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德麗
摘? 要:目的? 探討采用抗凝方法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進行治療后獲得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赤峰市醫(yī)院收治的72例高血壓腦出血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常規(guī)組(常規(guī)治療)和抗凝組(常規(guī)治療+低分子肝素鈣治療),每組36例,比較兩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患側與健側肢體周徑差、肢體股靜脈和腘靜脈平均血流流速、血D-二聚體。結果? 抗凝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抗凝組患側與健側周徑差小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抗凝組治療后1 d、1周、2周后的股靜脈和腘靜脈平均血流流速均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 d、1周、2周后,抗凝組的血D-二聚體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低分子肝素鈣有效應用后,觀察獲得療效以及患側與健側周徑差,改善程度明顯,提升高血壓腦出血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整體預后水平。
關鍵詞:下肢深靜脈血栓;高血壓腦出血;高危因素;D-二聚體
中圖分類號:R743.34, R364.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13-0194-04
高血壓腦出血是自發(fā)性腦血管病變,多因血壓較高致腦動脈發(fā)生玻璃樣變性,彈性降低,脆性增加。高血壓腦出血的高發(fā)群體是50~70歲的中老年人。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血管內皮損傷,血流速度緩慢,患者的血液處于高凝的狀態(tài)。對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而言,由于長時間臥床、采取深靜脈穿刺治療等容易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一旦血栓發(fā)生脫落,會使患者出現腦栓塞以及肺栓塞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就導致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呈現出下肢深靜脈系列誘因進行分析,并研究有效措施、給予對應治療,意義顯著。低分子肝素鈣是常用的抗凝藥物,藥物經皮下注射3 h后可達峰值,藥效持續(xù)約24 h清除半衰期為3.5 h,生物利用度達98%,抗血栓作用十分顯著,可提高抗凝血因子的實際活性,增強療效。本研究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赤峰市醫(yī)院收治的72例高血壓腦出血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進行治療研究,旨在探討采用抗凝方法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進行治療的臨床價值進而達到整體預后水平提升目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赤峰市醫(yī)院收治的72例高血壓腦出血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進行治療研究,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常規(guī)組(常規(guī)治療)和抗凝組(常規(guī)治療+抗凝治療),每組36例。常規(guī)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齡47~82歲,平均年齡(65.27±1.22)歲;出血部位:18例基底節(jié)出血、12例丘腦出血、6例腦葉出血;對患者實施格拉斯哥昏迷指數評分(GCS),結果為5~12分,平均分數(8.25±1.32)分;患者呈現出雙側或者一側肢體活動障礙現象:表現出0~3級肌力現象,其中0級患者17例,1級患者10例,2級患者5例,3級患者4例??鼓M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齡48~83歲,平均年齡(65.29±1.23)歲;出血部位:17例基底節(jié)出血、11例丘腦出血、8例腦葉出血;對患者實施GCS評分,結果為5~12分,平均分數(8.29±1.34)分;患者呈現出雙側或者一側肢體活動障礙現象:表現出0~3級肌力現象,其中0級患者18例,1級患者9例,2級患者6例,3級患者3例。兩組高血壓腦出血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的性別、年齡、出血位置、GCS評分、肌力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納入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經赤峰市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高血壓以及腦出血疾病診斷標準并經臨床確診[2];②患者在發(fā)病早期均表現出意識障礙現象。
排除標準:①因患血液病、瘤卒中所致腦出血者;②因溶栓、外傷與動靜脈畸形所致腦出血者;③服用抗凝劑所致腦出血者;④合并惡性腫瘤者;⑤合并精神類疾病者;⑥深靜脈血栓病史者;⑦發(fā)病后存活時間少于3周者。
1.3? 方法
常規(guī)組:對患者給予胃黏膜保護、常規(guī)脫水以及營養(yǎng)腦部神經干預治療,每天為患者測量并且記錄血壓,維持血壓在合理范圍,合理展開肢體訓練以及智力訓練。若患者術后出現消化道出血、糖皮質激素和促胃素等分泌增加,需要采用西米替丁進行止血治療,若出血嚴重,可采用奧美拉唑靜脈注射治療。密切觀察腎功能異常者的尿常規(guī)、血肌酐和尿液的顏色。以2~4 U/h的速度泵入尿激酶,對溶栓效果進行觀察,根據實際情況與需求調整導管的具體位置。在患者溶栓治療期間,為患者持續(xù)泵注肝素(生產企業(yè):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3326,規(guī)格:2 mL×12 500 U),以
