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然
圣賢對房子的態(tài)度耐人尋味。孔子說:“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币饧慈绻粋€人留戀家鄉(xiāng)的安逸生活,那么就不配稱作士了。然而,要想過上安逸的生活,物質基礎房子恰恰是其中之一,孔子卻鄙棄,他的話里帶有一種“身無分文,心憂天下”的豪氣。孟子曾言“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在他看來,只要胸懷“仁義”,就等于住在了天下最寬敞的房子里。這兩位圣人的“房子觀”的確令后人驚嘆且自愧弗如。
杜甫輾轉半生,安史之亂后被迫留居成都四年,其間求親告友終于蓋了一所草堂,結果被秋風吹破,導致“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住在四處漏雨的房子里根本無法入眠。盡管如此,杜甫想到的竟然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難怪人們稱其為“詩圣”,一顆心總是記掛蒼生。
韓愈到了26 歲,生活依然窘迫,他寫信對友人說:“今所病者,在于窮約。無僦屋賃仆之資,無缊袍糲食之給。驅馬出門,不知所之?!币馑际钦f:“我現(xiàn)在最感到難受的,就是窮。沒錢租房子,沒錢雇仆人,沒錢買棉袍,沒錢買吃的。我打馬出了門,不知道該去哪里?!逼鋵?,韓愈的窮是相對的,比起一般人來說,他出行還有馬騎。當然,韓愈有一大家子人要養(yǎng),開支的確很大。為了取得豐厚的經(jīng)濟收入,他經(jīng)人引薦到節(jié)度使幕府工作了五年,俸祿不斷增長,“日月有所入,比之前時,豐約百倍”,收入水平大大提高。再加上給人寫碑文志文所賺取的稿費,韓愈終于在知天命之年,在長安買了房子。韓愈把房子視為自己三十年辛苦奔波的最大成就,于是寫了《示兒》,向孩子們表達內(nèi)心的驕傲與喜悅:“始我來京師,止攜一束書。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廬?!逼床舜蟀胼呑咏K于有了自己的家,能不高興嗎?
蘇軾,由于特殊的經(jīng)歷,他對房子有著特殊的看法。一生顛沛流離的他,甚至親手營建過好幾處房屋。蘇軾被貶黃州后,官俸微薄,糊口靠開荒,住房也要自己造。元豐五年(1082),“雪堂”建成,“有屋五間,果菜十數(shù)畦,桑百余本,身耕妻蠶,聊以卒歲也”。因一時沒有事可做,百無聊賴的他,開始在房子東邊的一個山坡上種花種菜,“東坡居士”便由此得來。他又模擬大自然,將茫茫雪色涂抹在茅屋四壁,晝寢其中,隱幾晏坐。紹圣四年,蘇軾遷入“白鶴新居”。那座宅院很氣派而且是海景房,有房20 間,正廳、書齋等一應俱全。然而好景不長,三個多月后,蘇軾再次被貶,不得不告別新居,來到海南。那里“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蘇軾只得在城南桄榔林買地建房,新居名曰“桄榔庵”。那里狹隘低濕,沒有了“雪堂”的純潔,也沒有了“白鶴新居”的宏敞。蘇軾卻安之若素,“且喜天壤間,一席亦吾廬”,一邊入鄉(xiāng)隨俗,積極適應當?shù)氐纳?,一邊追和陶淵明詩,求取內(nèi)心的安寧。可是,人畢竟不能生活在真空里,還是要回歸現(xiàn)實。蘇軾為了建造房子,窮盡一生的力量。黃州時期,雪堂求道,建造了根基。到了惠州,漸成規(guī)模。來到海南,終于宣告落成。到了海南,蘇軾寫作《和陶歸去來兮辭》,才徹底改變了家園觀念。他把“歸來”重新定義為回歸自己的本真狀態(tài),所以不論他在哪里,都已經(jīng)是在“家”了。
北宋時期的杜衍卻對房子看得很淡,“不營生事”“不買田宅”,雖官至宰相,卻連一所宅邸都沒有。他退休之后到南京(今河南商丘)養(yǎng)老,“無屋以居,寓于南京驛舍者久之”。驛舍是臨時居所。據(jù)說杜衍死后,其夫人才拿出壓箱底的錢買了一所小房子,安度余生。
古代官員的任命實行“避籍制”,多半是異地任職。隋煬帝之后,對官員攜帶父母、子女隨行任職的規(guī)定不斷放寬。古代社會又有投親靠友的傳統(tǒng),再加上丫鬟仆婦,官員調動通常是一大家子人隨行。這一大家子人怎么???部分官員有公家提供的宿舍,大部分人則是租房住。據(jù)說王安石從金陵奉調回開封,先派兒子王雱打前站去租房。他想在司馬光家附近找一套房子且最好是比鄰而居,結果沒有合適的房子。這個故事是否屬實暫且不論,但司馬光和好友范鎮(zhèn)在開封是鄰居卻是事實。
北宋真宗時期的李沆對房子卻表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風范。他做宰相時在開封蓋房子,大廳前面建得很窄,僅能容一匹馬掉頭。有人說太寒磣了,李沆笑著說:“居第當傳子孫,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禮廳事已寬矣?!币馑际?,這個住宅將來是要傳給子孫后代的,他們倘若沒有本事,只能靠前輩的影響做個小官兒,這樣的規(guī)模足夠了。
【閱讀導引】房子作為生活的基本條件還是要有的,遮風避雨足夠,只不過先賢心中有房,自然居住更加愜意。
【微型寫作】從衣食住行中選擇一個話題,談談古人有什么特點。