐盛的酒席,請來親朋好友,熱情招待小伙子。飯后,小伙子挑來的粑粑,如果被姑娘的父母收撿好了,就表示同意了這門親事。如果小伙子挑著粑粑往回走,這門親事就黃了。收下男方的粑粑后,女方會把粑粑分切好,送給親朋好友。不用說話,親朋好友接到粑粑后就明白:這家姑娘已找到了婆家,便會紛紛道賀?,幾逡浴霸铝留昔巍?,“爺粑娘粑”作訂婚信物,除了表現(xiàn)出量力而行,以物為主,樸素的禮儀觀外,小伙子挑著粑粑去尋找另一半,還預示著男女合巹花好月圓之意。
作為江華瑤族的傳統(tǒng)小吃,粑粑還在瑤民祭祀中當作供品廣泛使用。逢年過節(jié),瑤民早、晚吃飯前會在家中神壇前擺上肉和粑粑等供品,然后燒香化紙,祭拜祖先。清明節(jié)的頭一天晚上,各家各戶用艾葉和糯米粉做艾葉粑粑,平地瑤梧州瑤還用純糯米粉做煮湯粑粑,早飯后,全家男女老少上山,在祖先墳前擺上粑粑、酒水、豬肉等給祖先上墳、掛掃、祭拜。到了七月十四這一天,也叫七月半,瑤族要過中元節(jié),俗稱鬼節(jié),“中元”音同“粽圓”,所以瑤民端午節(jié)不包粽子粑粑,等到中元節(jié)才包粽子粑粑。平地瑤中元節(jié)尤其隆重,七月十三就包熬粽子粑粑,接祖先回家過節(jié),祭祀時將粽子粑粑切成片,淋上紅糖水供祖先享用。祭祀結束后,全家才能共進午餐。
《禮記·禮運》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江華瑤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粑粑這一“飲食的味道”產生了諸多的“飲食記憶”,為我們探尋江華瑤族粑粑的民俗文化特征提供了線索和渠道。
一方面,江華瑤族粑粑種類繁多,做法多樣,做粑粑本身就是一種手藝、一種技巧。比如揉粑粑粉,水摻得要合適,水少了,粑粑開裂,放進鍋里水煮或油炸會散。水多了,粑粑太軟,根本拿不進鍋里。比如做煮湯粑粑,皮厚了不容易熟,皮薄了容易爛在鍋里。特別是最后捏攏的鎖口,一定要平整、光滑,做成的粑粑才美觀。這些都是很有講究的,是必須經過長期實踐才能掌握的一門技藝。另一方面,粑粑還在口味、造型、色彩上給人以美的享受,展現(xiàn)出瑤族人民的審美習慣。首先,江華瑤族粑粑除具有韌性、嚼勁、爽口以外,還具有多樣的口味?,幾迦嗣襁\用多種方法,除保持粑粑本身的軟、韌、脆、香等口味外,還在粑粑里面直接放糖,鹽或者各種肉和蔬菜調味,有時甚至專門用芝麻糖、花生糖或者肉、豆腐和蔬菜炒熟做成餡,放入粑粑中,以滿足人們口味的需要,反映了瑤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次,江華瑤族的粑粑,形狀不一,造型各異,長得像枕頭,如枕頭粑粑。大的似月亮,如月亮粑粑。罐子口大小的叫罐子蓋粑粑,三角形的粽子叫羊角粽,橢圓形的叫鴨蛋粑粑,比餃子大些的叫梳子粑粑,更有比鴨蛋大的,叫“??甲印保úG丸)粑粑等等?,幾逶谥谱黥昔蔚臅r候,把日常生活中自己喜愛的形狀融入進去,使審美標準同粑粑聯(lián)系在一起,得到美的享受。再次,江華瑤族粑粑的色彩也各有不同。艾葉粑粑表面烏黑發(fā)亮,油賴皮粑粑色彩光鮮,木薯粑粑和蕨根粑粑晶瑩剔透,用大片竹葉包住的枕頭粽放入蒸籠,蒸熟前青翠欲滴,蒸熟后,用繩線絞成薄薄的一片,沾上紅糖水,鮮黃透明,令人垂涎?,幟駛冊谥谱黥昔蔚臅r候,在糯米里加入黃珠子(梔子果實),以使粑粑表面的顏色更加金黃溫和,如水煮粑粑、黃泥粑粑等等?,幟駛兺ㄟ^對粑粑色彩的選擇,表現(xiàn)出了粑粑色彩的美,以實現(xiàn)人們對粑粑的心理愉悅和審美追求。
[1]陶立潘.民俗學概論[M].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7.
[2]鄭德宏,任濤,鄭艷瓊,等.湖南瑤族風情[M].長沙:岳麓書社, 2009.
[3]仲富蘭.中國民俗文化學導論[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7.
[4]任濤.湖南瑤族傳統(tǒng)文化小百科[M].長沙:岳麓書社,2017.
[5]董少萍.民俗保健大觀[M].上海: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出版社, 2007.
2021-08-17
周生來(1964-),男,瑤族,湖南江華人,中共永州市委副秘書長,中國瑤族文化傳承研究中心副主任、秘書長,研究方向為民間文學和瑤族歷史文化。
C953
A
1673-2219(2022)02-0029-04
(責任編校:潘雁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