18 U/(kg·h)泵注肝素,劑量為1 mg/h,連續(xù)治療2周。在治療期間告知患者臥床靜養(yǎng),將患肢抬高,促進腫脹消退。
抗凝組:常規(guī)治療方法同常規(guī)組保持一致。除此之外,添加低分子肝素鈣(生產企業(yè):深圳賽保爾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190,規(guī)格:1.0 mL:5000 AXa U)展開治療,用藥頻率為1次/d,劑量為5 000 U,用藥方式為皮下注射。
兩組高血壓腦出血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的治療時間均為7 d。
1.4?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高血壓腦出血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治療總有效率[3]。療效評價標準:患者下肢疼痛以及腫脹等癥狀均獲得明顯改善,為顯效;患者下肢疼痛以及腫脹等癥狀均獲得改善,為有效;患者下肢疼痛以及腫脹等癥狀均無改善,為無效。總有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②比較兩組高血壓腦出血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患側與健側肢體周徑差。分別在治療前后對患者患肢周徑(膝上20 cm以及膝下15 cm處)進行測量,將健側周長作為參照,對兩組周徑差值進行計算?;紓扰c健側周徑差=患側周徑-健側周徑。
③比較兩組高血壓腦出血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第1 d、治療后1周、治療后2周的肢體股靜脈平均血流流速和肢體腘靜脈平均血流流速。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生產企業(yè):美國ATL公司,型號:HDI-3000型)進行測定。
④比較兩組高血壓腦出血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第1 d、治療后1周、治療后2周的血D-二聚體,應用免疫比濁法進行測定。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用SPSS 22.0軟件對所統(tǒng)計的研究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有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抗凝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患側與健側周徑差比較
治療前,抗凝組患者患側與健側周徑差同常規(guī)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抗凝組患側與健側周徑差小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不同時期的股靜脈、腘靜脈平均血流流速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股靜脈、腘靜脈平均血流流速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 d、1周、2周后,抗凝組的股靜脈、腘靜脈平均血流流速均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D-二聚體比較
兩組高血壓腦出血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治療前的D-二聚體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天、1周、2周后,抗凝組的D-二聚體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由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長期臥床,他們是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高危群體。下肢深靜脈血栓臨床癥狀為疼痛、發(fā)熱、患肢腫脹和股白腫、股青腫等,臨床上多發(fā)生在下肢靜脈曲張術后,如何預防與處理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對于改善患者預后至關重要。就下肢深靜脈血循環(huán)出現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主要體現為:①長期臥床制動影響。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表現出昏迷癥狀,于早期呈現出顯著顱高壓現象、呼吸費力以及明顯躁動,對其實施機械通氣、氣管插管,并且采用肌松劑以及鎮(zhèn)靜劑進行處理,配合采用約束帶實施約束制動,使患者呈現出被動臥床現象,其手動活動受到限制[4]?;颊呦轮∪馐湛s力呈現出一定程度減弱,患者靜脈瓣回血功能有所喪失,并且均在患側表現出下肢深靜脈血栓現象,也能夠對上述原因加以說明。②凝血機制分析。對于高血壓患者而言,其血液凝固性、血液中促凝微粒表現為一定程度增強,血小板功能亢進以及纖溶活性降低,也會使患者呈現出下肢深靜脈血栓現象。對所有患者實施D-二聚體檢查,最終結果在500 μg/dL以上,對于上述原因可以充分說明[5-6]。③脫水劑應用分析。因為患者表現出顯著顱高壓腦水腫癥狀,需要采取脫水降顱壓方法展開疾病治療,采用大劑量利尿劑以及甘露醇會導致患者血管刺激性增加,并且表現出血容量不足以及液體負平衡現象,使血液黏稠度有所增加,導致血栓形成風險增加[7-9]。④長期靜脈穿刺分析。為對護理操作便捷性做出保證,選擇患肢實施靜脈輸液,如穿刺長時間反復進行,會表現出較差的血管條件。此類患者通常有糖尿病、高血壓以及高脂血癥等系列基礎疾病,表現出較差血管條件,使血栓形成風險增加[10-14]。
