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幅古畫,兩個人坐在茶樓的窗口邊吃早茶,熱氣裊裊。兩個人一邊吃,一邊聊天,節(jié)奏是慢的,過程遲緩而悠長。古人早茶吃什么?不得而知。
吾鄉(xiāng)地處江淮,吃早茶是晨間盛事。“吃”字用得好,如果是“喝”,則咕嚕咕嚕一通牛飲,意境和節(jié)奏全無。早茶除了茶外,更多的是面點。汪曾祺在《老舍家的花茶》中說:“我的家鄉(xiāng)有‘喝早茶的習慣,或者叫做‘上茶館。上茶館其實是吃點心,包子、蒸餃、燒麥、千層糕……茶自然是要喝的。”汪先生的老家與吾鄉(xiāng)地緣相近,吃早茶的風格相似。
吃早茶要慢,快不得。清晨起來,天青色里,飽吸幾口蘭花般清香的空氣,慢騰騰地踱進早茶店。入得店來,先要點單。早茶店里的菜單上琳瑯滿目,若是外來食客,對品種規(guī)格不熟悉,點起來也快不了。然后要等,不是每樣?xùn)|西都有現(xiàn)成的——等服務(wù)員將筷子和茶杯遞上,等包子出籠,等面出鍋,若是朋友相約,還得等人。
吃早茶的動作要慢。面剛出鍋,湯里撒著碧綠的蔥花。面是滾燙的,得小心地提起,懸到半空,吹散熱氣才能吃。剛出籠的包子也是這樣,要輕輕地咬,慢慢地嚼,吃快了,會燙得齜牙咧嘴。茶館適合閑人雅聚。老友慢悠悠地如約而來,慢悠悠地說著話,咀嚼著吃了幾十年還愛吃的薺菜包子,那些老味道貯存于味蕾,想起來如牛一樣反芻。談天說地,縱橫捭闔,是沉浸式的。餐桌上有風,也有雨,人散后,一彎新月如鉤。
早晨,地氣是上升的,坐在茶館里,陽光透過玻璃窗,斑斑點點落在桌上,這種慢節(jié)奏的氛圍,能讓人變得澄明安靜。
早茶的慢,是慢得恰到好處,慢得符合生活規(guī)律、飲食邏輯,而不是過于冗長、沉悶。清晨,坐在早茶店里,一壺茶水,幾碟茶點,慢條斯理地吃,很有意味。這是對自己內(nèi)心溫存的撫慰,也是對生活和美食的一種致敬。
(摘自《光明日報》王太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