本次研究發(fā)現,抗凝組治療總有效率(94.44%)高于常規(guī)組(72.2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而證明患者表現出下肢深靜脈血栓疾病后,合理展開抗凝治療可將治療效果顯著提升,對患者預后提升有保證。本研究發(fā)現,治療后1 d、1周、2周后,抗凝組的股靜脈、腘靜脈平均血流流速高于常規(guī)組的股靜脈、腘靜脈平均血流流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 d、1周、2周后,抗凝組的D-二聚體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而證明在高血壓腦出血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的治療中應用低分子肝素鈣治療有利于提高患者股靜脈與腘靜脈的平均血流速度[15-18]。低分子肝素分子量小,因此皮下注射藥物能較快吸收且均勻分布,與抗凝血酶Ⅲ結合后可產生復合物,能夠高度結合Xa,抑制其活性,具有快速、持久的作用,生物利用率高。
綜上所述,低分子肝素鈣應用后,觀察獲得療效以及患側與健側周徑差,改善程度明顯,可提升高血壓腦出血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整體預后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承勝.低分子肝素鈣聯合補陽還五湯預防老年髖部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的臨床研究[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19,29(2):195-196, 255.
[2]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腦出血診治指南(2019)[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9,52(12):994-1005.
[3]李萍.空氣壓力泵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效果及其護理策略[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7,21(12):8-11.
[4]楊志勇,朱紅江,張燕,等.巴曲酶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老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效果及對凝血功能、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J].臨床誤診誤治,2019,32(12):28-32.
[5]謝婧,吳利娜,王于飛,等.高齡腦出血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J].血栓與止血學,2020,26(6):1035-1036, 1039.
[6]劉鄭,穆景頌,劉海華,等.缺血性腦卒中偏癱病人健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相關因素分析[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20,45(11):72-74,78.
[7]姚文,王小玲,鞏樹梅,等.腦出血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危險因素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護理管理,2019,19(9):1322-1329.
[8]陶雙梅.低分子肝素鈣聯合氣壓治療儀對剖宮產術后產婦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影響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21,25(30):4364-4365.
[9]馮景,張曉麗.低分子肝素鈣預防腦出血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及對凝血指標的影響[J].中外醫(yī)學研究,2021,19(8):25-27.
[10]余佳佳.低分子肝素鈣聯合逐級加壓彈力襪對預防婦科腫瘤術后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影響[J].醫(yī)療裝備,2020,33(13):177-178.
[11]蘭金耀,項華明,樊曉明,等.低分子肝素鈣聯合血栓通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9,37(5):1193-1196.
[12]尚清,邢小芬,李軍霞,等.低分子肝素鈣聯合丹參注射液對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體水平影響[J].熱帶醫(yī)學雜志,2018,18(6):766-768,779.
[13]羅琳,伍光輝,楊杰翔,等.丹參川芎嗪注射液結合低分子肝素鈣對脊柱骨折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效果觀察[J].世界中醫(yī)藥,2019, 14(8):2073-2076,2082.
[14]房娣萍.護理干預聯合低分子肝素鈣在預防婦科腫瘤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9,26(5):90-92.
[15]龔姍,李苗,姜麗,等.低分子肝素聯合充氣加壓裝置預防子宮內膜癌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J].中國臨床醫(yī)生雜志,2020,48(9):1099-1101.
[16]王龍剛.低分子肝素鈣對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風險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24):4119-4121.
[17]宋江濤,陳嘉聯.低分子肝素與利伐沙班預防脊柱外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比較[J].安徽醫(yī)藥,2020,24(12):2519-2522.
[18]宗超.低分子肝素鈣聯合雙嘧達莫治療下肢骨折患者 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臨床效果[J].系統(tǒng)醫(yī)學,2019,4(13):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